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了解一些宏觀指標(一)
心虛地回來了,斷更有點久...
這次想聊聊一些宏觀經濟指標,比如M2、CPI、PMI、PPI、GDP等,它們有什麼含義,跟我們有什麼關系,那些學者或者投資人是怎麼看待這些數據的,有什麼用。
大家可能覺得宏觀經濟離我們挺遠的,沒必要去了解它們。其實生活很多現象跟這些指標相關,比如你要出國,就會趕緊看看匯率高低,在匯率低的時候多換些外幣;比如買房時候,你會關注存貸款利率,也會思考短期內房價的漲跌。你往往需要理解當下宏觀金融時事,才能更好地做決策。而要了解這些,可以先從一些指標開始。
GDP :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一般一個季度公布一次,是一個比較滯後的指標。國內往年GDP都是同比增長6%以上,今年一季度同比-6.8%,可見疫情影響之大。每1%的經濟下滑,意味著無數人的就業困難。
CPI和PPI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生產者價格指數。CPI關注的主要是消費端,而PPI關注的主要是生產端。PPI中包含煤炭、鋼鐵、石油、水泥等;CPI中包含雞蛋、豬肉、蔬菜、米面、衣服、煙酒等;一般來說PPI上升,CPI最終也會跟著漲上去。
這2個指標都跟通貨膨脹有關系,一般用CPI衡量一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如果同比增長5%以上,說明有通貨膨脹的跡象了,而我們國家一般CPI超過3的話,貨幣政策可能會收緊;核心CPI到2以下的話,經濟過冷,貨幣會寬松一些。
而PPI高了,說明出廠價格高了,市場需求比較旺盛;但同時生產原料價格也漲了,企業成本也高了,很難一概而論。所以要具體看PPI的細類。一般來看PPI持續上漲的時候,經濟比較景氣;PPI持續下跌,經濟不太景氣。大致同比增長4%-7%左右,經濟比較向好,再往上,就過熱了。在3%以下,市場理解就是需求較冷。
貨幣供應量: 是指一國在某一時期內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世界各國中央銀行貨幣估計口徑不完全一致,但劃分的基本依據是一致的,即流動性大小。 M0(基礎貨幣):流通中的現金; 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 M2(廣義貨幣):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外幣存款+信託類存款; 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等。
大家經常會看M2的同比增速,來判斷貨幣政策是否寬松。常說的放水,也是把貨幣比作水,貨幣供應多,放水多,可能會導致資產的價格上升。有些專家更關注M1,M1是指現金+銀行活期存款的錢,即隨時可以用的錢。如果經濟要擴張、企業要投資,可能現錢就會多,如果M1同比增速連續幾個月都上漲,說明經濟在往上走。
PMI: 采購經理人指數,對企業經理人發送問卷來調查生產、銷售情況,最終合成PMI指數,超過50,說明認為這個月情況好的人多,經濟可能變好。反過來,經濟可能變差。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八個方面狀況的指數,是經濟先行指標中一項非常重要的附屬指標,具有其高度的時效性。
相對於GDP這種滯後指標,具有預測性。看的規則大致是:
1、看它在50以上還是以下。
2、看它變化的趨勢,是變大還是變小。
3、是月度指標,要連續地去看,是否連續幾個月保持類似的趨勢。
社會融資總額: 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余額。大約是某段時間全社會借錢的總量,代表經濟冷熱的晴雨表,借錢的方式包括貸款,股票,債券等。同比增長的量體現了這段時間大家投資和消費的慾望,所以社融和國家的經濟增速有很高的相關性,且有很強的預測性。
存貸款基準利率: 是央行發布給商業銀行的貸款指導性利率,是央行用於調節社會經濟和金融體系運轉的貨幣政策之一。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指一國中央銀行規定的商業銀行和存款金融機構必須繳存中央銀行的法定準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率,即銀行在央行存錢的比率。調節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國家調節貨幣政策的有效方法。
調節上述2個率是我們常常聽到的,都屬於貨幣政策的范疇。常說的降準是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加息、降息指的提高或者下降機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存款准備金制度主要是控制了資金的量,而基準利率調整的是資金的價格。利率可以看作是資金的價格。降准、降息一般可以擴大整個社會的信貸規模(資金量),刺激經濟,也會使資產(房產、股票等)的價格上升;加息、升准則反之。
同業拆借利率: 指金融機構同業之間的短期資金借貸利率,有拆進利率,表示金融機構願意借款的利率;拆出利率,表示願意貸款的利率。
順便提一句,余額寶收益率跟貨幣政策、市場利率息息相關,能反映貨幣政策的松緊度。一般來說,央行-金融機構間的借錢利率看作是政策利率,而金融機構間相互借錢的利率就是市場利率,貨幣政策就影響政策利率和貨幣投放,進而影響市場利率。而余額寶投資大多是銀行間的貨幣市場,分享的是銀行間的市場利率,因此它的收益率與市場息息相關。
20年的貨幣政策松緊也能從余額寶收益率看出點端倪,3、4月時,貨幣政策很松,余額寶收益率很低,百分之一點幾,後面幾個月,部分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都破2%了,說明貨幣政策緊了不少。
LPR: 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 LPR)
跟我們相關的是房貸利率可以轉換成LPR 5年期的利率加點的方式,以前是採用央行的基準貸款利率,如果你看好長期利率下降的話,可以轉換,不過現在已經過了截止日了。對市場來說,採用LPR每月20日公布一次,標志著利率的市場化,打破了以前貸款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並存的「雙軌」問題。
10年期國債收益率: 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金融市場上資產定價的錨,通常被稱為「無風險收益率」。國債一般有5種收益率,名義收益率(票面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認購者收益率(國債發行利率)、持有期收益率,我們財經新聞中常說的債券收益率一般指的是到期收益率,考慮當前債券價格和到期後返還本息價差和距離到期的剩餘年份。
