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處在什麼狀態
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第三季度的GDP增長數據——
名義增長率7.6%,實際增長率6.0%。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2019年過去的3個季度的GDP增長速度,是中國1991年以來的最低增速,連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都沒有這么低過(見下圖紅線)。
而且,這個數據也是中國經濟在2017年底以來連續下降的第7個季度。
1992年,中國開始公布季度GDP數據,此後一直到現在,每個季度都公布數據,2009年1季度是此前中國GDP增長的最低值,當時是6.6%。
數據看起來很糟糕,歷史對比也的確很糟糕,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有兩個:
1)中國經濟短期內已經觸底了么?
2)中國經濟現在整體到了什麼狀態?
第一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雖然數據很糟糕,但短期來看,中國經濟基本已經觸底——也就是說,1-2年之內,中國GDP增長最差的階段已經過去,不會更糟糕了。
為什麼這么說呢?
我曾經告訴大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有個經濟領先指標(Composite Leading Indicator,CLI)。一個經濟體的CLI指標,與6個月之後該經濟體的GDP季度增長率,存在著0.99以上的相關性——接近100%了。
下面就是2017年1月份到最新的2019年8月份,中國和美國CLI數據的對比。
中國上一輪的CLI數據在2017年7月到達頂點,然後就進入了為期一年半的下降期,一直下降到2019年4月份開始回升;而美國上一輪的CLI數據頂點則一直延續到2018年6月份,然後才開始進入下降周期,目前美國仍然處於下降周期。
最新的中國8月份CLI數據回升到了99的水平,這確認了中國的CLI數據已經在持續回升,中國的CLI最糟糕的階段是2018.12-2019.4,按照其領先GDP增長6個月的情況,這預示著中國GDP增長最糟糕的階段,應該是出現在2019年第三季度。
國內投資界最喜歡用的經濟領先指標,是廣義信貸增速(一般採用廣義的社融增速,即人民銀行發布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加政府債減財政存款),這個指標,與國際上通用的信貸脈沖(credit impulse)指標接近,這兩個指標均於2018年底和2019年初見底。
信貸脈沖,是德銀經濟學家 Michael Biggs 在2008 年提出的概念,是指新增信貸佔GDP比例的變動。其含義也非常明確:經濟中的支出(尤其是投資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新增借貸,因此和 GDP 變動相關的,應該是債務(信貸)增量的變動,實證數據均表明,歐美信貸脈沖對GDP增長具有顯著影響,而且是一個非常顯著的領先指標(大約領先經濟2-3個月)。
中國的信貸脈沖與GDP的相關性沒有信貸增速好,而且信貸脈沖領先GDP的時間偏長,原因可能是歐美經濟中的私人部門比重大,一旦私人部門信貸脈沖起來之後,也就意味著支出活動增強和經濟上行,而中國的廣義政府部門(含國有企業)獲取信貸的能力更強,在很大程度上肩負著穩定經濟發展(即對沖經濟波動)的職能,因此往往是在經濟面臨顯著下滑壓力的時候才增加信貸投放和擴大支出,但這個投放不足以立刻令整個經濟回暖,仍需要一定的時間傳導到就業、居民收入和消費層面,這導致了更長的時滯。
其實,還有一個與實體經濟直接相關的數據,更是可以驗證中國經濟已經觸底回升——那就是珠三角和長三角這兩個中國經濟敏感區域的發電量。這兩個區域的發電量同比增速,均在2019年第二季度以來持續上升並於第三季度離開負增長區間。
第一個問題回答完了,第二個問題嘛,需要跳出當前時期來觀察。
我剛才說,短期來看中國經濟已經觸底,那長期看呢?
答案是,長期看沒那麼樂觀。
原因是中國整體債務水平實在太高。
在「2019,中國的債務水平到底怎麼樣?」和「20年前的日本,與現在的中國有多像?」兩篇文章中,我曾經詳細對比了中國與美國、中國與日本、中國與發達國家整體、中國與新興市場國家整體的債務/GDP數據,結論是:
從2008年到2017年,短短的10年時間,中國的整體債務/GDP比例迅速從一個新興市場的平均水平,跨入發達經濟體的水平。
目前的中國,雖然債務分項結構上,還類似於一個新興國家(企業債務佔比最高),但實質上總債務之高,已經與其他發達經濟體達到同一個水平。
接下來,中國經濟要走的路,就是債務結構逐漸向發達國家演化(特別是日本)。看看過去20年的日本經濟,你就知道,即便是短期內中國經濟增速已經觸底,但接下來最好的情況,GDP也不過是在5-7%這樣的增速范圍內波動——中國的GDP,再也回不到2013年之前那些動輒10%、8%的增速的年代。
當然,我必須要強調的是,在純粹的信用貨幣體系之下,如果能夠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一個國家的負債水平越高,說明這個國家內部的信用利用越充足,也意味著經濟發展的階段越高級。
對比下面的數據,除了中國之外,是不是只有那些發達經濟體,才有資格負擔這么高的債務,像印度尼西亞、奈及利亞、俄羅斯等,你想負擔這么高的債務還做不到呢!
