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人說電商對實體經濟造成非常大的沖擊,個體工商戶該如何應對
為您答題,榮幸之至。本人從事實體店11年,網店兩年,回答這個問題算是有三份資格吧,我的觀點是:
其實這個話題放在七八年前,甚至是十年前,那確實還算個問題,但現在更多的回答,我想應該是:面對互聯網時代,實體店如何營銷?
我嘞個老天爺!很多時候我們被乾死的甚至不是電商,而是實體競爭店鋪,所以不要總是考慮如何對付競爭對手,而要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提升自己,這是問題的根源。
明白以上三點之後,我結合自身的經驗談談經營的心得和技巧。
1、十年前我和朋友一起在大學附近開店,得益於時代紅利,最初幾年效益不錯,旺季日營業額五位數很正常,真是春風得意,並且開設了分店。
16年左右生意每況愈下,但要注意根本原因是附近實體店數量暴增,11年,同行只有三家,16年暴增到40多家。競爭壓力可想而知,隨後轉讓、新增猶如家常便飯。
2、擁抱時代,主動出擊!
一是因為特殊原因,房租突然翻了一番(由固定房租變成了每三年競標拍賣,出高價者入租)。
二是生意慘淡之後,我朋友和我分道揚鑣了,回了鄭州老家,之後他說准備開網店。我當時認為網店的紅利已經過去,再想開成功幾乎不可能,但一年之後我被打臉了,他每個月3萬多的利潤一年就在鄭州弄了套房。
他很努力,有一次為了改一個差評,跑到石家莊。親自找到顧客聊了半天,還請人家吃飯。
我後來跟他學習了一周,年底開的網店,不到一年就做活了,日營業額四位數,月入1萬多吧,信譽四顆鑽。但人倒霉了,喝涼水都塞牙。其實主要是我飄了。
18年八月底店鋪被投訴售假,其實是被冤枉了。本來很簡單,申訴一下就可以了。但我當時正在自駕游,沒注意到違規消息,看到時已經過了三天的申訴期,直接定罪了,後果非常嚴重: 日客流量500左右直接降到5個左右,一點兒都不誇張,一年時間幾乎沒生意,19年9月店鋪權重開始慢慢恢復,但生意到現在為止也只有違規前的80%。
下面是我店鋪現在的信譽,馬上一個皇冠了:
人真的不能飄,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兢兢業業,如履薄冰,還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3、具體方法經驗分享一下:
向半電商轉移有很多途徑,現在方法渠道實在是太豐富了,短視頻領域、直播領域、自媒體、電商網店等等,它們帶來的紅利是巨大的,如果你沒有,那是因為你沒有做、不想做,現代商業環境,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我的實體店和網店現在的收入基本是半對半。我親戚里有幾個賣女裝的,以前是純粹實體店,現在做短視頻直播,某手、某音都知道,網路營業額已經遠遠超越實體店了。她誇張的說實體店現在就是個附庸,無所謂,主要就是個直播的場地。特別是疫情期間,我想應該是成就了很多店鋪,變得實體網店合二為一吧。
最後,說了這么多,希望樓主有所收獲,祝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第一,不要再盲目開店和擴大規模,保證現金流
第二,盡最大可能保留老顧客,可以適當的給予優惠
第三,以後的趨勢就是網路,既然改變不了就擁抱他,可以線上線下,可以做淘寶,直播,微信群秒殺等很多措施
第四,減少開支,盡量親力親為
第五,只要方向是對的,要堅持自己的判斷
做好區塊鏈和實體經濟的對接,深度融合。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作為一個有著10年開店的個體經營戶 我有話要說
別和趨勢作對,線上線下同步做做嘗試一下
針對題目本意,分別予以表述:
一、電商是否構成對實體經濟的摧殘
1、電商產生的背景
電商的產生,是網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也是符合後來國家鼓勵的互聯網+經濟的。
2、電商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以前網路上、甚至一些名人公開論壇、辯論,都認為電商摧殘了實體經濟,我認為這是一種誤解。因此,就要弄清他們之間的關系。
(1)首先,電商把貨物交易對傳統的交易模式進行了顛覆,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買遍世界。
(2)電商降低了傳統交易模式的成本,提高了交易速度,加快了資金的流轉,促進了物流業的飛速發展,增加了大量的受條件制約的就業人群。
(3)針對提問本意,是否摧殘了實體經濟,這是誤解。電商只是改變了傳統貨物的交易模式,由線下轉為線上,讓更多的實體經濟生產的商品,可以快速的得以展示,進入大眾視線,促成交易,電商平台本身不生產商品,他只是提供一個展示平台。認為有負面影響的,只是沒有跟上信息技術、互聯網+對經濟的發展步伐,還停留在原有的觀念上。可以認為,通過電商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4)國家、營運平台應當對電商進一步規范管理,杜絕假冒偽劣,樹立公眾信心,維護大眾利益。
二、個體工商戶的應對措施
1、堅守傳統,樹立自己的經營品牌;
2、結合互聯網經濟,線上線下齊頭並進;
3、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長,提供個性化的與經營產品相關的私人訂制服務;
4、報團取暖,與龍頭企業互聯互通。
在電商的沖擊下,個體工商戶如果不順勢而為,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那麼該如何做呢?
