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如何看中國經濟

如何看中國經濟

發布時間:2022-06-07 04:06:20

A.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

1、任何一國的經濟都不可能持續的高增長,中國也不列外
2、中國的經濟目前正處在轉型、追求高質量、追求平穩的時期,放緩很正常
3、所以,經濟的放緩也好、回落也好,都是一個過程,這就是為什麼提出:「新常態」的道理
4、今後一段時間的中國經濟,目前的官方定調為:新常態,就是為了不再盲目追求所謂高增長
5、所以,應該去更好的理解、了解所謂的:「新常態」的提法,就明白了

B. 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

今年,中國經濟總體上呈現了穩中向好、穩中加固的態勢。但第三季度經濟增速放緩、疫情散發、汛情影響、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企業經營困難加大、生產需求制約增多,經濟社會預期需要增強支撐。中國經濟面臨較為復雜的階段性、結構性和周期性問題,風險挑戰依然較大。
拓展資料:如何分析中國經濟
1、觀察分析中國經濟,應當以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准確識變,才能在短期波動和長遠的格局中認清大勢;科學應變,才能在壓力挑戰中發掘深層動力;主動求變,才能在亮點韌性中提振信心。可以說,中國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任務。 一方面,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經濟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基礎大盤」依然穩固;另一方面我們堅信,中國經濟有辦法、有條件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保持戰略定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強大韌性支撐和激發經濟內生動力。 從建言資政的角度,我提幾點建議。
2、針對經濟運行新情況加強跨周期調節,持續推進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政策落地生根。目前,一些房地產企業過度擴張陷入困境,一些地方政府隱形債務負擔過重而難以為繼,一些地方採用拉閘限電、運動式減碳等等。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在處理短期與長期、目標與手段、發展與安全的關系中有效化解。比如通過嚴格執法、完善規則,部分領域社會反映強烈的壟斷和競爭失序行為得到糾正,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初見成效;從10方面31項重點任務明確「雙碳」路線圖、施工圖,堅持全國一盤棋,糾正運動式「減碳」,先立後破,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採取依法對煤炭價格實施干預等必要措施,促進煤炭市場回歸理性,收到了一定成效。

C. 作為大學生應怎樣看待中國經濟發展

作為未來發展後備力的當代大學生,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應當充滿信心,並承擔起去開拓創新和改革發展的責任和使命。因此如何將自己的國家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我們每個人都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去學習更好的本領,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用自己的能力來助推國家經濟在國際上有一片穩固的不敗之地。
在互相網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和持續崛起,這不僅是國際上最耀眼最閃亮的一顆星,更是在我們國內迅速提升國際實力和國民生活水的最好途徑。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宏觀經濟數據和2021年上半年數據來看,我國經濟得到持續改善,新的比較優勢凸顯,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方面,2020年我國經濟逐季改善,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
另一方面,2021年我國經濟持續改善,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逐步形成。
從2021年公布的數據可知:
一是從增長結構來看,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持續改善,結構繼續優化。
二是從工業增加值來看,已經基本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的經濟水平,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強勁。
三是從國內市場來看,內需強勁恢復。
四是從國際市場來看,貨物和服務進出口持續改善。
2021年世界經濟處於恢復階段,世界銀行估算2021年全球GDP增長為4個百分點,雖然世界經濟仍在恢復的過程中,但是面臨的國際環境會更復雜。首先,疫情的防控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雖然我國很好地控制了疫情,但是國際上還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現在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病例總數不斷攀升,對國際經濟產生極大的不確定性,對我國的對外經濟存在極大的影響。其次,國外政策的不確定性對我國宏觀經濟產生沖擊。如美國的超規模刺激措施會帶來通貨膨脹,帶來美元的貶值,進而影響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對我國人民幣的匯率和價格水平產生影響,從而造成我國經濟的不確定性。
因此,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最關鍵的還是要靠我國國內市場。從現在的數據來看,我國投資、消費水平會進一步恢復,國際組織也預測我國2021年經濟增長會超過8%,但是從最近幾年的數據以及2021年的數據來看,「十四五」期間和未來我國的經濟增長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方面,2021年整體投資水平雖然有所恢復,但是持續下滑的趨勢沒有得到明顯改變,民間投資水平增長不快,民間投資佔比下降。
另一方面,近年來一直支撐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的消費水平持續下滑,而且下滑趨勢還沒有得到抑制。
一是2021年消費雖然有所恢復,但是下滑趨勢沒有改善。
二是我國消費率和居民消費率相比國際同期水平,仍處於相對較低水平。
三是我國消費存在結構性問題。首先,我國服務性消費存在不足,導致恩格爾系數上升。但是,我國核心技術產品還需依賴進口,2019年我國晶元自給率僅為30%左右,自給率不足。

