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困境與挑戰體現在哪裡,中國是如何應對的
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挑戰:
1.經濟全球化使我國的民族工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沖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族工業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沖擊。在我國加入wto後,這種沖擊對一些產業來講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2.經濟全球化可能使我國產業結構低級化、邊緣化。經濟全球化雖使我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得到較大發展,但無法改變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也無法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現代化。……
3.國際經濟運行中「游戲規則」的適應問題。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它們適應以自己為主導制定的經濟規則和經濟秩序,沒有制度和體制方面的限制,只有協調各利益集團方面的困難。……
4.我國所處的經濟發展起點和實力決定了我國在經濟全球化中處於相對劣勢。
5.我國企業競爭力薄弱。在全球化趨勢不十分明顯的時期,我國企業在規模、效益、研發能力等方面表現得不盡人意……
具體來說,應採取以下對策和措施:
一、必須堅定不移、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當中去。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必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歷史潮流,它不是某個國家或者某類國家的政策選擇,而是跨世紀國際經濟關系變化的總體趨勢。如果我們否認乃至拒絕它,既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會給我們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危害。閉門自守必然導致落後,我國在這方面有過慘痛的歷史教訓。因此,我們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順應歷史潮流,積極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
二、注重科技發展和人力資源培養戰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科學技術在全球的高速發展和加速傳遞,為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機會。發展中國家可以從發達國家那裡吸取技術發展的寶貴經驗和教訓,可以根據客觀需要和現實可能,直接從比較高的起點開始,在技術水平、生產組織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鑒一些現代化國家已有的較為成熟的文明成果。供參考。
⑵ 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1. 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帶來了顯著的機遇,其中包括促進經濟增長和吸引外資。中國能夠通過全球化引進世界先進的管理理論和經驗,進而實現管理創新。
2. 全球化還允許中國更深入地參與國際分工,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並在更廣闊的海外市場中拓展。這不僅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也增強了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3. 經濟全球化有助於中國推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中國可以利用這一機遇解決改革和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引入競爭機制和淘汰機制,以促進經濟的持續動力。
4. 全球化同樣提供了新技術革命的機遇。中國可以利用後發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並通過參與全球科技活動來提升技術水平。
5. 最後,全球化有助於中國加速工業化進程和提升產業結構。中國能夠吸引外國轉移的產業,從而加快自身的工業化,並提升產業結構的現代化水平。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是科技進步、國際貿易、國際金融以及國際投資發展的必然結果,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緊密聯系和一體化進程。
⑶ 如何看待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經濟全球化加速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這對彌補我國資金短缺,技術相對落後等缺陷,迅速實現產業優化,技術進步,制度創新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資金短缺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國也不例外.在全球性產業結構調整中,發達國家正把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含一部分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資本的全球化為我們提供了吸引外資的機遇.同時,經濟全球化加快了新技術的交流與合作,而引進先進技術對我國加快發展至關重要.只要我們積極參加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合作,大量引進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就能盡快提高我國產業的技術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第二,經濟全球化有利於中國提高國際競爭力.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國內經濟主體帶來了壓力,迫使它們不得不進行改革,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第三,經濟全球化將世界各國連成一個整體,經濟上的相互關聯與合作使各個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進一步增強,逐漸形成一個了相互間的衰榮共同體.由此,各國增強了全球意識,為相互妥協,相互協調,共同合作創造了條件,減少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和斗爭.從而為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創造了相對緩和的外部環境.因此,中國經濟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從我國2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只有把本國經濟融入到全球經濟中去,才能加快經濟發展速度,縮短走向現代化的時間,大大提高中國經濟的整體素質,從而在世界經濟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是,另一方面,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全球化在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無限機遇的同時,又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的挑戰.細致說來,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以下幾個方面的風險和挑戰:首先,經濟全球化增加了中國金融產業的風險.經濟全球化使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更加無序,為國際資本投機提供了興風作浪的機會,增加了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難度.另外,中國現行的金融運行體制方面存在的諸多弊病,容易造成中國金融機構在與國際金融大公司競爭時成為犧牲品.其次,經濟全球化對民族工業沖擊巨大.目前,中國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與國際大集團相比,無論是技術人才,管理,設備等方面,還是在品牌的知名度,市場佔有率等方面都處於劣勢.尤其是新興信息高科技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再次,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的體制改革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主要是因為經濟全球化使得經濟傳遞性和同步性加強,中國的改革特別是體制改革,在時間和空間上均受到強烈的擠迫.中國今後的改革政策選收稿日期:2003—11—02作者簡介:王琳(1967一),女,天津市人,講師,研究方向為: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王琳:淺談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13?擇將更加困難,尤其是對漸進改革與激進改革,平等主義與自由市場主義,國內保護與市場開放,短期後果與長期效應等一系列問題,處理起來都相當困難.最後,經濟全球化會使中國的國家主權受到某種程度的削弱.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生產資本全球化的配置權掌握在跨國公司相對集中的經濟大國手中.它們把生產活動和就業帶給發展中國家的同時,也使這些國家在自己的宏觀經濟管理上處於被動地位.這是構成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總是處於相對虛弱地位的根本原因.同時,千百萬的投資者為了獲取收益的最大化,猛烈沖擊著主權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課稅,補貼,借貸,調整等等主權權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我國的主權.總之,經濟全球化是雙刃利劍,它在為我國經濟大發展提供有利影響的同時,也對我國經濟發展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國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呢?二,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對策面對全球化時代提出的種種困難和挑戰,我們必須冷靜思考,沉著應付,積極尋找應對策略和措施,並獲取利益最大化.第一,最根本的,是要加快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步伐,健全我國的法制環境為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必須加速我國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市場化規則,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大市場.我國只有加速社會主義市場化步伐才能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在此進程中,應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同時還應當高度重視與市場化的進程相適應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二,適當調整對傳統國家主權觀念的認識,盡量化解與經濟全球化的矛盾.在全球化迅猛發展的時代,國家主權雖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是只要民族國家猶存,國家主權就不會消失,國家主權就仍然是國際關系變革與發展的基石.我們應堅持國家主權原則,同時也應充分注意防止將主權擴大化和絕對化,不能僵化地看待國家主權,更不能因噎廢食而拒全球化於國門之外.第三,處理好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我國的對外開放必須始終建立在從本國實際出發的基礎上,始終立足於主要依靠本國人民的力量搞建設,求發展.我國的工業化,現代化雖然可以藉助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