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怎樣弘揚愛國主義
在經濟全球化已成為必然趨勢的今天,愛國主義並沒有也不會過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始終把主權與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下推動本國經濟發展,最終擺脫落後與依附的境遇,同樣的,只有將國家的主權與安全始終放在第一位,才能有效的遏制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與觀念將發展中國家納入西方發展模式和發展軌道,這就要求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在新時期,弘揚愛國主義要注意兩方面的傾向 一、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狹隘民族主義,二、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虛無主義
2.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理解愛國主義
在經濟方面,發達國家由於在資金、技術、市場和經營管理方面占據絕對優勢,因此是最大的受益者。而發展中國家由於發展資金匱乏、債務負擔沉重、貿易條件惡化、金融風險增加及技術水平的落後,使發展中國家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且使發展中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不僅要面對經濟方面的挑戰,而且也必然面對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戰。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經濟、科技甚至軍事等方面的優勢,竭力輸出他們的政治觀、價值觀、文化觀和生活方式,力圖主導經濟全球化進程,把我國納入西方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軌道。
因此,必須堅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避免外國的經濟和文化雙重侵略,發揮好主心骨,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作用,在經濟全球化中不迷失方向,取得進步和發展。
3. 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怎樣弘揚愛國主義
1.經濟全球化對愛國主義教育帶來的挑戰 (1)全球化直接威脅各民族國家的經濟安全,同時也弱化了國民的國家安全意識。 (2)全球化對各民族國家的主權會有所削弱。 (3)全球化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一直在對各民族國家進行文化滲透。 2.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必須弘揚愛國主義 (1)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家仍然是民族整體利益的代表者。 第一,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組織形式。 第二,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民族國家仍然是國際社會最強大的行為主體。 第三,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家仍然是促進經濟全球化正常發展最具實力的制約力量。 (2)經濟全球化並不意味著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一體化。 ◆經濟全球化非經濟利益一體化,各民族國家仍然有自己的經濟利益,仍需保護民族工業和品牌,維護國家經濟利益; ◆經濟全球化難以導致政治一體化,愛國主義仍是當代維系民族國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在全球化條件下, 一方面,西方強勢國家倚仗其經濟實力推行強權政治,企圖動搖他們作為民族國家主權象徵的政府權威。 ◆經濟全球化難以導致文化一體化。文化的民族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國文化的發展需弘揚愛國主義。 (3)弘揚愛國主義有利於全球化條件下國與國之間關系的處理。 既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既不盲目排外,又不盲目崇洋,以塑造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的良好形象。 (1)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加速提高中國的綜合實力 (2)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積極應對挑戰和風險 (3)以全球視野和開放意識來建構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體系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需要廣泛深人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使愛國主義教育成為社會的主旋律。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要認識到愛國主義教育是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基礎性工程。而愛國主義教育重點是廣大青少年。而現在在校學習的學生再經過十年八年即將走上社會,他們是新世紀的主角,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藍圖將由他們去繪制,變成為現實。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他們愛國感情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未來公民的愛國之心,立國之志和報國之舉,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所以,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從青少年抓起,並把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基礎工程,這對於培養青少年具有愛國的情感、志向和報效祖國的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要通過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提高中國民族的素質,增強全體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強精神,這樣才能推動全體人民奮發前進的,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目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改革和建設過程中,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如:像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現象,而有的人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都不成熟,極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風氣的影響,一部分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淡薄。 讓我們回想一下吧,范仲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留取丹青照汗青」,這些反映了古代仁人志士的救國救民的思想,所以「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 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精神要與時俱進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內涵需要隨時代而不斷豐富、發展。「要在21世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一定要豐富和發展偉大的民族精神。」 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本質上是統一的。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鞏固和發展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果,為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可靠的保證與光明的前景,集中體現著國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四十多年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已經使我國改變了民生凋蔽、滿目瘡痍的面貌,成為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國家。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今天,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都越來越自覺地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發展中國。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已經和正在為祖國的統一和強盛做出貢獻,而且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社會主義的朋友。為了促進國家統一大業,我們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方針。我們並不要求所有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都贊同大陸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他們贊同「一國兩制」,我們就要同他們加強團結。 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人民民主即社會主義民主,本質上也是統一的。世界上只有具體的、相對的民主,沒有抽象的、絕對的民主。