D. 如何看待上半年的中國經濟增長情況

國家統計局的官方表態是「上半年國民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但是,這顯然不能成為市場判斷國內經濟形勢的基礎。由於去年上半年的低基數效應,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達到12.7%的較高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經濟增長,在去年同期增速並不高(3.2%)的情況下,今年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速只有7.9%,低於市場普遍預期。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要指出的是,

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不如預期,而且二季度GDP兩年平均增速達5.5%,已經非常接近疫情前2019年第四季度5.8%的同比增速。這一數字顯示,中國經濟在疫後快速復甦的勢頭開始放緩,而且下半年的放緩勢頭將會更加明顯。對於今年穩增長所面臨的挑戰,國內恐怕不能掉以輕心。

實際上,比市場更早了解經濟數據的政府決策部門,已經提前對市場透露風聲。7月7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決定,針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要在堅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礎上,保持貨幣政策穩定性、增強有效性,適時運用降准等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7月9日,央行即宣布實行全面降准。這一明確的表態帶給市場的信號是:二季度經濟情況可能不如預期,決策部門因此提前放鬆貨幣,應對經濟復甦勢頭放緩。

從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看:

工業方面

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兩年平均增長7.0%,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8.9%。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3%,兩年平均增長6.5%。

投資方面

1-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55900億元,同比增長12.6%;比2019年1-6月份增長9.1%,兩年平均增長4.4%。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47957億元,同比增長15.4%;國有控股投資同比增長9.6%。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72179億元,同比增長15.0%;比2019年1-6月份增長17.2%,兩年平均增長8.2%。

消費方面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0%,兩年平均增長4.4%,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長13.9%,兩年平均增長4.6%。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586億元,同比增長12.1%,兩年平均增長4.9%;環比增長0.70%。可以看到,第二季度消費增速雖然仍在兩位數,但考慮到去年同期的負增長基數,5、6月份的消費增長正在顯著放緩。

進出口方面

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180651億元,同比增長27.1%。其中,出口98493億元,同比增長28.1%;進口82157億元,同比增長25.9%;貿易順差16336億元。貿易結構繼續優化。上半年,機電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9.2%,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1.9%,比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7.8%,比上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隨著國際經濟復甦,下半年的進出口增速可能會進一步放緩。


還有兩個經濟數據值得關注——失業率和居民收入。


就業方面

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63.5%。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與5月份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7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16-24歲人口的調查失業率高達15.4%,這與今年900多萬大學生畢業有關;25-59歲人口的調查失業率為4.2%。二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8233萬人。


居民收入方面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義增長12.6%,這主要是受到去年上半年低基數的影響,兩年平均增長7.4%,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12.0%,兩年平均增長5.2%,略低於經濟增速,基本同步。嚴格來說,居民收入增速低於經濟增速,如果這一現象連續出現,意味著收入目標沒有完成。


總體來看,在去年的低基數效應下,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取得了比較可觀(預期之中)的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放緩,投資、消費、進出口數據的同比增速都呈現放緩之勢,而且超出預期。我們還是重復此前的判斷,國內市場還是要為下半年的經濟增速放緩做好准備,對於今年穩增長的挑戰,國內不能掉以輕心。_

