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美國歷次經濟衰退哪些板塊會漲

美國歷次經濟衰退哪些板塊會漲

發布時間:2022-01-29 03:07:33

A. 經濟衰退時 什麼股票會漲價

1.生產銷售低端廉價商品的廠家、超市等。08美國有很多這類的情況。主要是由於消費力下降導致這類產品的銷情在一定時期內比較好。
2.基建類個股。經濟衰退,下一步就是振興,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搞投資搞基建。有了這個。08年這里的基建股也相對抗跌。
3.產品成本高度依賴進口原材料的公司的個股,經濟衰退時期,往往大宗商品價格例如石油礦石等會有較大幅度跌幅。在銷售同樣減少的情況下,成本的降幅更大,企業獲得的利潤也會不降反升。
4.有重組題材的個股。什麼時期都會漲。但尤其經濟衰退時期,市場信心比較疲弱,則往往容易注意力更易集中到此上。當然風險也是相對的大了。

B. 近幾年美國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通俗易懂點

美國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總的來說,美國此*經濟衰退是經濟發展周期性調整的結果,是美國經濟經過10年的高速增長後進行的一次結構性修復。自1991年走出衰退後,美國經濟開始高速擴張並持續了10年之久。但是,經濟周期的內在規律客觀上要求美國經濟必須進行適度的調整,因此在高新技術行業進行產業調整之時美國經濟陷入周期性波動也就顯得十分必然了。
1「新經濟」不但無*消除周期波動,而且自身也需要結構性調整
「新經濟」雖然有高增長、低通貨膨脹、全球化導向和倍速發展等新特徵,但由於其脫胎於傳統經濟並和傳統經濟長期共存,所以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傳統經濟周期規律仍將發揮功能。同時,由於信息技術及網路化的發展,使整體經濟的聯系更加緊密,經濟調整從一個部門向另一個部門的傳導速度加快,從而導致整體經濟的變化速度和增幅較以往的經濟變動更為靈敏。「新經濟」對經濟波動的放大功能是此*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2.油價上漲對美國經濟減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功能
3、美國經濟還存在著三個沒有解決的新問題
對外貿易巨額逆差、美元匯率超值和個人儲蓄負增長是當前困擾美國經濟的三個主要新問題。美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內需,一般情況下對外貿易巨額逆差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大。4、「9.11事件」加劇了美國經濟的衰退程度,對美國經濟造成了直接和潛在的影響
美國經濟也不會重蹈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持續蕭條10年之久的覆轍。因為美國股市泡沫和經濟目前狀況和90年代初的日本經濟相比雖有一些類似之處,但總體形勢要明顯好於當時日本經濟的狀況。另外,美聯儲和美國領導人擁有更多的經驗、手段和更大的迴旋空間來調整經濟,使之在經過一段低速回落和衰退之後盡快恢復增長。

C. 道瓊斯指數的變動對那些板塊的股會有較大的影響

網路、電商等板塊會受到影響。
回答過題主的問題之後,下面帶大家深入探討一下股市指數的問題!
股市指數指的就是,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指數是各個股票市場漲跌的重要指標,通過觀察指數,我們可以對當前整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有直觀的認識。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相對來說還是有點難理解,就不在這兒詳細分析了,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會對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它的性質來進行一個分類,股票指數大概有這五大類: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在這當中,規模指數是最經常見到的,比如說,各位都很清楚的「滬深300」指數,是說有300家大型企業股票在滬深市場上有很好的代表性和流動性,且交易活躍的一個整體情況。
另外,「上證50 」指數也屬於規模指數,能夠傳達出上海證券市場代表性好、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代表的則是某個行業目前的整體狀況。比如說「滬深300醫葯」就算是一個行業指數,由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的17個醫葯衛生行業股票組成,這也對該行業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作出了一個小小的反映。
像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這些主題的整體狀況就是通過主題指數來反映,那麼相關指數有「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看完前文,不難知道,指數在選取市場中的股票都是有代表性的,所以根據指數,我們就可以很迅速的知道市場整體漲跌的情況,進而了解市場的熱度,甚至對於未來的走勢也可以預測一二。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D. 美國的經濟下滑33%,為什麼股市就是不跌

美國股市已經下的很多了,哪裡沒跌。

E. 美國的經濟衰退會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首先就會引起世界對美元的信任危機,而一個國家的貨幣是體現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標准之一。如果美元發生了信任危機,那麼使用美元的國家就會減少,那麼美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隨著下降,那麼美國的國債就會很難還清了。

