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茶陵縣的經濟
2007年茶陵縣生產總值從2002年的27.19億元增加到56.87億元,年均遞增11.13%。財政收入從1.17億元增加到3.15億元,年均遞增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7.33億元增加到14.76億元,年均遞增15.0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4.32億元增加到16.74億元,年均遞增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136元,年均遞增16.6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30元,年均遞增11.55%。
2009年茶陵縣完成GDP67.2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16%。財政收入4.29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13.4%。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8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4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06億元,同比2008年增長22.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9元,農民人均收入2994元。
2012年,茶陵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4億元,比2011年增長12%,年均增長13.6%。完成財政收入9.06億元,比2011年增長23.9%,年均增長2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億元,比2011年增長39.1%,年均增長38.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3億元,比2011年增長15.5%,年均增長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提高到20461元、3888元。 2012年,茶陵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2億元,比2011年增長3.9%。其中,農業9.7億元,林業1.9億元,牧業1.4億元,漁業0.7億元。2012年糧食產量18.7萬噸,比2011年增長1.2%。水果產量2.3萬噸,比2011年增長8.9%。出欄生豬437.9萬頭,出欄牛羊58.7萬頭,家禽出籠2105.2萬羽,水產品7.9萬噸。2012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平方公里,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300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900公頃。
2103年茶陵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生產總值為42億元,較2012年增長3.1%。糧食總產量32.9萬噸,同比2012年增長4.4%。豬牛羊禽肉產量6.98萬噸,比2012年增長1.68 %。油料作物產量1.72萬噸,比2012年增長5.3%。實現煙葉稅2000餘萬元。新增油茶種植面積1.12萬畝。新種茶葉2800畝,茶葉產量306噸,比2012年增長23.4%。菜牛出欄量為2.69萬頭,比2012年增長0.75%。水產品總產量為16423噸,比2012年增長8.01%。 2012年茶陵縣工業增加值95.9億元,比2011年增長13.4%,工業化率為54.1%。規模工業增加值77.7億元,比2011年增長14.6%。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實現增加值18.2億元和8.9億元,分別比2011年增長11%、11.1%。規模工業綜合效益指數為242.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2.8億元,比2011年增長15.6%。實現利稅178.2萬元,比2011年增長21%。實現利潤5.5億元,比2011年增長20.5%。
2013年茶陵縣實現工業增加值45.19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3.8%。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10.3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9.2%。其中國有企業實現總產值3.8億元,重工業實現總產值6.8億元,輕工業實現總產值3.5億元。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7.01億元,比2012年增長14.6%。 2012年茶陵縣公共財政預算總收入13.8億元,比2011年增長21.9%。財政總收入佔GDP比重達到12.2%。稅收收入14.9億元,比2011年增長21.8%。其中增值稅1.9億元,比2011年增長17.9%。營業稅2.7億元,比2011年增長24.7%。稅收占財政總收入比重為70.1%。
截至2012年,茶陵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158.8億元,比2011年增長17.1%。城鄉儲蓄余額為94.5億元。各項貸款余額82.4億元,比2011年增長19.5%。茶陵縣存貸比為51.1%。
㈡ 茶陵:為什麼!那麼窮
從縱向來看,茶陵經濟有了新的發展、新的變化,但與全國、全省先進地區以及市內兄弟縣市區、鄰近縣的經濟發展情況比較,仍然存在許多差距,國際國內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向我們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需要我們正視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潛在的優勢,以更加科學的策略,加快縣域經濟的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受歷史、地理、經濟發展基礎等因素的影響,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市場的競爭的日趨激烈,茶陵經濟發展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差距與不足。
