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方地區的經濟作物主要有() A.油菜、甘蔗 B.大豆、甜菜 C.油菜、棉花 D.甘蔗、花生
我國北方地區的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主要的經濟作物有大豆、甜菜、花生、棉花等,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
故選:B.
2. 我國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我國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大豆
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為主,是我們食物的基本來源,也是重要的飼料和工業原料.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糧食生產歷史悠久,具有明顯的地域分布特徵.南方屬水稻集中產區,北方屬小麥集中產區,玉米、豆類、薯類的種植則相對分散.
解答:解:我國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長城以北為春小麥,以南為冬小麥;棉花主要集中在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甜菜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和新疆北部;水稻、甘蔗、油菜是我國南方的主要作物;北方主要經濟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蘋果、大豆等;青稞是青藏地區的代表作物.
大豆(拉丁學名:Glycine max (Linn.) Merr.),豆科大豆屬植物,原產於中國,世界各地皆有栽培。其植株高30~90厘米,莖粗壯,直立,密被褐色長硬毛,葉通常具3小葉,托葉具脈紋,被黃色柔毛,葉柄長2~20厘米。總花梗通常有5~8朵無柄、緊擠的花,花萼披針形,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莢果肥大,稍彎,下垂,黃綠色,密被褐黃色長毛;種子2~5顆,橢圓形、近球形。
3. 我國的經濟作物有哪些
我國的經濟作物包括棉花、油料、糖料、煙葉、麻類、葯材等,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14.1%,此外,尚有茶、桑、水果、橡膠等木本經濟作物未包括在內。經濟作物產值約占種植業產值的30%。
我國經濟作物具有廣泛的地理分布特點,但地域差異明顯。東部集中了中國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的90%以上,是中國棉花、油料、糖、煙葉、茶葉、蠶繭、麻類、水果的主要產區。中國經濟作物的南北差異也很大。在熱帶地區主要栽培橡膠、咖啡、可可、胡椒、椰子、油棕、香蕉、龍眼、荔枝、菠蘿和特種葯材等;在亞熱帶地區主要栽培甘蔗、茶樹、油桐、柑橘等;在溫帶地區多種植棉花、蘋果、梨、葡萄,是中國棉花及溫帶水果的集中產區;在中溫帶地區以種植甜菜為主,成為中國甜菜的主產區。
中國主要經濟作物分述如下:
油料作物。主要包括油菜籽、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等五大油料作物。1978年以來,油菜籽面積和產量均超過花生,分布遍及各省區,以冬油菜為主,絕大部分產於長江流域,在長城以北,內蒙古、西北、青藏等地區則種植春油菜。花生除青海、西藏、內蒙古、寧夏外,各省區均有種植,其中山東一省佔中國產量1/3以上。主要集中產區有二:一是環渤海周圍的山東、遼東半島及黃河下游平原地區;二是粵、桂、閩、台丘陵及沿海地區。芝麻以淮河中游的洪河、南汝河流域及漢江中游、南襄盆地等為主要產區。向日葵1978年以來在東北、華北、西北迅速擴種,日益成為北方地區主要油料之一。胡麻是長城以北的河北壩上、雁北、內蒙古、寧夏、青海、甘肅、新疆的主要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包括甘蔗和甜菜,分別占糖料作物面積的60%和40%,但在全國食糖產量中,甘蔗糖佔80%,甜菜糖佔20%。甘蔗主要分布在粵、閩、桂、滇南、台等省區及四川盆地中南部。甜菜主要分布於長城以北,以東北地區松嫩平原為最大產區,次為內蒙古河套及新疆瑪納斯河流域等地區。
茶葉。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南方丘陵地區均有種植。各類茶葉產量中,以綠毛茶產量最大,占茶葉總產量一半以上,次為紅毛茶,約占茶葉總產量1/4,余為烏龍茶、緊壓茶和其他茶類。就產茶省區而論,浙、湘、皖、川、閩為中國五大產茶省,產量佔全國近70%,次為滇、鄂、粵、贛等省。
煙葉。包括烤煙、曬煙和晾煙,以烤煙產量最大,產區集中。河南、雲南同是中國最大烤煙生產基地,產量均佔全國1/5,尤集中於許昌地區和玉溪地區。次為山東,產量佔全國11.28%,主要集中於青州、臨朐等地區。再次為黔、桂、皖、湘等省區。
