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北京的經濟特區是哪個區

北京的經濟特區是哪個區

發布時間:2022-06-10 08:14:34

A. 中國的五大經濟特區分別是哪幾個城市

中國的五大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1)北京的經濟特區是哪個區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特區的相關情況

據了解,中國經濟特區的建立有以下的意義:

1、擴大本國的對外貿易。

2、引進更多的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

3、增加就業機會,擴大社會就業。

4、加快特定地區經濟發展與經濟開發的速度,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和社會經濟結構,對全國(地區)經濟發展形成吸納和輻射作用。

5、獲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讓和出租收益。

B. 中國有幾個經濟區分別是什麼

中國十大經濟區所指:東北綜合經濟區、北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東部沿海綜合經濟區、東南沿海綜合經濟區、黃河上中游綜合經濟區、長江上中游綜合經濟區、珠江上中游綜合經濟區、內蒙古綜合經濟區、新疆綜合經濟區、青藏高原綜合經濟區。

針對現行東、中、西三大地帶的劃分經濟區方案存在的一些明顯缺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提出,在統籌區域發展的要求和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發展的情況下。

有必要在「三大地帶」劃分方案的基礎上,重新考慮劃分中國的經濟區,即將全國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經濟區域。

(2)北京的經濟特區是哪個區擴展閱讀:

一、東北地區及東部沿海地帶分為4個經濟區:

1.東北經濟區: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重點是建設成為全國重型裝備和設備製造業基地,保持能源原材料製造業基地的地位。

農業以玉米、大豆和甜菜為主,建設成為全國性的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基地。

2.北部沿海經濟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和山東4省市。充分發揮人才、知識密集以及信息中心的優勢地位,建設成為全國最有實力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

以京津冀城市群和山東半島城鎮群為依託,加速區域一體化進程,盡快形成中國又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城鎮群。

3.東部沿海經濟區,或長江下游綜合經濟區:包括上海、江蘇和浙江三省市。

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多功能的製造業中心,特別是輕工業裝備產品製造中心,以及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

4.東南沿海經濟區:包括廣東、福建、海南3省。

建設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外向型經濟發展的基地,消化國外先進技術的基地,以及全國最大最重要的高檔耐用消費品非耐用消費品生產基地,具有全國意義的高新技術產品製造中心。

二、中西部地帶分為3個經濟區:

1.黃河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陝西、甘肅、寧夏、山西與河南5省區。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開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氣和水能開發基地、鋼鐵工業基地、有色工業基地。

以西安、蘭州為核心進一步聚集生產要素,建成中西部裝備製造業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密集發展區。

2.長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6省市。建設以水稻和棉花為主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生產基地,以及建立在農產品基礎上的深加工工業。

建設以鋼鐵和有色冶金為主的原材料基地,以及全國第三大汽車工業基地(武漢)以及其它交通設備工業基地(重慶的摩托車製造)。

3.珠江上中游經濟區:包括雲南、貴州和廣西3省區。建設成為中草葯和生物製品研發與生產基地,以桂林山水、昆明春城風光、貴州黃果樹瀑布以及少數民族風情為特色內容的沿珠江旅遊風景帶。

三、遠西部地帶分為3個經濟區:

1.內蒙古經濟區:包括內蒙古1省區。充分發揮煤炭、天然氣和水能等能源資源的優勢,強化資源的大規模開采力度,盡快成為全國新的能源生產基地;

積極發展高載能原材料工業;保護和利用好天然草場資源,減少牧民數量,實行集約化的家庭庄園式開發利用,積極發展沙產業,建設若干沙產業基地。

2.新疆經濟區:包括新疆1省區。建設全國最大的棉花生產基地,大力發展綠洲農業,建設具有優勢的瓜果、棉花和西紅柿種植業生產基地;

加快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工業,如葡萄酒釀造業、果品加工業和紡織業;加強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建設全國石油生產最大的接續地;建立沙產業基地。

3.青藏高原經濟區:包括青海和西藏2省區。主要任務是世界屋脊的生態環境保護。選擇優勢資源(如天然氣、鹽湖資源、有色金屬開采等)開發,並採取保護式的開發方式,避免小規模、分散式的資源開發模式。

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圍欄畜牧業,以及特色民族風情旅遊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十大經濟區



