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一講 微觀經濟學導論:稀缺性與微觀經濟學
1.1 稀缺性
1.2 生產可能性邊界
1.3 機會成本
1.4 基本的經濟問題
1.5 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
1.6 比較優勢和機會成本
1.7 市場經濟
1.8 計劃經濟與混合經濟
1.9 經濟學研究對象和研究問題的角度
1.10 微觀經濟學要研究什麼
資源的稀缺性是社會問題的根源。
從本質上來講,富裕的海灣國家不存在稀缺性。(x)
稀缺性: 這樣的一種經濟事實——相對於人們的慾望而言,可用的資源是有限的,由其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足以充分滿足人們的需求。
稀缺性的兩個特點: 相對性和絕對性;①既定的資源和無窮的慾望;②任何階段、任何國家存在;
稀缺性帶來的結果: ①做任何事情、選擇都要付出代價、成本;②產生分工和交換,形成商品和價格。需要付費才能獲得商品。
生產可能性邊界: pro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也叫生產可能性曲線,用於表示在既定資源和技術條件下能夠生產出來的兩種產品的最大數量組合的曲線。
生產可行性邊界的特點: ①負斜率;②:凹向原點——越靠近最後一部分的資源,是越只是適合生產其中的一種,所以轉換成另外一種的難度更大;
邊際轉換率: 資源配置進行到某種狀態時把一種產品如Y轉換成X的比率。(或者說是用後一個產品X替換成Y的比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計算方法=X/Y 或者△X/△Y
邊際轉換率特點
前提:經濟已經進行到了某一個點;在這個基礎上產生新的變化;
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上,各個位置的邊際轉換率是不一樣的。
邊際轉換率是斜率,絕對值是不斷遞增的;
生產可能性邊界的用處:
①用來說明稀缺性;(既定的資源能夠生產出來的數量是有限的)
②說明生產有無效率;越靠近,越有效率 ③說明資源配置(分析出是哪一種的數量更多)
④說明長期的經濟增長(邊界不斷往外擴展——說明增長ing)
機會成本: 一種選擇或者決策的代價——將資源用於某種用途時必須放棄的其他最好用途的價值。
例子:
一、一塊地,用於生產糧食,可獲得230000,養魚21000,開發房地產20000。現在選擇糧食——機會成本——21000(放棄了其中一個最好用途的價值才是機會成本——而不是所有價值之和或平均;)
二、你獲得一張60元的電影票,去看電影
①機會成本:時間成本+60塊——雖然是贈票,但是可以轉讓出售、是具有價值的;
②如果是實名制的票,只能自己用——只有一個成本,時間成本,因為票沒有價值
③黃牛炒票到了90元——時間成本+90;
關於機會成本的說明:
①所有資源都要考慮,時間和金錢;
②只與這些資源的現在價值相關(只與這些資源的現在最好價值有關)例3
③可以做到在既定歷史開支下,收益最大;(例3)
④競爭條件下使用土地機會成本就是其市場價值(例4)
例子:
為了這個月的發電,
情景一:上個月用了120萬購買煤炭;這個月上漲為150萬;發電的收入是140萬;——機會成本是150萬
情景二:上個月160,這個月100萬,發電140——應該繼續發電;上個月的價值已經沒有意義了,
每次只分析一個原理中的一個問題——局部平衡分析
機會成本關鍵點總結
①它是有前綴的,是指做一個事情的成本、一個決策的成本,或者是作出選擇的成本
②做出選擇或者決策,都是要動用資源的,因此成本是指動用各種資源的價值
③成本是因為使用資源而放棄了的最好用途的價值
④在競爭條件下,機會成本就是所用資源的市場價值
⑤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性有關,我們事實上也是用機會成本來考慮問題的。
用機會成本理解——生產成本;
哲理——不要為過期的牛奶哭泣;著眼於當下;
基於稀缺性的三個選擇問題:
①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可以用生產可能性邊界來說明;
②如何生產?生產的方法
③為誰生產——消費者、生產者;
其他的一系列問題:
什麼樣的經濟制度是有效率的?
如何促進一個經濟體的持續增長?
如何充分利用所有的生產要素?
如何保持物價穩定?