比如說你在寫字樓附近經營一個生意興隆的中餐館,以往的服務方式是中午飯點,寫字樓的白領們到餐館點餐吃飯。但現在有了電商,如果你不能提供送餐服務,那些不願下樓的白領就會到平台上去點餐,你的客源就會慢慢消失。
如何解決呢?你只需要申請一個公眾號,然後掃碼送一個煎雞蛋什麼的,讓每一個到店的客人添加你的公眾號,然後稍微學一下拍攝技巧,把每天的新鮮菜品放到網上,這就是專屬於你的餓了么平台,你也成了電商。
你的餐館就在寫字樓附近,有對你十分了解的固定客戶,而且食客下單後,你可以在幾分十幾分鍾內將熱氣騰騰的午飯送到,這是其它平台無法辦到的,這樣你就會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當然如果你能夠釆用漂亮且環保的快餐盒,做出更適合送餐的菜品那就更好了。
其實你也可以加入平台,那麼利用平台的推廣,你的客源不但不會減少而且還會增加。
以上事例表明,雖然電商對實體店造成很大的沖擊,但你只要順勢而為,反而會有更多的商機。
隨著4G網路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方便快捷的電子支付、快遞物流,傳統的商業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電子商務強勢擠占門店經銷市場是必然的,畢竟很多東西在原產地價格具備一定優勢,即使加上快遞費用成本,也可以比異地門店銷售價格做到更便宜。
從個體門店經營來說,其實順應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是有很多機會的:
一是生活服務業,特別是在大型社區周邊的小餐飲、發屋、洗衣、洗車、修車等行業,電子商務尚無法進入。
二是物流與配送業務,順應電子商務的需求,收寄與遞送服務很繁忙。
三是電子商務的實地配套服務,特別是家用電器售後安裝、維護、維修等,是電子商務的完美搭檔。
消費習慣養成,進實體店的顧客年齡越來越大,人也就越王來少了。怎麼做都無濟於事了,年輕人都變懶惰了,實體店生意一年不如一年。網店也是一天不如一天。線上的價格戰讓線上很多商家商品積壓,讓線下沒法幹了,因為大街上看不到人。唯有等國家出手給網店加重稅,讓人迴流到實體店。但是隨著時代的 社會 進步,那也是不可能的。現在的生意誰干誰賠,因為沒有利潤,也無銷量。個體戶小手指頭能擰過大腿嗎?
你好,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近幾年電商對實體店的沖擊確實非常大,從很多全國連鎖店報出的數據就可以看出,去年關閉多少家店,今年又關閉多少家店,其最大的沖擊原因,應該就是電商的影響!
現在很多實體店充當了一個試衣間的角色,如一家服裝店,消費者從進店之後,我們像上帝一樣接待,顏色不行,換一個,碼數不行,再給你換一件,折騰了一個小時之後,你的上帝拿著手機對著鏡子拍了一張照片,從某寶一查,呀!便宜這么多,太好了,直接從網上下單。
電商存在的本質應該是為實體店服務的,線上下單,線下體驗,而現在卻演變成了跟實體門店競爭的現象!
針對這種狀況,實體門店應該跟上市場的需求,你不改變,等待的就是死亡。
哪實體商鋪應該如何應對呢!
用微信社群營銷。
把你的店鋪打造成一個營銷型店鋪。不要覺得這個方法老套,能把營銷做好的店鋪,還用怕電商沖擊嗎?用社群營銷的方式,對進店客戶進行鎖客,不管買與不買,用贈品的形式引導客戶加微信群,並且告訴顧客,加微信群的好處。人性的本質就是貪婪,抓住這個痛點,先把精準客戶抓在手裡。當下,誰手裡有客戶誰就是王者。想像一下,哪些從你店鋪走了的客戶,。不管有沒有成交,你想再告訴他我的店裡來新品了,你們快來看看吧!這時你會發現,我沒有客戶的聯系方式,我找不到他。
你怎麼才能找到客戶你的客戶,讓他知道你的店內活動或者新品信息呢!只要是來你店裡的或者是已經成交的客戶,一定要全部加微信,並引導入微信群,這個辦法經過本人應用,效果非常好。微信給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平台,好好利用一下吧!
