❶ 中國經濟周刊怎麼樣
還行
❷ 中國經濟周刊是國家級嗎
《中國經濟周刊》創刊於1994年,是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並主辦的學術性期刊。
《中國經濟周刊》是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以政經為主的綜合經濟類雜志,是中央宣傳主管部門指定的中央級重點媒體(中共中央宣傳部指定的重點期刊、國務院新聞辦確定的63家中央級重點媒體之一);全國兩會指定上會的經濟類期刊,是中國官方主流財經媒體。
《中國經濟周刊》定位於「領導決策的經濟參考」,核心讀者為政府和企業的領導者和決策層,為中央、地方以及企業的領導層提供最具權威性和前瞻性的資訊、新聞及觀點。
作為官方主流新聞媒體,《中國經濟周刊》的原創深度報道專業、權威,第一時間提供真實、客觀的新聞現場報道,以及重大熱點新聞的深度解讀。
文化傳統:
投稿指南:
1,《中國經濟周刊》演示文稿必須可靠,數據准確、創造性、科學和實用。新穎論據充分,資料可靠,文書也要自負(禁止抄襲),文章要精煉。名稱按句子順序排列,排列應在貢獻時決定。作者的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和郵政編碼必須明確填寫,多位作者簽名時必須徵得其他作者的同意,按先到先得的順序排列,原告通知後不再更改。
文章需要2000-2400個字元(標題、作者和單位、郵政編碼、內容摘要、關鍵字、正文、參考資料等)。文章標題字元不能超過20個字元。
2、文章的圖表要典型,盡可能少而精密,表使用3選票。黑線、柔和的線條、均勻的厚度、測量單位不能採用非法定測量單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經濟周刊
❸ 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央視,這一年是怎樣評價趙薇的
在年終盤點2017年A股時,新華社用了8個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中,只有一個是人名——「趙薇」。
和趙薇並列的另外7各關鍵詞是:「天價罰單」、「減持新規」、「白馬股」、「二八現象」、「發審委」、「鐵公雞」、「MSCI」,這些對於 A股而言,或是制度層面的變化、或者 A 股融入國際市場的象徵。
縱觀2017年,自從趙薇試圖利用50餘倍杠桿收購萬家文化後,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央視這三大官方媒體,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報道過趙薇,旗下的媒體皆表達過其「空手套白狼」。
新華社稱小燕子「長袖善舞」
在解釋趙薇這個關鍵詞時,新華社寫到:近年來,「小燕子」趙薇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甚至一度成為「投資明星」。然而,以自有6000萬元資金就想撬動30.6億元的上市公司資產,而且是在交易所持續問詢下才使得這高達51倍的杠桿比例浮出水面,無怪乎會收到監管部門的處罰告知書了。
趙薇收購萬家文化一事,成為 A 股市場上的跨年事件,在黃有龍表示將會申訴後,甚至還會在2018年才告一段落。
2016年底,萬家文化發布公告,趙薇旗下的龍薇傳媒擬以30.6億元收購萬家文化29.135%的股份。
在監管層的追問下,趙薇方才披露,收購用的30.6億元資金,只有6000萬元的趙薇方的股東出資,其餘的或來自第三方機構借款,或來自還未到手的萬家文化股權質押融資,收購杠桿達50餘倍。
這筆交易以失敗告終,但是監管層並未放過相關責任方,證監會對萬家文化、趙薇等相關方進行立案調查,並最終認定趙薇和黃有龍夫婦涉嫌信披違規。
證監會說趙薇方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且貿然予以公告,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
證監會決定對趙薇和黃有龍夫婦處以5年證券市場禁入,並分別給予警告和罰款。
這不是2017年新華社第一次報道趙薇在國內資本市場的動作。
11月15日,證監會對趙薇做出處罰決定後,新華社就做過報道。新華社當時稱「趙薇夫婦收購『大戲』面臨證監會處罰 監管『鷹眼』將持續關注」。
該文在關注了證監會對趙薇夫婦、萬家文化等的處罰後,重點強調了「監管『鷹眼『」。新華社說:「事實上,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涉及此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典型案例層出不窮,一些曾經肆無忌彈的資本萬家已相繼被查處。」、「監管『鷹眼』一直高度關注此類違法違規行為」。
12月11日,新華社在回顧2017年金融領域的嚴監管時,也同樣以趙薇被處罰舉例:「證監會保持執法高壓態勢,2016年以來對32名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立案調查。近期,趙薇夫婦被罰5年禁入證券市場,樂視賈躍亭因未履行借款承諾被責令改正」。
