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說明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體
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起主導作用,這一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公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體
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核心地位
自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創改革開放事業以來,我國目前業已形成了以國有經濟為核心多種經濟力量交叉並存的生動局面,在經濟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但是,在國有經濟改革方面我們還面臨一些理論難題,特別是大中型國有企業的改革進程步履艱難,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如何穩妥地把我國龐大的國有經濟體系順利地引導到國際經濟軌道上來?本文利用規范的實體模型和合理的邏輯判斷,從組成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量子單位「一個社會人」的模型出發,對國有經濟改革的理論難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一、所有制問題的基本理論
1.社會人的公私二像性
任何社會都是由一個個自然人組成的。過去我們總以為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細胞,而現在單個社會人或許更能代表社會基元的角色。如果一個公共設施或實體不能為任何一個社會人帶來利益,那麼該公共設施或實體就沒必要存在,如果一個公共實施或實體只能為一個社會中的少數人帶來利益(無論是否損害他人利益),那麼該公共設施或實體也就難以稱為「公共」二字。我們過去往往因為人口的眾多而經常忽略個人在社會中的兩面性特徵:即社會中的個人既有自私性又具有公益性,因而就把私營企業那僅具有一點點公有性的成分也給完全抹殺了,盡管對股份企業的部分公有性我們一直堅信不疑。
(1)社會人的公私性比例模型
命題1假設一個發達社會中總共有n個人,每個人在發展機會上平等。問:該社會中的一個人的財富具有的私有性特徵的比例為多少?公有性特徵的比例為多少?
命題2繼續命題1,如果n人社會中有系列財富property(i),i=1,k,且各份財富property(i),i=1,k的所有者人數分別為number(i),i=1,k。問:該社會的公共財富占社會總財富的比例為多少?
分析:因為每個人在發展機會上平等,因而在考慮財富問題時,可以將社會量子化為一份份人的財富做累加法則,因此,不難得出上面兩個命題的答案,結果如下:
答案1:一個社會人的財富具有的私有性特
(2)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私營企業的公私性特徵
對於國有企業,顯然其私有性特徵為0,公有性特徵為1。私營企業根據上面命題1的答案,公有性特徵是1/n(趨近於0),私有性特徵是(n-1)/n(趨近於1)。集體企業介於二者之間,相當於命題2中的情形。這里,應該注意到一個非常微妙的重要差別,那就是國企和私企在公私性特徵上並不是嚴格對稱的:國企的私有性特徵是嚴格為0,公有性特徵是嚴格為1,而私企的公有性特徵是近似為0,私有性特徵是近似為1。
(3)每個人都有代表國家的權利
我們以前總是忽略個人或私企的公有性特徵,那是因為人口眾多的原因,假如某個社會就只有幾個人,那麼這時個人的公有性特徵就舉足輕重了。事實上,擁有數億人口的國家,其運行也是通過不同層次的有限可數的嵌套群體來發揮作用的,在這些有限可數的群體中,任何一個群體成員的行為雖然更多的代表各自團體的利益,但因為它是群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因而也在一定層面上也代表了群體的意志;如果把這種情況按照群體之間的嵌套關系延伸到從個人至國家這樣的大尺度鏈條上,應該說,每個公民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代表他的國家,只是不同的人因時因地而異,就現實的個人來說,國家主席或總統最能代表其國家。可見,私營企業的血管里就包含有公有經濟的血液,盡管其濃度很低。
2.系統社會的所有制格局
(1)理想量子系統社會模型
命題3假設存在這樣一個民主、富強、文明的社會,社會中的各個成員各有專長,且具備充分的學習環境,享有平等的競爭機會;該社會所處的外部大環境不存在明顯的戰爭威脅或生存恐慌,但一直存在必須不斷開拓自然界物質資源,探索自然科學技術,解決人類自身社會問題和精神生活問題的煩惱。問:該社會的公共財富所佔比例的平衡點存在嗎?如果存在,平衡點的值應該是多少?浮動區域如何?如果不存在,比例值的區域如何變化?