為了解決基本的經濟問題社會如何做出選擇:
①自給自足;
②分工合作&市場交換(專業化分工→交換:市場或者計劃)
為什麼要進行專業化分工——用比較優勢解釋;
例子 :喬布斯專利五天一項;報告三十天一項;周小川專利十五天一項,報告十五天;
調整:喬專利五天,報告十天;周專利15天,報告15天;絕對優勢、絕對劣勢
比較優勢: 在多種產品的生產種,相對於其他的生產單位而言,如果一個生產單位在其中一個產品上的劣勢少一些,或者優勢更大一些,我們就稱該生產單位在生產該產品上具有比較優勢。
生產者不一定有絕對優勢,但是都有比較優勢,至少在比較優勢上勢均力敵,因此貿易才有廣泛的基礎。
機會成本低——比較優勢
比較優勢(用機會成本解釋): 如果一個生產單位在生產某種產品時的機會成本比另外一個單位要低,那麼我們稱它在該產品生產商具有比較優勢。
關於比較優勢的小結
①任何人都有比較優勢(更大的絕對優勢叫做比較優勢,較小的叫做比較劣勢;較小的絕對劣勢:比較優勢)
②比較優勢可以用機會成本來說明
③絕對優勢是用實際耗費的資源來定義的,而比較優勢是用機會成本來定義的。
④比較優勢解釋了市場存在的依據,奠定了國際貿易的基礎。
比較優勢是從純理性的經濟學理論分析的,但有時候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還是有必要,例如能滿足心理需求。
比較優勢的結論是我們必須進行分工。
商品交換的兩種途徑: 中央計劃機關通過計劃交換;通過市場或分權決策交換
市場經濟的基本要素:
分權決策
利益驅使(也是市場經濟的內在動力)
價格引導
互利交換
市場經濟的優點: 通過追求自己的利益,實現了社會利益。
例子
1.把市場經濟引進奧運賽事
2.非典時期的白醋價格
市場經濟作用的機制: 「看不見的手」引導;人是理性的,利己的,趨利避害
價格或者個人利益——看不見的手
市場經濟的優點: 市場機制交換信息,信息傳遞快而准確;個人利益驅使,反應非常迅速
市場經濟強調個人利益,但不是鼓吹個人利益;市場經濟能夠做到通過競爭、通過各種各樣的有序的規則,能夠保證每個人有序地追求個人利益,能夠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個人利益。如果市場經濟有問題的話,可以把法律機制引進來。
大部分國家採取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又叫做命令經濟。
計劃經濟的基本要素:
中央計劃機構做出集中決策
往往和公有制或國有制相聯系
可以有市場,也可以不利用市場(戰爭時期是沒有市場的)
利益機制:名義上的公共利益(本質上是追求個人經濟)
現實中的用法:市場經濟指市場佔主要成分,計劃經濟指計劃佔主要成分,而不是純粹的只是某種經濟。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資本主義——更多的是政治上的用詞。
1977年中國被稱為共產主義;
北歐、加南大、1979年以前的英國、法國被稱為社會主義
更接近市場和資本主義:美國、中國香港
更接近計劃經濟:中國、北歐(瑞典、芬蘭、丹麥、挪威、冰島)、加拿大、朝鮮、古巴
中國在走資本主義,美國在走社會主義(其實是指中國在走資本主義向市場經濟靠攏,美國在走社會主義向計劃經濟靠攏)
例子
美國的很多政策,例如社會保障政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政府包辦更多的福利。
美國的開支結構:2000年,私人投資支出——16% 政府購買支出18%
2011年 私人投資支出——12.7% 政府購買支出20.1%
背景是2008年的美國的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經融危機;
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定義:(側重於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一個社會如何利用稀缺的資源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它們在不同的人中間進行分配。
微觀經濟學:是以微觀個體為研究對象,研究個體經濟決策人如居民戶和廠商的經濟行為,單個經濟變數如供給,需求和價格如何決定,以及單個市場如何運行的理論。具體說,它研究市場中個體的決策和相互作用是如何決定各種經濟變數的。
宏觀經濟學:以總體經濟行為和表現為研究對象地經濟理論,研究總產量、就業和物價是如何決定和變化的。
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
市場某個具體市場所有的市場
供給某個產品的供給所有的供給
需求某個產品的需求所有的需求
生產者某個生產者所有
價格某個產品價格總價格
