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市場經濟通俗易懂一點講
市場經濟是指以市場自由價格為導向的經濟形勢,是指與人為干預因素無關的真實市場情況的反映。是相對於計劃經濟而言的。再通俗一點來講,就是在市場上,我自己的東西人想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我用什麼手法將之賣出去,別人是沒有權利來干預的。
拓展資料:
壟斷貿易
准確定義如下,其實簡單講,就是在市場自由競爭中,處於優勢一方的大企業大集團形成對市場的絕對控制和支配能力,就是壟斷
貿易壟斷是指不僅僅是實實在在的獨占,而且指市場控制或吞並,以及獲得能控制市場的領導地位。
一般的講,競爭產生了聯合、並購,在聯合與並購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新的更高層次的競爭,使競爭更加尖銳,更加劇烈。而當聯合與並購發展到出現控制生產與市場的經濟現象時,便產生了壟斷。
壟斷的動機,一是為了避免勢均力敵的少數大企業兩敗俱傷,二是為了通過控制生產與市場獲得高額利潤,但歸根結底是為了後者,前者是實現後者的必不可少的途徑。
壟斷的出現,並不排斥競爭,在共同市場上,各大企業之間、企業集團內部之間以及大企業與眾多小企業之間存在著廣泛的競爭,尤其是在貿易領域,中小型企業在數量上更占絕對優勢,因此,競爭不可避免。一定程度的壟斷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它有利於形成規模效益,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提高產業集群能力及產業集中度,提高一個國家在某一領域、某一行業的整體競爭能力,從而有利於促進經濟與貿易的發展。但經營過於集中,過分壟斷,又會限制競爭的正常展開,不利於生產與貿易的發展,不利於市場需求的滿足和實現,因而必須採取有效措施(經濟的、行政的和法律的)加以防範。
此外,必須注意,這里講的壟斷,是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在企業聯合與兼並基礎之上的壟斷,是基於規模經濟要求、資源高效配置和資本集中程度,以巨型產業組織為依託的經濟壟斷。它不同於我國現實經濟生活中長期存在的、以行政權力為主要手段的經濟壟斷。
⑵ 什麼是市場經濟的地位
據報道,日前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其在鋁箔反傾銷調查中有關「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調查結論,仍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並表示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將繼續適用「替代國」做法。
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也是個反傾銷標准問題,涉及反傾銷調查中如何確定產品的可比價格,是為進口成員國採用第三國的價格或成本作為比較基準提供法條依據,所謂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一國經濟體系是否已達到完全市場化標準的問題,它是反傾銷方面的技術性問題,僅僅在反傾銷方面具有理論和實際意義。
希望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早日被認同!
⑶ 什麼叫市場經濟地位
市場經濟地位 (MarketEconomyStatus,簡稱MES),它表示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的狀況。按照一個國家市場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國家政府對於經濟的干預程度,一般可區分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和非市場經濟國家。此外,市場經濟地位是反傾銷調查確定傾銷幅度時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爭取國際貿易各國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將有利於中國外貿進出口的發展。
⑷ 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是什麼意思
市場經濟地位(MarketEconomyStatus,簡稱MES)是一個經濟學上的名詞,它表示一個國家的市場經濟的狀況。按照一個國家市場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以及國家政府對於經濟的干預程度,一般可區分為完全市場經濟國家和非市場經濟國家。
此外,市場經濟地位是反傾銷調查確定傾銷幅度時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反傾銷案發起國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市場經濟」國家,那麼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必須根據該產品在生產國的實際成本和價格來計算其正常價格;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將引用與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即替代國)的成本數據來計算所謂的正常價值,並進而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國的原始數據。如20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反傾銷,就是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來計算我國彩電的生產成本。當時,新加坡勞動力成本高出中國20多倍,中國的產品自然被計算成傾銷,這對中國十分不利。
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爭取國際貿易各國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將有利於中國外貿進出口的發展。但由於其他世貿成員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使得中國企業在應訴國外反傾銷調查時處境極為不利,不但敗訴率高,而且被裁定的傾銷稅率也讓很多企業難以承受。最重要的是,不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的規定嚴重背離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是不公平的。
⑸ 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所謂「市場經濟地位」概念,是一個主要針對於企業而非國家的反傾銷和補貼條款。在企業面對反傾銷調查時,可以通過證明其公司完全按照市場機制運營,來避免歧視性待遇.
