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培養孩子理財意識,家長需要做到哪些呢
言傳身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家庭生活環境也是影響孩子對於錢財意識的關注,俗話說窮家孩子早當家所以在理財方面有天生的規劃,富家子弟環境寬裕對自己的人生規劃就很隨性,這是需要有正確人生觀和正能量做引導。美國:賣玩具換收入作為移民國家的美國,歷史很短,所以美國人傳統、保守的思想較少,在生活習慣上也不墨守成規。同樣,在子女理財教育方面,習慣花未來錢的美國人也與其他國家頗有不同。
興趣使然,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並非每個人都必須去掌控各種技能,但是有好的條件從小培養是值得鼓勵的,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理財不等於把錢抓在手裡不放,要因地制宜地引導然而,中國的投資者教育還處於初級階段。別說孩子的理財投資觀念了,就連很多成年人都並不具備合格的投資者理念。
㈡ 如何教會孩子理財呢
01
與孩子一起購物時啟發孩子理性消費。
帶孩子去商店之前和孩子達成協議:今天去商店你只能買一樣東西,或者你只能花多少錢。這實際上對孩子是一個約束,他可能得花費很多精力來決定買什麼東西。在花錢方面不給孩子約束是不行的,適當的拒絕孩子是必要的。你必須讓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一位父親帶著10歲的孩子跑了3家商店,買到一輛同一品牌、同一規格中最便宜的自行車。最後,父親用節省的20元錢買了一副孩子嚮往已久的乒乓球這位父親的做法很正確,他的行為給孩子做了很好的示範,使孩子知道了什麼是價格差,什麼是明智消費。
02
讓孩子在花錢中學會花錢?
孩子入小學以後,家長應該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至於錢的使用,要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大人輕易不要干涉。對於用錢得當的行為,家長可以贊揚或適半獎勵,對於花錢不肖的行為,家長可以提醒或適半懲罰。半孩子得不到太多的錢時,他就會自已慎重製定自己的購買計劃,這才能培養他的理財意識。半孩子擁有足夠的金錢,可以任意支配不受限制時,反而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所謂「富不過三代」,恐怕道理就在這里。半然,孩子經常身無分文,從來不進商店,從來不買東西,一切都由家長安排打理,這也不利於鍛煉他們的理財能力。所以,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花錢的機會,讓他們去買菜,買日用品,讓他們購物時考慮價格差,購物節省的錢歸孩子所有,作為獎勵。這樣,使他們在花錢中學會花錢,在購物中學會購物,並且也使他們了解到家裡的錢是怎麼花出去的。
03
從管理零花錢的實踐中學習理財?
給孩子零花錢的是什麼?除了方便孩子之外,還要讓孩子從小懂得財務預算,懂得收入與消費的內在聯系。美國的父母總是有償地向孩子提供零花錢,不會一味無條件地滿足子女的花錢要求。放縱子女過分的消費慾望,只能助長孩子的惡習。這種惡習一旦養成,到了他成年以後,當他靠自己有限的收入生活時,當他需要做出重要的理財決定時,就會顯得手足無措。做父母的,應該把給孩子的零花錢看作是孩子作為家庭成員應分到的家庭收入的份額,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不應把它看作是父母對子女的恩煬。與此同時,家長應鼓勵孩子承擔一些家庭成員的責任,譬如做一些必要的家務。
在美國的家庭里,如果需要僱人做的雜務由孩子們來完成時,父母就會付給孩子一筆額外的「收入」。他們認為,這樣做會使孩子了解到勞動與報酬的關系,加深對勞動意義的認識。為了牢固樹立孩子的理財責任感,父母可以對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錢制定一些准則,這些准則應包含以下內容:定期、准時發給孩子零錢,不用孩子提醒。這種不提前、不拖後的做法,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掌握收支平衡的原則。也是為了讓孩子強化「沒有收入就沒有支出」的意識。
零花錢的數額應根據家庭經濟狀況和孩子的年齡而定。這是為了讓孩子知道消費要「量力而行」的原則。對孩子的花錢行為進行一些必要的約束,以便使孩子的消費習慣符合家庭的經濟狀況。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孩子的零花錢一般由孩子自己支配,家長不宜做過多干涉。這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如何在花錢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家長可以通過觀察發現孩子在理財方面的特點,然後再有針對性地給以評價指導。如果孩子沒有支配零花錢的權力,自己手裡的錢還要由家長掌控,孩子就會失去理財的興趣。
04
從儲蓄罐開始培養儲蓄意識
教育孩子懂得節約用錢,其FI的不僅僅是對金錢的合理使用,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一一種品質。因為,人的一生誰也保證不了沒有個天災人禍,更難以保證一輩子不缺錢花。無論何時,總會有貧富差別,所以必須教育孩子如何掙錢和如何花錢,這是人一生必須具備的自立能力。孩子在小時候就應該有一個儲蓄罐。一般來說,孩子3歲的時候就要鼓勵他們把自己的零用錢存起來。在孩子6歲的時候,就要在銀行以孩子的名義開一個帳戶,讓孩子把自己的錢存到銀行,讓孩子自己保存存摺,家長不要代管,如何使用由他們自己負責,取款時在家長陪伴下自己操作。這種做法可以幫助孩子養成終生儲蓄的好習慣,使他們長大後知道妥善地保管錢財。當孩子提出合理的購物要求,而花費又比較大時(如購買復讀機),家長可以建議,家長出大頭,孩子也從他的儲蓄中拿出一點,共同滿足孩子的要求。這樣,孩子就會覺得,所購買的東西中也有自己的勞動,用起來特別高興,也會特別愛惜,也進一步強化了他儲蓄的積極性。哪怕孩子拿的是極小的一部分,也必須讓他拿。
05
適度經濟緊張」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在當代社會,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是不可忽視的。要讓孩子以積極主動的姿
態確認金錢的重要性,讓孩子從小懂得金錢的價值、使用技巧、正當投資等正確的積累方式以及金錢與人格的關系等,樹立健全的經濟意識,成為有著精明的經濟頭腦和管理能力的人。計劃用錢,對於孩子來說,主要是指有計劃地使用自己的零花錢。而孩子的零花錢是家長給的。
那麼給多少合適呢?這需要認真調查研究,要考慮到半地的經濟生活水平,個人的家庭收入狀況以及孩子的年齡段等因素。一般來說,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零花錢只用於孩子本身的需要,到了初中以後,孩子的活動范圍逐漸擴大到親屬、鄰居、同學、朋友,其花銷也會相應增加。家長給孩子零花錢的基本原則是:第一,金額比孩子實際需要的數額稍低一些。第二,定期發給,周期要短,一般每周一發;每次數量固定,有特殊情況者除外。
為什麼給孩子零花錢要遵循「短周期、小數量」的原則呢?因為小孩子往往
沒有「計劃用錢」的意識,分期付給,是為了養成他的「計劃意識」,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逐漸放長周期,增大數量。
教孩子正確花錢的再一個方法就是記賬。讓孩子每次花錢買東西都要一筆不漏地認真記錄下來,然後一月一次或一周一次總結分析。家長和孩子一起坐下來一筆一筆仔細研究。哪一筆花得恰為,哪一筆花得不妥,哪一筆是浪費,哪一筆太吝嗇。這樣,孩子就從實踐中逐漸學到理財購物的技巧,以後就更能合情合理地有計劃地使用自己有限的零用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