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歷史按朝代順序怎麼整理中國古代史(政治,經濟,思想,文化)
例如從先秦開始,可以這樣整理:
①先秦:
夏朝建立,「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商朝建立內外服制度,帶有神權色彩。經濟上,青銅冶煉技術。文化上,出現了甲骨文。
西周建立分封制、宗法制、禮樂制。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禮崩樂壞,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潰;向官僚制度演變;出現了郡縣。經濟上,井田制瓦解,小農經濟逐步確立;出現了鐵犁牛耕。思想文化上,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思想文化的基礎;出現了司南(指南針);屈原奠定中國浪漫主義的基礎;《詩經》則奠定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基礎。
②秦朝:
政治上,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縣制度;官僚政治正式確立;軍功授爵制;思想文化上,焚書坑儒;小篆出現。經濟上重農抑商,此政策延續至清朝甲午戰後,後面不再重復提及。
③兩漢:
漢武帝實行中外朝制度,地方推行刺史制度;實行推恩令,選官制度是察舉制。經濟上,兩漢時期,牛耕進一步發展;冶鐵技術進一步發展;青瓷得到發展。思想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賦成熟。
④魏晉南北朝時期:
經濟上,白瓷出現;經濟重心南移;思想文化上,佛道興起,沖擊儒家思想。政治上,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⑤隋唐時期:
政治上,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經濟上,筒車出現,嚴格的坊市管理;思想文化上,出現火葯;雕版印刷術;唐詩得到發展。
⑥兩宋時期:
政治上,分相權,設置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經濟上,積貧積弱,坊市制度崩潰,商品經濟發展;思想文化上,活字印刷術、宋詞得到發展;世俗文化興起;文人畫興起;理學出現。
⑦元朝:
政治上,設行省;經濟上,出現青花瓷;思想文化上,元曲。
⑧明朝:
政治上,廢除丞相、設立內閣;經濟上,棉布大面積推廣;海禁政策;出現僱傭關系(資本主義萌芽);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心學發展,理學成為官方哲學。
⑨清朝:
政治上,設軍機處;經濟上,閉關鎖國;出現商幫和會館;粉彩瓷出現。思想文化上,近代民主思想出現(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京劇形成。
具體請根據教材自己再總結總結,這樣記得會比較牢固。
㈡ 誰能幫我總結一下先秦時期的政治,經濟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革,其經濟和政治領域尤為突出。在經濟方面,鐵器和牛耕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傳統的井田制逐漸瓦解,土地私有制開始確立,小農經濟隨之興起。這一時期,農業上出現了鐵農具和牛耕,使得農業生產效率顯著提高,水利設施如鄭國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建設也為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手工業方面,冶鐵技術的出現和家庭手工業、私營手工業的興起,使得手工業生產更為多樣化和規模化。
在政治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原有的宗法分封制逐漸崩潰,諸侯爭霸的局面日益嚴重,周王室的地位也日漸衰落,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西周時期的禮樂制、世卿世祿制等政治制度也隨著社會變革而發生了變化,新的政治格局正在形成。這一時期的諸侯國通過不斷的戰爭和聯盟,逐步確立了各自的影響力,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
文化方面,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們提出了各自獨特的主張,其中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莊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韓非子,兵家的孫武、孫子等思想家的主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科技方面,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對天文、數學等領域進行了積極探索,如對日食、彗星和哈雷彗星的記錄,對太陽黑子的記錄,《甘石星經》的編寫,以及九九乘法口訣和籌演算法的應用,都展示了當時人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成就。
文藝方面,漢字經歷了從甲骨文到金文的發展過程,繪畫藝術也逐漸成熟,詩歌則有《詩經》和楚辭等經典之作。這一時期的文化成就不僅豐富了當時人們的精神生活,也為後世的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㈢ 小農經濟起源於哪一時期這一經濟模式為什麼能得到眾多統治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