近年來,中國經濟崛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在這個崛起的過程中,中國必須准備進入一個國際貿易摩擦的多發時期。這種國際貿易摩擦有多種表現形式,有的強調匯率升值的壓力,有的強調反傾銷,有的是環境與企業的社會責任等非貿易壁壘,還有就是最近討論得沸沸揚揚的「市場經濟地位」。
為什麼中國能以一個「非市場經濟」的國家身份加入到「世界貿易組織」中呢?事實上,這是中國入世談判的一個遺留問題。世界貿易組織中的相關協議中很少對「市場經濟」做出過定義,更沒有將「市場經濟」作為相關國家加入到WTO組織的一個必要的條件。當時中國旨在打破中美入世談判的僵局,對於「入市」的問題上作出相當大的讓步。即中國同意在入世後的15年內,美國可以繼續將中國視為非經濟市場國家,從而維持入世前相對不利的反傾銷的機制,即第三國的替代制度。在嚴格意義上說,這種規定本來就違反世貿的基本原則。或許從那一天起,就為之後「是否承認市場經濟地位」這一問題埋下了伏筆。
⑹ 「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有何意義
無論歐美採取哪種方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市場經濟地位」並不是中國企業免受貿易保護壁壘,減少反傾銷調查的「救命稻草」。歐美將「發明」其他新方式繼續保護其工業企業和勞動就業。中國應該淡化其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政治含義,不要過分政治化美國和歐盟是否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而把它僅僅看做WTO下的一個政策工具。不能因為歐美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耍賴」,耽誤了推動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業。
今年5月,歐洲議會議員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了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入世十五年後,圍繞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新一輪博弈正式拉開帷幕。據最新消息透露,歐盟委員會正在起草一個關於反傾銷法規的整體法案,以應對中國議定書的某些條款將在12月到期。
歐美集體耍賴
根據15年前簽署的入世協定,中國到2016年年底可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但5月12日,歐洲議會全體會議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地位,決議表示,歐盟一些企業和工會組織擔心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後,將有更多中國商品進入歐盟市場,從而威脅歐盟企業生存、影響歐盟就業。雖然議員的投票結果不具約束力,但這更代表了一種情緒,即歐洲人認為,歐洲失業率升高是因為來自中國國有企業廉價產品的沖擊。數據顯示,歐盟現有的73項反傾銷措施中有56項都應用於來自中國的進口;當前有52項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手段正在執行中,占歐盟從中國進口總量的1.38%,案件涉及的主要產業包括鋼鐵、機械、化工和陶瓷。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歐洲各國圍繞這一議題立場分化。例如,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傾向於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英國、荷蘭、比利時則支持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待遇。德國的態度顯得至關重要,但目前,其態度模稜兩可。如果歐盟委員會想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最終還是需要議員的認同。決議表明,歐盟如今不想履行承諾,各國也從遮遮掩掩猶豫不決到表態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相對於歐盟的大張旗鼓,美國在背後的小動作不斷。美國公開反對按時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且不斷在這個問題上和歐洲加強「協調」,變向對歐洲施壓。5月18日,美國將進口自中國的冷軋扁鋼最終進口稅率提高至522%,關稅將使中國製造的冷軋扁鋼產品價格提高逾五倍,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美國的態度。5月底,美國反對張勝和繼續擔任WTO的仲裁官員,據了解張勝和之前在涉及中美之間問題的裁決時,結果利於中國的相對較多。美國已經開始布局為年底耍賴做准備。據《產經新聞》6月19日報道,美國和歐盟的官員表示,市場經濟國地位不會按照WTO的協議規定自動給中國,因為中國的鋼鐵等基建材料的傾銷、以及中國行政干預市場上根深蒂固的弊病。
什麼是市場經濟地位
市場經濟地位是一個名號,其實質性的影響體現在反傾銷、反補貼訴訟過程中的法律成本上。反傾銷案發起國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市場經濟國家,那麼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必須根據該產品在生產國的實際成本和價格來計算其正常價格;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將引用與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的成本數據來計算所謂的正常價值,並進而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國的原始數據。如20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反傾銷,就是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來計算我國彩電的生產成本。當時,新加坡勞動力成本高出中國20多倍,中國的產品自然被計算成傾銷。由於WTO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自由裁量權留給了WTO成員,導致WTO成員對「市場經濟國家」法律定義不一致。因此,認定一個國家是不是市場經濟國家更多是一個政治問題,是利益權衡和討價還價的結果。