就以目前的美國國債情況來看,估計離經濟崩潰也不是很遠了。如果美國想要緩解這個危機,那麼美國就只有增加貨幣的流通量,通過一些技術性的違約來放緩壓力。但這個違約是有很大的風險的,這樣的做法也可以說是「盜取」世界的財產,如果美國這么做了,那麼美元的價值就會變得不穩定,一旦發生危機,就會更加的嚴重。

F. 美國經濟衰退對中國08年股市有多大影響

美國經濟衰退雖然對中國經濟不是致命的影響,但是間接影響卻無法迴避,這必然導致中國的出口壓力大增,美元貶值又導致中國RMB的升值會降低中國產品的競爭力..等等,但是鑒於中國曾經實現過經濟的軟著陸,相信這次危機中國進行宏觀調控後,能夠順利的度過這次美國經濟衰退引發的經濟危機的。 3300基本上就是牛熊的標志,守住了還有希望,守不住短時間收不回來繼續加速下跌,主力仍然不進場,行情就算結束了。昨天量能繼續萎縮資金參與熱情很低,如果這兩個交易日主力仍然處於觀望狀態不大規模介入,無法帶巨量突破,大盤有再次大跌的風險,請各位朋友控制倉位。 建議暫時把錢拿在手裡,大盤現在並沒有確定運行的方向。請緊密關注主力資金的動向,他們才是決定行情最終發展方向的關鍵因素。主力資金如果繼續維持出貨態勢,3000點就只是時間問題了。只有度過了現在的危機,大盤才有談奧運能漲到多少的機會。 導致主力之前大量出貨真正的原因是巨大的大小非解禁,和巨額惡意增發,主力資金很難接得下來,為了防止替解禁資金站崗只有選擇在他們出來前出局,這兩個實質性的問題不解決,主力的心頭之患就沒有落下,反彈就應該以反彈的心態對待。之前媒體和股評散發出來的消息是機構已經在大規模建倉呼籲散戶抄底,但是最新的大智慧資金變化提示信息顯示,連續的反彈以來,機構的持倉比例不僅沒有增加,仍然在繼續降低倉位,而抄底的散戶數量卻在繼續增加,也就是說現在的行情是主力通過穩定大盤股的方式,造成種市場要反轉的假象,吸引散戶去接主力拋售的籌碼。請引起散戶的謹慎對待。 而市場出現了兩條信息給場外資金帶來了股市反彈的一線希望的信息, 一是傳言證監會向券商發密令維護市場穩定 密令摘要: 1、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建立健全的應急機制(該消息不具備短期可行性,健全的機制不是一次大跌就能形成的,時間周期太長遠,遠水解不了近火) 2、深入開展投資者教育,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的專業服務(作為風險教育市場已經使投資者感受到了,這不會帶來投資信心的恢復,提供專業服務這條非常空洞,純粹敷衍,例行公事性的語言) 3、採取有力措施確保信息技術系統安全(這本來就是券商該為投資者提供的最基本的條件) 4、加強辦公、營業場所的安全保衛工作,切實防止各類突發時間的發生(無非是防止被深套的投資者在信心崩潰後用非理性的方式發泄出來,個人不認為這會使股市大漲,八稈子打不到,純粹是防範投資者) 5、妥善處理信訪投訴事項,切實維護社會穩定(這也只是給投資者失望情緒一個發泄的途徑,同樣是避免投資在無法發泄不滿的情況下,有過激行為發生) 這所謂的密令雖然一直在提維護市場穩定,不過沒有一條真正能對現在股市有刺激作用的利好消息,就是純粹的應付投資者不滿情緒的一系列措施而已,基本可以忽略其對股市的正面影響。 二、國資委:建議「大小非」不減持,且發言:「我們有承諾,對國有股減持別擔心」 1、加強國有股動態監管(不管是防止出現違規操作、內幕交易、利益輸送等不法行為的發生還是加強對國有股轉讓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動態監視,跟本不改變國家對大小非政策的總思路,只要不違規就可以正常套現,不具備任何意思,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2、揭制盲目炒作重組題材(不爭對現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小非問題) 3、國資委建議「大小非」不減持(由於是建議不具備強制性措施,也不會影響大小非在弱市狀態下的套現意願,等於沒說) 4、「我們有承諾,對國有股減持別擔心」(溫總理也曾經當著記者的面表示政府會關注股市的,不過沒有實質性的政策,只是口頭承諾,股市之後繼續加速下跌,關鍵是這句話又在敷衍散戶,既然有承諾,那承諾是什麼,我們投資者不知道!) 由於以上的所謂利好消息暫時引起了政府可能幹預市場的期望,暫時穩定了人心,但是由於全是些無關痛癢的消息,不會對大小非減持產生實質的阻止作用,主力仍然沒有達到目的地,所以後市如果政府幹預市場的措施落空有再次引起恐慌性拋盤的可能,請注意防止再次出現大跌的風險。 對於是否救市這確實是很矛盾的問題,如果政府救市,由於印花稅是猛葯,會讓機構有機會再次拉高出貨,股市在機構出完後可能死得更快,到時候裡面真的就全套的是散戶了。現在政府也處於矛盾中,現在要做得是要自救不要等政府的救助。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 這幾周的行情已經到了股市轉折點了,可能決定今年的最終行情結局。大盤之前沖擊3653的20日均線再次失敗以大跌收場,大盤短線反彈後仍然要關注20日均線能否帶「巨量」突破站穩,站不穩注意控制倉位,只有站穩了並震盪走高才有打開上升空間的機會。下周由於有新股繼續發行會對股市造成抽血作用,在連續量能萎縮的情況下,場外資金謹慎觀望時,新股發行可能會成為這兩周大盤運行的一個負面因素。之前市場出現關於國家將調低印花稅和將公布股指期貨等眾多利好傳言,現在結果出來的,全是假的,現在基本可以肯定是機構製造的傳言了.6周之前空間日記就提示過很多指標繼續處於危險境地(某些指標從2005年7月過後都沒有被考驗過,而現在已經被嚴重擊穿了要防止行情可能會逆轉),如果無法用連續量能逐漸放大上攻來修復指標,08年就可能出現股市的寒流。那天3600點輕松被擊穿,本人也很希望大盤如我以前的樂觀估計那樣,但是短線大盤確實面臨很危險的情況,是06、07年都沒遇到過的。如果後市股市再次變弱繼續破位下行擊穿3400點,建議就要控制倉位了,雖然很多人憑經驗認為當前期的強勢股出現大幅度補跌後市場的底部就會誕生,但是主力大量拋售藍籌股導致的這波大跌的性質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前期的打壓是為了換股,而現在機構在巨額再融資、通貨膨脹繼續高位運行、巨額大小非解禁等眾多負面因素的壓制下運營壓力日益加大,現在的主力瘋狂殺跌已經不僅僅是打壓換股這么簡單了,而逼政府調整印花稅和規范惡性巨額增發、大小非等負面問題已經成為現在殺跌的主要目的了,這種尷尬的情況往往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大盤的底部已經不僅僅是靠所謂的分析專家憑以往對大盤的經驗分析出來的了,其實大盤的底部出現只需要具備兩個條件就夠了,一、主力機構要的政策兌現,二、主力資金大規模進場,把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來判斷底部是否形成應該就會使自己抄底失敗的幾率降到最低,防止自己抄到半山腰上。 之前的交易日大盤出現了多殺多的情況,主要以基金做空為主,而這是由於基金贖回造成的,抵消了新基金建倉的利好,基金的恐慌拋售和散戶的恐慌拋售性質不一樣,對大盤的殺傷力很大。現在機構內部也出現了嚴重的大盤目標位分化,這會使基金的行動變得矛盾,更會使大盤變得不穩定。請記住大盤的底部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抄出來,主力沒有統一的步調大力做多前觀望才是明智的。錢拿在手裡才是最安全的。 不要管底部在哪裡,這兩個條件沒有兌現,就不是底,一些不管痛癢的利好只是緩解股指下跌而已。鑒於現在的點位的巨大風險,建議投資者的倉位控制在1/3以下,以應付大盤現在的不確定性. 由於量能也並是是很理想,而印花稅的調整暫時沒有兌現僅僅是傳言,要防止是主力再次故意製造出來,為拉高減倉造勢,既然條件還沒有出現,請以超跌反彈謹慎對待.現在在大盤有太多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控制倉位是迴避風險又防止踏空的唯一方法! 3500點現在已經不是資金爭奪的一個點位了,弄不好將成為牛熊的轉折點.之後如果再次失守3500了,而且仍然大資金沒有持續的大規模介入的情況下,無法站穩3500那建議暫時將錢拿在手裡吧,規避風險,大盤可能再次探底如果3300~3400這個強支撐位置不擊穿還可以看好後市,如果失守,看低下個支撐位3000點,.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

