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株洲經濟形勢如何

株洲經濟形勢如何

發布時間:2025-02-01 15:45:53

⑴ 株洲從前和現在的變化

經濟發展水平
據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修訂及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022.6億元,增長14.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高於2001-2008年年均水平1.8個百分點。全市經濟總量四年連續跨越600億、700億元、900億元和1000億元四個台階,成為全省第五個跨入經濟總量過千億元的市州。第一產業增加值107.8億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560.3億元,增長16.1%,其中工業493.1億元,增長17.1%;第三產業增加值354.5億元,增長13.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GDP為27474元,增長13.6%。 2009年全市財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達100.3億元,增長22.2%,一般預算收入66.6億元,增長42.4%。2009年受政策性減稅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市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為68.7%,同比下降9.9個百分點。全年財政收入增長主要由非稅收入高速增長支撐,貢獻率達到75.8%。全市財政總支出128.7億元,增長17.4%。一般預算支出118.2億元,增長24.5%,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支出78.7億元,增長24.4%,佔一般預算支出66.6%。 金融市場快速發展。2009年全市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944.9億元,增長25.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583.3億元,增長17.5%。各項貸款余額485億元,增長38.8%,其中短期貸款235.5億元,增長26.1%;中長期貸款201億元,增長43.4%。存貸比為51%,比上年提高3.8個百分點。 保險市場低位運行。2009年全市保費收入21.8億元,增長4.3%,增幅減緩40.8個百分點。其中財產保險收入5.5 億元,增長17.7 %;人身保險收入16.3億元,增長0.5%。各項賠款和給付額5.06億元,下降26.3%,其中財產保險賠付額2.77億元,下降24.2%;人身保險賠付2.3億元,下降28.8%。 2009年主要指標排名:株洲市GDP總量在全省排名第5,財政收入總量和城市綜合實力排名第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居民儲蓄、人均規模工業增加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項人均指標保持全省第2。 (一)農業 2009年,全市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7.8億元,增長5.6%,較上年回落0.5個百分點。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95.1萬畝,比上年增加19.6萬畝,增長5.2%;糧食總產量183.6萬噸,增產4.5萬噸,增長2.5%;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8.1萬畝,增長24.2%;蔬菜播種面積79萬畝,增長6%;水果產量19.6萬噸,增長7.6%。生豬出欄432.1萬頭,增長2%;出欄牛羊55萬頭,增長1.4%;家禽出籠1882萬羽,增長6.6%;水產品6.95萬噸,增長5.3%。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463家,帶動農戶近20萬戶;全市種田面積過千畝的規模經營戶達到110多戶,生豬養殖大戶達到350戶;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唐人神、好棒美、福來喜、仙竹米業等18個項目入選「省農產品加工項目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加快,全市共流轉土地363萬畝,其中流轉耕地76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32%,耕地流轉被譽為「株洲經驗」在全省推廣。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力推進,完成明晰產權現場核實任務60%,完成林權發證任務35%。 (二)工業、建築、房地產業 工業經濟穩步回升。2009年,全市完成工業增加值493.1億元,增長17.1%,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完成產值1200億元,增長18.6%,實現增加值426.2億元,增長19.3%,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進入下半年以來,連續6個月保持20%以上的高位增長,逐步擺脫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紡織服裝鞋帽製造業和醫葯食品加工業等四大優勢產業生產形勢較好,增加值分別增長33.7%、31.6%、39.2%和19.6%,有力支撐了規模工業的穩步回升;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業,逐步扭轉下滑局面,全年分別增長5.1%和0.7%。「5115」企業完成增加值154億元,對株洲規模工業貢獻率為35%,全年產值過100億元企業1家,過50億元企業2家。規模工業實現業務收入1065.4億元,增長21%,,回落2個百分點;實現利稅84.8億元,增長18.5%,提高1.6個百分點;受增值稅轉型影響,企業自留利潤增加,全年實現利潤42.2億元,增長35.8%,提高33.2個百分點;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95.2%,提高10.2個百分點。全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考核,株洲名列全省第二。 建築房地產恢復增長。2009年全市建築房地產業呈恢復性增長特徵。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7.2億元,增長9.2%,提高4.8個百分點,低於2001-2007年平均增幅8.0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104.1億元,增長27.9 %,回落12.7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完成增加值37.6億元,增長7.7%,提高2.8個百分點,低於2001-2007年平均增幅4.4個百分點;實現商品房屋銷售額109.6億元,增長42.3%;商品房竣工面積完成242.7萬平方米,下降32.5%;銷售面積完成429.9萬平方米,增長21.3%。 (三)交通運輸和郵政電信業 2009年全市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完成增加值44億元,增長11.4%,增幅與上年持平。全市公路客貨運輸周轉量增長24.7%,其中貨運周轉量增長23.7%,公路客運周轉量增長24.9%。衡炎高速建成通車,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目標。武廣高速正式通車,株洲西站投入運營。全市郵政電信業務總量52.4億元,增長13.5%,其中電信業務量完成50.5億元,增長13.6%,郵政業務量完成1.86億元,增長9.4%。年末民用車輛擁有量為45.1萬輛, 增加6.3萬輛,其中私人轎車4.6萬輛, 增加1.2萬輛,摩托車30.8萬輛, 增加3.45萬輛;行動電話196.2萬戶,增長31.4%,互聯網用戶19萬戶,增長0.1%,固定電話用戶74.7萬戶,下降19.3%。 (四)內外貿易和旅遊 消費市場持續走旺。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1334元,增長13.8 %,高於可支配收入增幅3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5064元,增長12.8%,高於純收入增幅4個百分點。受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和消費支出穩步增長的影響,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4.4億元,增長19.6%,扣除價格實際增長21.9%,同比加快5個百分點,其中城市市場加快4.4百分點,農村市場加快6.4個百分點。設立「家電下鄉」銷售網點534個,銷售家電下鄉產品13.1萬台,銷售金額2.58億元;銷售汽車摩托車下鄉產品3.56萬台,銷售金額4.34億元。 外向經濟繼續調整。2009年全市實際到位省外境內資金94.8億元,增長28.3%;實際利用外資3.6億美元,增長20.5%。完成進出口總額11.47億美元,下降0.5%,其中出口額4.74億美元,下降32.4%,進口額6.73億美元,增長48.8 %。 旅遊產業穩步發展。2009年全市接待國內遊客932.6萬人次,增長14.1%,接待境外遊客3.85萬人次,增長14.2%;實現旅遊總收入55.8億元,增長14.8%,其中旅遊創匯968.5萬美元,增長14.5%。年末全市擁有旅遊星級賓館飯店34家,旅行社45家,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個。
人口
人口規模有序擴大。2009年全市年末總戶數114萬戶,總人口382.8萬人,常住人口373.4萬人,其中市區年末總人口100.2萬人,常住人口97.69萬人,縣域年末總人口282.6萬人,常住人口275.71萬人。全市有城鎮人口192.55萬人,鄉村人口190.25萬人,城市化率為50.3%,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其中城區城市化率為91.9%,縣域城鎮化率為35.5%。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2‰,人口自然增長率7.34‰。
教育科研與科學技術
教育
本科院校 湖南工業大學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株洲校區) 高職院校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中醫葯專科學校 株洲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工貿技師學院 2009年,全市「人文智育、快樂德育、陽光體育」計劃全面推進,教育強市全面啟動。全省首次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奪得全省第一;全市高考成績再創佳績,本科上線人數增長10.6%;全省職業院校技能競賽,6個專業大類項目有4個專業大類獲全省團體第一。繼續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城鄉義務教育學雜費全部免除,惠及學生30萬人,投入資金2772萬元,資助貧困學生6.8萬人。投入資金3684萬元,完成53所農村義務教育合格學校建設;投入1336萬元,為13所學校新建塑膠運動場
科研
科技事業穩步發展。2009年全市爭取國家、省級計劃項目80項,落實國家和省級科技經費8600萬元;獲得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38項,爭取經費2560萬元;株洲列入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爭取國家和省級專項補貼資金1.85億元。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118家,實現高新技術產值585.4億元,增長26.1%,實現增加值204.3億元,增長29.1%。全年申報專利1608件,增長8.9%,榮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24項,省科技進步獎18項,第七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榮譽稱號。全市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5萬人,其中中級職稱以上的2833人。體育中心
[編輯本段]八、體育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株洲廠礦子弟龔智超獲得了羽毛球女單冠軍,隨後,株洲在羽毛球事業上也有了迅速的發展。女雙運動員黃穗,以及男雙、混雙運動員鄭波都是株洲人。巧合的是,他們兩人的搭檔都是高凌。游泳小花李玄旭憑借選拔賽的優異表現,入選2008北京奧運會大名單,並獲得女子400米混合泳第8名和800米自由泳第5名。 株洲成功承辦了湖南省第十屆運動會和湖南省第七屆殘疾人運動會,在2006年省「十運」會上,株洲市體育健兒奪得金牌160枚、銀牌131枚、銅牌98枚,金牌總數和團體總分均居全省第二。在省七屆殘運會上株洲市殘疾 人運動員獲得金牌64枚,銀牌28枚,銅牌15枚,總分居全省第一。2007年成功舉辦了迎奧五環瀟湘行株洲市工人趣味運動會暨市第三屆大眾體育運動會等群眾體育運動。湖南省第四屆農民運動會奪得6枚金牌,金牌總數名列全省第三。湖南省青少年體育比賽金牌總數和團體部分全省第三。 株洲市體育中心位於長株潭城市群中心地帶,緊臨武廣鐵路株洲站、京珠高速,北臨湘江,與巍峨的石峰山隔江相望,南靠株洲大道,西側為株洲市長途汽車西站,東有200餘米寬的城市綠化帶,環境優美,交通便利。中心總投資6.9億元,佔地840餘畝,集體育、文化、休閑、商貿、會展、房地產開發於一體,規劃為場館區、游樂區、體育娛樂公園(佔地面積170畝)三個相輔相成的功能區域。項目由中國建築大師崔愷設計,主體建築構築於一個整體平台,屋頂相連,形成渾然一體、巨龍戲水之勢。整個場館建築方案設計很好地體現了建築藝術與體育功用、競技與休閑、傳統與現代文化的完美結合,整個建築群宏偉壯麗,氣勢磅礴。在全國「2006年度百年建築優秀作品獎」評選中,株洲市體育中心一舉獲得「單體設計優秀獎」,成為我省唯一獲此獎項的建築。
下面的鏈接比較詳細:
http://ke..com/view/25216.htm?fr=ala0_1