『貳』 實體經濟慘遭重創,漁具釣具批發連鎖加盟行業經營痛點頻繁爆出,還有出路嗎
有!漁具這個行業雖然也受網路平台的沖擊,但實際上卻有著不同於其他行業的特點,因此仍然能夠生存。第一,網上雖然有些漁具賣的不錯,但實際上是大家的購物習慣而已。不用擔心。第二、實體漁具店的優勢是服務到位,這個網上沒辦法比。第三,實體漁具店做的不好的,很多都是一個原因:人氣不夠!
因此,你得考慮到以上的內容,好好的做好自己的釣魚的圈子。你的顧客不買東西的時候,會不會到你店裡待會兒,你的顧客遇到問題,會不會第一個想到你?還有,差異化的產品也很重要,很多東西大家都有的,你必須有,別人沒有的,你也得有。拿什麼賺錢,當然是差異化的。野戰藍鯽肯定賺不到錢,但如果你自配餌料呢?自配窩料呢?別人拿你的配方去黑坑有效果,肯定就會回來再買,釣黑坑的肯定都捨得投入。實際上,很多漁具,網上價格比實體還貴,比如說魚竿,進貨40元的低端竿,50-60你肯定賣,網上的話,就貴多了
『叄』 這次疫情對實體經濟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疫情確實對實體經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打擊,且主要發生在前期封城與居家期間。對於製造業、工農業等大量依賴線下生產的行業,以及餐廳、商場等線下服務業而言,全社會進行居家隔離的行動使這些實體經濟被按下了暫停鍵。但這種影響並不是長期的。
服務業將受到廣泛性沖擊。從行業角度來看,除了上游工業製造業因價格因素同比增速顯著上升外。中下游製造業和服務業均已受到疫情反彈的廣泛沖擊影響。首先,供應鏈上直接影響較嚴重的行業包括了交通運輸和物流業。
『肆』 破壞實體經濟的鍋,電商不背
近年來不少實體店的經營似乎遇到了困難,客流量與營業收入都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許多實體店主將這一現象歸咎於電商,甚至不少人得出了電商會摧毀實體經陸返濟的結論。
電商是會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影響實體店特別是商品零售類實體店的營收。
但是,電商並不會摧毀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不是實體店,實體店只是實體經濟最末端的銷售埠。
上游原材料,中端製造,下游銷售端與貫穿供應鏈的物流,共同組成了實體經濟。
電商實際上就是個電話黃頁,不過提供個定址導向的信息展示服務,電商不過就是個中介,不過提供個信息撮合服務罷了。
傳統實體店是一個個分布式的點,是一個個輻射有限周邊的固定櫥窗,大多隻能輻射周圍一條街道,一個小區。
除了廣州白馬市場,武漢漢正街等享譽全國的批發市場,大多實體店的輻射范圍,超不過本城范圍。
電商則是將全國全世界無數個固定輻射的點,無數個分布式櫥窗,集約化整合到了一個終端,一個廣告板,一個平台之上。
這個終端可以是手機平板等手持便攜設備,可以是電腦電視機,甚至可以是廣播。
是的,早在廣播購物時代,電商這一架構就已經形成了。
電子商務不是有了互聯網才有的模式,小喇叭開始廣播的時候就有了,報紙廣告與電視購物時代就有了。
只是廣播,報紙,電視埠,甚至電腦PC端,都沒有智能手機這一埠,或者說展示平台的屬性強。
隨時,隨地,隨身,方便的屬性。
隨著智能化手機的逐步普及,電商才算隨之興起,人人有了手持櫥窗,手持商店,全世界的商品在手中屏幕上就能看見,挑選,又何必去逛實體商店?
逛實體店買衣服只能選購店中陳列的有限商品,只能與老闆一人討價還價。
手上的屏幕中,陳列的可是全世界無數的商品,標示的最終價格與優惠力度,可是無數商家博弈的結果。
電商的方便性是隨時隨地隨身級的,商品陳列展示數量是無極限的,性價比是世界級的,對實體店自然是顛覆性的。
但是,電商只是影響實體店的其中一個因素,更多造成實體店營收逐年遞減的還是供求關系本身。
因為實體店本身的供應量,就是呈逐年擴大之勢,早已是供大於求了。
早前一個城市有一兩個核心商圈,一兩條著名的步行街就已早悶飢經很了不起了,全城市民趕集一樣,重大消費一般都是集中在城市中有限的幾個商業區域,其餘地方是沒有那麼多商業地產與商業街的。
當時這些城市有數幾個商業街的周邊商鋪,真是可以一鋪養三代的,因為全城人流量都會集中過來,消費購物集中。
可隨著二十年來房地產的跳躍性發展,無數居民小區與寫字樓拔地而起,無數CBD與新的商場紛紛被建立。
是個居民樓一樓就設底商,賣商鋪,是個小區就配套建個商場,賣鋪招商。
老城區拆不動了,就開發新區,繼續蓋樓蓋商場,城市擴張現象之下,城市越來越大,商業區越來越多,是個小區都蓋商場,沿街全是商鋪。
二十年房地產大潮之下,商場商鋪實體店數量增長何止百倍,可城市人口增長有那麼快么?