G. 美國歷史上的經濟繁榮期和蕭條期各是什麼時候

美國歷史上經濟繁榮期是南北戰爭結束之後迅速發展的美國經濟奠定了現代美國工業的基礎。1880年代,美國超越英國成為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20年代的美國經濟會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原因:
1、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在戰爭中大發橫財,一戰後,美國從戰前欠外債30億美元到戰後外國欠美國130億美元,並掌握世界黃金儲備的40%,華爾街已成為繼倫敦之後的另一個世界金融中心。

2、美國政府對經濟活動實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國內的技術革新和生產合理化運動都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如技術革新和機器設備更新刺激生產發展;由於很早確立了專利保護制度,美國的發明和創造空前活躍,與此同時,諸如泰勒制和福特生產線等「工業生產合理化」運動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經濟發展迅速。此外,分期付款的銷售模式刺激了消費市場的活躍。
蕭條期是發生在1929年10月的華爾街大崩盤,或許是金融世界遭受過的最大災難 。大危機期間美國股市暴跌,大批企業破產,失業人數大量增加,銀行倒閉,生產持續下降。這次經濟蕭條是以農產品價格下跌為起點:首先發生在木材的價格上(1928年),這主要是由於蘇聯木材競爭的緣故[來源請求];但更大的災難是在1929年到來,加拿大小麥的過量生產,美國強迫壓低所有農產品產地基本穀物的價格。不管是歐洲、美洲還是澳洲,農業衰退由於金融的大崩潰而進一步惡化,尤其在美國,一股投機熱導致大量資金從歐洲抽回,隨後在1929年10月發生了令人恐慌的華爾街股市暴跌,整整十年期間美國失業率超過20%的高檔。

