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多少
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20%。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發動機。2013—2016年,按照當年匯率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由12.5%提高到14.8%,提高了2.3個百分點。
按照2010年不變美元價格計算,4年間中國經濟實現了年均7.2%的增長速度,遠高於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三大發達經濟體2.1%、1.2%和1.1%的年均增速,有力推動了世界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
1979年至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18.4%,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特別是自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居世界第一位。
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8%,超過美國、日本貢獻率的總和,拉動世界經濟增長0.8個百分點,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1)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多少擴展閱讀
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世界排名第11位;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在此後穩居世界第二位。我國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逐年上升,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計算,2017年,我國GDP為120146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15%,比1978年提高了13.2個百分點。
近幾年,中國最終消費對世界消費增長的年均貢獻率已經是世界第一。2013—2016年,按照不變美元價格計算,中國最終消費對世界消費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23.4%,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的年均貢獻率分別為23%、7.9%和2.1%。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變。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經濟發展的潛力大、韌性足、迴旋餘地廣。
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幾
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穩居世界第二。
③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出多少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近日介紹,2017年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好於預期。中國的發展不僅讓中國人民受益,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在提升。根據測算,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以上。
「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世界經濟穩步復甦的進程中,持續發揮著『壓艙石』和『助推器』的作用。」王軍說,作為世界上製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2017年中國實體經濟回暖跡象明顯,對世界實體經濟恢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此外,中國對外貿易好轉不僅對世界貿易產生積極影響,也對世界經濟穩定復甦作出了貢獻。
④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多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⑤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增長了多少
據報道,在10月10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實現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沒有任何問題,截止目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穩居第一位。
專家表示,過去幾年,中國實現了7.2%的年均經濟增長速度、2%的通脹率、5%左右的調查失業率,較高增速、較多就業、較低物價搭配的運行格局難能可貴,在世界范圍內一枝獨秀!
⑥ 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多少
1、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09年9月2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已從1978年的2.3%,上升到2007年的19.2%,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位居世界第一。報告說,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做出積極貢獻。197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為0.1個百分點,而同期美國的拉動達到1.7個百分點;2007年,中國拉動為0.7個百分點,高於美國。2、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計算公式: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⑦ 我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比重超17%,在全球范圍內處於什麼地位
近幾年來,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20%。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成為全球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發動機。2013—2016年,按照當年匯率計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由12.5%提高到14.8%,提高了2.3個百分點。
在這樣強大的經濟發展趨勢下,有人就不經想知道我們中國經過多年的發展,到底處於世界的什麼位置?
就讓我一一道來:
⑧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已穩居全球第一位了嗎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穩居第一位。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在壓力挑戰下實現平穩開局,居民消費持續旺盛,投資增速平穩回升,凸顯出強大的國內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和意義。中國大市場潛力加速釋放,不僅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底氣,也將在中國和世界進一步加深融合過程中為全球經濟帶來更多紅利。
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主引擎。今年第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5.1%,消費需求繼續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
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790億元,同比增長8.3%。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澳中關系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家詹姆斯·勞倫斯森評價說,中國零售業「蓬勃發展表現突出」。
強勁內需產生積極外溢效應。美國經濟學家戴維·戈德曼注意到,今年年初,中國幾乎所有的亞洲貿易夥伴都增加了對中國的出口。這一勢頭還在延續,4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2.51萬億元,增長6.5%,其中進口1.21萬億元,增長10.3%。
除商品消費外,旅遊、休閑、餐飲、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也亮點紛呈。一季度,在全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佔比為47.7%,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在這樣的關鍵年份,國際社會期待從兩會中讀懂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內在邏輯,從中國理念、中國智慧中探尋破解時代難題的信心與啟示。
當前,全球經濟承壓下行。世界銀行認為,世界經濟或將從2019年開始踏入一段低增長、高系統性風險里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在近期下調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新的一年,發展問題無疑仍是世界普遍關注的熱點。
面對穩中有變的挑戰,2018年的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成績單。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6%,增速在世界前五大經濟體中居首位。
中國的經濟數據引發外媒普遍關注,他們認為,中國經濟走勢平穩,內需和創新驅動持續增長,發展後勁十足,對世界的積極影響仍在增加。
「中國已經成為創新型經濟大國,高科技製造業保持高速發展。」希臘《新聞報》援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稱,中國躋身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前20個經濟體之列。
創新在中國發展的引領作用增強,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數字消費、電子商務、現代化供應鏈、互聯網金融等新技術相互融合,有效帶動了平台經濟、共享經濟、智能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正在由高速增長階段穩步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發展的質量持續改善。《聯合早報》稱,雖然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但中國經濟難得地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產業結構持續升級,需求結構調整優化。「轉型調整期的中國,舊的產能正在退出,新的產能在不斷形成,讓市場看到曙光。」路透社的報道稱。
義大利「投資今天」網站稱,中國經濟釋放出的積極信號是,服務和消費正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電子通信、互聯網、醫葯等領域的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更加關注可持續的長期發展,中國經濟充滿新機遇。
聯合國近日發布的《2019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中國全領域的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將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進出口貿易和財富增加發揮積極作用。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30%,持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貢獻者。希臘《新聞報》認為,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為世界經濟提供了強勁動力。
⑨ 我國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多少
按最新數據,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30%。比美國、日本等國家加起來的貢獻還多。
⑩ 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多少
中國國家統計局31日發文表示,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9%,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
當年,中國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新能源汽車產量比上年增長51.2%,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81.0%,民用無人機產量增長67.0%。
在對外開放方面,國家統計局指出,2017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7.8萬億元,重回世界首位;佔世界貿易的比重達11.5%。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額1201億美元,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310億美元。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