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世紀70年代初 美國和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滯脹現象 各國紛紛採取怎樣的經濟對策
希望對你有幫助:
適當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戰後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
1、20世紀40年代中期至20世紀70年代
①凱恩斯主義主張國家直接干預經濟生活調節生產、增加投資、刺激消費、保證就業,就可以防止危機,它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主要經濟理論。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無論戰勝國還是戰敗國,都面臨戰後重建的任務;
②30年代美國通過國家干預經濟為特點的羅斯福新政,是凱恩斯主義在世界歷史上頭一次大規模創造性的成功試驗,以上兩點成為戰後凱恩斯主義盛行的社會基礎。
在凱恩斯主義的影響下,戰後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一改過去對經濟自由放任,完全依靠經濟規律調節的態度,紛紛採取了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管理。不斷調整財政、稅收、金融政策;
③在一些基礎工業和公用事業中推行國有化政策:推行比較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以保證社會的安定,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戰後的20多年被稱為發展的黃金時期。
2、20世紀70年代以後
20世紀70年代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周期。前一階段在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下,各國發展很快。然而,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也不能克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有制的固有矛盾,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陷入了嚴重的生產停滯和通貨膨脹交織的「滯脹」狀態,「滯脹」是「生產停滯」和「通貨膨脹」的簡稱,具體表現為生產停滯、通貨膨脹、失業嚴重、物價上漲和外貿增長趨緩等。英美等西方國家拋棄凱恩斯主義,轉而實行鼓吹市場萬能、反對國家干預、削減社會福利、維護企業利潤的新自由主義政策。面對「滯脹」,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再次進行調整,實行了不同程度上改革經濟政策,開始減少政府對國家經濟生活的干預,但並沒有完全放棄國家干預,出現了政府幹預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國有制與私有制並存的「混合經濟」。
Ⅱ 西方國家如何解決經濟滯脹問題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比較復雜.
首先滯脹產生的原因是凱恩斯主義的失敗.
里根總統認為,國家對經濟過度干預,限制了經濟活力,是造成經濟惡性循環的根本原因。出路只有一條:減少政府幹預,重倡經濟自由。為了對付"滯脹",里根總統改弦易轍,高舉自由經濟大旗,使出了"三減一穩"四路拳法:減輕稅賦、縮減開支、減少政府幹預、穩定貨幣供應量。
Ⅲ 凱恩斯主義如何應對經濟蕭條
以減稅、增加公共支出為主的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1、凱恩斯認為當時經濟蕭條的根本原因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單靠市場力量無法形成足夠的需求,因此需要政府採取以減稅、增加公共支出為主的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來創造出有效需求以刺激經濟增長,擺脫經濟危機;
2、凱恩斯不主張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因為凱恩斯認為當時經濟處於流動性陷阱(此概念樓主自己查),所以增加貨幣供給的貨幣政策無法促進消費和投資支出,從而無法形成有效需求,經濟蕭條也無法解決;
3、當時的情況從IS-LM模型上即經濟處於凱恩斯區域,LM曲線為水平的,此時貨幣政策無效,而財政政策的效果最明顯,所以應該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