H. 七十年代的美國經濟是什麼梗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經濟滯脹史

滯脹的成因

科技發展正處低潮、出口貿易份額下降、實體經濟缺乏增長點是根本原因。
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處於轉型期的貨幣政策不但沒有刺激經濟增長,反而如「火上澆油」。
美元持續貶值、油價高企和糧食緊缺推動了本來就高企的通貨膨脹。
滯脹的影響
滯脹對私人投資造成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大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經濟增長停滯。
在整個滯脹期間美國股市經過了 6 輪調整,股市走熊先於經濟衰退,而股市起穩也先於經濟起穩。
在西方經濟體遭遇滯脹的同時,美國信貸擴張反而促成了欠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及世界貿易的擴張。
走出滯脹
經過里根政府的結構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美國於1983 年迎來經濟增長高峰,此輪滯脹歷時13 年。
經濟學上的「滯脹」是指生產停滯、失業率增加和通貨膨脹並存的經濟現象。生產停滯是經濟滯脹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由美國學者D.格林沃爾主編的《現代經濟詞典》把停滯解釋為:「實際產量或收入不變、下降或雖增長但大大慢於所能達到的增長速度」。因此,滯脹時期的生產停滯並不是僅僅指資本主義經濟周期中危機階段生產的下降和停滯,它是一種跨越經濟周期長期存在的現象。因此,上世紀1970 年到1982 年美國所經歷的經濟危機及經濟緩慢增長階段基本上屬於「滯脹」階段。市場上普遍認為美國當時的滯脹以及此後爆發的經濟危機主要是由能源價格上漲所致。如今,石油價格又再度高企,「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美國是否又會重新回到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並存的兩難境地?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本文就滯脹起因、滯脹對股市及全球經濟的影響以及如何走出滯脹等話題展開討論,希望能給讀者以啟發。
1970-1982 年美國「滯脹」成因
在「滯脹」階段,美國共經歷了 4 次經濟危機(按照NBER 的統計資料,經濟谷底分別為1970 年11 月,197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這幾次經濟危機期間,在生產下降和失業率猛增的同時,物價不但沒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漲,成為高通貨膨脹率、高失業率和低經濟增長並存的獨特經濟現象。
這種現象在美國經濟發展史上較為罕見。二戰後至1970 年間美國共發生了四次經濟衰退(按照NBER 的統計資料,經濟谷底分別為1949 年10 月,1954 年5 月,1958年4 月,1961 年2 月)。經濟衰退發生時,生產下降,失業增加,同時物價也會下降;危機過後,生產增長,就業增加,物價也會上漲。是什麼導致了高通脹率與高失業率、經濟不振同時存在?我們還應該從滯脹產生的原因說起。
缺乏增長點的實體經濟是「滯脹」的根本原因
美國經濟出現停滯始於 1969 年,當時的通貨膨脹率約在5%左右。美國經濟為什麼會出現「停滯」?原因在於:
其一,戰爭對美國消費和經濟增長的刺激正逐漸消失。比如五、六十年代美國工業高漲,得益於世界大戰積累起來的被抑制的對固定資產、住宅建築、耐用消費品的需求,以及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刺激。這些因素在70 年代以後已經逐步消失。
其二、科技發展處於低潮。20 世紀40 年代末,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率先掀起了以原子能和電子信息技術的發明與應用為先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五、六十年代以來推動了美國工業的高速增長。但經過了近20 年的科技高潮後,到70 年代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力已經明顯減弱。
直至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礎上,全世界范圍內以微電子技術、生物工程、新型材料、宇航工程、海洋工程、核能技術等尖端技術的應用為主要標志的新技術革命的新科技革命才再掀高潮。
其三、美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出口貿易額開始下降。自1960 年代開始,由於經濟全球化、區域化的發展,商品和生產要素國際間流動的限制大大減少,世界市場競爭加劇。1947 美國出口額佔世界出口額的約三分之一,1948 年下降到23.5%,1960 年下降到18.2%,1970 年再降到15.5%。1美國從1971 年首次出現了13.03 億美元的對外貿易逆差,此後,除了1973、1975 年為小額順差外,其餘年份均為逆差。
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處於轉型期的貨幣政策直接推動了通貨膨脹
