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實體經濟空心化
實體經濟空心化就是企業放棄經營企業實體,轉而投向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以及房地產業等虛擬經濟的行業的經濟現象。
防止實業空心化要高度重視三個「失衡」:一是產業鏈的上游和下游「兩極分化」,上游「銀根、地根、能源流、物流(路橋)」高度壟斷,下游中小企業則過度競爭。二是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之間的「兩極分化」。我們實體企業的利潤「比刀片還薄」,而靠息差以錢生錢的銀行利潤賺的「不好意思說」。第三是供應鏈上的大企業強勢和小微企業弱勢形成的分化,大企業故意拖欠小企業的資金,小企業難以為繼。
實體經濟空心化的原因分析
(一)多種成本上升壓力,實體企業利潤太薄。
(二)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實體中小企業產能嚴重過剩。
(三)過度壟斷導致不公平競爭,實體中小企業投資渠道嚴重受限。
(四)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投資回報反差大,人力財力要素流失嚴重。
(五)小微型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難、融資貴成頭號難題。
(六)產業層次較低,創新能力弱。
⑵ 解釋經濟增長中的資源空心化現象
產業「空心化」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製造業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導致本土就業機會減少,市場需求下降,經濟增長放慢,如日本和我國的台灣、香港地區出現的情況。二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沒有核心技術,形成對跨國公司的技術依賴。上述第一種類型的「空心化」主要發生在發達國家和地區,但其國民收入仍然是凈流入的。第二種類型的「空心化」主要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其後果是國際貿易條件惡化,技術上受制於人。 現階段我國所要防止的主要是第二種類型的核心技術「空心化」。因此,應由合資合作生產為主轉向引進技術為主;引進的外資必須帶來先進技術,並盡可能堅持中方控股;引進技術的方式由購買設備為主轉向購買製造技術為主,努力增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必須以產業化為目標,從體制安排、運行機制、研發與生產的組織方式上,為科技成果產業化奠定基礎。
⑶ 國家應如何應對實體經濟空心化問題
面對實體經濟空心化問題,國家應積極採取措施應對。首先,需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優化經濟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
國家應通過宏觀調控,綜合運用財政、貨幣等多種手段,促進資源合理配置。財政政策應支持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援助,降低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同時,通過稅收減免、補貼等方式,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產業,增強企業競爭力。
優化產業結構,扶持實體經濟。國家應制定相關政策,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實體企業的生產條件,提高效率。
加強人才培養,提高實體企業技術水平。國家應加大對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投入,培養高素質的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鼓勵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推動產學研一體化,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國家應簡化行政審批程序,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創新動力。
綜上所述,國家應從政策支持、產業結構調整、人才培養、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入手,全面應對實體經濟空心化問題,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