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認識和理解經濟發展新常態
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含義與特徵
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體現在經濟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轉變,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轉變,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轉變,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向新的增長點轉變。這一新常態具有三大特徵:速度之變、結構之變、動力之變。
1. 消費需求的變化
過去的消費需求呈現出明顯的模仿型和排浪式特徵,如今這一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逐漸成為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變得尤為重要。我們需要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繼續發揮基礎作用。
2. 投資需求的變化
經過三十多年的大規模開發建設,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技術創新等領域投資機會大量涌現。我們必須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3. 出口和國際收支的變化
國際金融危機前,出口曾是推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如今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在轉變。同時,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我們必須加快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4. 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的變化
過去,供給不足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矛盾。如今,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成為趨勢,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的新特徵。
5. 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的變化
以往,勞動力成本低是我們的最大優勢。現在,人口老齡化和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我們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
6. 市場競爭特點的變化
市場競爭從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全國市場的統一和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成為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我們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7. 資源環境約束的變化
過去,我國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我們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方式。
8. 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的變化
隨著經濟增速的調整,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高杠桿和泡沫化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我們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葯,建立健全風險化解的體制機制。
9. 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的變化
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我們既要化解產能過剩,也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這些趨勢性變化表明,我國經濟正在向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認識、適應並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❷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主要特徵是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主要特徵是:增長速度要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等等。
中國經濟新常態九大特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認為,科學認識當前形勢,准確研判未來走勢,必須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准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
(1)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2014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2)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3)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4)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主要矛盾,2014年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並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5)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2014年以後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6)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2014以後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
(7)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2014以後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
(8)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葯,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9)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這些趨勢性變化說明,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最後總結,通過以上關於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主要特徵是內容介紹後,相信大家會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主要特徵是有個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