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過去房地產泡沫對日本的經濟有什麼影響呢
新聞媒體對於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總是會以「失落的20年」這樣消極的字眼去進行描述,雖然日本的房地產泡沫的確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引發了一連串的家庭財政危機,導致無數炒房的大眾損失慘重,甚至不少銀行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破產的厄運。。。
我們國內的媒體,每當涉及鄰國日本的這段歷史,總是會習慣性地用悲觀的論調去陳述,覺得日本這樣的選擇似乎不太值得。經濟的發展陷入低迷,大眾消費慾望降低,不婚族、佛性青年這樣的新名詞相繼出現,給這個看似傳統又執著的日本社會添上了許多的變數。
總結
浮雲君覺得日本社會房產泡沫的破裂給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應是非常淺薄的,其益處遠遠大於消極影響。從日本十八年獲得十八個諾貝爾獎就能窺探一般。
而大眾所詬病的「低慾望社會」、「佛性年輕」不過是各國發展都普遍會經歷的一個過程而已。
2. 後日本「廣場協議」時代(經濟泡沫破裂後)的發展機遇在哪裡
泡沫經濟破裂後, 日本經濟也開始陷入衰退。 1991 年, 日本經濟增長 3.4%, 增速比上年下降 1.8%。1992 年和 1993 年,經濟增長持續減速,分別只有 1%和 0.2%。 早在 80 年代中期, 日本政府已制定相關戰略, 推動日本經濟增長方式由 「外 需主導型」向「內需主導型」轉變。其中,擴大政府公共支出被看作是推動這種 轉變的重要手段。當衰退真正來臨時,日本政府便根據既有的思維慣性,採取典 型的「凱恩斯主義」療法,相繼實施了多個刺激經濟增長的景氣對策,如 1992 年投入財政資金 10.7 萬億元,1993 年投入 19.2 萬億日元,1994 年投入 15.3 萬 億日元, 1995 年投入 18.8 萬億日元。 日本中央銀行也連續採取降息措施, 1995 到年,再貼現率甚至被壓低到 0.5%的超低水平。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還積極鼓勵 企業到海外投資。在高強度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刺激下,日本經濟自 1994 年起開始緩慢增長。到 1996 年,經濟增長率甚至達到了 3.4%,出現了明顯的復 蘇跡象。 由於經濟形勢出現明顯好轉,日本政府改變了優先刺激經濟的方針,轉而 強調提高財政的穩健性。1997 年 4 月,大藏省把消費稅率由 3%提高到 5%、大 幅提高醫療費和社會保險費,同時取消了每年約 2 萬億日元的所得稅減免、大幅 削減公共投資。 與此同時,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了。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 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貨幣相繼大幅貶值,經濟秩序陷於混亂。為了取得國際機 構的資金援助、穩定金融市場,東南亞各國政府紛紛採取緊縮性的經濟政策。東 南亞是日本產品出口和對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東南亞經濟出現衰退,不可避免 地會對日本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受緊縮政策影響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 日本經濟再次掉頭向下,日本的經濟衰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97 年,經濟增 長只有 1.9%,增速較上年下降 1.5%。東證股價指數則報收於 1175.03 點,較上 年下跌了 20.1%,到 1998 年 10 月 15 日,東證股價指數甚至創下了 980.11 點的 新低,僅相當於 1989 年峰值的 34%,較 1996 年底則下跌了 33.4%。自 1997 年 6 月到 12 月,日元匯率也由 114 日元兌 1 美元貶值為 129.9 日元兌 1 美元,到 1998 年 6 月更進一步貶值為 139.95 日元兌 1 美元。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前夕 相比,日元分別貶值了 13.9%和 22.8%。城市房地產價格指數,1997 年和 1998 年分別較 1996 年下降了 4.06%和 7.47%,其中六大都市房地產價格分別下降了 7.5%和 12.3%,其商用房地產價格的下降幅度更是達到了 14%和 22.6%。 