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蘇聯新經濟政策開始結束分別是什麼時候
1921年—1928年
十月革命後,在蘇維埃俄國內憂外患,經濟苦難的情況下,蘇俄政府實行余糧徵集制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起農民為代表的廣大老百姓極其不滿。後列寧同志經過充分考慮,在1921年3月開始實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
並且允許外資企業管理國家暫時無力經營的企業,恢復商品貨幣關系進行調節生產的作用。這使小農經濟占優勢的蘇俄找到了向社會主義經濟階段過渡的道路。後來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
(1)新經濟政策實行了多久擴展閱讀:
隨著1924年列寧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經濟政策被慢慢廢除。1928年,斯大林公開宣布停止實施新經濟政策,在全國范圍加速開展農業全盤集體化和社會主義工業化運動,在事實上採納了托洛茨基的建國思想,逐步形成了代替新經濟政策的斯大林模式。
1920年11月,人民委員會發布租讓法令。新經濟政策的實行,重新建立了工業與農業之間正常的經濟聯系,鞏固了工人階級同農民的聯盟,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受到廣大人民,特別是農民的歡迎,使1921年的危機迅速得到克服。
B. 新經濟政策起止時間
1921年到1925年,是列寧在世時推行的新經濟政策,1924年列寧去世後,新經濟政策也逐步取消,所以思想劃分的。1921-1928,到1928年斯大林重視,提出第一個5年計劃廢除了新經濟政策,才標志著新經濟政策的結束。
C. 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
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了農業、工業、貿易、分配、流通這五個方面,是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基礎上做出的調整。「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實行余糧收集制;把大中企業收歸國有,對小企業實行監督;取消一切商品貿易;一切生活必須品均由國家集中分配;強制勞動,實行「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
而新經濟政策就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在農業方面,新經濟政策以固定的糧食稅來代替余糧收集制,並允許農民自由出賣余糧;在工業方面,新經濟政策將部分工業恢復私營經濟,但是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企業仍然歸國家所有,一些企業也有租給外國資本家的,但是這些承租者必須接受國家監督指導,遵守蘇維埃法令,按期交納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潤,到期把企業完好地交還蘇維埃國家;在貿易方面,新經濟政策允許私商自由貿易來恢復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換;在分配方面,新經濟政策廢除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食物配給制,實行按勞分配的制度;在流通方面,新經濟政策廢除了國家配給制和國家貿易壟斷制,在堅持國家計劃領導的前提下,實行自由貿易制,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什麼
因為新經濟政策的實行,蘇聯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那麼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什麼呢?
新經濟政策的實質和它的措施有關,首先來看一下新經濟政策所採取的一系列的措施:
(1)新經濟政策採用固定的糧食稅來取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余糧收集制。
(2)它允許農民在交付了糧食稅之後多餘的糧食自由買賣,這也就是說新經濟政策承認了市場機制。
(3)它實行中小企業的非國有化,但是這有一個前提便是要保持國家掌握國民經濟的命脈。
(4)它將一些大工業的企業聯合起來,形成托拉斯和辛迪加,然後實行經濟核算。
(5)它取消了勞動義務制和勞動動員,也就是廢除了實物配給制,代之以按照產品的質量和數量支付勞動報酬的按勞分配製度。
(6)它在一定程度上允許私人資本在工業、農業、商業、服務業中的自由發展,鼓勵合作社,實現農村僱工和租佃合法化。
(7)它允許允許外國資本進入蘇維埃,並在國內實行租讓和租賃,而這些租讓和租借企業由私人經營,所有權屬於國家。
(8)在新經濟政策之下,重建了銀行和稅收制度,並實行了貨幣改革,將不穩定的蘇維埃紙幣取消,代之以穩定發行的貨幣切爾文盧布。
在這些措施之下,新經濟政策受到了廣大工人和農民的歡迎,鞏固了蘇維埃的工農聯盟。而新經濟政策所採取的這些措施的實質便是利用市場和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從而使得蘇聯逐漸地過渡到社會主義國家。
新經濟政策與改革開放有什麼關系
在蘇俄的三年國內戰爭之後,蘇俄採取了新經濟政策。在中國的十年「文革」之後,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那麼新經濟政策與改革開放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系呢?
實際上,中國的改革開放便是在借鑒蘇俄的新經濟政策的基礎之上所實行的。那麼新經濟政策與改革開放之間的相同點是什麼呢?