擴大總需求的財政政策以及寬松的貨幣政策曾對 50 到60 年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失業率下降以及促使經濟危機程度減弱和時間縮短,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70 年代,擴張式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卻雙雙「失靈」了。
第一、財政政策為什麼「失靈」?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數屆政府皆奉行赤字財政政策,不斷擴大政府開支,藉以刺激經濟回升,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戰後至1981 年為止的36 個財政年度,有27 個財政年度有赤字。政府預算內的財政赤字在1976 年和1981 年分別創下了694 億美元和739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在1970 年至1979 年的10 年中,政府的財政赤字預算達5128 億美元。
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美國政府還發行了大量的國債。1970 年國債額為370 億美元,1975 年國債額為5332 億美元,1980 年國債發行額達到9077 億美元。人均負擔的國債額從1960 年的1572 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3985 億美元。聯邦政府每年為國債付出的利息也從 1960 年的92 億美元增加到1980 年的749 億美元;利息約占每年聯邦支出的10%左右。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緣何失效?歸根結底,是由於實體經濟缺乏增長點。擴張性財政政策沒有起到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反而如火上澆油般推高了通貨膨脹。
第二、貨幣政策為何「失靈」?
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逐步由價格目標向數量目標過渡。但是,受到凱恩斯主義的影響,美聯儲在實際操作中,仍是把利率作為貨幣政策體系的首要地位。因此,在此轉變階段,貨幣政策不穩定,再加上,高通貨膨脹背景下,利率波動較大,最終導致了貨幣供應量過大。
具體而言,雖然1970 年伯恩斯上任不久後就宣布以貨幣總量為供給目標,但是實際上卻是以聯邦基金利率為最終目標。每隔六個星期,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就會重新制定各種貨幣總量的目標區間,以及與該目標區間所匹配的聯邦基金利率。如果聯邦基金利率高於或低於目標區間,就通過調整貨幣供應量的手法將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目標區間內。因此,貨幣供應量往往會出人意外地螺旋式上升或者下降,極不穩定。
另外,選擇利率作為調控目標,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雖然關於利率的信息每天都能得到,但不容易控制。其次,影響總需求的主要因素是預期的長期真實利率。所謂預測的長期真實利率,就是市場參與者通過在名義利率減去預期通貨膨脹率來推測的真實利率。而恰恰在20 世紀70 年代,美國出現了比較高的通貨膨脹。在這樣高的通貨膨脹時期,名義長期利率和總需求之間的關系既不穩定,也不能預測。
因此,在滯脹期間,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沒有能夠幫助經濟增長,反而由於貨幣供應量過大,被認為是推高通貨膨脹的因素之一。
銀行信貸業務擴張也對通貨膨脹的產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使通貨膨脹直接上升至兩位數
世人常常把上世紀 70 年代的經濟「滯脹」歸因為石油價格上漲。我們的研究也發現,石油價格大幅上漲與其後的經濟衰退的確有著密切的關系。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於 1973-1974 年。十月戰爭爆發,歐佩克為制裁西方,聯手削減石油出口量。國際油價從每桶3 美元漲到12 美元。而與此同時,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開始衰退。從1973 年到1975 年美國實際GDP 增長下降了0.7%。第二次石油危機發生於 1979-1980 年。伊朗爆發革命,隨後伊朗和伊拉克開戰。石油日產量銳減油價驟升,從每桶14 美元飛漲到近40 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業國的經濟衰退,1979 年到1980 年,美國實際GDP 下降了0.23%。第三次石油危機發生於 1990 年。1990 年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次年1 月,美國對伊拉克開戰。三個月的時間,石油價格從每桶14 美元上漲至40 美元。從1990 年到1991 年,美國實際GDP 下降了0.17%。
為什麼油價上漲會引起經濟衰退的連鎖反應呢?首先,生產率與石油價格關系密切,石油價格上漲會導致生產率下降。美國工業部門在19 世紀70 年代對石油的使用量達到高峰,石油價格上漲直接影響了使用石油為燃料和原材料的生產部門。