C. 中國有幾個經濟特區

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分別是深圳、廈門、珠海、汕頭。下面,我就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這幾座城市。

最後是汕頭。汕頭也是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的美譽,也是東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和粵東中心城市,是潮汕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也是著名的僑鄉。汕頭這座城市地處沿海,氣候溫和濕潤,雨水充沛,水資源豐富。值得一提的是,汕頭的礦產資源也很多,還擁有著強勁的風力資源,南澳島是全國三大風力發電場之一。

總而言之,以上四座城市就是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

D. 中國經濟特區有哪幾個

中國截止目前已經設立共計7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廣東省的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汕頭經濟特區,福建的廈門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喀什經濟特區、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是建立在中哈兩國霍爾果斯口岸的跨境經濟貿易區和區域合作項目,是中國與其他國家建立的首個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也是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區域合作的示範區。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它橫跨中國和哈薩克,是一個面積達5.43平方公里封閉區域,中方、哈方及第三國人員及貨物、車輛在區域內跨境可以自由流動,入區免簽證合法停留30天,從中方一側進入每人每天可攜帶8000元免稅商品。

哈方一側進入可以攜帶1500歐元免稅商品(現正研究提升到10000歐元);國務院批復為陸路整車進口口岸,歐洲原產地車運輸距離成本驟降;境外貨物入區享受保稅扶持政策;境內外貨物入區視同出口,辦理出口報關手續,實行退稅。

中哈國際邊境合作區有幾大亮點:退稅免費政策可以使商戶的進貨成本降低,可以以更低價格來吸引顧客,免稅政策可以使到合作區購物的顧客或遊客買到低價免稅商品而不用交稅,將來到合作區購買歐洲奢侈品的價格會比國內低很多。

免簽證政策很方便會使更多的商人匯聚合作區,比如中亞國家或者土耳其、俄羅斯商人他們原來要到中國采購商品,進入中國會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因為要到中國駐所在國大使館辦理簽證,才能到中國商家所在地去采購。

如果到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區,時間上和金錢上的花費會降至最低,因為中哈合作區里匯聚世界各地的商品,匯聚有世界各地的商人,進入合作區是不需要辦理簽證,各國商人在這里很容易找到自己的需要采購的商品,哈薩克與許多國家之間是免簽證的。

他們憑借自己的護照,不需要到大使館辦理簽證,直接憑護照可以進入中哈合作區,在合作區里中方及哈方、第三國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商人在這里可以住宿、采購商品、簽定合同、結算。大大降低了自己采購時間成本和費用成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經濟特區 (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經濟體制的地區)

E. 中國13個經濟特區分別是哪些地方

中國有6大經濟特區,包括:深圳、.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省 那幾個是經濟特區 我國的經濟特區 深圳(面積327.5平方公里) 珠海(121平方公里) 廈門(131平方公里) 汕頭(52.6平方公里) 海南島(33920平方公里)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後設立了: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 確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廣州、福州、寧波、南通、連雲港、青島、威海、煙台。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

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中來國冄經頭條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F. 中國的四大經濟特區是哪四個

我國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經濟特區,是國家根據經濟開放性的需要,選定一些具有對外經濟往來條件優越的地方,配套以特殊的政策,以利於對外開放和帶動國內經濟進步的特別經濟區。在世界經濟越來越頻繁的交往中,我國順應歷史潮流,於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1988年海南建省,開始以更優惠的政策,更大步伐,走著一條更為艱辛,也更為輝煌的特區之路。
十幾年的努力與實踐,經濟特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從小到大,由出口特區、出口加工區到綜合型多功能形態形成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中國人不倦的探索精神和無窮的創造度。

