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1988我國設立哪裡為經濟特區

1988我國設立哪裡為經濟特區

發布時間:2022-01-30 00:16:48

㈠ 1988年,中國設立 省,設置 經濟特區。

是歷史題喲.....
1988年。中國設立海南省,設置海南經濟特區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人大第一次會議通過以舉手錶決方式撤銷廣東省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建立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

㈡ 1980年中國建立了哪幾個經濟特區

1980年中國建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經濟特區。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截至2019年6月,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2)1988我國設立哪裡為經濟特區擴展閱讀:

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在於: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於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訓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㈢ 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是哪幾個

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是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經濟特區。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3)1988我國設立哪裡為經濟特區擴展閱讀:

特區發展:

一、制度兼容、演進與經濟績效

正式制度的目標取向與組織中個人的利益偏好是否一致決定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是否兼容,兩者的兼容與否決定了組織和經濟運行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大小最終決定了經濟績效的影響,主要通過激勵、監督費用和強化成本三方面進行。

一是當一個組織的正式規則與子群體中的成員的偏好和利益一致時,將會大大提高組織的經濟績效。組織中的成員受到一種自我激勵,這種激勵通過正式制度的確立而更加明確。

而當博弈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規則一致時,它們將相互強化。非正式與正式約束的一致性將導致較低的交易成本,因為監督和強化機能以一種非正式的方式取得預期的效果。

二是當一個組織的正式規則與子群體中成員的偏好和利益有較大差異時,這種不一致性導致較低的績效。因為首先,對立的規則與規范使經濟行為者無所適從,缺乏激勵。

其次,由於組織目標與個人的利益偏好不一致,不能使個人自覺為組織的目標工作,監督成本高,從而導致正式制度的形式化、組織的沖突和摩擦。

用進化博弈論的方法研究制度演進中的兼容性問題的結論:

一是進化過程不一定帶來最佳的傳統和制度。由於社會的歷史初期條件的原因,最佳反應動力的結果難以從帕累托劣勢的社會傳統中擺脫出來,即社會體制進化的路徑依賴性。

二是與正式制度相比,非正式制度的變遷更具演進特點。且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變遷受不同之手——「劉易斯之手」和「斯更努之手」的指引。

前者是指通過理性的共同知識、主觀的認識和批判,來預設和推動制度的變化;後者指人們只通過他們過去的行為觀察到其獲得的效用,並強化好的行為或繼承壞的行為。因此,在制度演進過程中仍可能出現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的不一致。

進化博弈論給出關於克服路徑依賴,實現制度演進中的制度兼容的解決之道:

一是通過引入較系統的突然變異,使社會脫離原有的低水平的均衡;

二是通過政府政策性介入,將人們的行動轉換到更高支付的戰略上;

三是積極促進低水平均衡的社會與具有不同習慣的高水平均衡的社會交流,提高原社會形成更佳習慣的可能性。

據此達到新制度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較高水平上的兼容,並使兩者以一種非正式制度的形成達到自我強化,通過互動強化,使兩者結合得更加緊密,造成一種報酬遞增的機制,從而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經濟績效。

總之,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條件下,如果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一致,則無論是從激勵角度還是從約束角度所需的交易成本都較低,從而導致較高的經濟績效;反之則相反。

二、WTO規則與特區制度兼容、經濟績效

加入WTO,中國面臨WTO規則與中國現存制度的兼容問題。提高制度的兼容性,增強整個制度的經濟績效已成為當務之急,即使中國的經濟特區也不例外。

WTO規則的變遷、演進具有「誘致性變遷」與「強制性變遷」的雙重性質,是兩種正式制度的制度結晶體。

但對加入WTO者來說,則明顯具有「強制性變遷型」正式制度的特徵,尤其對市場經濟不發達國家即發展中國家這種表現更加明顯,而加入WTO者本國原有的制度則具有非正式制度的特性。因此,兩者既存在著相容的可能性,也存在著不相容的可能性。

在WTO規則與本國原有的制度能夠兼容的情況下,經濟運行所需的交易成本較低,而經濟績效相應較高;當兩者不一致時,或當WTO規則與本國原有制度由於各自變化的機制不盡相同,造成兩者不能兼容時,則均對應著較高的交易成本和較低的經濟績效。

現實表現為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制度與WTO規則具有強兼容性,而市場經濟不 發達國家的制度與WTO制度具有弱兼容性,經濟績效的差異即市場經濟的發達與不發達由此引出。

中國的經濟特區制度與WTO規則同樣既具有兼容性較強的一面,同時更有兼容性較弱的一面。說其兼容性較強,是相對於市場經濟不發達的非經濟特區而言具有較強的兼容性;而說其兼容性較弱則是指相對於WTO制度的要求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即市場經濟不發達而言的。

經濟特區較強的制度兼容性與欠發達地區較弱的制度兼容性的差距,足以使加入WTO後的經濟特區在相當長時間內繼續保持其制度優勢、經濟績效優勢和地位的優勢;並構成經濟特區今後的「特」之主要所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相對WTO規則而言,各國的內在制度均屬「非正式制度」,就制度的兼容性強弱程度來講,發展中國家的國內制度的「非正式制度」程度更高,而其經濟特區與非經濟特區在「非正式制度」程度上只有參差不齊之分,而無本質上的區別,經濟績效上的差異是制度兼容性的晴雨表。

