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秦漢時期的經濟繁榮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在秦朝,有大量的改革,如文字統一、計量單位統一、法制改革等,這些改革對社會影響太大,以至在秦朝未出現經濟繁榮,但為漢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在漢朝,因先前的戰亂,所以自漢高祖劉邦直至漢景帝,實行寬刑薄賦的政策,使基礎產業(基本是農業和手工業)得到較大的發展,並且在對外方面對匈奴實行友好政策,進一步促使國力強大起來。
到漢武帝劉徹上位後,因國力強盛,錢財多積於民,於是其提高賦稅,並在鹽與鐵兩大民生產業實行國企壟斷的政策,對外也一改以前的友好政策,三次出征匈奴,極大的擴大了疆域,並打通了絲綢之路,此舉直接促使了這一時期的漢的外貿出口的迅猛發展。
劉徹死後,是漢昭帝與漢宣帝,此時漢朝無論在經濟的對外出口、國內基礎產業,還是軍事實力,都已達到鼎盛,邊境也比較安定。
鼎盛時期過後,由於中央權利外流與王氏家族的興起,西漢滅亡。至東漢時,基本就沒有什麼象樣的經濟繁榮了。
② 秦漢時期的經濟是如何發展的
秦漢時期:
【政治】秦朝時創建了以皇帝制度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上實行「郡縣制」;西漢時為了加強君主專制,實行了「內朝制」,以皇帝的親信為侍中、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在地方上,西漢初年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就是郡縣制與分封並存;武帝時頒布「推恩令」,之後正式實行「州-郡-縣」的地方行政體系.選舉制度上,西漢實行的是「察舉制」.
【經濟】
(1)農業:「鐵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繼續發展,西漢時發明了播種工具耬車.
(2)手工業:在冶鑄業方面,兩漢時發明了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在制瓷業方面,東漢時已經能燒制出成熟的青瓷;紡織業方面,西漢的絲織業發達,此外還有麻織技術.
(3)商業:秦漢時期的商業大都集中在城市,交易的物品大多是為貴族、官僚享用,由於政府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因此商業發展比較艱難.
【文化】
(1)文學:漢朝時,楚辭盛行,文學家以除此為基礎創造了漢賦這一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
(2)科學:西漢前期,紙出現;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等便宜的原料造出了便於書寫的紙;東漢時,數學上出現了十進位值制記數法;醫學上,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理論基礎.
(3)繪畫:秦漢時期的繪畫門類很豐富,有壁畫、帛畫、木刻畫、木版畫、畫像石和畫像磚等.
(4)書法:秦朝時通行文字為「小篆」;後來「隸書」出現,至西漢初年時成為通用字體.
③ 秦、漢時期的經濟發展是什麼樣子
秦漢時期是封建經濟初步發展時期。秦的政治統一和統一貨幣,文字與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於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流。西漢初年,鑒於社會經濟的殘破和吸取秦亡的教訓,為鞏固統治,統治者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核心內容是;給予農民一定的土地;保證農民的生產時間;減輕賦稅;減輕刑罰,緩和階級矛盾。休養生息政策順應了小農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社會統治的穩定。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經濟得到了恢復,出現了我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3)制漆業發展迅速,煮鹽是主要的手工業。
(4)漢代造船航海技術已經成熟。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和城市的繁榮,城市商業和地區貿易繁榮,出現了一批名都大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