G. 我國四個直轄市和五個經濟特區是

我國四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五個經濟特區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根據我國憲法,深圳等經濟特區,實施與其他普通行政區域一樣的社會、政治和文化制度。經濟特區只是在經濟上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的經濟區域。
拓展資料:關於經濟特區發展的思考
(一)經濟特區已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形式,在中國大陸實際上除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等5大綜合性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天津濱海兩個新區以外,還先後建立54個國家級高新區、15個保稅區、62個出口加工區、9個保稅物流園區、13個保稅港區和9個綜合保稅區。實際上中國幾乎囊括了經濟特區的所有主要模式。經濟發展遵循從「點」到「線」再到「面」的發展路徑,而經濟特區是做「點」的最好形式。經濟特區是中國利用境外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來發展本國和本地經濟的重要手段,在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中國實施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形式。
(二)經濟特區在我國改革開放中發揮重要的試驗和示範作用,1984年,鄧小平說:「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這是對創辦和發展經濟特區的目的和意義的深刻揭示,是對經濟特區地位和作用的精闢概括。經濟特區在我國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一是在體制改革中發揮「試驗田」的作用。二是在對外開放中發揮重要的「窗口」作用。三是在自主創新中發揮重要的排頭兵作用。四是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示範區」作用。五是對香港、澳門順利回歸和繁榮穩定發揮重要促進作用。中央領導多次指出,發展經濟特區,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貫穿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H. 我國的經濟特區行政特區分別有哪些

我國五大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海南,廈門
我國的行政特區包括:4個直轄市:天津,北京,上海,重慶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維吾爾自治區(新),西藏自治區(藏),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23個省:黑龍江省(黑),吉林省(吉),遼寧省(遼),河北省(冀),山西省(晉),青海省(青),山東省(魯),河南省(豫),江蘇省(蘇),安徽省(皖),浙江省(浙), 福建省(閩),江西省(贛),湖南省(湘),湖北省(鄂),廣東省(粵),台灣省(台),海南省(瓊),甘肅省(甘或隴),陝西省(陝或秦),四川省(川或蜀),貴州省(貴或黔),雲南省(雲或滇)

I. 中國13個經濟特區是哪些

中國只有8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9)北京的經濟特區是哪個區擴展閱讀:

1979年春天,鄧小平這位不平凡的老人以一個不平凡的設想,使得中國南方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小漁村成為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並在之後的20年中作為中國改革的試驗區和先遣隊,帶動著中國改革的前進步伐。

1980年5月正式成立的深圳經濟特區,東起人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千米。毗鄰香港,交通便利,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在利用外資發展經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深圳原來只是一個三三萬人的簡陋、狹窄的小鎮,但到1984年,人口已增長到30萬,工業企業由224家發展到609家,工業總產值從6000萬元發展到18億元;

完成基建投資36億元,竣工面積608萬平方米,基本上完成了30平方公里新城區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人均國民牧人達到1000美元,在全國城市中率先步人了「小康」。

隨著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經濟特區」這種特殊的改革產物在我國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1981年底,我國最小的經濟特區、面積僅52.6平方千米的汕頭經濟特區成立。

1988年,全國人大批准建立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至1999年7月,我國共建成6個經濟特區,對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大量資金,對帶動和促進內地經濟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特區

J. 中國的五個經濟特區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經濟特區,是國家根據經濟開放性的需要,選定一些具有對外經濟往來條件優越的地方,配套以特殊的政策,以利於對外開放和帶動國內經濟進步的特別經濟區。在世界經濟越來越頻繁的交往中,我國順應歷史潮流,於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1988年海南建省,開始以更優惠的政策,更大步伐,走著一條更為艱辛,也更為輝煌的特區之路。 十幾年的努力與實踐,經濟特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從小到大,由出口特區、出口加工區到綜合型多功能形態形成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中國人不倦的探索精神和無窮的創造度。

閱讀全文

與北京的經濟特區是哪個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近事業單位招聘什麼 瀏覽:653
怎麼學唱粵語現代愛情故事 瀏覽:894
為什麼會過得不幸福 瀏覽:829
幸福柳小區怎麼聯系 瀏覽:433
講故事如何只有聲音沒有畫面了 瀏覽:436
鄂州華容什麼經濟最好 瀏覽:654
心理學什麼是愛情 瀏覽:229
寡姐的婚姻怎麼處理 瀏覽:948
前程講述什麼故事 瀏覽:500
怎麼才能把凱經濟提升到1萬以上 瀏覽:932
幸福肥怎麼做好吃 瀏覽:688
磁縣幸福城多少錢一平方 瀏覽:645
婚姻咨詢介紹所的電話號是多少 瀏覽:262
真摯友誼小故事有哪些 瀏覽:59
遇到你我感覺很幸福怎麼回 瀏覽:838
心燈健康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22
美女嘴唇發紫是什麼原因 瀏覽:985
吉林長春經濟合同律師哪裡找 瀏覽:52
怎麼掃進店人員的健康碼 瀏覽:216
女生怎麼找對象會更加幸福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