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建設經濟特區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建設經濟特區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發布時間:2025-02-13 11:59:21

1. 歷史題:春天的故事的春天指的是什麼

1979年春天,小平同志中央提出要建設經濟特區的口號,在視察廣東時他在鵬城建立經濟特區!要和香港媲美,就是現在的深圳!也代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春天開始了!

2. 198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建立的經濟特區是

1980年,中共中央決定設立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汕頭經濟特區
.廈門經濟特區

3. 首批4個經濟特區是什麼

首批4個經濟特區是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創辦經濟特區,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根據鄧小平的倡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順應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發展的新趨勢,在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為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和重大步驟。


(3)建設經濟特區是什麼時候提出的擴展閱讀: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4. 1980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設立的經濟特區有哪些

經濟特區

2018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地區,是對外經濟交流最活躍的地區,也是最能代表改革開放形象的地區。因此,我們今天來談談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中共中央、國務院根據鄧小平的倡導,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的重大決策。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根據鄧小平提議,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等劃出一定地區,利用其毗鄰港澳台、華僑眾多的優勢,在對外開放中「先走一步」,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將「出口特區」名稱改為內涵更加豐富的「經濟特區」。1980年8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決定,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四市分別劃出一定區域,設置經濟特區,標志著中國經濟特區的正式誕生。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2010年5月,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special economic zones

This year marks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s were the first locations in China to open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ir dynamic economic exchanges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make them the best region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refore, in today』s program, we will talk about 「special economic zone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were initiated by Deng Xiaoping, and established in the late 1970s and early 1980s. This was a far-reaching decision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to promote reform, opening up and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April 1979 the central leadership took up Deng Xiaoping』s suggestion and decided to designate certain areas in Guangdong and Fujian provinces as 「special export zones」 that would open first by exploiting their geographical locations near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and their close ties with overseas Chinese. In May 1980 the name 「special export zones」 was changed to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nd in August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Fifth NPC decided to build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Guangdong』s Shenzhen, Zhuhai and Shantou, and Fujian』s Xiamen. In April 1988 Hainan Special Economic Zone was established, and in May 2010 Xinjiang』s Khorgas and Kashi were added to the list.

5. 1980年我國設立了哪幾個經濟特區```

"改革開放"始於1978年.
1978年12月31日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對外開放的政策。確定了建立深圳、廈門、汕頭、珠海四個經濟特區。

1980年8月26日 我國正式設立經濟特區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決定,批准國務院提出的決定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廈門建立經濟特區。1980年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規定:特區鼓勵客商及其公司投資設廠或與我方合資設廠、興辦企業和其他工業,並在稅收、金融、土地和勞動工資等方面予以適當的優惠條件。這4個特區的總面積為526.26平方公里,實行不同於內地的管理體制和以中賣櫻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外商獨資企業為主,多種經濟並存的綜合企業、綜合體制。

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的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是創辦經濟特區。1979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廣東、福建兩省靠近港澳,僑胞眾多,資源豐富,便於吸引外資等有利條件,決定對兩省的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給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權,使之發揮優越條件,抓緊當時有利的國際形勢,先走一步,把經濟盡快搞上去。1980年5月,中央確定在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廈門市各劃出一定范圍的區域,試辦經濟特區。1983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批轉了《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決定對海南島也實行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1988年4月的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正式通過了建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兩項決定,海南島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創辦經濟特頃鏈區邁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第一步。鄧小平評價經濟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頁。)

第二步是開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批轉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紀要》,決定全部開放中國沿海港口城市,從北到南包括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連雲港、南通、上海、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雀配孫和北海共14個大中港口城市。1990年4月,在鄧小平提議下,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了開發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要把浦東建設成為世紀現代化上海的象徵」,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貿易、經濟中心。沿海開放城市是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的結合部,是對外開展經濟貿易活動和對內進行經濟協作兩個輻射扇面的交點,它直接影響全國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

第三步是建立沿海經濟開放區。1985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了《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座談會紀要》,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區劃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並指出這是我國實施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布局。1988年初,中央又決定將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全部對外開放,同已經開放的大連、秦皇島、天津、煙台、青島等連成一片,形成環渤海開放區。中央還提出在這些經濟開放區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的生產結構。

