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危機間隔期多久

經濟危機間隔期多久

發布時間:2022-06-08 12:40:50

❶ 1929~1933經濟危機的周期一般多長時間

第一次經濟危機 1788-1789
第二次經濟危機 1792-1794,物件下降,破產增加,1793英國對法國宣戰,對歐洲的出口大幅下降,物價急跌。
第三次經濟危機 1797-1798,始於英國農業欠收,工業品需求下降。
第四次經濟危機 1810-1814,英國農業再度欠收,物價下跌,1811美英宣戰,美國對英國禁運。
第五次經濟危機 1816-1817,英國破產事件。
第六次經濟危機 1819-1822,消費品減少三分之一,英國破產超過第五次高點。
第七次經濟危機 1825-1826,物價下跌,紡織品設備開工率下降一半。
第八次經濟危機 1837-1843,銀行業的收縮,美國經濟機制極度缺失,工業生產品需求萎縮。
第九次經濟危機 1847-1850,始於鐵路危機,波及英法美,造成工業危機。
第十次經濟危機 1857-1858,始於棉產品上漲,靠空頭支票的進口商大量破產,銀行破產,波及到其他工業。
第十一次經濟危機 1867-1868,鐵路建設,造船業等工業生產下降縮小工業的需求,糧食再次欠收。
第十二次經濟危機 1873-1879,首次由於金融引發,維也納股票交易所的鐵路股票大跌,美國最具實力的銀行因投資鐵路破產,引發後面引發重工業危機,輕工業受波及較小。
第十三次經濟危機 1882-1883,美國鐵路建設退潮,加深英國危機,重工業下降,銀行,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
第十四次經濟危機 1890-1893,德國股市暴跌,此後股價聯系兩年下跌,破產事件嚴重,鐵路建築縮減一半以上,糧食欠收。
第十五次經濟危機 1900-1903,始於1899年俄羅斯金融危機,波及到工業。隨後法,德,比利時,英,美跟進,同期日本爆發經濟危機。
第十六次經濟危機 1907-1908,美國信貸機構大量破產,失業率下降,波及重工業生產及周期行行業。
第十七次經濟危機 1929-1933,始於美國,美國工業生產急劇下降,證券市場暴跌,失業率大增,波及英國,從而使英國宣布放棄金本位。
第十八次經濟危機 1948-1949,美國短暫繁榮後爆發,失業率大增,工業指數下降。主要由於戰後重建國際國內市場縮小引發。
第十九次經濟危機 1972-1974,又稱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暴漲造成美國滯脹,標普下跌百分之四十,日經百分之二十九。蔓延全球,主要國家生產停滯或者緩慢,通貨膨脹,日本緊縮金融政策,導致經濟滯漲。
第二十次經濟危機1979-1982,第二次石油危機,國際油價飆漲,高物價,高通脹引發英國危機,隨後波及至歐美及日本。失業率,企業倒閉率創戰後新低。同期南美債務危機。
第二十一次經濟危機 1990-1992,第三次石油危機,海灣戰爭,美國開始,隨後發展到加拿大,日本,歐洲與澳大利亞,同期,日本經濟崩潰。
第二十一次經濟危機 1997-1998,亞洲金融危機。始於泰銖貶值,美國支撐索羅斯及其財團發動針對中國的金融戰爭,最終終結於中國香港。
第二十二次經濟危機 2008至今,始於美國次貸危機,伴隨出現的歐洲債務危機,造成全球性經濟危機爆發。到目前仍舊無緩解的跡象。