1、發展速度上的差距。無論從經濟總量,還是從人均GDP來看,與全國、全省、全市先進縣(市)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從全國情況來看,2005年全國人均GDP達到13944元,而我縣只有8040元,低於全國平均5904元;從全省來看,2005年雖然我縣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排名比2004年有較大的攀升,但仍居中游位置,人均GDP低於全省平均水平2193元;從全市情況來看,我縣人均GDP排名全市五縣(市)第四,分別低於醴陵市4286元、攸縣2904元,株洲縣506元,高於炎陵縣657元。我縣地均GDP每平方公里160萬元,排名全市第四,分別低於株洲縣107萬元、醴陵市378萬元、攸縣122萬元,高於炎陵縣100萬元。「十五」期間,我縣GDP平均增速為10%,不僅低於全市11.4%的水平,而且低於株洲縣3個百分點、醴陵市4.5個百分點、攸縣2.38個百分點;僅高於炎陵縣0.8個百分點。從鄰近縣的情況來看:2005年我縣的人均GDP低於安仁縣383元,高於江西省永新縣1700元,蓮花縣740元。但從發展速度來看,「十五」期間,我縣則分別低於三縣3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0.8個百分點。
2、經濟實力上的差距。一是財政實力上的差距。由於我縣經濟發展基礎較弱,總量小,財政收入來源渠道單一,直接表現為人均財政收入較低。2005年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僅為4.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個百分點,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3個百分點。人均財政收入只322元,排名全省38位,在全市五縣(市)中排名最後。由於財政實力不強,造成支出壓力大。「十五」期間我縣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1.3 %,而財政支出卻達到26.6 %,財政收入的增加遠遠滯後於其支出的不斷擴張,使得縣級財政只能疲於應付人頭費用的增加,用於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和發展社會事業的資金遠不能滿足需求。二是工業發展上的差距。工業企業多數屬於資源型、技術含量較低和簡單加工的小型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弱,大多數是大路貨,沒有名牌,沒有特色。多數企業停留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上,拼設備、拼資源的短期行為嚴重,企業用於科技、環保和增強發展後勁的投入嚴重不足。三是城鎮規劃存在差距。雖然近幾年強調城鎮規劃的整體效益,但由於過去私人建房嚴重,沒有進行統一規劃或規劃難以落到實處,致使城鎮整體效益大打折扣,給人以零亂的感覺。
3、產業結構上的差距。一是第一產業結構比重大。第一產業結構達30.6%,是全市五縣(市)中一產業比重最高的縣。分別比醴陵、攸縣、株洲縣、炎陵縣高15個百分點,3.9個百分點,3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從產業內部結構看,第一產業仍然是以糧豬型為主,特色農業不明顯,如傳統「三寶」——生薑、大蒜、白芷等優勢產品沒有做大規模,形成優勢產業。二是工業規模小,比重低。2005年全縣工業增加值11.95億元,佔GDP的比重為29.8%,低於醴陵22.9個百分點,攸縣4個百分點,高於株洲縣1.1個百分點,炎陵縣5.6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總產值佔全部工業的比重僅為25%,分別低於醴陵6.7個百分點,攸縣16.4個百分點,高於株洲縣2.6個百分點,低於炎陵縣2.7個百分點。目前茶陵工業的主體仍以中小企業居多,資源型、簡單加工型等傳統產業比重較大,環境污染、高能耗等問題影響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三是產業化程度低,競爭力弱。效益農業、生態農業、特色農業近年來有所發展,但占農業比重很小,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的普及率不高,導致產出率低,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慢,農村專業化生產、公司化經營鏈條不健全,產業化程度過低等嚴重影響了農業綜合生產力的提高。
4、居民收入上的差距。早幾年,由於農產品價格下跌,鄉鎮企業發展步入低谷,農民外出務工經商進入穩定期,導致農民增收渠道明顯變窄;加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使得農民收入出現低速徘徊。2000~2002年間,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年平均只有1.8%,導致「十五」期間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速僅3.5%,低於「九五」時期平均增長5.4%的水平。與全市五縣(市)比較,低於株洲縣4.7個百分點,醴陵5.3個百分點,攸縣6個百分點,炎陵縣1.6個百分點。從城鎮職工收入情況來看,也存在差距,2005年我縣在崗職工人平工資為13778元,分別低於攸縣744元,株洲縣655元,炎陵縣365元。「十五」期間,我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增速為12.1%,分別低於攸縣1.2個百分點,株洲縣1.3個百分點,炎陵縣1.7個百分點。
5、對外開放上的差距。對外開放是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的助推器。凡是經濟發展較快地區,都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和藉助了外力,都是外向型經濟發達的地區。近兩年來我縣雖然在招商引資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總體上來看,開放度仍然不夠,利用縣外的資金的數量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據縣招商局資料,2005年我縣合同利用外資達到8個億,但實際到位資金僅2億元左右,雖然增速排名全市靠前,但與兄弟縣市相比起步較晚。特別是在利用境外資金上,2005年我縣只有404萬美圓,比醴陵低2324萬美圓,比攸縣低1611萬美圓,比株洲縣低497萬美圓,比炎陵縣低29萬美圓。受區位、市場、政策以及環境等方面的影響,茶陵對外來資金、技術、人才的吸引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