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
答:通常情況下,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看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 分析經濟形勢,首先需要重點考察總量情況,即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狀況。總需求主要是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大需求。總供給主要是三次產業的生產。理論上說,有效供給和需求總是相等的,但實際分析時卻很難找到一組合適的指標來直接測算總供給和總需求。所以往往通過對一些重要指標的觀測來判斷總的供需狀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最直觀、最敏感的是價格指數。投資、消費、出口這些需求的變化,供給能力的變化,最終都會在價格上反映出來。貨幣供應的變化導致需求改變,也會反映在價格上。所以,價格是反映社會總供需變化最集中、也是最靈敏的指標。如總需求過於強勁,太多地超過供給能力,最終就會反映到價格猛漲上,即出現通脹,經濟表現過熱;如總需求增長乏力,供給能力過剩,也會反映到價格低迷上,即出現通縮,經濟發展表現疲軟,失業率也隨之上升。 (2)看結構 看總量指標、判斷總的供需情況固然十分重要,但總量指標就像一個平均數,往往會掩蓋掉一些具體的、結構性的問題。我國經濟生活中的問題大量是結構性問題。例如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關系,城鄉關系以及地區發展協調關系等等,可以說結構問題無處不在。 (3)看效率和效益 (4)密切關注人們對市場的預期 (5)看國際環境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的關系已經非常密切。國際經濟風雲的變幻必然直接波及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樣,我國經濟的好壞也會很快影響到國際社會。所以,分析經濟形勢首先要觀察國際經濟和政治形勢,從而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機遇,趨利避害,沉著應對。 (6)看長遠趨勢 分析經濟形勢不僅要看當前情況,還要有前瞻性,看出下一步可能出現的情況。從理論上說,宏觀調控是為解決短期目標服務的。但實際上這還不夠,在實現短期目標的同時,還應為下一年的發展,更長期的平穩協調較快發展創造條件、打好基礎。 (7)藉助數量模型方法 在實際分析中,我們還需要藉助一些數量模型方法,比如時間序列方法、計量經濟模型分析法、投入產出分析法、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法、專家分析法、監測預警模型等。用這樣一些方法來對經濟運行作更深入的研究或定量分析,可以驗證我們對經濟形勢的一些經驗看法,理清一些不容易看清楚的經濟關系,幫助我們對經濟形勢作出更加清晰准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