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客觀理性的認識當前國內經濟下滑的問題
關於這一點,學術界是有爭論的。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的階段,增長速度的下滑實際上是一個新的探底過程,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速度應在7.5%甚至7%以下,因此,當前的下滑是一個長期的趨勢。由此帶來的一個基本推斷就是,中國經濟下滑是不可能通過任何政策的、人為的努力加以改變的,頂多隻能短期內緩解。
本人不同意這一觀點,最重要原因是中國人均GDP仍然只是美國的20%,種種歷史數據表明,在這個趕超階段,經濟仍然有接近8%的增長潛力。中國未來即使像拉丁美洲國家一樣,而不是像東亞國家那樣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即便延續拉美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律,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濟增速也能夠保持在8%的水平。
再者,中國目前仍然有改革的基本動力,主要政策制定者在改革問題上的決心非常鮮明堅定,整個社會已經形成改革的共識。因此,中國不會像日本那樣,步入一個停滯不前的發展陷阱。
所以,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下滑是另有原因的。總體說來,中國經濟處於一個新舊增長點的交替時期,新增長點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而舊增長點的動力已經匱乏。具體說來,新增長點在城鎮化、在居民消費、在產業升級,而這些紅利都必須要經過不懈的體制改革才能夠釋放;而傳統的增長動力,包括出口以及房地產和投資的快速增長已經乏力,因此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個增長動力的斷檔期。
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一輪的改革,包括得到民眾廣泛支持的反腐運動,對短期經濟增長具有收縮作用。這與上世紀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的改革完全不同。與此密切相關的是,本輪經濟下滑的一個直接導火索是早前應對金融危機的4萬億擴張性政策的影響。這一政策的副作用是導致中國負債率在過去5年之內翻了一番,達到GDP的250%。高杠桿率帶來了當前融資成本較高的結果,在很多地區更是出現了新債補舊債所帶來的虧損窟窿的怪象。
B. 1、我們應當如何全面、客觀地看待經濟增速放緩
看經濟增長率一般主要看GDP增長率。GDP增長率有個很核心的驅動因素,城市化進程。研究發現發達國家GDP增長率都很低,發展中國家GDP增長率相對都比較高。比如英法德GDP增長率一般都在1%左右,而發展中國家比如越南增長率在7%左右。其中的關鍵影響就是城市化率。發達國家城市化率已經很高,而發展中國家還有不少上升空間。
城市化紅利可以簡單地理解,廣大農村地區的農民,相比在農村,進城打工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
我國目前城市化率已經達到60%,預期未來仍會繼續提高,但這個提升速度在逐漸降低。 所以可以預見未來GDP增長率也會保持一個下行態勢。
未來經濟增速可能就靠新一輪技術變革帶動生產效率提升,保持強大的科技創造力才能保證經濟不至於陷入衰退。
同時也不用過於悲觀,因為GDP增速雖然放緩了,但我們的總量很大,GDP每年增長的絕對值還是很可觀的。
C. 如何全面客觀看待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承壓前行 平穩運行的總體態勢
1、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基本面仍然穩固、質量效益持續提升
受世界經濟增速下滑和國內增長動力轉換尚未完全到位的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和風險增多。但站在全局高度看,我國經濟雖有下行壓力加大的一面,更有總體平穩、結構優化、效益提高的一面,整體看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重要進展。
2、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不少,但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從國際看,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全球動盪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從國內看,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
雖然經濟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依然不少,但是我國經濟具備長期向好的基礎和條件,只要趨利避害、發揮優勢、應對得當,就一定能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實現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
3、堅定信心、保持耐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面對深刻復雜變化的國內外形勢,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把長遠目標和當下目標結合起來,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挖掘和集成新的競爭優勢,化危為機,變壓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只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各項部署,就能做好經濟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3)如何客觀的看待中國經濟放緩擴展閱讀:
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放緩的情況下,更要綳緊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根弦,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繼續把穩就業放在突出位置,解決好重點群體就業問題。
毫不放鬆抓好農業生產,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織密社會保障網,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發揮市場供給靈活性優勢,增強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多層次多樣化供給能力。
推動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決戰決勝三大攻堅戰。要徹底消除深度貧困,落實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措施,鞏固已有脫貧成果。
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做好金融等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D. 我們應當如何全面地、客觀地看待經濟增速放緩800字
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基本面仍然穩固、質量效益持續提升。
1、四大宏觀經濟指標顯示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經濟增長處於合理區間。我國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我國外匯儲備持續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為經濟和金融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結構優化、效益提升,我國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從需求看,我國經濟增長已經轉向更多依靠內需拉動,內需中又更多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顯著增強。居民消費轉型升級態勢明顯。從供給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
(4)如何客觀的看待中國經濟放緩擴展閱讀:
我們有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就能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扎實推進,黨的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我們黨一定能夠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充分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克服各類艱難險阻,譜寫經濟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