新經濟政策的實行是因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經不適用於當時的蘇俄國情,國內社會動盪,經濟困難。而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在十年「文革」之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讓當時的中國社會一片動盪不安,國內經濟頻臨崩潰。因此,新經濟政策與改革開放都是在社會混亂、經濟萎靡的背景之下實行的。
新經濟政策與改革開放都進行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新經濟政策用固定的糧食稅來代替余糧收集制,而改革開放則是在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它們都是利用商品貨幣關系來發展經濟,蘇俄放開商品市場,允許資本家經營企業,還允許外國資本家到本國經營,中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鼓勵私人開辦企業,同時大力向外國招商引資,發展市場經濟作用,都使經濟得到恢復,社會得到穩定。
新經濟政策的實行使得蘇俄工農業逐漸恢復發展起來,蘇維埃政權得到進一步穩固。而改革開放使得農村經濟全面振興,國民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兩者都是在立足本國國情的基礎上而實行的,改革開放是對新經濟政策的繼承與發展。
D. 蘇聯新經濟政策是什麼
蘇聯新經濟政策指的是蘇俄在1921年3月開始實行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
蘇聯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
1、農業
推行糧食稅,納稅後剩下的糧食,歸農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許農民租佃土地和僱傭勞工。
2、工業
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廠礦企業仍歸國有,由國家經營,中小企業和國家暫時無力興辦的企業,允許本國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
恢復私人小企業。
3、流通
允許自由貿易。
4、分配原則:按勞分配。
(4)新經濟政策實行了多久擴展閱讀: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背景:
蘇維埃社會主義俄國的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日用物品嚴重缺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921年2月,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基地喀琅斯塔得發生水兵兵變,被迅速平息下去,但蘇維埃政權的處境仍十分危急。1921年3月,俄共「十大」召開,開始了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的過渡。
蘇聯新經濟政策的意義:
1、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的危機迅速消失,生產逐步恢復。它滿足了勞動者的經濟要求,受到廣大農民工人的歡迎,並鞏固了工農聯盟,使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
2、新經濟政策探索了在小農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在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新經濟政策的一些原則和經驗,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E. 什麼是新經濟政策
新經濟政策是蘇俄在1921年3月開始實行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
1、農業方面
1921年3月21日頒布《關於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法令,規定農民交納糧食稅後,剩餘的糧食等農產品可以到市場交換物品。
糧食稅的稅額比余糧收集制大為減少,1921——1922年度全國稅額比上年度減少43.3%。1922年,政府通過《土地法令大綱》,允許農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蘇維埃監督下出租土地和雇傭工人。
2、工業方面
在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大生產和國家掌握國民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將部分國有企業以租借制和租讓制的形式轉變為國家資本主義企業。
1920午11月頒布租讓法令,允許外國資本家在蘇俄經營租讓企業或同蘇維埃國家組織合營股份公司。
1921年5月。國家把一部分小企業發還原主經營。7月又決定把一批中小工廠和商店租借給本國的合作社或個人。
這些租讓和租借企業由私人經營,所有權屬於國家。承租者必須接受國家監督指導,遵守蘇維埃法令,按期交納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潤,到期把企業完好地交還蘇維埃國家。
3、流通方面
廢除國家配給制和國家貿易壟斷制。在堅持國家計劃領導的前提下,實行自由貿易制,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
歷史影響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表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放棄了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和實踐,開始從國情出發,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擴大生產,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
新經濟政策受到了廣大工人和農民的歡迎,工農業生產逐步恢復到戰前的水平,蘇維埃政權得到進一步鞏固。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是列寧對小農占優勢的俄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進一步探索的結果,是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F. 新經濟政策是在何時實行的實行這種政策的原因是什麼他的實行有何歷史效果你如何看待這個政策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關於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的決議,標志著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
原因:
①(工業)戰爭使工業生產受到嚴重破壞;
②(農業)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也壓抑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③(政治)社會不滿情緒影響了政治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列寧開始著手經濟政策的調整。
作用和意義:
第一,標志著蘇維埃政權把工作中心由反對國內外敵人的武裝干涉(階級斗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施了工作重心的轉移。
第二,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恢復了被戰爭破壞的國民經濟,迅速消除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第三,它探索了一條適合俄國向建設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道路,是列寧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偉大創造。
第四,採用什麼方式過渡到社會主義和建立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模式,必須和本國的具體實際相適應,建立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五,新經濟政策是在承認落後和自身錯誤的基礎上提出的,具有實事求是的精神。但是由於後來的蘇共領導對新經濟政策實施的必要性和長期性認識不足,20世紀20年代末,新經濟政策被逐步取消了。或許,這就是造成蘇聯後來解體的原因。
G. 新經濟政策從哪一年開始結果如何
1921年3月
第一,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機迅速消失,生產穩步恢復。它滿足了勞動者的經濟要求,受到廣大農民工人的歡迎。鞏固了工農聯盟,使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第二,它探索了在小農國家裡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在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第三,它的一些原則和經驗,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大發展。
第四,新經濟政策是列寧根據俄國經濟落後、生產力低下的國情,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道路、新方法的偉大實踐。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一次重大突破,創造性地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
H. 蘇維埃俄國實行新經濟政策是在( )。
補充一下:
1921年新經濟政策開始實施的時候只有蘇維埃俄羅斯,蘇聯直到1924年12月才成立。所以通常稱其為蘇俄(或俄國)的「新經濟政策」。
I. 蘇聯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時間分別是
蘇聯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時間分別是1918~1920年和1921年3月。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蘇俄政府為粉碎國內地主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發動的反蘇維埃政權的戰爭而採取的一系列特殊的臨時性的社會經濟政策的總稱。主要內容:①國內貿易國有化。一切食品、個人消費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國家和合作社組織供應,取代私商。②余糧收集制。人民委員會頒布了《關於國家在出產穀物的省份征糧辦法》的命令,在全國各地實行了穀物和飼料的余糧收集制。③實物配給制。一切非農業人口都必須加入消費合作社(一度稱消費公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種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④勞動義務制。要求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人必須參加勞動,並強迫剝削階級分子參加體力勞動。強制貫徹「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原則。⑤全部工業國有化。
新經濟政策是為了解決國內嚴重的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和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經濟的政策。主要內容有:①農業上,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②工業上,部分恢復私營經濟,關系國家經濟命脈的企業仍歸國家所有;③貿易上,允許自由貿易,恢復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換;④分配上,廢除實物配給制,實行按勞分配製。
J. 新經濟政策的時間是哪年
蘇俄在1921年3月開始實行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Нов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以徵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