國債收益率升高,意味著國債本身價格的下降。可以用債券面值/當前債券價格來簡單估算收益率,收益率變高,說明當前的債券價格越低。順便提句,如果央行降息、降准,通常會導致債券價格的上漲,央行可以通過公開市場買債券,來抬升債券價格,從而降低債券的收益率(市場利率)。對應如果你在降息前持有債券基金的話,在降息過程中債券價格上漲,你的債基的凈值也會上漲。
說回到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般來說,它是其他資產定價的錨,所以無論股票、債券、期貨、房地產,價格都會受到它收益率的影響。不考慮通脹情況下:
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移,資產價格上升。
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資產價格下降。原理跟前面債券價格下跌類似。
順便提句,一般來講短期債券的收益率會低於長期的收益率,反應了對長期經濟增長的看好。但如果短期債券的收益率高於長期收益率,比如3個月的美債收益率高於10年期,反應的是投資者認為長期經濟的衰退,出現這種倒掛的話,是一個不太好的預警信號,可能會導致股市、大宗商品下跌,債市的上漲。
上述講了不少指標,可以將這些指標大致分類:
反映經濟現狀的指標:GDP、PMI、社融,其中GDP比較滯後,PMI、社融更及時、有前瞻性。
反映通脹壓力的:CPI、PPI
反映貨幣政策走向:貨幣供應量、上述各類利率變化、存款准備金等
反映財政政策:財政赤字和政府總負債率等指標。
一些指標對各類資產的影響大致如下,大家可以作為一個維度的參考。(《一張圖讀懂經濟指標》華爾街見聞)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能對財經新聞經常出現的宏觀指標有所了解,知道大概含義和背後可能的意義即可,這篇文章的目的也達到了。當然,有些人希望通過一些指標來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幫助自己做投資決策,比如今年的資產配置、是否應該今年買房等。 我覺得太難了,宏觀經濟是一個復雜系統,想靠幾個指標抽象概括是不可能的,這些指標也只是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宏觀經濟而已。專業的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我更傾向綜合參考各類專家、學者對宏觀經濟、政策的觀點,在這個基礎上去選擇判斷,這樣更靠譜些。當然,這些專家、學者是指經過時間考驗,預測率高的那些人。
下篇我們看看高手們是如何判斷宏觀形勢,並進行投資決策的,試著了解他們的投資思維方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數據
東方財富網經濟數據中心
參考材料:
《香帥北大金融學課》《何帆 宏觀經濟學30講》
《一張圖讀懂經濟指標》
❷ 宏微觀經濟學對於初學者要怎麼學習
推薦《七天讀懂宏觀經濟》一書,哈佛大學的莫斯教授編寫的,這本書深入淺出,非常適合初學者。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學習宏觀經濟學的關鍵並不在於數學知識的掌握,而在於對現實經濟現象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初學者雖然需要理解數學推導,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宏觀經濟學理論的內涵,避免陷入細節的糾纏。
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截然不同,學習時必須注意這一點。宏觀經濟學以微觀經濟學為基礎,要想學好宏觀經濟學,必須先學好微觀經濟學。我們在學習宏觀經濟學的時候,也會覺得很難,這是因為每個人在第一次學習時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如果你真的想學好這門學科,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數學基礎是學習宏觀經濟學的重要前提,很多人一開始覺得難,原因就在於數學知識還不夠扎實。宏觀經濟學的很多內容都需要數學來支撐,所以數學學得好,是一個重要前提。
學好宏觀經濟學確實需要耐心和時間,需要反復閱讀,多讀幾遍,就會慢慢理解其中的含義。初學者在學習過程中,應該適當做筆記,學會總結,這也有助於理解和記憶。
總的來說,學習宏觀經濟學需要耐心,需要理解和掌握數學工具,也需要結合現實經濟現象來理解理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這門學科的精髓。
❸ 宏觀經濟學要怎麼學啊好難啊~~~
推薦《七天讀懂宏觀經濟》一書,哈佛大學的莫斯教授編的,非常深入淺出。以本人的經驗來看,學不懂宏觀經濟學關鍵不是數學的問題,關鍵是對現實經濟的感覺把握不好。因此,初學者雖然要搞懂數學推導,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宏觀經濟學理論本身的涵義,不要一頭扎進細節的推導。此外,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不同,學習時一定要注意。
❹ 宏觀經濟學怎麼學
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為考察對象,運用總量分析方法,通過研究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來說明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運用。這些變數中的關鍵變數是國民收入,因此宏觀經濟學又被稱為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宏觀經濟學作為每個經管學生的必修課之一,以及作為經濟類考研的必考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宏觀經濟學相對記憶點多並且需要一定的數學計算能力,因而其學習難度還是相對高的。那麼如何學好宏觀經濟學?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❺ 宏觀經濟學怎麼學
學習方法如下:
首先要把握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差別;擁有一本好的資料書:《宏觀經濟學》 曼昆 人民大學出版社。該書屬於中級教材,包括了初級經濟學原理中宏觀的知識,體系較完備,更重要的是該書行文簡潔,深入淺出,容易讀懂,可以自學完成;把宏觀經濟學切塊,宏觀上把握理論體系:國民經濟核算和宏觀初步;短期、長期、超長期宏觀經濟理論;封閉經濟、大型開放經濟,小型開放經濟;其他一小部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