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人為什麼在疫情過後對經濟持樂觀態度
摘要 原因就在於「中國在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方面取得的成功」。文章指出,在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後,中國率先實現經濟重啟,幫助中國經濟在2020年實現2.3%的增長,並且已經在為未來發展做出更長遠的規劃。
B. 中國在疫情期間政府採用那些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
新冠疫情突襲中國對社會經濟運行造成一定沖擊,而作為宏觀調控之一的積極財政政策必將成為國家「戰疫」的重要舉措。在疫情下,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否會受此影響,後續又將如何發展?
SARS期間的積極財政政策
首先,我們先來一起回顧一下2003年SARS期間中央出台了哪些積極的財政政策。南南根據公開資料進行梳理,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減支,也就是壓減非疫情相關支出,其中主要為壓減政府會議費、差旅費等一般性公用經費的支出。
第二:增支即加大對防控非典疫情的相關財政支出。據統計,2003年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共投入136億元用於非典的防治工作,同時還額外增加10億元用於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第三:減稅降費:針對疫情防控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的行業實施暫時性、結構性的減稅降費,還對列入「SARS災難行業」的,例如旅遊、餐飲、交通運輸等實施免徵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等優惠措施。
第四:財政貼息。對部分受影響嚴重的企業或小微企業提供無息或貼息貸款。
總結來說,非典期間政府多管齊下的財政政策對企業恢復生產、走出臨時性經營困難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之後隨著非典疫情的散去,2003年第三、第四季度GDP增速均迅速恢復到10%。因此,不難看出作為國家「戰疫」的重要舉措,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必不可少的。
新冠疫情期間已出台的積極財政政策
而這次的新冠疫情也不例外,下面我們來看看政府已經出台了哪些積極財政政策來對抗此次疫情呢?
01
首先,加大疫情防控財政支出。據財政部公開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月14日,各級財政已安排疫情防控補助資金901.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安排達到252.9億元。而且值得關注的是,中央財政安排的252.9億元,已經超過2003年非典防治基金的12倍。(註:2003年中央財政設立非典防治基金為20億元)
資料來源:財政部官網公開數據
02
其次,繼續實施減稅降費。2019年,我國出台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措施,全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遠超2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2%。而在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政府更是會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增值稅減稅等政策。例如,對納稅人運輸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對捐贈用於疫情防控的進口物資,免徵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免徵民航企業繳納的民航發展基金等。
03
另外還有財政貼息政策。2月2日,財政部網站公布了《關於支持金融強化服務,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提出,對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在人民銀行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提供優惠利率信貸的基礎上,中央財政按人民銀行再貸款利率的50%給予貼息,貼息期限不超過1年,貼息資金從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
這種財政貼息大大解決了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確保企業在較快的時間內有充足的資金開展疫情防控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
04
最後,為防疫提供資金保障,發行戰「疫」專題債。2月6日,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分別成功發行135億元和30億元的「戰疫專題債券」;2月11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上海清算所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發行2年期戰疫情、助脫貧雙主題的金融債券50億元。至此,僅三家政策性銀行便合計發行215億元的抗擊疫情專題債券。
當然,針對此次疫情帶來的社會經濟影響,國家採取的財政政策遠不止南南說得這么多。正如2月16日財政部部長劉昆撰寫的《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一文中所說:
「加大資金投入,做好疫情防控經費保障,嚴謹細致推出並落實好各項財稅支持政策,是各級財政部門當前最為緊迫和重要的工作。」
對此,我們也始終堅信,在政府和廣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狙擊戰。
C. 深圳橫崗眼鏡顧客寥寥,為何沒有迎來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
深圳橫崗眼鏡顧客寥寥,經濟復甦是指的大范圍的經濟,但是相對於這種小范圍的情況來看,肯定還是有一些特別的可能性的,因為本身眼睛這個行業就不是一個大眾受益的品牌,在夏天的時候可能關於眼鏡賣得比較多,但是今年的話由於疫情大家都不會出門,那麼太陽鏡,也不會賣得很多,由此可以知道平常的話,我們的近視鏡和老花鏡的銷量可能也會比較少,因為在眼睛這行業中利潤比較大的就是太陽眼鏡,那麼如果說在夏天沒有這個好的一個市場,那麼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對眼鏡這個行當,那麼我們平時的話可能不僅僅在於近視鏡片,老花鏡片,太陽鏡等等一系列更多的眼睛,我們更多在乎性價比,那麼由於網購的興起,現在的眼鏡行業也不是很好,在網上很多眼鏡也都是很便宜,我們也可以買回來鏡框去做眼鏡,那麼我們看到深圳橫崗眼鏡顧客寥寥,沒有迎來疫情後的經濟復甦,那麼這些事情有原因的,因為,今年的情況的話本身就是這樣的。