分析:這個命題正面解決很難。不妨先判斷平衡點存不存在,然後再求平衡點的浮動區域。因為是理想量子系統社會模型,可以參照社會系統理論方面的最新成果,如社會自組織理論、權利股份化、能力股份化、收入期權化等等細致精密的思想。顯然,理想量子系統社會的公共財富所佔比例這一參數的量值應該具有收斂的趨勢,因為如果這一參數量值大起大落,將意味著要麼成千上萬的社會成員喪失財富,要麼整個社會將不斷地進行浪費交易成本的公共財富的私有化過程。
不妨繼承命題1的社會基本模型,從單個人的公私二像性出發,來論證和計算這一問題,我們知道,一個社會人的財富具有的私有性特徵的比例為(n-1)/n,公有性特徵的比例為1/n,在理想量子系統社會模型中,社會具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表現特徵(等價於共產主義社會),這時,一個社會人的財富具有的公私性特徵和該財富對其餘所有社會人形成的公私性特徵恰好形成了互補關系,也即,某個社會人的財富對該社會人來說是私有性特徵的比例為(n-1)/n,公有性特徵的比例為1/n,而該財富對其餘所有社會人所起的作用來說是公有性特徵的比例為(n-1)/n,私有性特徵的比例為1/n,我們把單個社會人的財富所具有的這一性質叫做個人財富的社會鏡象。因為在理想量子系統社會模型中,任何人的財富是建立在為他人服務的基礎上來實現增值的,一份財富的損失往往會帶來一個價值鏈條的損失,當然,如果只考察個人,其財富的損失是私有性占(n-1)/n,公有性佔1/n,但若延伸到上下游價值鏈,財富損失的私有性將會減小,公有性將要增大,直至公有性占(n-1)/n,私有性佔1/n。
這樣,我們就從命題1的聚焦個人的社會基本模型上升到聚焦社會價值鏈的系統社會模型。這里,我們需要引述社會系統中的一個輔助原理:乘積原理。
原理1乘積原理:社會系統中的關系系統具有乘積性特徵
利用乘積原理,我們得出:理想量子系統社會的公共財富比率為該社會所有財富社會鏡象的公有性特徵比例的乘積:
附圖
其中,k代表社會中子群的數目,x[,i]代表某個子群i的價值受益群體數目,y[,i]代表某個子群i的關系業務群體數目。該浮動模型較復雜,僅就平衡點值的變化特徵列表1。
表1理想量子系統社會模型公共財富所佔比例的平衡尺度點的變化特徵
附圖
(2)公有經濟的存在方式
依照上面的思想,系統社會的經濟體系必然包含公有經濟和私有經濟兩個密切相關的板塊,其中,公有經濟的存在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種:國有經濟形態、集體經濟形態和私營經濟形態,而私有經濟的存在方式只存在私營經濟形態和集體經濟形態兩種。
根據上面理想量子系統社會模型的結論,公有經濟比例平衡點值為(1/e=36.7%),這樣,若用pr(nation),pr(group),pr(private)分別代表公有經濟的國有經濟形態、集體經濟形態和私營經濟形態,則有:
pr(nation)+pr(group)+pr(private)=
e[-1]=0.367
可見,國有經濟只是公有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如果國有經濟也存在比例浮動平衡點的話,其值也一定小於36.7%,具體到國有經濟究竟應該具有多大的規模和比例才算合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三種經濟形態的關系結構。
我們可以近似地再次利用財富的鏡象乘積原理得出,國有經濟形態在公有經濟板塊中所佔的平衡比例為(1/e=36.7%),這樣,國有經濟形態在一個社會經濟體系中所佔比例的平衡點值就變為,不妨把這一比例叫做廣義的國有經濟平衡點。一般,國有經濟形態由國有企業和國家公共設施組成,國有企業是納稅人通過政府投資的有形財富,而國家公共設施是納稅人通過社會投資的無形財富,兩種成分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我們可以把國企看成是國家公共設施在經濟領域中的一種鏡象,利用等量模型(平面鏡象),可以得到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所佔比例的平衡點值為,不妨把這一比例叫做狹義的國有經濟平衡點。