不過,債務是一把典型的雙刃劍,在債務負擔很低的時候,如果有能力增加負債,那有利於加快經濟發展,但一旦債務水平上升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反過來會拖累經濟發展——想想看,你什麼時候聽說一個大型的發達經濟體GDP出現過5%以上的增長?
所以,對第二個問題更好的回答就是:
中國經濟已經換擋,以後,5-7%的增長速度才是中國經濟的常態。
鑒於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非常龐大,如果接下來真的能一直保持5-7%這樣的速度持續個10-20年,那依然是不得了的事情,這意味著10年後、20年後,中國經濟總量很可能超越美國,佔到世界總量的1/4左右。
⑵ 我國經濟的發展現狀是什麼
目前中國經濟現狀怎麼樣?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2%,在全球范圍內仍然是高增長。初步測算,前三季度GDP為697798億元,可比價格同比增長6.2%,季度方面,第一季度增長6.4%,第二季度增長6.2%,第三季度增長6.0%。
中國經濟現狀.png
以產業計算,第一產業的增加值為4.3005萬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277869億元,增長5.6%;三是產業增加值376925億元,增長7.0%。
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名義同比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6.1%,基本與經濟增長同步。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近年來發展良好。如果看人均GDP增長率,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人均GDP增長率快。名義增長方面,根據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前三季度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
中國經濟的變化有哪些?
從中國經濟總量世界排名來看,1978年,中國經濟總量世界排名第十一;2000年超過義大利,世界排名第六;2007年超過德國,世界第三;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2017年,中國GDP將相當於12.3萬億美元,約佔世界經濟的15%,比1978年高出約13個百分點。
近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和穩定的錨。
按人均GDP計算,1952年中國人均GDP只有119元。此後人均GDP增長曲線與GDP增長曲線相似,經歷了兩次下降,總體呈上升趨勢。到1976年,中國人均GDP為318元,比1952年高出1.69倍,低於同期GDP增速。這主要是因為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口經歷了一個快速增長的時期。
中國經濟現狀1.png
改革開放後,中國人均GDP快速增長,2017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從1978年的200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8250美元,超過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在銀行公布的217個國家(地區)中排名高達第95位。
2017年,中國人均GDP達到59660元,比1978年增長22.8倍,年均實際增長8.5%,2018年,中國人均GDP突破6萬元。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如何?
第一,經濟增長總體穩定
雖然去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低於上半年,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量增速穩定在較高水平。經濟增長適度放緩是全球經濟放緩和中國積極調控和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
第二,漲幅的價格通常是可控的
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的食品和住房價格仍處於較高水平,但漲幅的價格趨於趨同,價格上漲趨勢已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積極推進結構調整
1)從需求結構來看,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下降,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
2)從生產結構來看,農業生產投入增加,工業生產穩步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現代物流,軟體、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良好。
3)從收入結構來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財政對社保、教育、醫療的投入顯著增加,城鄉居民轉移支付收入顯著增加。
⑶ 中國的經濟怎麼了是好是壞
對外經濟,由於中國物價上漲,人民幣升值.國外的公司采購部很少在中國買東西!!!個體經營者(國際網站購物)至少有60%以上放棄了對外貿易.
⑷ 中國經濟怎麼樣
中國經濟目前排名全球第三,如果算入台灣,香港,澳門,目前中國以排名全球第二,預計明年中國大陸GDP就可以超過日本,排名全球第二。預計2030年,中國就將成為全球頭號經濟大國。
另外人民幣匯率偏低,如果按實際消費能力中國經濟總量早在2001就超過日本,所以GDP不能完全反應經濟真實實力。另外中國資本市場曾在2007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而那年中國資本市場才成立17年,這充分反映出·中國經濟活力,所以我們要對中國經濟前景充滿期望。
⑸ 目前中國的經濟怎麼樣
總體上說,還算平穩,因為我國目前國家政府手中有大量的貨幣資本可以用來操控國家經濟,所以不會出現類似97年東南亞那樣的危機。
但是就細的方面來說,還有很多問題,比如地區不平衡——東部沿海和西部內陸;貧富分化;物價偏高;股票低迷;環境污染……
但是絕沒有聳人聽聞到危險期!!