第四步是開放沿江及內陸和沿邊城市。進入90年代以後,我國對外開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內陸和沿邊城市延伸。1992年6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開放長江沿岸的蕪湖、九江、岳陽、武漢和重慶5個城市。沿江開放對於帶動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對於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動作用。不久,黨中央、國務院又批准了合肥、南昌、長沙、成都、鄭州、太原、西安、蘭州、銀川、西寧、烏魯木齊、貴陽、昆明、南寧、哈爾濱、長春、呼和浩特共17個省會為內陸開放城市。同時,我國還逐步開放內陸邊境的沿邊城市,從東北、西北到西南地區,有黑河、綏芬河、琿春、滿洲里、二連浩特、伊寧、博樂、塔城、普蘭、樟木、瑞麗、畹町、河口、憑祥、東興等。沿江及內陸和沿邊城市的開放,是我國的對外開放邁出的第四步。

到1993年,經過多年的對外開放的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和完善政策,我國的對外開放由南到北、由東到西層層推進,基本上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沿邊開放城市」這樣一個寬領域、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全方面對外開放新格局。至此,我國的對外開放城市已遍布全國所有省區,我國真正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代。

6. 中國的六大經濟特區成立的具體時間:要求具體到年月日,謝謝啦

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1980年10月,國務院批准在湖裡2.5平方公里范圍內設立廈門經濟特區,湖裡成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
1981年10月15日,隨著破土動工的一聲炮響,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拉開了建設的序幕。
1985年,國務院批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中央1985年85號文件說,「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為了發展東南經濟,加強對台工作,和平統一祖國大業作出的重要部署。」
1988年,海南省被批准為經濟特區。
1990年,中央決定開放開發浦東。
1992年,又進一步擴大到沿江岳陽等五個城市。確定了上海、天津、北海、湛江、廣州、福州、寧波、南通、連雲港、青島、威海、煙台、大連、秦皇島等14個城市為沿海開放城市開辟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地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環渤海地區等沿海經濟開放區。 中國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大都位於沿海地區。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和沿海經濟開放區實行特殊的優惠政策,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吸引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中國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的發展
拓展資料
一、簡介
從特徵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外部資金、特別是外國資金進行開發建設的特殊經濟區域;從功能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窗口、排頭兵和試驗場。這既是對經濟特區特殊政策、特殊體制、特殊發展道路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對經濟特區承擔的歷史使命和實際作用的概括和總結。
經濟特區的目的和作用可以概括為:
(1)擴大本國的對外貿易;
(2)引進更多的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
(3)增加就業機會,擴大社會就業;
(4)加快特定地區經濟發展與經濟開發的速度,形成新的產業結構和社會經濟結構,對全國(地區)經濟發展形成吸納和輻射作用(5)獲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讓和出租收益。

7. 改革開放4個經濟特區

1980年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決議,批准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和《福建省廈門經濟特區條例碰橋》,決定在廣東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廈門設置經濟特區。

1981年10月15日,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拉開了建設的序尺吵銀幕。

1985年,國務院批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中央1985年85號文件說,廈門特區擴大到全島,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是為了發展東南經濟,加強對台工作,和平統一祖國大業作出的重要部署。

經濟區的特點:

1、在國內劃出一定地區,交通方便的地方,以有利於貨物流轉,節省費用,降低成本;

2、在對外經濟陵宴活動中推行開放政策,並採用減免關稅辦法,吸引外資;

3、為外商創造方便安全的投資環境,訂立優惠條例和保障制度;

4、產品以外銷為主;

5、集中管理,特區行政管理機構有權制定因地因時制宜的特區管理條例;

6、區內企業享有相當的自主權。

閱讀全文

與建設經濟特區是什麼時候提出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屬馬的和屬蛇的婚姻指數是多少 瀏覽:945
成都的愛情斑馬線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瀏覽:208
龍川縣全年經濟多少億 瀏覽:873
故事光投影儀價格是多少錢 瀏覽:456
平安好醫生健康卡是干什麼的 瀏覽:939
健康智谷停車位多少錢 瀏覽:737
事業單位還沒分類有哪些 瀏覽:372
兩國駙馬說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885
拿到了健康證你想說什麼 瀏覽:663
鎮平幸福路辦事處屬於什麼街道 瀏覽:33
進賢健康碼怎麼弄 瀏覽:904
在事業單位上班多久可以去考公務員 瀏覽:805
酒泉經濟發展如何 瀏覽:8
值得我們為之奮斗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607
婚姻和愛情怎麼結合 瀏覽:351
愛情為什麼會被譽為最偉大的歌手 瀏覽:620
曲靖健康碼怎麼填寫 瀏覽:736
故事的發源地是什麼 瀏覽:299
幸福三重奏鄧捷用的什麼音響 瀏覽:840
湖北健康碼什麼用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