按照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簽署的協定書的第15條規定,到2016年年底中國就可以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一直是中國經濟外交主要目標之一。截至2016年6月1日,目前全球80多個國家已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其中包括紐西蘭、澳大利亞、瑞士等發達國家,但美國、歐盟等中國主要貿易夥伴卻一直未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國政府2003年起正式向歐盟提出,希望歐盟立即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提交了一系列文件,以證明中國的市場經濟情況。此後,中國多次提出這一要求,不過,歐盟評估一直認為中國尚未滿足所有相關標准。
歐盟的標准
由於 WTO 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的自由裁量權留給了 WTO 成員,必然導致各WTO成員對「市場經濟國家」法律定義的不一致。美國遵循「一案一議」原則,在具體的反傾銷案件中判定涉案國是否為「市場經濟國家」。歐盟則採用單獨列舉的方式,在其國內法中直接列舉「非市場經濟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
從公開報道釋放的信息來看,歐洲議會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大概有三個層面的考慮:一是中國並未達到歐盟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的五項標准;二是歐洲產業競爭力相對較落後的國家反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三是美國在幕後使絆子。
今年5月的歐盟決議認為,在中國滿足歐盟關於市場經濟地位的五大標准前,中國對歐出口仍應按照「非標准」方式對待。歐盟所稱的五大標准,指企業不能有國家干預,比如國家給予的補貼、稅收優惠等;企業運行應符合國際會計准則;成本與財務狀況未受非市場體系的嚴重影響;政府不能幹預企業的成立或倒閉;貨幣匯率變化由市場決定。有評論稱,中國所有的國企都不符合五大標準的要求,並且包括民企在內的大多數中國企業,都沒有建立起符合國際會計准則的會計制度。
歐盟提出的五大標准,是以「去政府化」為核心,要求改變中國國有企業的性質,試圖影響中國政治改革的方向。實際上,中國也正在積極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改革的思路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以提高國有資本的集中度和配置效率為核心,在不同行業和領域對國企的性質和功能要准確定位。具體對策為「兩進」、「兩退」、「一去」、「兩剝離」,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克難。
市場經濟地位有多重要?
「市場經濟地位」很重要。自加入WTO以來,中國一直在為「非市場經濟體條款」買單。首先,非常容易被其他國家進行反傾銷起訴。截至2016年7月,中國已經連續21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10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今年以來,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救濟調查更如疾風驟雨,平均每月超過10起,差不多三天一起。反傾銷對中國開拓國際市場造成極為嚴重的困擾和傷害。以歐盟為例,自1995年至2014年,歐盟對中國進口商品發起119次調查,共執行85次,分別占同時期歐盟發起調查和執行總數的25%和29%。相比較歐盟第二大進口來源國美國,同時期只接受16起反傾銷調查和8起採取執行措施。
其次,容易被抬高反傾銷的幅度。由於其他世貿成員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使得中國企業在應訴反傾銷調查時處境極為不利,不但敗訴率高,而且在同一國際反傾銷起訴中,中國企業被裁定的傾銷稅率也偏高。
歐洲商業團體委託華盛頓經濟政策研究所調查結果顯示,歐盟若在2016年底決定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企業出口產品價格將下降30%,對歐盟出口量較2011年將擴大25%至50%。在之後的頭3到5年,中國出口到歐盟的製造業產品總額可能上升高達1425億歐元(1歐元摺合約1.111美元)。歐盟會因此出現貿易赤字增長,而GDP也會下降1141至2,280億歐元(經濟共同體GDP的1%至2%)。此外,這還將導致與中國企業競爭的歐盟企業、以及為這些企業提供原料與零部件的公司170萬至350萬人失業。
以上研究結果不排除相關利益集團為了游說歐盟,把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條款對歐洲市場的影響效果誇大其詞,但也不難看出歐洲商業團體對大量中國產品低價進入歐洲的擔心。
但另一方面,「市場經濟地位」只是反傾銷訴訟中一個概念。但中國一直把「市場經濟地位」當成一個政治符號和外交目標來完成,覺得被承認「市場經濟地位」,似乎就意味著取得了西方工業化國家平等地位,這無端也給自己背上了不必要的政治包袱。
但是也不要誤以為, 被「市場經濟國家」對待就能避免反傾銷起訴,或者在反傾銷訴訟中獲勝。事實上,即便是被歐美視為市場經濟國家的日本、印尼、韓國、俄羅斯等國家,其企業也常常遭反傾銷控訴,在應對反傾銷控訴時勝訴率也難以超過40%。「市場經濟地位」是一個WTO的工具,更是對一國經濟運行方式的認可。僅僅從是否有利於貿易的角度去理解是否該「市場經濟地位」是捨本逐末。
「市場經濟地位」何去何從?