民主屬於上層建築。實行什麼樣的民主,取決於國家和社會制度的性質。社會主義民主同資本主義民主有者根本區別。民主建設是一個過程,它的發展程度,又同一定的經濟文化狀況相關聯。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為爭取人民民主而斗爭。現在,我們仍然在為逐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進行不懈的努力。在共產黨領導下,人民當家作主,建設和管理自己的國家,這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核心內容。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是愛國主義的重要體現。 在當代,國內外敵對勢力企圖通過和平演變顛覆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剝奪我國人民主宰自己國家命運的權利,使中國變成西方大國的附庸。如果失去了國家主權、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也就失去了人民民主,並且從根本上失去了人權。所以我們要樹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精神。要勇於同破壞國家統一、損害民族團結、危害社會主義事業的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要自覺地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學習,辛勤工作,促進安定團結,促進建設和改革,將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中。 此外,我們所提倡的愛國主義,決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一葉障目而不見真理。高燒導致的狂熱,愛國外衣下的狂熱,不比那些地震或者海難更可怕?拒絕日本人入內是愛國嗎?不吃麥當勞是愛國嗎?僅僅因為去了靖國神社,姜文就被不問青紅皂白地指斥為漢奸,一篇篇的討伐檄文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向他飛來,漫天的唾沫背後,似乎一切關於靖國神社的行為都意味著與日本軍國主義亡魂的糾纏。當愛國以如此敏感和狹隘的方式進入我們的視野,我們究竟應該慶幸還是悲哀?居心叵測的推斷,無聊的口舌之爭,又讓我們在多大意義上接近愛國的精神內涵?還有,趙薇不認識日本軍旗圖案,伏明霞不知道盧溝橋為何物,在慨嘆名人明星們對常識的無知的同時,更多的人舉起了板磚,甚至還有糞便。那些過激的言論和行為因為打著「愛國」的旗號而分外冠冕堂皇,似乎只有從這些「不愛國」的名人們的身上踐踏而過,才能證實自己更加愛國。 愛國本來無錯,但是當人們把愛國當作一場時髦的運動,隨便找個靶子吐口水的時候,嚴肅的熱情就異化為滑稽的狂熱,愛國就在無聊的炒作中病變了。 愛國從來需要的就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而不是口號和空談。從自身作起,從細節作起,也許是愛國主義的最好體現。愛國需要萬眾一心的凝聚力,需要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一片廢墟的日本國土,多少年的苦心經營,多少年的努力奮進和踏踏實實的激情,成就今天的強大?又是多少中國人同仇敵愾,眾志成城,才將濁浪滔天的洪魔擊退,保住了長江大堤的安全?「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正在走向復興的中華民族,其前途和命運已經史無前例地融入了世界的格局。面對百年以來沉重的歷史負荷和千年際遇,冷靜、團結、開放和自尊成為我們愛國必須的心態。惟有如此,那些愛國病才可以得到根治,才可以永遠地塵封在記憶當中! 這些年來黨和國家在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精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現在是我國歷史上人民群眾精神最為飽滿、最為自信的時期。綜合的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在現階段有其新的作用,體現。她將大大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作為一個十三億多人的大國,中國需要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內容超越黨派,超越階層,是整個民族的共識。
4.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1)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國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組織形式,是國際社會活動的獨立 主體,只要國家存在,愛國主義就有其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意義. (2)正確處理全球化與國家利益的關系,樹立民族自信心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只有積極勇敢的參與世界經濟 全球化競爭,才能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在參與經濟全球化 的過程中必須堅定的捍衛自己國家的利益,維護國家的安全,這些都需要愛國主義的支撐.作 為一個國民,需要有全球戰略的眼光,用理性而積極的心態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在競爭中, 力爭互利雙贏.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給發展中國家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發達 國家要求發展中國家不斷開放市場,發達國家一方面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利 用他的經濟, 科技, 軍事等方面的優勢不斷向發展中國家輸出其政治觀, 文化觀以及生活方式, 力圖主導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把發展中國家納入發達國家的發
展模式和發展軌道.在這種情況 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國民,更應該堅定愛國主義信念,捍衛國家利益,維護國家民族尊嚴, 促進祖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事業的發展.我們要有堅定的信念,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 族,在歷史上,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世界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我們應該樹立民 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堅信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華 民族在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一定能夠像過去一樣, 再次創造輝煌. 我們要放眼世界, 心繫祖國,自覺維護國家利益,使國家的安全,榮譽,利益高於一切,只有祖國繁榮,我們才 能自豪; 只有祖國昌盛, 我們才能幸福. 每一個公民的命運與祖國民族的命運永遠聯結在一起. (3)正確處理好民族利益與世界利益的關系,樹立科學發展觀意識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現階段我們在發展自己的同時也必須關心 一些人類共同面臨的全球性的問題與威脅:如生態環境問題,資源能源問題,糧食耕地問題, 水資源供應問題,反恐,販毒,衛生安全,食品安全問題等等.愛國主義在新的 歷史 時期被 賦予了時代的新內涵.一方面,我們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另一方面,也應該放眼世界致力於解 決全世界人民共同關心的問題. 正確處理好熱愛祖國與關愛世界, 為祖國服務與為國際盡義務,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力爭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同時我們 要樹立科學發展觀,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促進 經濟 , 政治 ,文化,社會全面協 調的發展, 促進人與 自然 和諧的可持續發展, 處理好經濟發展, 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的關系, 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的社會主義 現代 化強國. (4)經濟全球化與當代大學生的愛國意義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愛國主義不僅是一種情感,也是一種思想觀念和覺悟,更是 一種行動.愛國不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建設初期,華羅庚,李四 光,錢學森,鄧稼先等一批愛國科學家,他們放棄海外優厚的物質條件,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難, 歷盡艱辛毅然回到祖國,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做出巨大貢獻.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報效祖 國之心不應有差別. 無論是身在國內還是國外, 無論政治立場和宗教信仰如何, 作為中華兒女, 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來報效祖國.應當說,經濟全球化趨勢為個人報效祖國消除了許多障礙或 阻礙,開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間.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要始終維護國家的尊嚴和主權, 按照本國國情發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作為當代大學生,在新的歷史時期應明確自己 的歷史使命,履行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的事情,刻苦鑽研,不斷創新,用實際行動報效自己 的祖國.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要認真理解,正確把握愛國主義的精神實質與科學內涵,處 理好各種關系,做一個新時代的愛國者.