增長同樣快的是房租,房價二十年最少的漲幅都在十倍,房租自然要隨房價一路上漲,工資增長也不慢,20年前拿三四百的營業員,時下月薪也有三四千了吧。
可20年前的可口可樂一瓶3塊,現在還是3塊,二十年前一件衣服幾十塊,現在還是幾十塊,你讓實體店老闆怎麼辦?
這不單是電商的問題,是時代造就的實體店罩脊經營困難,是用工成本,房租成本一直漲,實體店越來越多,消費者被分流,越來越少之間的矛盾。
實體店是分布式架構,特徵是有限輻射,覆蓋僅限於周邊,一個居民樓就能養一個士多店。
互聯網同樣是分布式架構,電商卻是將分布式資源做集約化整合,天生帶有壟斷本能,流量只會無限趨向於頭部集中。
一個李佳奇一個薇婭,一個雙11直播帶貨的銷售額就能超過全國其他所有直播帶貨的銷售總額。
電商平台千萬中小賣家,大部分銷量同樣都集中在有限的頭部商家,競爭實際上比線下實體店有過之而不及。
隨便一個人都能經營實體店,是大爺還是大媽守店都無所謂,學齡前兒童都會掃碼收錢。
但是做電商不行,電商從業者的綜合素質,是要遠遠優於實體店經營者的,實體店做不過電商,又有什麼奇怪?
電商模式是影響了實體店,但對實體經濟無害,因為 社會 商品零售總額沒變,變的只是消費者從哪買。
消費者減少了實體店購物,改從線上訂購,影響了上游原材料提供方么?影響了奶農的擠奶量了,還是影響了奶廠的產量了?
影響的不過是線下賣牛奶的實體店營收罷了,原來消費者十盒奶都在周邊實體店買,現在其中有五盒通過線上買了,消費總額沒變,只是實體店銷售下降了。
但是電商的集約化整合,對上游原材料提供方,中端的生產製造商,甚或倉儲物流,都是有促進作用的呀。
電商模式更容易整合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更容易流程規范化,物流標准化,在減少流通環節的同時,商品供應流通還更容易溯源,減少假冒偽劣,對實體經濟只有促進,哪來的破壞?
電商模式只有淘汰,淘汰的就是過剩的實體店。
美國機耕農民平均一人耕種80公頃,小農經濟下的農民有8畝地耕就不錯,本來1個農民就能乾的活,分配了100個人手,多餘的99個實際終生都在做著無用功。
沒有淘汰那多餘的99,是為了保障 社會 穩定,不是為了適應生產力。
實體店經營者與不少憂國憂民的人呼籲限制甚或取締電商,恰如手工織工想要淘汰新出現的紡織機。
這不現實,應該被淘汰,會被淘汰,被 歷史 證明了的只會是先進生產力淘汰落後生產力,淘汰手工的不是機器,是時代。
表面上看織工是被紡織機淘汰了,實際是紡織機為什麼會被發明出來的時代環境。
就是因為企業用工成本越來越高,勞工福利保障越來越高,又不加班又鬧工會,才產生了對自動化機械臂的迫切需求,才有了孕育智能製造時代的土壤。
因為相比於人類工作八小時都嫌累,可以二十四小時不停工作的機器人,既不要高薪也不要社保,既不鬧工會也不鬧罷工,相對於同樣做著重復勞動的製造業工人,智能機器人自然代表了更先進的生產方式與生產力。
難道就因為機器人淘汰了人類流水線工人,就說機器人毀滅了製造業么?
機器人毀滅的只是製造業崗位,之所以要淘汰人類毀滅崗位,恰恰是為了促進製造業的發展。
電商與實體店的關系是一樣的,電商淘汰毀滅一些過剩的實體店,非但不是在毀滅實體經濟,反而是在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實體店的困境在於供需關系的失衡,在於實體店數量過剩,在於實體店與電商的同質化競爭。
實體店的活路在於減少過剩,在於供求關系平衡,在於差異化競爭。
電商賣服裝,實體店同樣賣服裝,實體店的優勢在哪?解決了什麼用戶痛點?憑什麼自認為可以競爭過賣服裝的電商?
可要賣香煙呢?電商無論如何都是競爭不過實體店的,因為電商線上一賣煙,就犯法了呀,它怎麼敢跟實體店競爭?
餐飲店,美容店,寵物店等服務型的實體店,非但不會被電商淘汰,還能通過線上擴大輻射面積,增加營收。
服裝零食賣不過電商,開澡堂子總行吧,有上網沖浪的,沒線上洗澡的吧?
走差異化,避開與電商的同質化競爭,實體店又怎麼會消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