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陽方口鎮鄉鎮概況
陽方口鎮,位於寧武縣東北部,距縣城10公里,總面積76平方公里,人口約0.8萬。
同蒲鐵路和大運公路穿越鎮境,交通便利。
鎮內轄有黃草梁、陽方口、大窪、大水口、河西、三岔、馬邑所、石嘴、石湖河、陽坡、袁家窯、半山、馮家山、寺兒岩、賈家堡、南庄、郭家窯、莊子上、冀家莊、西梁、三府窯、東麻峪寨、西麻峪寨、火燒溝、達達庄、北辛窯、前石湖、暖水灣、陽方等29個村委會。
鄉鎮企業涵蓋小五金、陶瓷、水泥、煤炭開采、石灰生產和供銷、餐飲服務等多個領域。
農業方面,以種植莜麥、土豆、玉米、穀子、高粱、豆類等作物為主。
陽方口鎮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展現出獨特的鄉鎮風貌與產業發展潛力。
陽方口鎮,為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下轄的鄉鎮級行政單位,1984年成立,位於該縣東北部,地理位置優越。經濟上,該鎮主要以種植業、鄉鎮企業為主。
『貳』 寧武方言差異分區
在寧武這片土地上,方言的多樣性形成了四個獨特的區域劃分。首當其沖的是以縣城為中心的一區,涵蓋了陽方口、薛家窪、盤道梁、下白泉、余庄和東庄等地。這一區域的語言標准,可以稱為典型的寧武口音。
第二區以寧化為核心,包括化北屯、西馬坊、新堡和石家莊等地。這里的特點顯著,例如不區分j和z,如將「機器」讀作「ji ci」,不分q和c,如將「紅旗」讀作「hong ci」。同樣,x和s也不被區分,如「洗臉」會被讀作「si lian」。而y和r的發音在這里也發生了改變,如「注意」讀作「zu ri」。這一區域的語言特點與偏關縣極為相似,這可能源於偏關縣曾是寧武府的屬縣,與府治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系密切。此外,偏關縣可能還接納了大量寧武移民,因此保留了許多寧武二區的語言特徵。
第三區以東寨為中心,包括馬侖、大廟和岔上等地,其語言特點在於不分h和d,如「弟弟」讀作「ji ji」,「土地」讀作「tu ji」。最後一個區是以東馬坊為中心的四區,如圪謬、懷道和輝順溝等鄉,這些地方與原平相鄰,深受原平方言影響。這里的語言特點是語音柔和,方言詞彙豐富,處於寧武與原平方言的過渡地帶。
寧武方言屬於晉語忻州片。寧武的先民大多數是明清的駐軍及其家屬,他們使用當時的漢語普通話——江淮官話,此後逐漸與山西本土方言的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寧武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