E. 如何辯證看待我國經濟發展

1、用全面的眼光准確把握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具有強勁的內生動力、廣闊的轉型升級空間和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疫情改變不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改變不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和基礎條件。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2、用辯證的眼光深入挖掘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

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融合、城市智能化改造等都體現出經濟社會發展對數字技術更加廣泛多樣的需求。

疫情還對消費習慣改變、商業模式創新等產生深遠影響,無在線消費、居家辦公、遠程視頻會議和線上醫療健康、在線教育培訓等快速成長,「宅經濟」「雲生活」既順應民生需求趨勢,又釋放新興消費潛力,將帶動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加速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5)如何看中國經濟擴展閱讀:

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

一方面,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GDP年均增長9.5%,隨著經濟體量不斷增大,GDP增速放緩的態勢明顯。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費增速減慢,有效投資增長乏力。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我們必須保持定力、增強耐力,勇於攻堅克難。

另一方面,經濟轉型蘊藏著巨大增長潛力。

經過40多年的改革發展,中國總體上進入工業化後期,經濟轉型升級呈現不少新特點。一是我國經濟轉型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

F. 如何看待我國2021年的經濟形勢狀況

展望2021年,我國經濟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新冠疫情前景未卜,世界經貿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大,國內經濟循環面臨多重堵點,重大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但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有顯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有完整的產業體系和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

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有持續釋放的改革開放紅利,有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和工具,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

國內風險挑戰交織疊加

內需不足導致供需兩端溫差。當前,我國消費需求恢復緩慢、投資需求內生動力不足,需求勢能減弱可能進一步向生產端傳導,制約經濟反彈高度,成為經濟領域面臨的重要挑戰。

2020年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8.2%,較上年同期提高7.2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終端需求不振、產品銷售不旺的問題。

供需不匹配背景下的供給恢復難以長期持續,企業前期訂單耗盡後停產減產的可能性較大,需謹防供給需求「雙萎縮」風險。

基層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加大。受疫情沖擊、經濟減速、企業效益不佳以及大規模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明顯放緩。

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剛性支出仍在增長,部分基層市縣「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已經出現壓力。

此外,為應對疫情沖擊,2020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務4.68萬億元,較2019年增長51.9%。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快速攀升,化債支出和利息支出壓力加大,地方財政收支平衡難度進一步增加。

潛在金融風險不容忽視。2020年前三季度,廣義貨幣增速高出GDP名義增速9.5個百分點,總體杠桿率和分部門杠桿率出現反彈,金融機構壞賬風險需高度重視。

中小銀行風險加速積聚,城商行、農商行的信貸資產質量承壓更大,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較大型商業銀行更集中。

疫情之下企業主營業務下滑、收入回款變差,財務費用上升,導致現金凈流入縮減,償債資金來源減少,企業債違約風險將有所上升。

經濟發展長期向好基礎扎實鞏固

超大規模市場加速釋放新優勢。隨著相對有利的外部發展環境正在發生深刻改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新優勢正在對全球市場產生重大影響,逐步形成對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有力支撐。

我國的超大規模市場新優勢不僅包含勞動力、消費、產業、創新、金融、物流、房地產等各領域,而且包括商品市場、服務市場以及要素市場等各方面。

新一代青壯年人口數量優勢、強大消費市場優勢、科技創新與技術產業化應用規模優勢等將加速我國經濟復甦進程,為疫情後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激發新活力。隨著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擴大開放,我國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大力度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破堵點、解難題。

「放管服」改革深入開展,政府服務效能明顯提高,創新創業蓬勃發展。我國營商環境國際排名顯著提升,連續多年成為世界最具投資價值國家之一。

全面深化改革將在更廣范圍、更大深度、更寬領域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與此同時,盡管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和回頭浪,我國仍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

全面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縮短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服務業、製造業等領域開放。

積極搭建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博會等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平台。改革開放紅利充分釋放將創造經濟發展強勁動能。