歐美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關注的焦點是,在2016年12月11日以後,如何執行他們的反傾銷調查,而不違反WTO的規則。
歐盟已經開始著手一系列的立法准備。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指出,歐盟正在討論如何調整其貿易防衛政策,應對產能過剩和一個變遷中的國際法律框架。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有關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如何解決,中國以及貿易企業將面臨歐盟新一輪的政策和法律變動。目前的提案仍處於起草階段,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提交,接下來提案需要通過歐盟的立法程序,即獲得歐盟理事會和歐盟議會的批准。從目前透露的消息來看,歐盟新的方案將包括3個主要內容。
第一,改變歐盟反傾銷調查的做法,不再對「市場經濟」或「非市場經濟」區別對待,而是採取一種「國別中立」(country-neutral),從而廢除這種國別分類名單的制度。調查將解決一個國家或者一個行業存在部分扭曲問題。
同時,新的方案將有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內既存在現有的反傾銷措施,也存在根據舊的規則而正在進行的反傾銷調查。
第二,歐盟委員會將繼續要求歐盟理事會的成員國批准關於修訂歐盟貿易防衛工具(TDIs)的提案,該提案是在2013年4月提交的 。
關於貿易防衛工具的提案包括:在採取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之前兩周通知這些企業;在例如有可能發生貿易報復的情形下,即使沒有行業提出訴求時,歐盟委員會也可以啟動調查;在特定情形下不使用「較低關稅」的規則,因為「較低關稅」的規則通常要求反傾銷稅稅率水平僅僅需要抵消對生產者的實質性損害。
第三,宣布歐盟中國鋼鐵聯合平台將是一個重要的機制來解決這個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
在美國,商務部對「市場經濟地位」認定具有終決性,不受到司法審查以及美國國會或法院的約束。由於美國對「市場經濟地位」評判標准具有很大的模糊性,管理當局有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因此是否認定一個國家為「市場經濟國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政府的政治意願而非客觀標准,牽涉更多政治和經濟利益的考量。
從美國以往的政策立場來看,其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採取了較為強硬的態度。因此,美國在2016年後是否如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存在很大變數。美國最近的反傾銷實踐也說明了這一點。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美國商務部明顯轉變對中國反傾銷調查中的「單獨稅率」政策,拒絕給予國有獨資和政府部分持股企業單獨稅率。此舉將降低政府直接或間接投資企業適用「單獨稅率」的可能性,進而導致這些企業承擔更高的反傾銷懲罰性稅率。美國的做法充分表明在反傾銷問題上,美國對中國企業的調查標准不降反升,並未呈現緩和的局勢。2016年6月,美國對中國的冷軋扁鋼徵收265.8%的反傾銷稅以及256.4%的反補貼稅,對中國的耐腐蝕鋼板徵收210.0%的反傾銷稅和39.1%的反補貼稅。同時,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其一舉一動都具有示範效應和引領作用。美國的態度將深刻影響歐盟、日本等中國重要貿易夥伴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態度。對於美國而言,即使美國接受中國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它也可以不做政治宣誓或者政策和法律層面的調整;即使美國不能使用替代國來進行價格比較,美國仍有可能以其他理由繼續採用替代國價格比較方法。甚至已經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發達國家在這一問題上也有猶豫反復。目前澳大利亞雖然在原則上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又以中國涉案產業可能存在「特殊市場情形」或者「國家壟斷」為由來推翻「市場經濟地位」,從而繼續採用替代國價格比較方法。
無論歐美採取哪種方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市場經濟地位」並不是中國企業免受貿易保護壁壘,減少反傾銷調查的「救命稻草」。歐美將「發明」其他新方式繼續保護其工業企業和勞動就業。這對飽受經濟低迷困擾的歐盟和煽動貿易保護主義的特朗普顯得尤為有吸引力。套用最新流行的一句話「鐵打的福原愛,流水的大魔王」,這同樣是「鐵打的貿易保護,流水的保護措施」。中國也應該淡化其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政治含義,不要過分政治化美國和歐盟是否給予「市場經濟地位」的決定,而把它僅僅看做WTO下的一個政策工具。不能因為歐美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耍賴」,耽誤了推動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業。