其次,石油價格的上漲直接推動了本來就高企的通貨膨脹率。石油以最終消費品和中間產品這兩種形式影響物價的走勢。
除此之外,不僅是油價格上漲,食品價格也由於糧食緊缺而大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貨膨脹壓力。1972 年,自然災害席捲全球,世界糧食總產量比上年減少2.9%,許多國家發生嚴重的飢荒。前蘇聯在這一年到處搶購,大量進口,造成戰後前所未有的糧食短缺。1974 年世界糧食再次減產,緊缺狀況進一步加劇。第二次石油危機出現之前的1978 年,再次出現世界糧食短缺。
由於糧食供應不足,糧食價格上漲幅度較大,1973 年和1974 年,美國食品和飲料價格上漲幅度分別達到13.2%和13.7%;1978 年和1979 年,上漲幅度分別達到9.7%和10.7%。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與美元貶值
石油價格的上漲從表面上看由石油危機所引發,但實際上也與美元持續貶值不無關系。1975 年,美國與海灣國家相繼簽訂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只有一個:這些國家只用美元進行石油結算。石油價格由美元標注,這造成原油價格與美元匯率反向運動的邏輯關系。1970 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元持續貶值,為油價上漲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滯脹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滯脹對美國經濟造成了致命的打擊。一方面,美國工業經歷了長時間的生產下降。1973 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使得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5.3%,持續時間為18 個月;1979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使得美國工業生產下降了11.8%,持續時間約44 個月。另一方面,大量企業破產,失業率上升到戰後歷次危機的最高值。1979 年發生的經濟危機造成了近1.5 萬家企業破產倒閉,失業率最高時達9.2%,失業人數約836 萬。在1979 年發生的經濟危機中,企業倒閉、銀行破產數和失業率都創出戰後最高紀錄。企業破產數量達25 300 家,失業率最高時達10.8%。此外,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物價嚴重上漲都嚴重影響了美國經濟發展。「滯脹」階段是美國「二戰」結束後最為艱難的一個階段。從 1969 年12 月爆發經濟危機,到1982 年12 月經濟復甦為止,美國約有13 年的時間停留在滯脹的陰影下。平均每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實際GDP 平均增長速度只有2.9%,而其它時期的經濟增幅平均為3.87%至5.69%。與此同時通貨膨脹率前所未有地高漲,年平均通貨膨脹率達到10.46%,而美國戰後各經濟階段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2.33%至3.54%。
「滯脹」時期美國各產業的表現
70 年代美國「滯脹」時期,各行業的表現不一。我們統計發現,大多數行業,特別是製造業表現較差;但是,具有定價權的上游資源行業和下游服務業,以及出現新的盈利模式的行業,增速明顯能超越CPI 的漲幅。70 年代,美國增長最強勁的行業分別是採掘業、農林牧漁、金融服務業、公用事業,平均年增速超過10%,遠遠超過CPI 的上漲。其中,採掘、農林牧漁的年增長幾次超過50%,主要是受益於石油價格暴漲和全球性糧食漲價。金融服務業的年增長也曾經接近20%,則是因為70 年代美國的銀行業了出現新的盈利模式——國際貸款業務的興起。中東「石油美元」最終又存回了美國的銀行,再加上美元持續貶值刺激不產油的欠發達國家貸款來支付其國際收支逆差,因此,70年代美國的銀行業處於信貸擴張、高杠桿、高盈利的豐厚時期,直至80 年代初債務危機爆發。
70 年代,美國溫和增長的行業,包括,信息服務業、教育醫療業、房地產、住宿食品服務業、文化娛樂業等行業,扣除通貨膨脹的因素後,基本實現正增長。信息服務業的增長主要是受到當時美國電信行業的壟斷格局被打破,行業競爭機制刺激了居民對通信的消費增長。
70 年代,美國增長呈現停滯狀態的行業涉及面較廣,包括,製造業、交運倉儲、建築業、零售業、批發貿易等,主要是受到經濟停滯、失業率高的影響。
滯脹翹高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通貨膨脹導致了固定收益類資產貶值,經濟衰退又拖累了股市上漲,缺乏投資渠道的資金開始湧入大宗商品市場。黃金作為規避通貨膨脹的保值工具在1980 年創下了每盎司850 美元的高點。
滯脹對美國股市的影響
經濟的衰退通常伴隨著股市的下跌。我們分析了1942 年至1995 年股市的牛熊周期,發現這期間總共有8 次經濟衰退,每次都伴隨著股票市場走熊。股票市場走勢是經濟增長的領先指標,8 次經濟衰退前的股市有7 次已經提前下跌已經提前下跌,而經濟開始復甦前,股市一般會提前4 個月左右起穩。當然並不是每次股市走熊都與經濟周期有關,14 次股市調整隻有8 次與經濟周期有關。信貸周期等其他因素也同時左右著股票市場的走勢。
