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學!前蘇聯/俄羅斯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變化(要實例)
80年代末,蘇聯計劃經濟由於效益低下、缺乏活力、結構失衡而使國家陷入困境。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從1992年開始實行激進的經濟改革,至今7年時間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2-1994)是危機階段,其特點是生產大幅下降,通貨膨脹嚴重,固定資產投資銳減;
第二階段(1995-1996)是相對蕭條階段,其特點是通貨膨脹速度減緩,生產下降幅度減小,一些適應市場經濟的部門開始形成並發展起來,但生產仍普遍下降,失業問題日趨嚴重;
第三階段(1997)是略顯止跌趨升階段,其特點是國內生產總值首度出現微弱增長,商業部門比較活躍,固定資產投資下降速度進一步放慢,通貨膨脹得到抑制,金融市場比較穩定;
第四階段(1998年至今)是重新深陷系統性危機階段,其特點是內外消極因素相互結合,各種性質的危機交替發生,最終導致爆發了空前嚴重的8月17日金融危機,使俄羅斯經濟驟然倒退了三年。在由此引發的政府危機中,普里馬科夫被任命為政府總理,情況發生了有利於穩健派的變化。本屆政府在經濟方面既繼續堅持市場經濟方向和改革方針,又明顯有別於前幾屆政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提出搞社會市場經濟,而不再搞自由市場經濟;
2、把保證人民生活放在首位,為此而執行適度有控制的增加貨幣供應的政策,不再執行硬性緊縮的貨幣政策;
3、把恢復和發展實際生產部門放在優先位置,調整投資方向,不再把資金都集中拿去搞金融投機;
4、加強國家對經濟領域的調控和監督作用,明確提出消除影子經濟是通向文明市場經濟的必由之路,不再消極地任憑市場自發因素和影子經濟對國家經濟進行沖擊;
5、市場轉軌和經濟改革主要依靠本國力量,不再一味依賴外援和盲目崇拜西方。
目前,俄經濟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可以說,國家正在經歷1990年以來經濟危機最困難時期。克服這場危機將是一個十分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因為俄羅斯經濟目前仍受三組因素制約:
第一組制約因素:在行政命令式管理方法作用條件下形成的結構失衡與技術落後,市場機制和私有制制度不發達,與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及經互會成員國長期形成的經濟聯系中斷;
第二組制約因素:制度改革滯後,尤其是在農業部門所有製法律關系保障方面;
第三組制約因素:改革過程中所犯的一些錯誤,其中有:改革的社會效益微弱,大多數居民都為改革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微觀經濟改革落後;稅收制度存在嚴重缺陷,一些企業稅負沉重而另一些企業卻享受多種優惠的現象並存;最大的失誤在於改革過程中政策缺乏連續性。由於提高收稅率的問題未能得到解決,目前仍保持超高水平的借貸,從而對發展生產產生不良影響並阻礙經濟增長。
附表1:1995年-1998年俄羅斯經濟發展主要指標(與上年相比,%)
- 1995
1996
1997
1998(1-10份)
國內總產值
96
94
100
95
工業生產
97
96
102
95
農業生產
92
93
100
91
固定資產投資
90
82
95
95
對外貿易額
120
111
102
87
其中商品出口
120
110
98
84
商品進口
121
111
109
92
資料來源:俄聯邦國家統計委。
註:詳見俄《經濟與生活》周刊1998年第51期第1版。
附表2:俄聯邦1998年社會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內容
1998年與1997年相比
%
1997年與1996年相比
%
國內生產總值(億盧布)
26845
95.4
-
100.8
工業生產總值(億盧布)
16584
94.8
-
102
固定資產投資(億盧布)
4024
93.3
-
95
農業生產總值(億盧布)
3244
87.7
-
101.3
運輸企業商業貨運量(億噸公里)
31410
96.5
-
96.6
其中:鐵路貨運(億噸公里)
10200
92.7
-
97.3
通訊服務營業額(億盧布)
646
101.5
-
123.6
社會商品零售額(億盧布)
10652
95.5
-
104.7
對居民有償服務額(億盧布)
3147
97.6
-
103.3
外貿總額(億美元,1-11月)
1213
83.9
-
101.7
其中:商品出口額(億美元)
658
83
-
99.2
商品進口額(億美元)
555
84.9
-
104.8
實際擁有的貨幣收入
-
81.8
-
106.3
職工人均月名義工資(盧布)
1095
110.1
-
120.2
職工人均月實際工資(盧布)
-
86.2
-
104.7
貨幣收入在最低生活標准線下的居民人數(萬人),其占總人口比例(%)
350023.8
114
-
93.9
失業人口總數(萬人)
840
106.7
-
112.1
其中:正式登記失業者(萬人)
190
82.1
-
88.9
消費價格指數
-
184.4*
-
111.0*
工業產品生產價格指數
-
123.2*
-
107.5*
資料來源:俄聯邦國家統計委出版的《俄羅斯社會經濟狀況》1998年第12期。
註:*與上年12月份相比。
『貳』 前蘇聯解體那一年的經濟狀況是怎樣的
1991年時前蘇聯的國內生產總值大約為3萬多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60%多一點,居世界第二位。
蘇聯解體的經濟根源
第一、蘇聯經濟模式的形成和歷史局限性
第二、蘇聯經濟模式與短缺性衰退性經濟危機
第三、經濟管理許可權高度集中──加盟共和國經濟主權要求的歷史淵源
第四、共和國經濟的單一化與離心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