三、強化經濟特區的制度兼容性,保持經濟特區的高績效

與WTO正式制度比較形成的各國的制度雖屬「非正式制度」,但各國的制度又存在著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之分。加入WTO國家的制度兼容,將面臨WTO規則與本國的正式制度兼容和與本國非正式制度的兼容兩方面的難題。

而由於WTO制度具有「強制性變遷型」正式制度的特性,決定了加入WTO國家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均居於屈從地位,並應努力改變本國現存制度,以適應WTO制度,強化整個制度的兼容性,達到加入WTO提高經濟績效的目的。

此點對於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及其經濟特區概莫能外。比較而言,經濟特區由於市場經濟相對發達,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與WTO規則均有較強的兼容性,而非經濟特區由於市場經濟的欠發達在制度兼容性上則明顯弱於前者。

但兩者的制度兼容性與WTO的制度要求均存在一定的差距,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需變革的制度多少不同罷了。

㈣ 我國先後建立了哪些經濟特區

目前我國有6大經濟特區,包括:1980年建立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建立的海南島、2010的建立喀什。
另外還有十個「新特區」:
1.上海浦東新區(2005.6)綜合配套改革試點2.天津濱海新區(2006.5)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3.重慶市4.成都市(2007.6)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5.武漢城市圈6.長株潭城市群(2007.12)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7.深圳市(2009.5)綜合配套改革試點8.沈陽經濟區(2010.4)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9.山西省(2010.12)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10.義烏(2011.3)「全國第十個經濟『新特區』」的殊榮終於花落義烏。3月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
希望能幫到你。

㈤ 1988年我國建立的經濟特區是哪裡

1988年4月的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正式通過了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兩項決定,海南島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㈥ 1988年才設立的經濟特區是哪個

1988年黨中央決定設立海南經濟特區,海南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中國經濟特區的興辦,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對外開放邁出了關鍵一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如何在經濟領域貫徹落實對外開放政策,需要一個合適的試驗田。

黨中央放眼世界經濟特區的發展,特別是從出口加工區的成功經驗中獲得啟發,認為中國可以開辟一個試驗田,與世界市場對接,吸引外資、技術,發展外向產業,學習境外管理經驗,由此逐漸推進全國的改革開放。

(6)1988我國設立哪裡為經濟特區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特區的本質是社會主義制度下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區,「特」在以下方面:中央給予經濟特區較多的經濟活動自主權;在稅收、土地使用費、出入境管理方面,給予投資商特殊優惠和便利;經濟特區的發展以利用外資為主,以市場調節為主要手段。

經濟特區定位為「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開啟了偉大航行。其中,深圳的發展最為迅猛。深圳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等理念,創造了三天蓋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局產生了巨大的帶動和激勵作用。

㈦ 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是

一、現在中國共七大經濟特區,成立時間:
1、1980.08.26成立深圳經濟特區
2、1980.08.26成立珠海經濟特區
3、1980.10.07成立廈門經濟特區
4、1981.10.16成立汕頭經濟特區
5、1988.04.13成立海南經濟特區
6、2010.05成立喀什經濟特區
7、2014.06成立霍爾果斯經濟特區
所以第一批應該是:深圳、珠海經濟特區

㈧ 我國最早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是哪幾個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8)1988我國設立哪裡為經濟特區擴展閱讀

2011年5月1日起,汕頭經濟特區范圍擴大至全市。在近一年的時間里,深圳、廈門、珠海、汕頭等中國最早的四個經濟特區都擴大了范圍。

國務院於2014年3月24日批准汕頭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市,從5月1日起正式實施。此次擴容將使汕頭特區覆蓋全市2064.4平方公里的土地,特區面積擴大近9倍。而在2010年下半年,深圳、廈門、珠海三個經濟特區已先後將其范圍擴大到全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特區

㈨ 1980年國家設立了哪四個經濟特區

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
應答時間:2021-04-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閱讀全文

與1988我國設立哪裡為經濟特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沒有好的事業怎麼說 瀏覽:67
衡陽市區內哪裡可以辦健康證 瀏覽:543
鄉鎮事業編一般多少進面試 瀏覽:349
南部都市經濟開發區有哪些企業 瀏覽:358
你好我是美女英文怎麼說 瀏覽:994
怎麼撤銷經濟適用房 瀏覽:728
初級經濟師評職稱能加多少工資 瀏覽:317
單身女生該如何追求自己的愛情 瀏覽:837
被拒絕的愛情是怎麼樣的 瀏覽:483
2021事業單位統考考什麼 瀏覽:236
幸福一家可以用哪個詞代替 瀏覽:934
哈弗經濟型標准型哪個更省油 瀏覽:488
如何查詢ip電池健康 瀏覽:111
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主要的特點有哪些 瀏覽:664
廣西河池宜州什麼地方多美女 瀏覽:524
多少愛情輸在聊天記錄 瀏覽:449
哪些游戲可以看美女的 瀏覽:583
事業單位登記服務中心是什麼機構 瀏覽:53
儒家有哪些名人故事 瀏覽:955
什麼時候流行稱呼美女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