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政府救市
政府救市是指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干預市場,以穩定市場、提振經濟、緩解經濟危機或市場失靈帶來的負面影響。
政府救市通常發生在金融市場或經濟體系出現動盪、下跌或衰退的情況下。此時,政府可能會通過出台刺激性政策、提供資金支持、加強監管等措施來介入市場,以恢復市場的穩定和信心。
當金融市場出現過度波動或者市場信心崩潰時,政府會意識到市場失靈可能會導致經濟活動減緩、企業倒閉增加、失業率上升等嚴重後果。為了緩解這些負面影響,政府會採取救市措施。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於:
1. 財政刺激政策:政府可以通過增加支出或減少稅收來刺激經濟增長。這種刺激政策有助於增加市場需求,從而促進企業投資和生產活動。
2. 貨幣政策:央行可以通過調整利率、提供流動性支持等措施來穩定金融市場。降低利率可以鼓勵企業和個人借貸,增加經濟活動;提供流動性支持則有助於緩解金融市場的資金緊張狀況。
3. 監管措施:政府還可以通過加強監管來防止市場操縱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在市場失靈的情況下,加強監管有助於恢復市場信心,促進市場穩定。
總之,政府救市是政府為了穩定市場、提振經濟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有助於緩解經濟危機或市場失靈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市場恢復穩定,從而保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② 政府可以採取哪些措施緩和經濟波動
政府可以通過經濟預測,採取預防措施,進行事先調控。
(1)調節投資規模
如果預計經濟趨熱,就可以採取緊縮政策,控制投資規模,緩解經濟波動。
(2)控制消費傾向
消費是決定總需求的主要因素。如果預計有效需求不足,出現通貨緊縮,就可以採取擴張政策,提高消費傾向,刺激經濟增長。
(3)影響乘數和加速數
一國的乘數和加速數是相對穩定的,但並非不能改動。如果能夠通過技術進步提高生產率,使投資乘數變大,加速數變小,就可以有效的運用這兩個參數緩解經濟波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正是通過調節投資規模實現了三年「軟著陸」。通過擴大內需,減緩國際經濟危機的沖擊,迎來十幾年「高增長,低通脹」的新局面。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也將逐步改變我國的乘數和加速數。
③ 國家常用宏觀調控的手段有哪些
國家常用的宏觀調控手段包括國家計劃、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計劃手段是政府調節宏觀經濟平衡和促進經濟結構優化的一種手段。通過計劃手段,政府能對重大基礎設施等公共項目的投資進行調控,合理布局生產力,創造條件,突破地域、自然條件的限制。此外,政府通過計劃手段建設開發資源、緩解經濟建設「瓶頸」、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從而影響宏觀調控總量的平衡,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通過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政策,來調節社會總需求的波動,以實現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基本平衡。財政政策主要通過調整政府的支出和稅收來影響經濟活動,以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貨幣政策是指國家的中央銀行通過調整貨幣流通量來影響社會總需求的變動,以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之間的基本平衡。貨幣政策主要通過調整銀行的利息率來影響貨幣流通量,以達到調節經濟活動、穩定物價和促進經濟增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