(3)國家公共設施在各種經濟形態之間的地位和作用
國家公共設施,即政府、人大和司法設施,就其功能來看,相當於一個特殊的國有經濟實體,它消耗的是稅收,生產的是內外安定、社會秩序、渠道暢通、資源效率和權利保障,其消費客戶是包括國企在內的各種經濟形態;因此,在各種經濟形態面前,國家公共設施扮演的角色實質同一,國企和私企沒什麼不同。不同的是,國有經濟的所有權鏈條要比一般企業長得多,私營企業的管理鏈條最短,股份企業居中,國有企業比股份企業要多經過一個單向政治信託鏈(公共設施鏈),其迂迴度大,因而易於發生鏈條腐蝕或斷裂。列下表2。
表2幾種社會經濟形態的管理鏈條結構
附圖
國有企業和國家公共設施性質雖同,也有差別:國企提供的是物質的、具體的和經濟性服務,而國家公共設施提供的則是規則的、抽象的和秩序性服務。國有企業是國家公共設施在經濟領域的自我鏡象(平面、橢圓/球面、雙曲鏡象)。
二、國有經濟的各種形態
我國已經形成了國有經濟、集體經濟、股份經濟、私營經濟、個體經濟、外資經濟、合資經濟和合作經濟等性質從公有到私有、跨度從內資到外資、形式從單一到混合的完整有機的國民經濟框架體系。參考前面所有制問題的基本理論成果,我們分析如下。
1.國情分析
根據十六大報告中的結論,我國目前已經基本達到小康水平,全面建設和完善小康社會是我們下一步的任務。然而,地區財富差距也在擴大,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懸殊,胡鞍鋼教授在2001年國情咨文的數據報告中按經濟指標就把全國劃分為7個經濟區域,按收入指標把社會階層劃分為11類人群。這個劃分十分准確,今後每隔十年就得重新細分一次。
2.國態參數
所謂國態參數,就是描述一國的經濟社會等各種狀況的宏觀參數,如發展不平衡系數、恩格爾系數、國家安全系數、民族集中度、文明程度、工業化程度、信息化程度等等。這些參數對於一國的國有經濟比例平衡點位置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見下表3、表4。
表3幾個主要國態參數註解
附圖
表4中國2002年年底國態參數表
附圖
3.國有經濟運動
(1)國有經濟在大多數領域大規模退出運動
目前,針對我國國有經濟面臨的難題,大家已初步獲得共識:除了國防武庫市場、尖端技術市場、戰略資源市場、教育產業和市政工程五大方面國家應該主導以外,其它市場都可以考慮全面退出。退多少這個問題大家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國企應該保持國民經濟的40%左右,有人認為30%,還有些認為10%更好。筆者在前面所有制問題的基本理論中闡述過,對於理想量子系統社會模型,公有經濟的比例平衡點是36.7%,國有經濟的比例平衡點是13.5%,國企的比例平衡點是6.8%。但是,參考國情國態,我國國有經濟比例平衡點將上揚於13.5%和36.7%之間,根據各國態參數值,目前定位在23%左右更加符合我國的實際狀況,這樣,國企的比例平衡點將位於11%和23%之間,過去我們政府的投資有所不當,國家公共設施在國有經濟中的份額被國企擠壓得太低,綜合考慮目前國企的比例平衡點定位在17%的水平比較合理些,今後每隔2年,國企比例平衡點下調1%,直至20年後達到6.8%左右;同時國家公共設施由5%上調,前11年每隔1年上升1%,後9年,每隔1年下調1%。
(2)國有經濟的變形形態
國有經濟的變形形態,是指國家不幹涉財富的所有制結構,也不涉及財富在自我增值過程中的生產關系,而通過法規、政策和措施干預財富分配過程,從而在客觀結果上起到與國有經濟等效的作用,這種經濟現象在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普遍。
①特許經營行業
國家為了方便有效地控制某一行業的發展狀況,而特許少數企業壟斷經營該行業的業務,這從客觀上形成了部分與國有經濟等價的經營效果,這是國有經濟的一種變形存在方式,取得特權的企業必然要付出額外的代價,該代價可以看作是國有經濟在該行業的參股份額。
②徵收重稅或稅收補貼行業