宏觀調控有力有效仍存新空間。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宏觀調控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就業政策、產業政策等多角度為防控疫情、恢復經濟做出科學判斷、精準調度。

統籌好「立足當前」與「跨周期調節」的關系,為後續經濟復甦發揮重要作用。不同於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超規模量化寬松政策。

我國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相對溫和,仍有進一步降准、減息政策空間,赤字率等財政主要指標明顯低於同期世界主要經濟體,國債余額佔GDP比重處於合理區間。

未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總量與結構上對穩定經濟基本盤仍然具有較大調控操作餘地。

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綜合協調性將進一步加強,在抵抗疫情沖擊、穩定經濟發展、促進結構轉型、增強發展動力的過程中,實現宏觀調控多重目標、多種政策、多項改革平衡協調聯動。



G. 中國經濟15個月持續復甦,你如何看待我國的經濟市場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況下,中國的經濟已經實現了15個月持續復甦的情況。而且在最新的2021年第一季度的時候,經濟增長直接突破了18%,可以說成為了全球GDP增長最快的一個國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也比較的興奮,對國家的經濟非常的看好,甚至有很多人都認為國內經濟的水準以及活力已經遠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那麼今天就跟大家來分享一下我對國內經濟市場的一些看法。

第三,如何看待國內現在的經濟市場行情?

正如同我在上面所講到的那樣,我對國內的經濟還是比較樂觀的,但是對於國際經濟行情卻並不是太樂觀,主要就是因為目前很多國家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已經認識到國內的基礎製造行業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在這之後它們可能會發展相應的工業,從而能夠應對這樣的情況,而這會對我們的工業造成一定的沖擊,特別是對於進出口貿易行業。

H.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

實事求是地說,中國經濟仍然存在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包括貧富不均的問題,但比起全球最發達的幾個西方國家經濟,中國經濟起點遠低於他們,但能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比他們的經濟增長的快,不但在競爭中能得到生存,還年持續發展,居然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更不要說與人口接近我們的亞洲大國印度相比了,原來兩國經濟總量接近,但現在我們已經是它的5倍,就更說明我們的經濟成就的確是值得欣慰的。但還需要繼續努力,盡量縮小我們與發達國家的人均財富差距。

I. 如何看懂中國經濟心得體會

鑒於中國經濟的潛力、韌性和優勢,這一目標完全能夠實現,中國經濟的前景會更加光明。
從經濟潛力看,中國經濟的增長空間十分巨大。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111元,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消費需求有很大提升空間。同時,投資亦有很大的挖掘潛力,雖然近三年投資增速有所下降,但絕非沒有擴大投資的空間。從人均投資規模看,尤其是東中西部的發展差距以及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所孕育的潛在投資需求,完全能夠保障中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縱深空間。

J. 如何正確認識中國經濟發展。

如何正確認識中國經濟發展呢?