D. 在後疫情時,政府刺激經濟復甦所產生的過度通脹風險
現在是疫情後時代階段,政府只能是刺激經濟復甦來拉動經濟,馬上要探底的,這種情況。但是不一定會生過度通脹的風險
E. 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了什麼影響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和發展從何處發力
這次新冠疫情對全球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首當其沖的是生命健康安全,許多人在這場新冠疫情的戰爭中去世了,而世界的經濟也遭受了重大的損失。
新冠肺炎帶來大量的停工極大的影響經濟首先,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出門購物,或者說國家對出行進行了管控,那麼旅遊業基本上是很難發展的,然後餐飲業也只能想辦法轉型外賣或者轉型方便食品,以求盡量減少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而進口出口也會受到大量的打擊,新冠肺炎嚴重的國家許多食品方面的出口都會被消費國所禁止。不僅僅如此,受到更多嚴重沖擊的其實是小商販,一旦沒有人買他們的東西其實他們就沒有任何收入,也不存在任何保障,所以說大部分的小商販甚至一些小型公司都會倒閉,不少人都是失去自己的工作。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帶來的大量的失業人口會使得消費力大量的確實,一時的經濟波動可以通過政策調整恢復,但是購買力的缺失使得不少地方都要通過消費券的形式來重新振興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也對某些產業起到了促進作用,比如游戲行業,直播行業等和室內娛樂有關的行業,還有一些快遞以及社區電商,這種不需要出行或者少出行的行業都因為疫情獲得了一定的機遇。
F. 後疫情時代如何促進經濟的復甦與發展政治知識點
1.黨是領導一切的,在疫情中我們看到了黨的作為,充分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後疫情時代我們要緊跟黨的腳步,聽從黨的指揮。
2.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的復甦與發展離不開科技的發展,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力。轉變生產方式,從無疫狀態轉為常態疫情狀態欄。
3.人民群眾是核心,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保障就業,完善社會保障,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物價。
4.意識的作用,調整經濟結果,堅持改革開放,認識疫情,樹立信念。
G. 疫情之後經濟復甦,為啥「中國製造」在全球范圍內這么受歡迎
疫情之後,為什麼中國製造也受到國外的青睞,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規模大。
中國不像與其他國家鐵路運輸不方便,現在中國的鐵路運輸已經是四通八達,可以到每個行業,每個城市因此在製造業方面,無論是原料的採集還是產品的輸出,都有極大的方便性,這是中國特有的交通便利,其他國家找不到。
第五,政策傾斜。
中國更傾向於實體經濟製造業,中國不走像歐美一樣的金融市場,而是重點發展實體經濟。
H. 美國疫情後經濟復甦遲緩什麼領域的投資有力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你服務,這次新冠疫情對全球造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首當其沖的是生命健康安全,許多人在這場新冠疫情的戰爭中去世了,而世界的經濟也遭受了重大的損失。
I. 全球受疫情影響,各個行業何時才能等到經濟復甦
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行業都陷入了寒冬。特別是旅遊業,服務業和金融業。如果想要讓這些行業再次經濟復甦,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疫情結束的那一天。這是顯而易見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作為旅遊業,目前國內的旅遊行業勉強能夠保證收支平衡,有個發工資的錢。而國外的疫情那麼厲害,所以出國旅遊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其次就是服務行業,服務行業目前已經開始逐漸的升溫了,但是類似電影院,網吧這些行業,和之前的那種火爆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最後就是金融產業,因為疫情帶來的停工停產,讓金融行業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特別是一些疫情非常嚴重的地方。
最後就是金融產業,因為疫情帶來的停工停產,讓金融行業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特別是一些疫情非常嚴重的地方。金融產業和製造業實際上是掛鉤的,沒有製造業金融行業也無法發展。而停工停產讓製造業進入寒冬,什麼時候疫情結束,製造業重新發展起來,什麼時候金融行業才會復甦。
J. 疫情後經濟復甦新動能在哪裡讀後感
在疫情的壓力之下,
全球經濟正承受著極大的沖擊,
企業發展面臨極大挑戰,
個人收入持續減少。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那麼疫情後經濟復甦新動能在哪裡?
消費會出現反彈嗎?
哪些行業能夠迅速恢復?
房地產是否能迎來春天?
疫情後,我們該如何應對?
不妨來聽聽,
於澤教授所帶來的《疫情後經濟復甦新動能在哪裡》
也許這里能夠找到你的答案
講座介紹
疫情後經濟復甦的新動能在哪裡
於澤
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經濟系主任。知名青年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增長、貨幣理論與政策。近年來主要研究中國經濟轉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講座綱要
//
*哪些經濟領域有著更為強勁的動能?
*消費會出現報復性反彈嗎?
*餐飲、旅遊、住宿、影視等行業的春天還有多遠?汽車銷售能給我們帶來驚喜嗎?
*疫情期間廣泛推行的線上辦公模式,例如線上會議、線上教育等是曇花一現還是贏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數字經濟時代是不是會加速到來?
*「新基建」能夠有效撬動中國經濟嗎?
*基建投資能扮演中國經濟壓艙石作用嗎?
*在貨幣M2的增速再次突破10%的情況下,房價是不是會再現2015年的上漲?
*房地產投資能夠有效穩定中國經濟嗎?
*如何設計一攬子宏觀政策更好啟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