經濟形勢的惡化,使日本經濟結構僵化、資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機構受 不良資產拖累嚴重的問題集中暴露了出來。激發日本經濟的活力,使日本經濟走 出長期停滯的泥潭,就成為下一階段日本政府經濟改革的目標。金融體系處在市 場機制運作的核心,受股票和房地產泡沫打擊也最重,因此,處理不良債權、重 塑銀企關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就成為日本經濟改革的重點。 早在 1996 年,橋本首相就提出了激進的、以建立健全穩定、富有競爭性和 創造力的金融體制為目標的、 旨在恢復日本作為世界主要金融市場地位的金融改 革設想。但由於政局多 變,該項改革隨橋本龍太郎在 1998 年下台而告夭折。 2001 年 4 月,小泉純一郎擔任日本首相。小泉在競選時就提出:「沒有改 革,就沒有日本經濟復甦」,從而為他贏得了超高人氣。上台後,小泉提出要進 行「沒有禁區的改革」。2001 年 6 月,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今後的經濟財政 運作以及經濟社會的結構改革的基本方針》,將未來的日本經濟社會改革歸納為 三大支柱和七項計劃[8]。遵照上述改革方略,小泉內閣在 2002 年推出了一系列 改革舉措: --為了提高金融體系運行效率,日本政府提出了到 2004 年徹底解決主要銀 行的不良資產問題的奮斗目標; --為了加快產業重組步伐,日本建立了產業復興機構。對那些有可能救活的 企業,「產業復興機構」將以適當的價格從銀行手中購買不良債權,或者提供其 他方式的金融援助,以促進企業恢復生機;對於那些不進行重組就不能救活的企 業,該機構則利用多方面的信息和渠道,促其進行跨企業乃至跨行業的重組; --為了鼓勵研發和創業活動,日本修改了相關法律,降低了開業最低資本金 標准;對利用獨創性技術或發明創辦新企業的中小企業,設立無擔保融資制度給 予融資上的便利;促進「產、學、官」聯合研究成果的開發和轉化; --改革稅制,從多個環節加強對創業活動的支持力度。如對研究開發和 IT 投資實施減稅; 降低遺產稅最高稅率; 改革金融證券稅, 促進儲蓄向投資轉化等。 小泉的改革加快了日本國內經濟社會結構調整的步伐;隨著時間的推移, 企業的過剩投資也逐步得到消化;再加上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對華出口大幅 增加;日本經濟在多重力量拉動下逐步擺脫困境,再次走向復甦。2003 年,日 本經濟擺脫了延續五年的停滯局面, 實現增長 1.78%。 2004 年又延續了這種勢頭, 增長 2.8%。東證股價指數在 2003 年 3 月 11 日探底 770.62 點之後,開展強勁反 彈,在 10 月 20 日曾摸高 1105.59 點,較 3 月 11 日上漲 43.5%。2003 年,東證 股價指數報收於 1043.69 點,較 3 月 11 日上漲 35.4%。2004 年和 2005 年,東京 股市分別報收於 1149.63 點和 1649.76 點,比 2003 年底高出 10.2%和 58.1%!日 元兌美元匯率,也改變了 2000 年以來持續貶值的局面。自 2002 年 2 月到 2003 年 2 月,日元匯率共升值 12%。 2005 年 5 月 15 日,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竹中平藏向內閣會議遞交年度《經濟 財政白皮書》,稱:泡沫經濟破滅後一直阻礙日本經濟恢復的僱傭過剩、設備過 剩、債務過大等問題已經基本消除。這標志著日本已經基本清除了泡沫經濟 的負面遺產。
3. 日本泡沫經濟後是如何恢復和發展的哪些行業吃香
泡沫經濟之後面臨產業升級,傳統的製造業已經不適合生存,通常會進行市場化的轉移和升級。第三產業很難堅持,需要科技含量技術含量的升級。第二產業會突出。通常我們說的是工業化。就是產生新型的製造業。其他你網路查詢。
4. 日本上世紀80年代的房地產泡沫過後,什麼行業崛起了
答案是文化產業。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異常繁榮,經濟總量甚至一度接近美國的七成。美國本身為了減少政府赤字,同時扭轉對外貿易的弱勢地位,准備降低匯率。與日本、西德、英國、法國簽署了《廣場協議》,各國介入匯市。這個協議使得日元對美國匯率升值了一倍,而與此同時日本央行卻降低了匯率和存款准備金率,開始向市場注入流動性,進一步刺激經濟。然而由於借貸放開,大量的熱錢沒有流入生產端而是進入了股市和房地產,這導致日本資本市場的異常火爆,催生了巨大的泡沫。
文化產品本身的開源性就決定著,其很容易被剽竊或者盜版。日本也有非常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和保障體系,為創作者的創作活動和成果保駕護航,有從而形成一種非常良性的循環。這是最值得我們最需要學習的。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5. 日本為什麼會有泡沫經濟,最後怎麼破裂的