倡導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就是試圖通過資本市場,讓存量財富創造更多收益。資本市場是對存量資源進行配置的機制,它通過對資產進行估值,通過證券化,讓資產流動起來,讓存量財富升值。這樣,社會就處在一個很良性的狀態:一方面,現期經濟增長了,收入水平提高了,這是流量方面;另一方面,過去創造出來的財富也在增值,兩種收入加在一起,這就是小康社會的財富形成方式。經濟增長的目標,是要讓全體中國人民生活得舒適。我經常看到很多人加班加點,非常辛苦;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了吧,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只要一有空就去做事賺錢。我們也要休息,要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模式。要讓今天的收入保障今天的生活,讓過去買的那些資產通過增值來保障未來的生活。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已經從貧困、落後、封閉的國家,邁向正在現代化的小康國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三十年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世界矚目中國非凡的成就,但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對中國的崛起心懷嫉妒。中國的崛起的確正在改變全球的經濟格局,所以有人會有些不舒服。但是我想,誰也阻擋不了中國前進的步伐。
盛唐時期,中國是世界的中心。當時中國的GDP比今天美國的GDP在全球所佔的比重還要大得多,約佔全球GDP的40%以上。時隔一千年,中國終於又迎來新的強盛時期。這完全得益於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所走的正確道路。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但成為經濟大國還不是我們的目標。我認為,中國一定會成為一個經濟上強大的國家,甚至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強大的國家。我們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智慧。在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型過程中,我們當然會遇到很多困難。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調整時期,我們將面臨更加復雜的矛盾,有些矛盾是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所沒有遇到的。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我國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把握大局,審時度勢,不斷調整政策,化解矛盾,所以我們的經濟社會仍然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一、中國正處在經濟快速增長期
今年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仍然非常快速。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2008年經濟增長率保持在8%,CPI(消費物價指數)上漲控制在4.8%。這是非常穩健的,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可能會超過這個指標,這是可以理解的。從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看,我們的經濟增長仍然保持在10.4%,比去年11.4%有所滑落。CPI上半年上漲了7.9%。物價上漲從總體上看正在得到遏制,經濟仍然在高速狀態下運行。
中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中期。要成為現代化國家,一定要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工業化過程。對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沒有工業化,就不會有現代化。沒有現代製造業、現代核心裝備企業,怎麼可能成為一個經濟強國?我們一定要推進工業化,補工業化這一課。我國是從一個農業社會,或者說農業經濟佔主導的社會走過來的。總體上看,我們的工業化水平還是落後的。工業化水平落後會帶來很多問題,包括社會秩序、現代倫理等,都是欠缺的。所以,工業化是一個綜合指標,它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而且能帶來社會的全面進步。社會進步是我們的根本目標。現在我們仍處於工業化的中期,或者說中後期,這一時期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經濟高速增長。日本、韓國的現代化過程,經歷了長達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沒有這十年二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就沒有今天的日本和韓國。中國也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而且中國的經濟體量要比它們當年大得多。從2000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起飛階段,我們經濟的高速增長將維持到2020年。到那時,中國將超過日本,和美國的經濟規模應該不相上下。我們大概在2012年就要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將再用8年的時間從經濟總規模上接近美國的水平。當然,也有個別美國經濟學家認為,到2028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這比較樂觀。所以,我們的經濟仍會持續增長,在持續增長過程中,我們要適時調整經濟政策,提升經濟結構和產業競爭力。