❷ 金融危機的周期是多久,下一次危機大概會是什麼時候

沒有固定的周期,按照以前的大范圍危機爆發的周期越來越短預測,肯定在十年左右就會有一次經濟危機爆發

記得採納啊

❸ 金融危機.一般幾年一次.每次持續多久

六次經濟危機,給世界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現在是第七次危機,1637年鬱金香狂熱在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東西。1637年的早些時候,當鬱金香依舊在地里生長的時候,價格已經上漲了幾百甚至幾千倍。一棵鬱金香可能是二十個熟練工人一個月的收入總和。現在大家都承認,這是現代金融史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投機泡沫。而該事件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在一個市場已經明顯失靈的交換體系下,政府到底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角色?1720年南海泡沫1720年倒閉的南海公司給整個倫敦金融業都帶來了巨大的陰影。17世紀,英國經濟興盛。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丶儲蓄膨脹,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覓得賺取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因為公眾對股價看好,促進當時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升。 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投資十分踴躍,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 後來因為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滅。1837年恐慌183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引起了銀行業的收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貴金屬由聯邦政府向州銀行的轉移,分散了儲備,妨礙了集中管理;英國銀行方面的壓力;儲備分散所導致的穩定美國經濟機制的缺失等等。1907年銀行危機1907年10月,美國銀行危機爆發,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首先是新聞輿論導向開始大量出現宣傳新金融理念的文章。當時有一篇保羅的文章,題目是「我們銀行系統的缺點和需要」,從此保羅成為美國倡導中央銀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此後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紐約商會宣稱:「除非我們擁有一個足以控制信用資源的中央銀行,否則我們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而且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1929年大崩潰華爾街有史以來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刻。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7年,因為不斷惡化的經濟預期和中東局勢的不斷緊張,造就了華爾街的大崩潰。這便是「黑色星期一」。標准普爾指數下跌了20%,無數的人陷入了痛苦。

❹ 經濟危機的間隔時間以及其影響力度的關系

經濟危機的時間間隔是不固定的,整個世界的金融體繫到今天已經比較完善了。可能導致危機的源頭是金融機構的系統性風險,這與監管機構的監督力度有關。在接下去可能引發金融危機的國家和區域。一個是美國,原因是明年初美國將面臨的財政懸崖,如何應對善不明確。第二個是歐元區各國主權債務危機拖累全球經濟。第三個中國即將可能面臨的通縮,這還要看下半年國家的調控政策怎麼走。
如果真的發生經濟危機,那麼它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將會導致全球經陷入衰退,因為今天世界各國的聯系太緊密了。

❺ 經濟大危機時間是多久

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發生普遍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以來,隨後發生危機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

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以及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時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發生一次這樣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的影響:

經濟危機使國家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關稅戰、傾銷戰和貨幣戰導致世界的不斷分化,出現了各種貨幣集團和經濟集團。

1933年6月,66個國家在倫敦召開世界經濟會議,試圖穩定貨幣,實行關稅休戰,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團之間的對立越來越尖銳。

在資源戰日益激化的情況下,資源自給率較低、金融力量相對薄弱的德、日、意逐漸相互靠攏,形成了法西斯集團而壟斷了國際市場、資源相對雄厚的英、美、法面臨著法西斯國家的爭奪。

逐漸捐棄前嫌,於1936年秋分別簽署了《三國貨幣穩定協定》和《三國黃金協定》,一定程度上調節了三國之間的經濟矛盾。兩種不同類型的帝國主義國家在經濟上的分化對立和重新組合,為以後兩大政治軍事集團的形成鋪墊了道路。

❻ 金融危機的周期大約是多少年一次

資本主義經濟周期是有一定的規律性的.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爆發經濟危機以後,在整個19世紀,大約每隔10年周期地爆發一次經濟危機;進入20世紀以後,經濟危機縮短到大約每隔7~8年爆發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的周期時間已縮短到大約每隔5年左右爆發一次.