蠶繭。中國蠶繭產量佔世界40%以上,其中桑蠶繭佔91.1%,柞蠶繭佔9.9%。桑蠶繭以川、浙、蘇、粵四省產量最多,佔中國桑蠶繭產量86.98%,尤以太湖流域、嘉陵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最為集中。柞蠶繭為中國特產,全國產量約有3/4產於遼寧省,其次為山東的膠東半島和豫西等地。
麻類作物。包括黃麻、紅麻、大麻、亞麻、薴麻、苘麻等。其中黃、紅麻約占麻類作物種植面積之半。黃麻主要分布於浙、粵、桂、川、皖、蘇等省區。紅麻以魯、豫、冀最多。大麻種植分散,以東北及華北各省為主。薴麻則以川、湘、鄂等省最多。
水果。主要有蘋果、梨、柑橘、柿、紅棗、葡萄、香蕉、荔枝、龍眼、菠蘿等。在水果總產量中,蘋果佔24.7%,梨佔17.42%,柑橘佔18.91%,是中國三大水果。蘋果約有54.43%產於魯和遼,梨以冀、魯、遼、蘇等省最多。柑橘主產於川、浙、粵、桂、湘、閩等省區。香蕉、荔枝、龍眼、菠蘿等以粵、桂、閩等省區為主產區。
熱帶作物。以橡膠種植面積最大,占熱帶作物總面積80%以上,次為香茅、劍麻、椰子、腰果、胡椒、咖啡、油棕、南葯等,分布於瓊、粵、滇、桂、閩五省區的南部,尤以海南島和西雙版納最集中,是中國以橡膠為主的熱作生產基地。
葯材。包括野生種類近萬種,其中名貴及常用者50~60種。主要有人參、黨參、三七、天麻、杜仲、當歸、黃芪、枸杞、砂仁、大黃、黃連、生地、羌活、川芎、白芍、茯苓、白術、半夏、霍香、麥冬等。葯材分布幾遍及全國各省區,其中以川、甘、湘、粵、冀、滇、吉七省最多,合佔全國54%,尤以四川居首位,素有「川廣葯材」之稱,種類多達三千餘種,產量佔全國的1/3。
4. 南方和東北的農作物都有什麼特點
南方和東北的農作物特點:
我國南方糧食作物主要為水稻(季風水田農業),北方主要為大麥、小麥(旱田農業)。南方經濟作物主要以甘蔗、油菜等熱帶或亞熱帶農作物為主,北方經濟作物主要以甜菜、花生、大豆等溫帶農作物為主。
我國南方地區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有:水稻,冬小麥,油菜,油茶,棉花,紅麻,甘蔗,茶樹。
我國東北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以及玉米、高粱、穀子等。
從農產品種類可以看出,東北地區主要生產溫帶水果。北方地區平原面積廣闊,由於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低緩的丘陵,所以北方地區耕地廣闊,集中連片。但從降水上看,北方地區降水較少,且集中在夏季,所以主要是旱作農業區。
南北方水稻的差異:
南方和北方的水稻種植季節有差異,南方平均氣溫偏高,一年可種植兩季甚至三季;北方氣溫相對較低,都是一年一熟;中部是稻麥輪作兩熟區。當前江西、湖南等地的早稻已經進入分櫱期,北方、江蘇等粳稻區也陸續開始育秧。
南方與北方相比,水稻生產機械化程度相對要落後些,與地理環境、人口密度有很大關系,南方多丘陵山區,相鄰田塊坡度大,因人口密度較大,田塊分散,小而不規則,從而制約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5. 北方的主要農作物
北方地區主要生產小麥,以及玉米、高粱、穀子、馬鈴薯、向日葵、油菜、甜菜 、番薯、油籽、蔓青、大芥、花生、胡麻等,水稻則零星分布或集中在三江平原地區。從農產品種類可以看出,北方地區主要生產溫帶水果。北方地區平原面積廣闊,由於耕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低緩的丘陵,所以北方地區耕地廣闊,集中連片。但從降水上看,北方地區降水較少,且集中在夏季,所以主要是旱作農業區。
6. 南北方經濟作物有哪些
1.
南方地區經濟作物:柑橘、香蕉、荔枝、桂圓、菠蘿、茶、油茶、油桐、漆樹、毛竹、杉樹、樟樹、蠶桑、油菜。
2.
經濟作物是指對自然條件的選擇較嚴、技術要求復雜、產品的經濟價值較高、主要是用作工業原料的作物,故又稱「技術作物」或工業原料作物。經濟作物的種類很多,主要包括棉花、油料、麻類、桑柞絲、茶葉、糖料、蔬菜、煙葉、果品、葯材等。
3.
南方地區主要農產品:種植業-水稻(最大產區)、小麥、棉花、油菜籽(長江流域)、甘蔗。林業-用材林:杉、馬尾松、竹。經濟林:茶葉、油茶、油桐、橡膠、劍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圓、菠蘿、蠶桑。畜牧業-水牛、山羊、豬、鴨、鵝、雞。水產業-海水養殖和海洋捕撈:帶魚、大黃魚、小黃魚、墨魚、貝類。談水養殖:青、草、鰱、鱅、蟹、蝦等。
7. 北方地區的經濟作物
我國北方地區主要種植的經濟作物有大豆、花生、甜菜、棉花等。經濟作物也被稱為工業原料作物或技術作物,它主要包括纖維作物(比如棉花)、油料作物(比如芝麻、花生)、糖料作物(比如甘蔗、甜菜)、三料作物(飲料、香料、調料)、葯用作物、染料作物等類型。
很多,大田可以種油料類的,比如花生、葵花、大豆。反季節可以種蔬菜,一般是茄子豆角黃瓜西紅柿為主。水果可以種草莓、櫻桃、藍莓、葡萄。丹東大連一帶的草莓和櫻桃經濟價值很高。丹東99草莓,有一定名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