二、中國宏觀經濟當前面臨的核心問題
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到今年底,人均GDP將達到3000美元,接近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一般說來,特別是對於一個經濟體量很大的國家來說,人均GDP3000美元,意味著這個國家的經濟結構需要升級,產業結構需要進行重大調整。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就業、中小企業發展等相互之間的關系,是必須正視的問題。這就如同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第一次經濟結構調整、市場經濟大發展時,給當時很多國有企業帶來沖擊一樣,由於方向正確、政策適當,我們非常幸運地渡過了難關。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我們的中小企業該怎麼辦?政策如何在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之間尋找平衡?
經濟結構的調整包括兩個方面,就是結構升級和產業轉移。中國的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地區,應該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地方,是現代工業發展的地方。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提高,這給勞動密集型產業帶來挑戰。
由於我們處在經濟結構的全面調整期,所以面臨的問題很多,也很復雜。但其中最核心的問題,還是維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與控制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適度的通貨膨脹可以帶動經濟增長,但如果處理不好,就可能使經濟進入滯脹。我認為,當通貨膨脹超過7%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控制通脹作為經濟政策最重要的目標。但是,控制通脹不能過度損害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維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仍然是我們頭等重要的事情。千萬不要認為中國是一個高收入國家,一個發達國家,發展可以歇一歇了,可以考慮其他問題了。
要充分認識到中國今年的通貨膨脹與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的通貨膨脹是不同的。今年的通貨膨脹有兩個重要特徵:第一,它是輸入型通貨膨脹,主要是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特別是石油價格的上漲對物價全面上漲產生了重要影響。石油價格是能源價格的標桿,石油是資源之王,其價格攀升當然會傳遞到中國。中國是一個開放國家,我們對石油的需求量非常大,我國50%的石油依靠進口。最近石油價格從每桶147美元下跌到120美元左右。石油價格大幅波動,使世界經濟進入一個大幅度波動的時期,風險急劇加大。雖然現在石油價格出現下跌,但是高油價仍是基本趨勢,而且這種高油價是同美元有關系的。我們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比如說緊縮人民幣、緊縮流動性,是難以讓石油價格跌下來的。教科書上說通過緊縮流通中的貨幣,可以減少對商品的需求,從而使價格回落。教科書還說通貨膨脹是一個貨幣現象,說到底是貨幣發多了,引起價格的上漲。但就石油價格上漲而言,不是人民幣發多了,而是美元發多了。所以全球經濟動盪,美國負有重大責任,特別是在衍生品金融市場。為什麼中國要崛起?中國的崛起將改變全球的金融秩序和貨幣體系。現在全球都用美元做結算貨幣、儲備貨幣,所以美國就不斷發貨幣。如果二十年後,人民幣成為可以與美元相互替代的國際性儲備貨幣,這對維護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和全球經濟體系都有重要作用。
中國崛起的核心標志是中國金融的崛起。中國除了產業要崛起、要有強大的製造業外,還必須有金融業的崛起。中國金融的崛起可以改變全球的金融秩序,有利於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沒有獨立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強大的金融體系,中國是成不了經濟強國的。
目前通貨膨脹的另一個基本特徵,是這次通貨膨脹屬於成本推動型。所謂成本推動型有兩點含義:第一,勞動力成本大幅提升。勞動力成本的提升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所有勞動者都應該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得到他應得的福利。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生活水平。通過什麼方式實現這一目標呢?第一,通過提高勞動力的收入。沿海很多地方,企業為什麼出現勞工荒?是因為勞動者的收入沒有得到足夠的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中國邁向現代化的一個標志。
第二,資源價格上漲。鐵礦石、各種有色金屬礦,甚至包括淡水,都會漲價。價格的上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利益關系的調整,它在動態地尋求利益均衡點。30年前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改革僵化的價格體制。計劃經濟時期,價格管制把經濟管死了,沒有利潤,也就沒有經濟發展的動力。價格如此之低,也會使很多人耗竭式地使用短缺的資源。實際上,我們現在要更多地關注供給。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就,就在於中國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市場化的供給體系。抗震救災顯示了我們強大的供給能力。如果退回到三十年前,汶川地震這么大的災難,不要說三個月,就是三年也難穩定當地人民的生活。直接受災人數400多萬人,間接受災3000萬人,我們三個月就穩定下來,我們靠的是強大的供給體系,這就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就。再加上我們的政府是負責任的政府,中國很難出現惡性通貨膨脹。
