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農耕經濟有何特點
答:①特點: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最大的特點是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小農經濟,這種形容或許概括性太強,其具體特點很多,除了《中國文化概論》這本書里所提及的持續性、多元結構和早熟性等幾點之外,我覺得還有封閉性、中庸性、忍耐性、盲目性、互補性、脆弱性和頑強性。
首先說說封閉性,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經營規模小,所生產的產品以滿足自身的需要為目的,不需要市場和商品交流。市場作為一個商品交易的場所,瞬息萬變,同時在市場中進行交易的人們來自天南海北,本身就是一個良好的信息傳播場所,由於人們和市場的聯系甚小,對於外界的變化僅僅通過人們的道聽途說來感知,因而封閉性是不可避免的。同時,農耕經濟以鐵犁牛耕為主要方式,精耕細作,人們的大部分時間又被束縛在土地上,跟社會的交往就更少了。綜合以上兩悔兆差個因素,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的封閉性就不言而喻了。
其次說說中庸性,何謂中庸呢?中庸乃是儒家的一種主張,待人接物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中的態度:中庸之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的中庸之所以能夠在中國歷史上流傳至今,離不開你存在的經濟基礎,那就是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的中庸性。或許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的中庸性不好理解,換個更為簡單的詞來形容,那就是逆來順受,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采猜洞取的措施中最多的就是逆來順受,這也造就了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的另一個特點----忍耐性。這兩個的特性可以從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中看出來,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並非像西方社會的工人罷工那樣陳現出常態化的態勢,而是真正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了了才會發動農民起義,同時就算農民起義發動了,參與起義的也僅僅是農民中的很小一部分,而且農民起義的道路也常常走不遠就失敗了,其原因就在於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的中庸性、忍耐性,農民對於現實太容易滿足,只求的個人的最低限度的存活,不求太多的身外之物。
第三說說盲目性,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除了種植糧食作物外也種植一小部分的經濟作物,農民對於經濟作物品種的選擇主要依據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經驗,另一方面則是跟風,別人種什麼就跟著種什麼。傳統農民對於自己的經驗是再相信不過了,因為那是他們甚至是祖輩們賴以生存之道,就算是不靈驗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去懷疑自己的經驗,而是歸咎於年月不好,沒給老天爺、佛祖燒夠高香等等。而對於跟風思想其實是農民無知的一種表現,在他們看來這么多人選擇了這個,那這個就應該是正確的選擇,就算錯了,這么所人一起錯,那也不叫做錯。其實不管是哪一個方面,都能體現出農民的農事活動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在這種環境中發展出來的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不帶有盲目性是不可能的。
第四就說到了互補性,互補性跟多元結構有著些許的共同之處,中華大地的面積廣大,自碧皮然條件也千差萬別,農業的發展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而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有著巨大的互補性。當某些地區發生一些自然災害時一方面能夠從其他地方調入糧食來賑災,而另一方面則是吸取它地處理災害的經驗教訓,還有則是農作物的栽培和移植,因為某種農作物總是現在某些地方先種植,然後再慢慢移植至自然環境適宜的地區。當然各地在農事經驗的交流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互補性。
最後說說脆弱性和頑強性。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建立在小農生產之上,小農的生產工具簡單,生產效率地下,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小,因而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是建立在好的年成之上,如果年成不好,自然災害頻發,那麼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將會崩潰,這就不得不說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的脆弱性。然而在中國歷史上的自然災害並沒有少發生,光黃河改道文獻有記載的就發生了幾十次,然而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卻並沒有崩潰,相反確實在世界的舞台上熠熠生輝,這應該就是中國傳統經濟的頑強性的最好體現。
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是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小農經濟,同時中華大地的廣闊領域造就了顯著的地區差異,在這兩方面的綜合作用下,造就了中國傳統的農耕經濟持續性、多元結構和早熟性、封閉性、中庸性、忍耐性、盲目性、互補性、脆弱性和頑強性的特點。
②影響:中國傳統自然經濟對中國文化發展的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農耕經濟的持續性造就了中國文化的延續力,傳統農業的持續發展保證了中華文明的綿延不斷,使其具有極大的承受力、癒合力和凝聚力;二是農耕經濟的多元結構造就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中國文化不僅包容百家學說和不同地區的文化,而且長期吸納周邊少數民族的優秀文明;三是農耕經濟的早熟促進中國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
農耕經濟的持續性是中國傳統自然經濟的顯著特點,這種持續性造就了中華文明的綿延不斷和中華文明的極大的承受力、癒合力和凝聚力。
中國文化的早期定型是造成中國文化的守舊性的重要原因。
農耕經濟的多元成份結構造就了中國文化兼收並蓄的包容性格。
中國農耕經濟的既早熟又不成熟,造成了中國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
㈡ 如何理解小農經濟
小農經濟概念是以個體為單位,以精耕細作、男耕女織為方式,自給自足為生產目的。
小農經濟是自然經濟的一種類型,也可以說是自耕農經濟,特點:分散性(家庭為單位)、封閉性(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結合)、自足性(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納稅)。
小農經濟
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比如封建社會時期的社會經濟情況就是小農經濟佔主導,現在偏遠的農村,也都大量存在這種經濟現象。
但小農經濟並不完全等同於自然經濟,小農經濟強調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而自然經濟主要與商品經濟相對。小農經濟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經濟早在原始社會就產生了。
此外現代的小農經濟的概念有所擴展,還包括了小型農場。
㈢ 對小農經濟的基本特點該怎麼理解
小農經濟的特點是:精耕細作、自給自足、封閉分散、力量脆弱。
小農經濟屬於自然經濟,它的特點一是分散,
二是生產出來的產品都用來自己消費或絕大部分用來自己消費,
而不是進行商品交換,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㈣ 什麼是小農經濟意識
小農經濟亦稱「個體農民經濟」。以家庭為單位、生產資料個體所有制為基礎,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滿足自身消費為主的小規模農業經濟。小農經濟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比如封建社會時期的社會經濟情況就是小農經濟佔主導,現在偏遠的農村,也都大量存在這種經濟現象。
小農經濟是自然經濟的一種類型,也可以說是自耕農經濟,(春秋戰國時期到明中葉以前自耕農經濟等同於小農經濟,明中葉以後小農經濟主要以佃農為主,所以自耕農經濟不再等同於小農經濟)特點:分散性(家庭為單位)、封閉性(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結合)、自足性(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納稅)。
(4)怎麼理解小農經濟的主要特點擴展閱讀:
主要特點是:
1、 在小塊土地上使用落後的手工工具進行分散經營;
2、 生產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弱;
3、 經濟地位不穩定,在私有制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易於走向貧富兩極分化。
小農經濟經營規模狹小,生產條件簡單,在比較貧瘠的自然條件下也可以存在和再生產;又由於它以家庭為生產和生活單位,容易通過勤勞節儉實現生產和消費的平衡,所以小農經濟具有穩固性的一面。但由於經營規模狹小,缺乏積累和儲備的能力,經不起風吹浪打。
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封建地主階級的沉重的租賦和徭役、商人和高利貸者的盤剝,以及封建地主的兼並等條件下,又經常出現兩極分化。除了少數人因生產條件比較優越、家庭生活負擔較輕,或適逢市場有利的情況,可以發財致富外,多數人往往陷於貧困和破產。因之,小農經濟又是很不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