一、日本泡沫經濟產生原因:
1、日本泡沫經濟的直接原因就是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
會上5國決定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下調美元兌其他貨幣的匯率。當時日美貿易不均衡已成為日美之間的一大政治問題,美國再三要求日本「擴大內需」。地價上漲、稅收增加、財務支出擴大,結果造成日本國內市場流動性大量過剩。
2、還有一個原因是1984年,日元—美元委員會推動的金融自由化。
當時日本仿照歐美,實行銀行和證券的融合,放寬對銀行業務的限制。證券業雖放寬限制改革進展緩慢,但是在某些政策層面上容易操作的部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尤其是存款利率自由化後,銀行之間競相上調企業大額定期存款利息。
這導致了日本銀行籌資成本過高,大量資金湧向高利息、可融資的不動產和建築方面。最後造成企業投資過剩,加速泡沫經濟的發展。
二、泡沫的破裂:
泡沫經濟破滅的誘因一般認為是1989年5月日本銀行調高法定利率和1990年3月大藏省對房地產融資實行的總量規制。
1990年1月股價就開始暴跌。當時誰都知道泡沫遲早會破滅,但資產價格開始暴跌後的一段時間內,大藏省和日本銀行都還在推行擠破泡沫政策,致使情況雪上加霜。直到1991年7月才開始下調法定利率,而總量規則直到1991年年末才被撤銷。
(5)日本泡沫經濟後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日本經濟泡沫對我們的啟示:
一、匯率大幅升值,未必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從而未必導致金融體系的崩潰和經濟蕭條。
日本的教訓告訴我們,應對外部需求的沖擊,不能過多地依賴於貨幣政策;在財政政策尚存空間的情況下,使用積極的財政政策進行宏觀調控,這是總需求管理的較優選擇。
二、進一步而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工應當明確,互相獨立。
財政政策主要負責調節需求和經濟結構,而貨幣政策則以物價穩定為首要目標。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不能受到其他人為因素的干擾,或者承擔過多、過寬的政策目標。
宏觀調控如果過於依賴貨幣政策,將蘊含著嚴重的資產價格泡沫化風險。除此之外,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企業競爭力的提升,總供給方面的效率改革也將有利於緩解總需求方面的政策壓力。
三、關於穩定金融市場在央行政策目標中的定位。
金融市場的穩定,是央行實現其他政策目標的前提。而且,在政府的主要職能部門當中,也只有央行掌握著穩定金融市場的信息以及政策工具。因此,央行的貨幣政策應當及時對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做出判斷並採取措施。
6. 房價暴跌、萬人自盡,30年前泡沫經濟後,日本悟出啥道理後來怎樣
前言:
一時的繁榮,終究會消逝;唯有燒不死的鳳凰鳥,才是王道。
房奴,這個詞在今天依然用於每個為生活而奔波的年輕人身上。尤其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離開了象牙塔里的理想生活,初入殘酷的社會自然會面臨著這個問題。無數年輕人不再是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而是為房,沒有不行,可是有也不是那麼容易,猶如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足可以說明「房奴」這一事實所帶給每個人的影響。
於是人們就想,要是房價能越來越低就好了。不過有這種想法完全是一廂情願,房價不是越低越好,也不是越高越好,它是完全遵循著市場的經濟的。要知道,市場經濟發展必須遵循著客觀現實與規律,不能急於求成,而應該積跬步以至千里。
就像為什麼中國的華為能夠一直走在成功的路上,即便面臨著美國舉全國之力的封殺與打壓也能在世界上屹立不倒,正是因為對未來的戰略規劃以及自身實力的強大,才能讓它在風雨之中砥礪前行。
郎咸平說過,能夠在危機中頂住外來內在的壓力,堅持創新和提升競爭力才能永葆活力。就像一個人一樣,如果他永遠對未來有著長遠的打算和實際規劃,他想不成功都不行;反之,也只不過是是南柯一夢罷了。
7. 瘋狂的泡沫經濟後,日本餐飲業經歷了什麼
在紙醉金迷的泡沫經濟期內,日本的高速發展推動了餐飲業高歌猛進,1975到1995二十年間餐飲整體市場規模增長了400%。
在那個瘋狂的年代,上班族們甚至揮舞著一萬日元的鈔票在街頭打車。為了打到一輛車,不需找零。而現在,東京計程車的起步價,僅為410日元(27元人民幣)。
這些「大而全」的餐廳一般開設在郊區居民密集區,或者城市商業中心的shopping mall里。價格低廉,菜品眾多的家庭餐廳就是在這一時期蓬勃興起的。