提高存貸款利率被看作是收縮流動性的一個手段。在目前條件下,提高存貸款利率,有可能創造更大的流動性,從而可能推動通貨膨脹。為什麼呢?這就涉及到匯率機制與國際游資問題。中國經濟越來越開放,也越來越復雜,不像20年前經濟活動非常簡單,那時通貨膨脹一來我們就知道是什麼原因,採取什麼措施。今天的經濟結構太復雜了。如果提高存貸款利率,在不考慮匯率預期情況下,是可以收縮流動性的。但在目前的匯率機制下,會帶來更多的國際游資,即熱錢。
為什麼熱錢想方設法要進入中國市場呢?因為人民幣正在升值。我們今年已經升了6.3%了,也就是年初1美元換成人民幣,現在經過匯率變動已經賺了6.3%了,同時我們的存款利率是4.14%(一年期定期),這兩個加起來,大約是10.5%。也就是說還沒有到年終,收益已經達到10.5%了,這是無風險的。
關於熱錢,首先要清楚它從哪些渠道進來。我們不能因為熱錢的進入,就試圖把大門關起來。開放是當今中國的主旋律,中國永遠不能回到封閉的時代,只有開放才能使中國強大起來。如果因為怕一隻蒼蠅進來就把大門關上,這是非常錯誤的。熱錢有各種管道進入。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是一個很重要的管道,還有外商直接投資,經濟貿易誇大價格等,還有很多個人自己帶進來。國際游資,或者短期資本流動,時機一旦成熟,它肯定會流出去。如果流量非常大、非常急,就會對我國的金融體系特別是貨幣體系帶來沖擊。一個國家的金融危機最終會演變成貨幣危機。
對於熱錢,我有以下看法:第一,我們不要害怕熱錢,中國有這么多外部資本進入,是因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經濟環境穩定,人們有良好預期。實際上,我們將和熱錢相伴而存在,把熱錢消滅掉是不可能的,問題在於適時疏導。同時,我們要通過改革,把熱錢變成正常的短期資本流動。為此,要著力推進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現在是央行和個人、企業進行交易,未來的外匯市場交易主體應主要是企業與企業的交易,把風險分散給企業。
第二,我們要從技術層面採取措施,防止這些以班排連營方式進來的熱錢在未來某個時候以集團軍形式出去。游資大規模流出將給一個國家的貨幣體系帶來非常大的沖擊。我們現在有一萬八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些外匯儲備按照一定的結構分布在不同資產上,我們不可能把這些儲備以現金的方式擱在賬上。如果熱錢以集團軍方式出去,負債和資產的結構就可能不匹配,危機就會出現。韓國當年的金融危機與資產負債的結構性失衡是有關系的。在一國金融體系內,如果單一銀行出現由資產負債結構嚴重失衡導致的支付危機,通常央行會提供流動性幫助其渡過危機,但在國際范圍內,如果一國金融體系出現危機,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會提供幫助,但這個幫助要以付出巨大代價為前提。
我們要從政策和技術上防止熱錢以集團軍形式出去。在外匯管理上要做很多細致工作,要不斷調整外匯資產結構,以防範未來的金融風險。
三、環境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環境和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性,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也可能是一個長期問題。首先是有害氣體減排與工業化的關系。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整個大氣環境被破壞,南極和北極的冰川都在融化。工業化加大了溫室氣體排放,使人類生存環境受到威脅。我們在這方面做了與我們經濟發展相匹配的減排承諾。美國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最近幾年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增長較快。但是,中國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國家,中國與美國不能承擔相同的義務。盡管如此,我們仍要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因為地球只有一個。
其次是生態環境的惡化。從南到北,我們的水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污染,特別是比較發達地區的水污染更是嚴重。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要讓人民生活美好,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這個最終目標。如果人均GDP達到一萬、兩萬美元時,水都不能喝,GDP還有什麼用?所以對環境的保護,特別是對水資源的保護,應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等環境已經污染了再治理它就太難了,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價。
再次,是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我們現在的經濟增長方式很令人憂慮。資源匱乏了,環境污染了,我們的後代該如何生存?對石油、煤炭、水以及各類礦產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美國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美國近海油田不開發,煤礦基本上也不開發,資源得到了很好保護。美國不開發其地下資源,主要是買其他國家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人很自私。自私的一面我們不學,但保護環境的一面我們要學,要借鑒。我們不能耗竭式地利用自己的資源。我們現在也要學會保護資源。我們要學會資本運作,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全球資源的配置。我國外匯儲備的應用,相當大部分應該放在這方面。中國這樣的大國,沒有海外資源做支持,經濟增長是難以為繼的。