5. 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怎樣弘揚愛國主義
跨國合作日益頻繁,跨國組織越來越多,許多原來被視作國家界限的東西也被打破.一個國家的人可以到另一個國家去工作和尋求發展;我們很多同學也在考托福,准備出國留學.於是有些同學認為,在今天還要大講愛國主義、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不是與時代不大合拍?其實很多人都存在疑問:在這樣的時代,到底要不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呢?\x0d答案肯定是要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雖然經濟全球化是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過程.但它卻是一把雙刃劍,使我們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也對國家、人民帶來了負面影響:(1)全球化直接威脅各民族國家的經濟安全,同時也弱化了國民的國家安全意識. (2)全球化對各民族國家的主權會有所削弱. (3)全球化過程中西方發達國家一直在對各民族國家進行文化滲透.\x0d提出疑問的同學沒有看到這些不好的影響,並且對經濟全球化產生了誤解.其實經濟全球化並不意味著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一體化.經濟全球化非經濟利益一體化,各民族國家仍然有自己的經濟利益,仍需保護民族工業和品牌,維護國家經濟利益.比如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香港特區政府強力干預,擊退了外國熱錢勢力.這是香港政府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和危機,堅持國家和政府的主體性,堅決反擊國際邪惡勢力,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壯舉和勝利.\x0d經濟全球化難以導致政治一體化,愛國主義仍是當代維系民族國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在全球化條件下,一方面,西方強勢國家倚仗其經濟實力推行強權政治,企圖動搖他們作為民族國家主權象徵的政府權威. 另一方面,面對國人的政治淡漠和對政府信心的喪失,如何以一種思想或理論來匯聚人心、重建政治合法性,成為中國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能發揮這種作用的,只有愛國主義.\x0d經濟全球化難以導致文化一體化.文化的民族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還有,弘揚愛國主義有利於全球化條件下國與國之間關系的處理.\x0d出國留學生回國效力的不到一半.在現階段,一方面要通過改善物質待遇的方式來留住人才,但僅有此是不夠的,另一方面還要藉助愛國主義的旗幟來實現團結人才的目的.如果光靠物質條件的話,我們不可能提供比發達國家更豐厚的物質條件.像錢學森,鄧稼先等,就是在愛國主義的感召下回國效力的.\x0d弘揚愛國主義是改革開放順利發展的需要.愛國主義是抵制崇洋媚外、民族虛無主義的傾向的有力武器.\x0d因此,在全球化的時代應該這樣來弘揚愛國主義:\x0d(1)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加速提高中國的綜合實力 (2)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積極應對挑戰和風險 (3)以全球視野和開放意識來建構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體系.在這樣一個並不太平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堅定不移地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昌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需要廣泛深人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使愛國主義教育成為社會的主旋律.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要認識到愛國主義教育是具有戰略性意義的基礎性工程.而愛國主義教育重點是廣大青少年.而現在在校學習的學生再經過十年八年即將走上社會,他們是新世紀的主角,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藍圖將由他們去繪制,變成為現實.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他們愛國感情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未來公民的愛國之心,立國之志和報國之舉,關繫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所以,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從青少年抓起,並把它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基礎工程,這對於培養青少年具有愛國的情感、志向和報效祖國的思想,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要通過愛國主義教育進一步提高中國民族的素質,增強全體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強精神,這樣才能推動全體人民奮發前進的,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