這個階段,日本餐飲行業的中央廚房和標准化運營模式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也幫助餐飲行業的物流冷鏈、食材供應、餐飲設備等打好了基礎。
隨後十年,日本餐飲呈現出以下的現象:1. 開始出現細分發展,店鋪在人群定位上更加明確2. 連鎖店定位平價覆蓋廣泛,單店定位細分單品,高端店鋪更加專業3. 不少餐飲品牌開始出海歐美,和餐飲相關聯的飲料、酒水市場也迅速打開。4. 東京一躍成為酒吧不夜城,從全世界大量購入高級葡萄酒、威士忌。
8. 日本經濟泡沫後的產業結構是什麼
日本經濟泡沫後的產業結構製造業、服務業和批發零售商業、房地產業的增加值所佔比重最高,合計佔全部增加值的45.9%。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壓力,日本銀行決定改變貨幣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銀行五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 6%.同時,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不動產貸款,日本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到1991年,日本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不動產業的貸款。
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場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價格開始大幅下跌,跌幅達40%以上,股價暴跌幾乎使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緊跟其後,日本地價也開始劇烈下跌,跌幅超過46%,房地產市場泡沫隨之破滅。貨幣政策突然收縮,中央銀行刻意挑破泡沫,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三次失誤。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出現了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衰退。
日本泡沫經濟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日本經濟現象。根據不同的經濟指標,這段 時期的長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間的4年零3個月的時期。
這是日本戰後僅次於60年代後期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的第二次大發展時期。 這次經濟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機活動的支撐,因此隨著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出現大倒退,此後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
9. 日本房產泡沫後什麼行業最火
動漫產業、新材料產業、日本汽車產業、汽車玻璃、汽車金屬材料、汽車電子等相關產業、日本的旅遊業。
第一,動漫產業。
自從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後,經濟出現停滯,很多年輕人開始研究動漫產業。現在日本就是全球最大的動漫作品出品地,占據全球動漫出版市場的60%以上份額,在歐美國家佔比更是達到了80%。
日本的動漫產業非常發達,無論是聲優、音樂、畫風等都是世界領先的,像哆啦A夢、火影忍者、灌籃高手等相信大多數人都聽說過或看過。
實際上,日本也並不是單靠出動漫產業來賺錢。面是靠動漫產業的衍生產業,來賺取更多的利潤。
比如,日本動漫衍生的玩偶、游戲製造、影視作品出版、會展娛樂等,甚至動漫產業還帶動了日本旅遊產業發展。每年到日本旅遊的人當中,有15%是專程奔著日本動漫去的。日本動漫產值高達230萬億日元,是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
第五、日本的旅遊業
在各方協同配合下,日本地方旅遊業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雖然日本政府10月1日起,正式將消費稅從8%提高到10%。但消費稅的提高,並沒能影響我國赴日遊客的熱情。數據顯示,十一期間,中國人赴日自由行比例增長近30%,一些過去比較冷門的日本城市,其觀光人數也有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