整個滯脹時期,股票市場經過了 6 次調整,約有一半的時間處於熊市之中。也就是說,1946-1995 年美國股市的14 次調整有一半是發生在滯脹時期的。滯脹嚴重影響了美國股市的發展1973 年-1974 年的股市大調整中,美國S&P500 下跌了近43.3%,為歷次調整中最大跌幅。從個股的表現看,在70 年代股市調整時期,仍有部分行業的股票出現了一定的漲幅。比如,金融股、國防股、採掘股和服務類股。總體來說,板塊的走勢還是與當時的行業景氣度密切相關。
西方國家「滯脹」對全球影響——資金向欠發達國家巨額轉移
雖然 20 世紀70 年代,西方國家都陷入了滯脹的局面,但是,美國信貸規模的持續擴張,也促成了全球尤其是欠發達國家的發展和世界貿易的擴張。國際貸款業務的興起至少可以追溯到1973 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時機,主要由三方面因素促成的。
其一、資金。1973 年,加速的通貨膨脹與利率上調的不利影響無法支持美國銀行正常的融資活動,導致了銀行系統的演進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當時石油漲價帶來的巨額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向了產油國,這些石油美元最終又存回了美國銀行。缺乏正常融資渠道的銀行一下子擁有了巨額的資金。
其二、需求。借款需求的產生與70 年代寬松的貨幣政策、過低的實際利率相關。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貶值,負利率降低了還本付息的費用,也間接增強了借款國的信用度。下跌的實際利率、擴張的世界貿易、不斷提高的商品價格、再加上貶值的美元,這一切都鼓勵了債務國,並給與他們增加負債額的機會。國際上,不產油的欠發達國家需要貸款來支付其國際收支逆差,而產油國家則需要貸款來支持經濟擴張計劃。適逢東西方關系緩和,美國銀行成為信貸的源泉。
其三、利潤。當時,歐洲美元市場不受管制,美國銀行不必為自己海外分公司的債務保持最低的准備金。國際貸款的利潤相當的豐厚。
國際貸款業務成為整個銀行業務中發展最快的業務。加上各家銀行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對貸款條件的要求就相應寬松很多。借債國為獲得貸款而提供的必要資料少得可憐,一些貸款銀行甚至不知道貸款對象在其他地方的借款數額。就這樣整個國際信貸市場迅速的發展起來。1982 年,墨西哥債務危機爆發後,國際信貸市場的發展才算告一段落。20 世紀90年代開始,私人資本才開始顯著流入新興市場。
美國如何走出「滯脹」?
以往當發生經濟衰退時,在生產下降、失業率增加的同時,往往伴隨著物價水平的下跌,正是由此實際情況作後盾,以通貨膨脹率為代價換取失業率下降的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才能大行其道。然而,此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化。滯脹時期,異常的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同時發生,使得美國政府進退兩難。
漸進的經濟恢復政策
福特和卡特的兩任政府都實行了漸進的經濟恢復政策。1976 年1 月,失業率為7.9%,福特政府設置了一條將失業率壓制到1980 年時5.2%的經濟路徑。也就意味著在這段時間內,失業率每年需要下降0.6%。卡特總統在任職期間,也將這一目標路徑沿襲下來。其具體措施是:一是減稅以刺激經濟上升;二是撥款舉辦公共服務事業;以增加臨時工作位置。前一項措施雖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卻擴大了預算赤字,從而加劇了美國依然存在的通貨膨脹,以至於1978 年又出現「雙位數」的通貨膨脹率;後一項措施則因撥款不多,以致收效不大。通貨膨脹的上升導致卡特政府不得不將重點重新轉移到治理通貨膨脹上,採用緊縮的貨幣政策,聯邦基金利率在70 年代末甚至超過了10%。由於卡特政府在治理通貨膨脹和刺激經濟增長的問題上搖擺不定,貨幣政策時緊時松,也沒有執行前後一至的戰略。最終,卡特政府也在「滯脹」的陰影中下台。
穩定貨幣供給量和結構性財政政策
1979 年沃爾克就任美聯儲主席,強力提升美元利率。高息的強勢美元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國資本流入美國,將美國推入強勢美元時代。1981 年,里根入主白宮,里根政府認為,國家對經濟過度干預,限制了經濟活力,是造成經濟惡性循環的根本原因。為了對付"滯脹",里根政府改弦易轍,採用了四個措施:穩定貨幣供應量、減輕稅賦、縮減開支、減少政府幹預。最為有效的兩條是穩定貨幣供應量和減少政府幹預。
首先,里根政府以控制貨幣供應量為主要目標,即使利率過高觸發經濟危機,也不放棄從緊的貨幣政策。里根政府在期上任初期雖然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危機,但是穩定的貨幣供應量抑制了通貨膨脹,使得通貨膨脹逐步下降。到1984 年已經降到3.8%。其次,里根對企業實行的加速折舊政策和原來的投資課稅扣除等優惠,使得企業手中的現金流量增加,對刺激傳統產業更新設備起了很大作用;另外,由於生產資料的價格上漲低於前期,也鼓勵了企業投資。除此以外,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引起了油價的下跌;美元升值也使得進口產品價格下降;工會為保證工人就業而放棄提高工資的要求等客觀原因也使得通貨膨漲出現了下降的態勢。經過里根政府的持續努力,美國終於1983 年迎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高峰,此輪經濟滯脹一共經歷了13 年的時間。