⑵ 為什麼株洲茶陵那麼落後

從縱向來看,茶陵經濟有了新的發展、新的變化,但與全國、全省先進地區以及市內兄弟縣市區、鄰近縣的經濟發展情況比較,仍然存在許多差距,國際國內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
向我們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需要我們正視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潛在的優勢,以更加科學的策略,加快縣域經濟的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受歷史、地理、經濟發展基礎等因素的影響,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市場的競爭的日趨激烈,茶陵經濟發展還存在方面的差距與不足。發展速度上的差距。無論從經濟總量,還是從人均GDP來看,與全國、全省、全市先進縣(市)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從全國情況來看,2005年全國人均GDP達到13944元,而我縣只有8040元,低於全國平均5904元;從全省來看,2005年雖然我縣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排名比2004年有較大的攀升,但仍居中游位置,人均GDP低於全省平均水平2193元;從全市情況來看,我縣人均GDP排名全市五縣(市)第四,分別低於醴陵市4286元、攸縣2904元,株洲縣506元,高於炎陵縣657元。我縣地均GDP每平方公里160萬元,排名全市第四,分別低於株洲縣107萬元、醴陵市378萬元、攸縣122萬元,高於炎陵縣100萬元。

閱讀全文

與株洲經濟形勢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幸福是什麼的精彩片段100字 瀏覽:730
這個男人厲害了第一次美女叫什麼 瀏覽:453
該怎麼選擇子孫的幸福 瀏覽:6
沿著幸福路往前走英語怎麼說 瀏覽:594
事業單位年薪制怎麼發工資退休了還有嗎1 瀏覽:291
愛情公寓是怎麼建成的 瀏覽:137
婚姻不是跳板什麼意思 瀏覽:947
婚姻不易且結且珍惜是什麼歌 瀏覽:497
抖音里有哪些美女寫真號 瀏覽:260
漂亮女人就該拼事業怎麼回懟 瀏覽:992
玩石頭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497
美女在上海是干什麼的 瀏覽:738
幸福小區保潔怎麼選 瀏覽:762
玄興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哪裡 瀏覽:250
成都婚姻服務公司哪裡好 瀏覽:845
事業編哪些單位冷門 瀏覽:594
中年夫妻怎麼相處最幸福 瀏覽:902
有酒無糟是個什麼故事 瀏覽:629
普通事業人員是什麼意思 瀏覽:69
株洲經濟形勢如何 瀏覽: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