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是在充分考慮國情的前提下,通過創新途徑實現的。首先,通過沒收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和改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構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因其反動本質,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被無償沒收,轉化為全民所有,既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質,又具有社會主義革命的內涵。對於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採取贖買政策,利用其對國家和人民的積極作用,限制其負面影響,將其轉變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這是對馬列主義的實踐拓展。
個體私有制改造方面,農業和手工業均採取合作化道路。對個體農民,因其既是私有者又是勞動者,政策強調自願原則,通過示範、教育和國家援助,引導他們走向農業合作化,將小農經濟轉為社會主義公有制。農業合作化分三步走:農業生產互動組、初級合作社和高級合作社,以適應生產力發展和農民覺悟的提高。
個體手工業改造同樣採用合作方式,通過說服教育、示範和國家支持,使他們在自願基礎上聯合,實現手工業集體所有制。這些舉措共同標志著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成功過渡到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多種分配製度並存的原則。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