(6)經濟危機間隔期多久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的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金融危機有周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在哲學理論中,事物總是向前發展的,正所謂繁榮昌盛之後就會面臨衰退,衰退過後又會帶來經濟的回溫,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必定有金融危機的情況出現,打破原本積極向好的一面,迫使事物向反方向發展。金融周期與經濟發展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

金融危機有周期的原因

1、經濟發展與信貸相互影響:現代社會,在資本驅動的發展下,金融周期和經濟周期是重合又分離的,換言之,信用的擴張收緊和經濟的繁榮衰退,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舉例子來說,企業在發展初期都需要從銀行、私人等各種渠道籌集啟動資金,但隨著市場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越來越大,投資者東拼西湊的錢不夠企業未來發展了,向金融系統融資迫在眉睫。在這種情況下,以銀行為代表的現代金融信貸市場,就應運而生,構成了現代工業社會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

2、信貸市場的脆弱不穩定性:信貸市場波動起伏大,當市場行情一片向好時,股民們大量買入,以為能賺取一波高收益,卻忽視了股市的高風險、高回報性的本質。信貸市場的脆弱性,很容易導致金融危機的爆發。

❼ 資本主義國家 兩次經濟危機之間 大概相隔多久

自1825年英國第一次發生普遍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以來,隨後發生危機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以及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時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發生一次這樣的經濟危機。進入20世紀,在1900年危機之後,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又發生了 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經濟危機,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發生一次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又發生了次數不等的經濟危機。到目前為止,就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看,發生經濟危機的次數是:
美國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
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
聯邦德國 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
法國 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
英國7次(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

但嚴格說來,屬於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只有三次,即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的經濟危機,因為只有這三次危機表現了明顯的國際同期性。

❽ 歷史上的經濟危機出現過幾次都持續了多長時間

世界性的、大的、經濟金融危機主要有四次。

1: 最初的1857年和1920-1922的金融危機只發生在一兩個國家(英國和義大利)。

2: 1929-1933「大蕭條」 持續4年時間 , 1973年的資本主義「滯脹」 在資本主義國家持續了十年。

3: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1997-1998年 兩年,波及范圍擴展到整個亞洲。

4: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次貸危機」),規模是空前的, 直到現在還未停止。

❾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周期是多少年

大的經濟危機有1873-1893年和1929-1941年和20世紀70年代三次全球性經濟危機
小的經濟危機不斷,周期性總是在不斷變化

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地發生,使資本主義再生產具有周期性。典型的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包括危機、蕭條、復甦、高漲四個階段。危機是上一個周期的終點,又是下一個周期的起點。在蕭條階段,生產處於停滯狀態,同時為復甦階段做准備。在復甦階段,生產和消費的矛盾進一步緩和,社會生產逐漸恢復,並進一步發展,使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形成高漲。高漲又使資本主義經濟各種矛盾加以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又爆發新一輪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性的物質基礎,是固定資本更新。大規模的固定資本更新,會擴張生產能力,引起生產高漲,為下一次生產過剩危機奠定物質基礎。

閱讀全文

與經濟危機間隔期多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別人說幸福呀我怎麼回 瀏覽:335
醫生適合轉去哪些事業單位 瀏覽:151
怎麼知道一個事業單位的編制情況 瀏覽:742
為什麼一些人的愛情很難 瀏覽:6
安溪事業單位有哪些單位 瀏覽:629
蘭蒂一家的幸福生活吧逗是什麼犬 瀏覽:354
什麼名畫是美女 瀏覽:966
兩位絕世美女你喜歡哪個 瀏覽:778
如何培養成年子女的經濟意識 瀏覽:508
中國怎麼樣娶寮國美女 瀏覽:651
追求物質的婚姻怎麼樣 瀏覽:138
成年人的愛情怎麼聊天 瀏覽:498
幸福滿滿是什麼短語 瀏覽:118
飛機失事美女叫什麼名字 瀏覽:964
絲路花雨故事出自哪裡 瀏覽:436
二美女相沖是什麼生肖 瀏覽:412
中國南部經濟中心在哪裡 瀏覽:631
健康證怎麼樣安全嗎 瀏覽:845
74年虎男正月出生婚姻如何 瀏覽:369
愛情犯罪電視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