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電商物流怎麼解決
農村電商物流問題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盡管農村電商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物流成本卻一直較高。這主要源於運輸距離遠、包裝損耗大以及分揀環節增加等多方面原因。特別是在偏遠地區,物流運輸時間長、費用高,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商品的成本。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多管齊下。首先,國家政策的支持至關重要。農業作為補貼行業,國家應盡快出台針對農產品電商的補貼政策。例如,為電商平台提供免費流量和平台服務補貼,降低其運營成本;同時,對服務於農產品物流的物流企業進行油料和人工補貼,以提高其運營效率。此外,還應加大對鄉鎮和村級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打通物流「最後一公里」,提升農村物流效率。
其次,創新也是關鍵。在包裝方面,可以推行標准化生產,提高包裝的耐用性和回收利用的可能,降低損耗。在分揀環節,應加大智能化程度,利用機器人和智能化流程降低人工成本,減少損耗。在投遞方式上,可以探索更多靈活高效的配送模式,如無人機配送、智能快遞櫃等,以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農村電商物流成本,提高農村電商的競爭力。這不僅有利於農村電商的持續健康發展,也有助於推動農村經濟的繁榮。
② 最後一公里,農村物流如何發展
發展農村物流,不僅僅關繫到農業的生產資料供給、農民日常的日用工業品需求,更關繫到農產品的對外流通和農民的收入增長。發展農村物流、加快農產品流通、打通農產品流通的最後一公里,對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商流向現代物流實現轉變,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此外,發展農村物流對促進農產品升值,增加農民收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建立雙向流通的物流體系
農村物流是為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以及其他經濟活動提供包裝、加工、倉儲、運輸、裝卸、搬運及其相關一切物流活動的總稱。農村物流由農業生產資料物流、日用工業品物流、農產品物流構成,這三部分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相比其他物流,農村物流是個雙向流通的體系,既要解決如何將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工業品輸入農村的過程,又要負責如何將農產品輸出農村。因此,農村物流發展需要充分考慮這一鮮明特點,建設雙向流通的物流體系,提高既有的物流基礎設施設備的利用率,與城市物流有效對接。
2第三方物流和共同配送模式是方向
物流運營主體和配送模式是決定農村物流運營效率的核心要素。隨著農村物流的深入發展,當前寧波農村物流運營主體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的發展趨勢。除了郵政企業、原有的交通運輸企業和農資企業,專門服務於農業生產生活的小件運輸企業和個體運輸戶也快速興起。然而,總體而言,農村物流運營主體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下、物流網路覆蓋面有限,通常採用傳統的直接配送模式,物流資源利用不足、效率低下。當前農村物流運營主體與農村物流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還不匹配。
未來發展農村物流,需要加快培育農村物流市場的運營主體。積極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和發展共同配送模式,既有利於物流運營的專業化和規范化,又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創造農產品的第三利潤源。同時還要創造有利的制度和市場環境,支持和培養農村物流龍頭企業的發展,發揮其規模大、功能全、技術先進、現代化程度高的優勢,對農村物流發展起示範帶動作用。
3大力發展農村物流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現代物流業的基礎和關鍵,包裝、流通加工、運輸、裝卸搬運、信息處理等每一項物流功能的具體實現,都有賴於物流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物流技術的投入。經過多年的發展,寧波市已初步形成了相應的物流網路框架。然而農產品的生產季節性強、鮮活量多、不易儲藏運輸,這對農村物流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當前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尤其是缺乏物流資源集聚基地,運輸組織固有場所較少,難以整合物流資源,不利於節約成本和提升效率,從而導致物流服務效率低下,服務水平不高。
為了提高整個網路體系的運作效率,寧波市需要發展和進一步完善農村物流的網路體系。在縣(市)建設物流分撥中心作為農村物流的物流樞紐(Hub),在鄉鎮利用郵政、供銷等網點建設物流站作為網路的中間節點(如客運站),在較大行政村、供銷超市、農資超市、農村集市等設置網點作為網路體系的終端收發站。同時利用農村公路作為配送通道有效連接三級農村物流網路的節點。此外,在網路節點的建設過程中還要投入更多先進的、現代化的物流設施設備,包括叉車、托盤、液壓車,以及針對生鮮農產品的冷藏、冷凍倉庫等。
4建設物流服務信息平台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由於過去對農村物流重視不夠、投入不足,以及參與企業積極性不高、行業整體素質不高,現階段農村物流建設嚴重滯後,物流企業之間、物流企業與農戶、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之間不能共享物流信息,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農村物流運作水平的能力較低。
在未來農村物流的信息服務平台建設中,需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於推動農村物流發展的積極作用,利用已有的互聯網技術,加強通訊網路硬體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農村物流的綜合性信息服務平台。努力實現農產品生產者(農戶和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物流運營主體之間共享資源、共用信息。將加工、整理、倉儲、運輸、裝卸、配送、信息處理等有機結合,實現對物流各環節的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除了基本的信息發布、數據交換,信息服務平台應努力發展智能配送、動態調度、庫存管理、決策分析等功能,以幫助提高農村物流的效率。
5建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和保障措施
農村物流具有較強的基礎性、社會性和公益性,政府有必要制定資金、稅收、土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大力支持農村物流快速健康發展。然而,農村物流發展涉及到交通、經貿、農業、郵政等多個相關部門,各部門各司其職、缺乏緊密的溝通和協調,往往造成多頭管理、資源浪費等現象。
因此,為了支持農村物流的發展,有必要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統一協調涉及的各個部門,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和具體的保障措施。這些保障措施可以包括物流運營的規范化條例、物流設施設備的標准化建設、促進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投入先進物流技術與信息(尤其具備基礎性和公共性)的專項資金以及為提高運營主體的管理運營效率而提供的培訓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