從問題的方式出發劃分: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指研究經濟問題的一種視角。客觀研究經濟現象之間的本來聯系,將各種經濟變數之間的因果聯系客觀地呈現出來。(研究」實際上是什麼「的問題)這種研究的正確性一般情況下是可以根據現實的數據來驗證的。
規范經濟學:是以一定的價值判斷作為標准對經濟學現象進行評判。(研究「應該是什麼」的問題)
這種研究的正確性取決於你的立場、標准和價值觀是怎麼樣的,無法驗證。
實證經濟學規范經濟學
實際是什麼應該是什麼
研究視角對過去解釋:實際發生了什麼,是怎麼發生的 對未來預測:將來會發生什麼,為什麼會發生對過去的判斷:已經發生的是否應該 對未來的判斷:應該怎麼做
診斷還是葯方診斷 描述性和分析性葯方 建議性的
需要預設立場嗎不需要需要
存在領域經濟理論經濟政策
是否正確一般可以驗證,取決於研究方向與技巧無法客觀驗證,取決於立場
我們可以打個比方說,醫院的化驗室屬於實證經濟學,開葯方的醫生接近規范經濟學。但是准確點說,醫生開葯方時仍然屬於實證經濟學,而如果他對不同的人區別對待,就是屬於規范經濟學。
政府有權不能任性(規范經濟學)
客觀監督政府,是否任性、是否滿足群眾的利益;(實證經濟學)
例子:
目前的GDP核算有很大缺陷,我們應該換一種更好的方式來核算。(實證)
發展是硬道理。(規范)
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規范)
微觀經濟學研究內容:
1.市場機制
2.居民戶的消費行為
3.居民戶的供給要素行為
4.生產規律
5.廠商的供給政策
6.廠商的要素需求決策
7.各個市場的相互關系
8.市場是否有效率
2、3 ——商品的需求面 4、5、6——商品的供給面
微觀經濟學地邏輯主線:
關於市場機智的理論
關於價格的理論
關於資源配置的理論
關於人們如何進行選擇的理論
㈡ 專升本經濟學原理考試重點
第一章 導論
了解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掌握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的概況,掌握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理解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的區別與聯系。
第二章 需求、供給與均衡價格
掌握需求理論與供給理論,掌握均衡價格的決定、變動及其運用,掌握需求價格彈性及其運用,了解其他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掌握邊際效用分析法和無差異曲線分析法,了解消費者的決策與需求曲線的關系。
第四章 生產成本
掌握機會成本、會計成本、經濟利潤、會計利潤,掌握短期成本的各種衡量方法及其關系,掌握邊際產量遞減規律及其原因,了解長期成本概念,掌握規模經濟與規模不經濟及其原因。
第五章 企業行為與市場理論
掌握四種市場結構的特徵及其短期、長期均衡情況,了解完全競爭企業與市場的短期、長期供給曲線,理解企業短期停業決策與沉沒成本的概念,掌握壟斷產生的原因,掌握壟斷企業的生產與定價決策,理解價格歧視概念,掌握卡特爾產量與價格的決定,理解囚徒困境、納什均衡概念,了解壟斷競爭市場上的產品差別競爭。
第六章 分配理論
掌握勞動市場的需求、供給及其均衡,理解教育與均衡工資的關系,了解土地和資本要素市場。
第七章 市場失靈與政府幹預
了解外部性、公共物品與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市場失靈,了解政府失靈。
第八章 一國收入的衡量
掌握GDP的定義及其組成,理解GDP與GNP的區別,了解名義GDP、實際GDP與GDP平減指數概念。
第九章 長期中的實際經濟
掌握長期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理解儲蓄與投資的相互作用,掌握可貸資金市場模型的運用,了解失業類型,掌握失業產生的原因。
第十章 長期中的貨幣與物價
了解貨幣含義與貨幣制度,掌握貨幣數量論,掌握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及其利弊,了解通貨膨脹稅概念。
第十一章 短期經濟波動
掌握總需求曲線特徵、原因及其變動,掌握長期、短期總供給曲線的特徵、原因及其變動,掌握總需求與總供給如何決定國內生產總值和物價水平,掌握短期經濟波動的原因,掌握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作用,理解流動性偏好理論,了解通貨膨脹與失業間的短期權衡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