而且,就在下自己感同身受,國家對於經濟發展還是很注重的,無論環保、控制貧富分化等方面都已經在進行調整。
⑹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越來越舉足輕重,中國經濟現狀怎麼樣前景如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越來越發達,在我們的社會生活當中,我們發現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也得益於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逐漸變強,科技實力逐漸提高,帶給我們人民的利益。中國在世界經濟中越來越舉足輕重,我們也看到中國經濟的現狀非常穩定,並且穩中求進。這或許是我們人民所期待的局面,並且我們也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
中國人口基數大,中國的年輕人也非常的優秀。他們在生活當中勇於擔當時代重任,因此,我們也看到,中國美好的發展前景。中國在世界經濟中越來越舉足輕重,中國經濟現狀在穩中求進,並且我們也看到,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美好趨勢,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
⑺ 中國現在的經濟狀況如何中國的失業率如何
有人選擇轉行,也有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
打開網路,一大波由於失業即將離開工作城市的青年,將所有個人物品掛在網上拋售。
疫情導致裁員、收入降低,可是北漂滬漂深漂們房租照樣得交、花唄照樣得還。沒有充裕的生活收入,卻負擔了高昂的生活成本,他們只好決定離開。
一葉知秋。原先和疫情八桿子打不到的行業,現在都受到沖擊,那些受直接影響的行業就更不用說了。疫情的次生災害,這才剛剛顯現,嚴重的還在後頭。
2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這是有調查數據以來最高的失業率。
盡管這樣,有人認為真實的失業率並不止於此。
交銀國際研究主管洪灝追蹤的高頻經濟活動數據分析表明, 目前主要城市的平均地鐵客運量還不到去年的50%。
他由此推斷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工人沒有回到工作崗位。目前還不確定這些工人是否已經失業,但他們的工作不確定性肯定已經上升。
進一步推斷,這些大城市以外的、低線城市的失業情況很可能更糟。
雖然以地鐵客流估測失業率的方法並不精確,但是其指出的大方向與我們不謀而合:中國真實的失業率要比公布出來的數字要高。
我們知道,就業情況是很重要的,因為它不僅影響著收入和支出,還影響著投資和信心。
假如就業不穩,那麼一切刺激消費的措施都只是空談。
有人說,你別光盯著中國的失業率,現在外國的失業率比中國嚴重多了,你怎麼不談?
我只想說,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外國不景氣,中國還能得好?都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罷了。
目前全球的失業率已出現暴漲趨勢。
美國勞工部4月2日發布數據顯示,美國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升至664.8萬,再創歷史新高。
這也是為什麼,在全球央行的「大放水」的背景下,有人反而擔憂經濟會陷入通貨通縮。
在本輪危機當中,由於企業生產和居民消費,雙雙受到疫情沖擊,經濟的供給和需求(尤其是需求)側面均出現大幅度下滑。
居民企業部門雙雙自發收縮資產負債表,那麼銀行派生的信用就會大幅萎縮,這就直接導致經濟體出現通縮的效果。
我們擔憂的是:如果企業倒閉、失業率上漲的情況持續下去,全球經濟有可能會陷入大蕭條。
3
這並非危言聳聽。
美國聯邦儲備局(Fed)預測美國將有4700萬人因此失業,失業率高達32.1%,超過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的24.9.%。
此前,美國周初請失業金的最高記錄是1982年的69.5萬人,今天的初請失業金數據已經達到紀錄高位的5倍,是美國歷史上失業人數最多的一周!