國家為了限制或鼓勵某一行業的發展而採取行業徵收重稅或稅收補貼的措施,這時該行業在運行效果上相當於滲入了一定的國有經濟成分,滲入的國有經濟成分的量值等價於額外徵收或補貼稅收的總價值。
③限價行業
國家為了限制或鼓勵某一行業的發展,有時採取直接干預企業產品價格的方法,這時該行業在客觀效果上同樣增加了國有經濟份額的作用,增加的國有經濟份額的大小等價於限制價格偏離自由市場價格所形成的價值差的總和。
(3)國有經濟的內部平衡
國有經濟變形形態的蓬勃發展不僅不說明國有經濟有呈減弱的趨勢,相反,卻表明了國有經濟運行有其獨特的規律,這一規律可以用國有經濟內部平衡方程來表示。
國有經濟=國家公共設施+國有企業
根據前面的理想量子系統社會模型,一個理想社會的國有經濟比例的平衡點為13.5%,考慮到目前我國國情,這一平衡點上移到23%左右,隨著國情發展,平衡點將緩慢下移,最後逼近13.5%附近的區域。國有企業的股份化或私有化運動,必然會促使國家公共設施加強其對社會財富合理導流的節制力量,因此,可以把國家公共設施看成是國有經濟變形形態的化身。
國有經濟=國有經濟的變形形態+國有企業
可見,如果保持國有經濟總量不變,國有經濟只能在國企和變形形態之間交替波動運動,這種波動正好為國有經濟提供了健康的周期性新陳代謝的進化過程。
附圖
圖1國有經濟形態在兩種存在形態之間的交替運行
三、如何發揮國有經濟的核心作用
如果我國國有經濟在大多經濟領域全面退出,並在今後一個較長的時期內維持國有經濟占國民經濟23%左右的比例水平,那麼,國有經濟如何發揮其對國民經濟的核心作用?
1.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發動機
國有經濟中國企雖然只佔17%的比例,但國企主宰的五大領域:國防武庫市場、尖端技術市場、戰略資源市場、教育產業和市政工程是任何其他經濟成分難以承擔而又不得不依附的。國有經濟中國有經濟變形形態雖然只佔5%的比例,但是為了充分培育自由經濟市場而戰術性地放鬆政府管制,隨著環境保護、產業提升、市場飽和、貿易沖突和國家競爭的需要,今後,國有經濟變形形態的份量將逐漸增大,國企的比例將再度下調,國有經濟變形形態的增大,即更多其它成分的企業必須接受國家公共設施的市場滲透和規則制約。雖然國有經濟總量只佔23%,但是,就在這23%的周圍,還團結著一大批由國企演化過來的集團控股企業、各省各部委所屬過渡而來的股份企業、外商合資企業、各集團共同創建的新型金融財團、以及一直渴望能在政府關系中爭取良好感覺的民營集團。國企只佔國民經濟總量的17%,這會使國有企業成為我們社會的一種稀有資源,這對國有企業培養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突出其核心領導作用更加有利。國有經濟中真正對國民經濟起深遠和領導作用的是國有經濟的變形形態,即政府宏觀經濟政策、市場法規法律和包括人大在內的泛社會組織的一切活動,它們是國民經濟的無形發動機。
2.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天然平台
國有經濟的存在和發展,是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在內都不可或缺的經濟成分,20世紀後半葉,英、法、美等西方各國因效益欠佳而相繼私有化了大部分國有企業,但是,在各自的國內都保留了一批難以私有化的企業,如航天企業、市政企業和科教機構,這些領域的經濟表現已經超出了經濟學理論的精確描述能力,它屬於系統社會動力學的范疇。國有經濟板塊儲藏著大量的尖端技術,這些尖端技術是整個國民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繁榮的動力,是國民經濟的遠期指示器,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國有經濟在我國歷史上一直起著重要的支柱作用,它是穩定我國龐大經濟體系的核心力量。國有經濟主要承擔私有經濟不願承擔的、私有經濟無力承擔的、私有經濟不稱職的三個分支領域,這三個領域正好是國民經濟的天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