在這篇文章中,新華社還強調,證監會「全面圍堵各種鑽政策空子、謀取不法利益的通道」。
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也以頭版評論的方式論及趙薇夫婦被處罰一事,認為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一事,「本質上是一個『空手套白狼』的游戲」。
評論稱,趙薇作為社會公眾人物,涉嫌違法違規,具有較強的社會危害性。
縱觀新華社對趙薇的報道,很顯然是將其樹立為資本市場嚴監管的「典型人物」。
人民日報旗下公號發了又刪
人民日報對於趙薇被罰一事,態度比較曖昧——至少人民日報海外版公號「俠客島」的行為呈現了這一點。
11月9日,人民日報旗下的公號「俠客島」發了一篇關於趙薇的文章,該文章題為《趙薇夫婦被罰!整治金融亂象,監管層「不吃素」》。
不過,目前,該公號上只能看到文章的標題,文章內容已經被刪除——這次應該不是微信後台刪的吧,畢竟有小夥伴告訴過幫主,「俠客島」背後可有兩位數的正處級記者在運營。
這篇文章的全文在人民日報旗下的另外一本雜志《中國經濟周刊》上還能看到。
《中國經濟周刊》是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國內目前唯一一份經濟周刊雜志,也是中國最早的一份經濟周刊。其前身是《中國經濟快訊》周蘭,1992年作為經濟內參創辦,1999年公開發行。
《中國經濟周刊》稱,今年2月,在其和「俠客島」聯合出品的欄目「經濟 Ke」中,就推出過對龍薇傳媒違規收購的報道。
該報道寫道:「天真爛漫的『小燕子』怎麼就搖身一變成了巴菲特?莫非她背後有高人指點?」。
「想通過一個殼公司以6000萬撬動50倍杠桿,幾乎無異『空手套白狼』」。
還提及了當時深陷危機的資本系:「為她提供15億借款的西藏銀必信的背景太好查了,再怎麼辟謠,也跟『MT系』脫不了關系」。
央視點名批評趙薇夫婦「空手套白狼」
央視11月12日通過《東方時空》欄目報道了趙薇夫婦被證監會出手重罰一事。
該報道在介紹了收購和被處罰一事後,出鏡記者最後還評論:「虧損的永遠只有追高者,而只有提前埋伏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央視還通過連線的財經專家張連起之口,說出了趙薇夫婦的收購是「空手套白狼的游戲」,並稱「名人效應一樣逃不出監管處罰」。
張連起除了是會計審計學家、會計師外,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張連起稱,某些名人高估了自己的信用。
對於警示信用,張連起在央視上稱,對一些高杠桿「買殼」的玩家起到警示作用。
縱觀三大央媒對於趙薇夫婦被處罰一事的報道,三方旗下的媒體都提到了「空手套白狼」這個詞。
在金融領域從嚴監管的2017年,新華社會把趙薇作為 A 股2017年的關鍵詞之一,其實已經是在樹立典型人物了。
❹ 《中國經濟周刊》雜志怎麼樣客觀嗎
客觀
❺ 《中國經濟周刊》價格怎麼樣實惠嗎
《中國經濟周刊》這本書的價格在雜志雲裡面的價格還算可以的,可買性較高!!
❻ 國內交易所目前形勢如何
「最近國內的交易所實在是太亂了,這個時候我們領導不能 出來表態。」這是近日中部某市領導的秘書在回復《中國經 濟周刊》采訪要求時的答復。這位秘書最後不忘善意提醒:「過了這個風口你再關注吧。
交易所,一種對某種信息及物品進行交易的平台,如今正在國內野蠻生長。
目前,散落於全國各地的交易所已超過 300家,交易品 種更是超過百種。交易品種不僅包括稀貴金屬、藝術品、金 融資產、股權,還包括農副產品、醫葯產品。在一些地方,就連國畫、大蒜、葯品、人參果、紅辣椒、絲綢都成為了交 易所的「主營業務」。
如今,各地建立交易所的熱潮已經從北京、上海等一線 城市向一些地級市甚至向縣級市蔓延。雖然都名為交易所,實際上它們的「血統」有很大差別。其性質既有國營也有民營;有地方政府支持的,也有小企業單乾的;有「小打小鬧」的,也有努力建成國際定價中心的。
「它們的出現,有著流動性泛濫的土壤,有著實體經濟 投資難的背景,有著地方政府對金融中心的訴求,有信息物 流配送不暢的環境,也有商品自身金融化的沖動。」中央財 經大學教授賀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在此輪浪潮中,最為惹眼的當屬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以及 貴金屬交易所,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與藝術品、貴金屬價 格高漲有關。此外,在區域振興規劃推動下,金融資產交易 所的組建也如火如荼。
「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想在當地搞一個交易所。」東北 某省金融系統官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好多地方的心 態是:趁現在
還沒人管趕緊先建起來,規矩出台之後再完善。」
當「試錯」成為一種習慣時,即使沒有規則也無大礙。
「遍地開花」--地方政府的「占坑」效應
地方政府的想法是,不管合不合規,先建立,等部門規 范化以後,再做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