I.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七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因素有哪些

美國二十世紀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1970年代是美國資本主義的黃金時期。華爾街在戰後享受了歷史上最長的一次牛市,股市幾乎毫無阻力的從1949年到一直上漲到1957年。美國政府當時參與社會福利和被艾森豪威爾稱為軍事工業復合體的政策一直延續至今。

從1975年到1979年,失業率總體上穩定下降,但不久後開始陡然升高。

里根推行的經濟政策為供應面經濟學,被人稱為里根經濟學,將所得稅降低了25%、減少通貨膨脹、降低利率、擴大軍費開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國債,排除稅賦規則的漏洞,繼續對商業行為撤銷管制,使美國經濟在歷經1981-1982年的急遽衰退後,於1982年開始了非常茁壯的經濟成長。

他始終強調他對於聯邦政府在處理問題上的能力抱持著懷疑態度,尤其是在經濟問題方面。他的解決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並減少稅率和撤銷管制,以此讓自由市場機制能自動修正所面臨的問題。

影響因素:

產出由就業率和生產率決定。統計數據表明,美國經濟的生產率顯著下降,雖然就業水平恢復到了比危機前更好的水平,但是就業前景受到了一些長期因素的制約。

實際上,美國的生產率下行從本世紀初已開始,此前數年由信息技術帶來的經濟繁榮逐漸消失。至於生產率的降低是暫時現象還是長期趨勢,這是歷史學家和經濟學家一直在爭論的話題。一句話,未來的生產率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

(9)美國歷次經濟衰退哪些板塊會漲擴展閱讀

應對方法

首先是提高生產率。結構性改革——包括勞動力市場、產品市場以及稅收體系的改革——可以助一臂之力。雖然短期會有陣痛,但在適度的財政刺激下,有望產生巨大影響。

其次,提高勞動參與率是縮小不平等差距和保證廣泛增長的核心。刑事司法改革可以鼓勵企業僱傭有犯罪前科的人;家庭友好政策,如帶薪假期、彈性工作制、質優價廉的育兒服務等,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這也是可以讓女性勞動參與率跳躍式上升的關鍵。

最後,老齡化是美國和很多發達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移民和養老金制度方面的改革,如吸納年輕的專業技工、提高退休年齡等,可以在短期內緩解適齡勞動人口的不足,但從長期來看仍需財政支持。如果執行得當,這些改革可以幫助美國經濟重新駛上高速公路,但在改變到來之前,道路艱難且漫長。

閱讀全文

與美國歷次經濟衰退哪些板塊會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史太太的史是哪個歷史故事 瀏覽:99
怎麼講故事才能讓小寶寶睡覺 瀏覽:189
有哪些好的婚姻家庭心理分析專家 瀏覽:592
事業單位考錄的招考簡章是什麼 瀏覽:746
亞洲第一美女克拉拉什麼臉型 瀏覽:322
美女和總裁吻戲叫什麼名字 瀏覽:421
如何經營婚姻讓他無止境的付出 瀏覽:223
上海事業單位工資能拿到多少 瀏覽:555
婚姻是場賭怎麼處理 瀏覽:877
屬相鼠和牛相配婚姻如何 瀏覽:508
9表示什麼愛情含義 瀏覽:943
美女你在哪裡把電話號碼發給我 瀏覽:523
西部航空經濟艙怎麼選代號倉 瀏覽:514
湖北健康綠碼怎麼弄 瀏覽:334
粵康碼上面那個健康證明是什麼 瀏覽:709
延吉市經濟總量多少 瀏覽:878
哭泣天使故事講的是什麼 瀏覽:423
沒有好的事業怎麼說 瀏覽:152
衡陽市區內哪裡可以辦健康證 瀏覽:546
鄉鎮事業編一般多少進面試 瀏覽: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