因為失業嚴重,購買力下降,美國已經出現了牛奶過剩,威斯康星州的奶農們被迫傾倒了數十萬加侖的牛奶。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對,我們中學政治課本上教過的,當時我們以為,這是資本主義腐朽沒落的一個重要表現。
據新聞報道,疫情期間,美國出現了牛奶過剩,威斯康星州奶農被迫倒掉數十萬加侖牛奶。
傾倒牛奶這樣的事情,在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中就出現過。
如今危機劇情正在重演,讓人不禁毛骨悚然。
導致此情景出現的導火索是疫情,但目前看來,全球疫情蔓延的態勢並沒有放緩跡象。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4月3日,全球病例數達到100萬,死亡人數超過了5萬。
新病例數量的近乎指數級增長,幾乎遍及每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最新確診病例已經超過24萬,拐點尚未到來。
世界地震,中國當然也不能倖免。
目前中國外貿企業已經出現「倒閉潮」。
天眼查顯示,從2月1日至4月1日兩個月間,全國范圍內注銷/吊銷的進出口外貿企業已經達到12396家。
外貿業務向來發達的廣東、江蘇、浙江三省受沖擊都比較嚴重。廣東東莞外貿製造工廠停業、倒閉等消息接連不斷傳出,有一大波失業人士就來源於此。
雖然許多外貿企業正在開始自救(轉做賣口罩),但這並不能解決訂單驟減、暫停出貨、外匯管制等問題。
只有世界經濟恢復正常,中國才能正常。
4
之所以說這么多,是由於有些人對於目前經濟過於盲目樂觀,認為在全球央行「大放水」的背景下,經濟會出現「V型」反轉。
這個想法有些過於天真,政策只能改善,但並不能完全逆轉經濟下滑的走勢。
如果非要「比爛」,我國經濟的基本面確實是比國外要稍好一些。但泥沙俱下,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外貿企業出現「倒閉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唱衰經濟,只是為了警醒人們,這一次的危機的影響,遠比大家想像中的要大。
雖然各國政府已經採取很多相關措施,但對於失業率的持續上升,其實是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的。
⑻ 中國經濟怎麼樣今年
受到疫情的影響,原本快速上漲的節奏必然被打亂了,但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不僅要縱向對比,還要橫向對比,反觀其他國家的情況,受到疫情的影響,很明顯生產活動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再加上由於人口紅利帶來的互聯網經濟、網購經濟以及社區經濟的發展,中國今年的經濟必然還是要優於其他國家的發展的。
⑼ 中國經濟的現實狀況到底怎麼樣
經濟沒有那麼復雜,只是經濟泡沫化短板化全面化投機犯罪等等一切慣性經濟活動的控制是很難的,
對於2016年來說只是慣性制動的開始,無論是是什麼事物都是有周期性波動性的
前段時間國家每個人都像大躍進式的擴大生產投資,但是待遇並不誘人,就這樣當然會很快產能過剩
但是工人農民階級購買力並沒有那麼大,因此很多產品依靠出口創匯,中國的增長正是全世界購買力的增長,而不一定是中國生產力的增長,因為中國的人很廉價,所以吸引大量外商投資,
然而世界是由三個經濟鏈條組成一是美國等貨幣基金銀行負責享受印鈔和管理金融的最大消費者和經銷商,二是中國等世界工廠,三是石油國寶石國奢侈品國,中國的產品在國外的確能賣出好價錢但別忘了利潤是沃爾瑪亞馬遜的,對於中國就是我需要買石油結果石油立馬就漲價,我要賣玩具塑料製品,馬上全世界就降價,中國的利潤年也就是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前。
去年2016年,美國等貨幣組織動力不足,中國貨幣想要成為三巨頭就得冒風險,於是匯率戰開始打響,美元購買力起伏,自然中國商品生產訂單計劃就被打亂,於是就出現了怠工。
當然電商服務業吸收了一大部分資金,對實體店沖擊較大,然而直銷根本無法規范,
最後經濟原本是經世濟人,也就是合理配置,時空布局都要合理,但是分配不均很容易發生,自己不去索取就連空氣都會被拿走,
工人可能一年能造好幾輛車,但是卻買不起車,一年能蓋一座房子卻買不起一個廁所,這樣顯然不是社會主義,然而假如沒有辦法控制海外資本主義對中國市場的榨取,那麼改革開放是引進來牧羊犬還是狼就不一定了,因此中國不能完全放棄資本家,因為只要上市,還得資本家陪他們玩,只靠幾個經濟學家的坑爹本領是不能跟索羅斯這樣的股市狙擊手比的,
今年首富王健林落後了馬雲就有點實體敗給網路的意思,但是看看巴菲特凈賺120億美元,不能說這里邊沒有你我的錢
⑽ 現在的中國經濟是怎麼個情況
大規模的基建告一段落了,中國之所以不能富裕,可以說就是因為過分投資了低效率的項目。工程機械行業長期看淡。既然你投資的是小型加工企業,也屬於無特色的重復投資。建議你開拓別的市場,就是多攬別人的零件加工,而不能單靠為工程機械配套。如果一時攬不到,趁早關門。你別忘了,設備和材料都有自然損耗,比如,機床的金屬件會生銹,電線電纜皮帶會老化,冷卻液潤滑液之類的會變質。購進的材料也會氧化。工廠開著門就會有各種雜七雜八的開銷。本輪危機絕對不會像專家們預計的那樣很快過去。兩三年時間就算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