⑺ 什麼叫"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要想弄明白什麼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地位,首先要弄明白什麼叫完全競爭,perfect competition。我想越是接近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那麼就越接近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完全競爭有幾個特徵:其一,買賣雙方無限多,產品同質性很強;廠商對價格沒有控制力;其二,市場沒有準入和准出障礙;其三,市場信息很完全。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下,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相對很小,市場很規范,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假設:越是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市場越是飽和,從而交易成本很小,而且謀取暴利幾乎不會成為可能。因此反過來說,誰要是想賺錢或者說謀取暴利,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說要麼成為壟斷寡頭,要麼高差異化產品,要麼利用通信息不對稱賺錢,利用地區價格差異來賺錢,投機倒把和國際貿易就是這一種方式;要麼改變游戲規則腐化政府,或者為非作歹。
⑻ 什麼叫「市場經濟地位」為什麼中國需要歐盟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
市場經濟地位是反傾銷調查確定傾銷幅度時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反傾銷案發起國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市場經濟」國家,那麼在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必須根據該產品在生產國的實際成本和價格來計算其正常價格;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將引用與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即替代國)的成本數據來計算所謂的正常價值,並進而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國的原始數據。如20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反傾銷,就是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來計算我國彩電的生產成本。當時,新加坡勞動力成本高出中國20多倍,中國的產品自然被計算成傾銷。
過去20多年來,我國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是,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至今仍沒有正式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國家。
中國加入WTO的議定書第十五條將中國有條件地定義為非市場經濟國家,而且長達15年。非市場經濟地位給中國帶來三大負面影響。
其一,它導致我國的出口企業在對外反傾銷應訴中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並成為我國企業敗訴的主要原因。由於不把中國視作市場經濟國家,無法計算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於是其他WTO成員採用第三國替代的方法。20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的彩電反傾銷,就是將新加坡作為替代國計算成本。當時,新加坡勞動力成本高出中國20多倍,中國的產品自然被計算成傾銷。
其二,中國企業難以勝訴,客觀上又進一步刺激某些WTO成員對我國的產品提起更多的反傾銷申訴,同時打擊了我國企業應訴的積極性,形成惡性循環。在中國方面的持續交涉和抗議下,相關國家對中國做出一些讓步,但總體效果仍然不理想。
其三,非市場經濟地位否認我國建設市場經濟的成果和現狀,影響我國的國際形象。
當前,在全球范圍內,平均每7起反傾銷案中就有1起涉及中國產品,中國一直是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之一,也是反傾銷等貿易救濟措施的最大受害者。美國一直頻繁地對中國揮舞反傾銷大棒。
如果中國被給予市場經濟地位,其他國家在對中國的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時,就必須從中國產品在國內的實際成本和價格出發來計算其正常價格,而不是採用與中國經濟毫不相關的第三國(替代國)的市場價格來計算。美國和歐盟等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利劍」,就會失去昔日的強大殺傷力。
⑼ 什麼是市場經濟它有那些基本特徵
市場經濟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開放性等一般特徵。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