最後,是經濟轉型過程中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和勞動力就業問題。我們給中小企業的支持不夠。應該更多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特別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方面要有更大的支持。
四、我們應該制定什麼樣的宏觀經濟政策
我們應該在解決上述問題之間找到一個深層次的平衡點。現在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單一政策目標是不夠的,必須統籌兼顧,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理念。這是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
如前面所說,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與控制通脹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我們要控制高耗能企業。我國的經濟增長,還需要通過內需的增長來拉動。中國這樣的國家試圖長時期通過出口,靠外部需求,靠美國、歐洲的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是存在嚴重的結構性缺陷的,這種增長模式肯定有問題。我們要靠內需來拉動,必須完成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靠內需拉動,首先要提高與內需有關的經濟主體特別是勞動者的收入水平。這涉及到另一個重要問題:收入分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政策要更多地關注民生。能不能調整收入分配結構,適當降低稅賦?中國特別需要從經濟發展角度靈活地運用稅收政策。從目前看,稅收政策運用的重點在降低稅率或提高稅基。對於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由於中國社會發展太快,建議把起征點進一步加以提高。這樣把錢留下來,人們才會消費,才會拉動經濟增長。
要努力提高群眾的財產性收入。這實際上是在說,要充分重視存量財富的增長,重視存量資源的再配置。我們的文化有一個負面因素,就是不重視存量,只關心流量、增量。這實際上就是不尊重前人的成果、不尊重歷史。我們現在經常看到很多樓被炸掉,這些樓不少是10年前建成的,它們構成了當年的GDP。10年前建成的樓實際上是很新的。我到歐洲大學訪問,我要他們讓我看一下最新的樓。他們最新的樓就是10年、15年前建的。歐洲人對歷史、對前人的物質財富和非物質財富非常重視,盡最大努力去保護它。而我們卻沒有做到。這種不尊重歷史的行為在學術研究中也經常存在,抄襲就是一種蔑視前人成果的行為。寫一篇論文洋洋幾萬言,沒有一個注釋,說這些都是自己的創造。難道前人的研究成果沒有對你產生任何影響?沒有一個注釋,沒有一句話來自於前人?作為一個研究生導師,我在評判研究生論文時首先就要看論文的注釋,看學生對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否很尊重。我們一定要尊重過去,尊重他人的成果。在學術研究中要這樣,在經濟發展、財富創造中也要有這樣的傳統。
我在很多場合倡導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就是試圖通過資本市場,讓存量財富創造更多收益。資本市場是對存量資源進行配置的機制,它通過對資產進行估值,通過證券化,讓資產流動起來,讓存量財富升值。這樣,社會就處在一個很良性的狀態:一方面,現期經濟增長了,收入水平提高了,這是流量方面;另一方面,過去創造出來的財富也在增值,兩種收入加在一起,這就是小康社會的財富形成方式。經濟增長的目標,是要讓全體中國人民生活得舒適。我經常看到很多人加班加點,非常辛苦;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了吧,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只要一有空就去做事賺錢。我們也要休息,要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模式。要讓今天的收入保障今天的生活,讓過去買的那些資產通過增值來保障未來的生活。
在正確處理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矛盾時,要善於運用財政政策包括稅收政策。中國財政收入的增長很快,我們能不能把這個錢的一部分留在民間呢?中國經濟增長要靠民間需求來拉動。我們要向靠政府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告別。民間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是持久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中國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事業編和輔警哪個難考 瀏覽:936
日本人說你很幸福要怎麼回復 瀏覽:79
愛情里的數字109代表什麼意思 瀏覽:474
怎麼做才能挽回說分手的愛情 瀏覽:485
寫自己的愛情怎麼命名 瀏覽:126
漫威美女角色有哪些 瀏覽:614
沒有了愛情的婚姻該如何辦 瀏覽:997
體制內公務員事業編有什麼不同 瀏覽:668
幸福樹種下後多少天能紮好根 瀏覽:727
事業編合同多久 瀏覽:404
經濟轉型要多久完成 瀏覽:822
中國有哪些經濟王牌 瀏覽:286
愛情有兩種是什麼 瀏覽:343
重慶隆鑫通機事業部在哪裡 瀏覽:996
脾氣不好怎麼維持婚姻 瀏覽:179
有哪些故事需要緩緩的訴說 瀏覽:20
為什麼故事只講事實的小部分 瀏覽:736
出軌後認識到錯誤了如何挽回婚姻 瀏覽:817
什麼是健康保健師 瀏覽:929
想寫一個故事怎麼寫 瀏覽: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