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面對目前經濟不景氣我們該如何做

面對目前經濟不景氣我們該如何做

發布時間:2025-01-04 06:45:53

A. 面對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中國將如何應對並有所作為

第一、穩政策。
中國經濟總是陷於大起大落困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宏觀經濟政策大起大落,其根源在於行政權力對市場經濟的過度干預。政府的過度干預不會造就一個有效市場和有效政府,只會讓市場低效,並且滋生尋租和腐敗的空間。保持政策相對穩定的核心就是要減少政府頻繁的短期宏觀調控,代之以加強長效的市場制度建設,這也是中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題中應有之義。
比如,股市和樓市就是中國經濟的縮影,在很大程度上由政策調控,總是大起大落。股市相對穩定之所以重要,在於如果股市不穩,大幅度下滑,會大幅減少家庭資產,加上居民的現期收入上不去,生(生計)、老(養老)、病(治病)、居(居住)、教(子女的教育)等消費預期不斷增加,現期的消費就會受到擠壓,內需不足的情況會不斷惡化。再看樓市,自2003年國務院發布18號文以來,政府每年都會出台若干對房地產宏觀調控的政策,但是總給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感覺。不可否認,房地產行業存在著很多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存在著嚴重的貧富差距和房產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問題,近期又伴隨著房價上升過快的問題,但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不是頻繁的價格管理和政策手段,而是切實加強房地產市場長效制度建設。
應從促進土地城鄉流轉、開征房產物業稅種、加強銀行風險管理、構建住房保障體系、推進住房租賃市場建設、完善土地拍賣制度等涉及面廣、影響面大的制度建設方面入手,多管齊下,實行一般均衡的綜合治理,建立有效市場,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兼顧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引導有效供給與需求,從而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盡管有一些好的措施,與我們的建議有重疊之處,但我們對其將政策目標瞄準高房價,而不是房地產市場嚴重的結構失衡,以及由此而採取的一系列非法律定義的行政手段感到擔憂。它可能無法解決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和問題,而且會破壞市場的自我調節作用,激化供求失衡的矛盾。如果房價被人為遏制,不能提供足夠的投資和生產激勵,也就無法保證有效供給。當前的房產宏觀調控政策,已帶來如下一些負面效應。
一是產生激勵扭曲,使得政策目標與實際結果相背離。比如,提供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條款,本意是遏制投機購房,恰恰無法擋住外地有錢人(不需貸款)異地購房,卻將那些要靠信貸支持才能在城市裡購房的非戶籍人口擋在了門外。這也背離了城市化規律。
二是引發道德風險,使得市場沉迷於政策預期和博弈。由於信息很難對稱,很多政策的監督成本巨大,將會引起五花八門的社會亂相和道德失范,如虛開證明、借名買房、假按揭、行賄受賄等,更有甚者上演起假離婚的把戲。
三是破壞政策相對穩定,使得政策隨著房價上下起伏。一旦打壓房價的新政影響到我國經濟平穩增長(不是沒有可能),如何處理這些限制性政策?臨時性的政策撤銷之後,消費者暫時被壓制的剛性需求再又報復性反彈,政府又要如何應對房價上漲的卷土重來?因為從長遠看,中國房價的上漲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四是阻滯市場改革,使得計劃手段擾亂市場自發秩序。比如,將穩定房價的責任歸於地方政府,實際也賦予了其超越法律許可權干預市場的權力,可能會導致價格的扭曲並增加政府權力尋租的機會。政府應該管的是法定的住房保障,而不是市場的住房價格。
第二、調分配。
改革的實質就是利益關系的重新調整。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帶來了社會財富「蛋糕」的快速變大,但是國民財富分配格局的不合理程度卻日益加深,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國與民的收入差距拉大,我國居民收入比重由1988年70.5%的最高點下降至2007年的59.1%,國家財政收入在1993年至2008年之間的平均增速超過19%,大大超過整個經濟發展的速度,政府從經濟發展中得到的好處遠遠多於居民收入,且財政支出又大多用在推動GDP增長和自我消費上,而不是涉及公共利益的教育、醫療、社保、環保等事業上,使得老百姓捂住錢袋子不願消費;二是貧與富的收入差距拉大,我國基尼系數由1982年的0.249拉大到2008年的0.47,社會各階層的差距越拉越大,因制度性利益沖突和不均等而產生各種矛盾趨於尖銳化,已成為很多群體性社會沖突事件的主要直接源頭,如不加重視將影響社會穩定的大局;三是城與鄉的收入差距拉大,我國居民收入之比由1978年的2.57倍增至2009年的3.33倍,城鄉二元結構問題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有固化和加劇的趨勢。這些問題不解決,都將嚴重阻礙中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進程。
毋庸置疑,收入分配改革必須要謀劃長遠,但久拖不決肯定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短期內還是應該拿出若干能夠起到實效的具體措施。建議政府下大決心從國企收入分配改革、財政稅收政策改革等硬骨頭入手,促進政府從與民爭利的發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務型政府轉變,從行政干預過多的全能政府向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的有限政府轉變。首要的是,改革現有的國有資產收益分配製度,將大部分國有收益真正轉移到公共支出領域,如充實到社保中去,讓作為國有資產名義所有者的全民,真正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其次,應該提高起征點、降低稅率、建立必要的減免退稅機制,切實降低中產階級和工薪階層稅負,同時開征(或加大)資源稅、房產稅、遺產稅等國際經驗表明可有效縮小收入差距的稅種等,讓稅收真正起到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
第三、拉兩頭。
首先,我們認為要增加對農業和農村教育的投入,加快現代農業建設,使糧食供給保持穩定增長,建立讓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增強8億農民的消費能力,有效激活農村消費市場。當然,我們更應該將三農問題置於中國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去考慮,積極推進農村城市化、農民市民化的進程,這才是消除城鄉二元結構,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
其次,我們認為要大力促進服務業發展。目前,我國服務業占經濟總量的45%左右比重不僅與成熟發達國家相比,甚至與其他主要發展中國家相比都低不少。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服務業通常佔GDP的65%以上,而巴西、印度、俄羅斯、韓國、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目前的水平也都在55%以上。
相對而言,服務業對能源、資源等要素的消耗較低,它並不會像需要大量基本原材料投入的行業一樣,由於當前持續高企的原材料價格而顯著地引致成本推動型和輸入型通貨膨脹。相反地,一方面,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業有助於緩解勞動力過剩的問題,並可以減輕資源密集型製造業過度膨脹所引致的資源耗竭、環境惡化等負外部性。另一方面,發展智力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則有助於提升中國在世界產業價值鏈中的位置,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升級轉變。
第四、優中間。
經濟金融危機的一個作用,就是促使我們下決心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進行深層次的結構優化調整。對中國經濟的主體第二產業而言,一要引導和支持工業部門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促進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端優勢工業產業群,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方面應注意充分發揮民企的作用。因為以國家為主體的創新體制,往往不計成本,在動機上可能是忽視經濟效益的,也許在某些特定領域或特定目標上能成功,但不會導致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型經濟。相反,以民企為主體的創新體制,由於對利潤和效益的密切關注,以及分散決策所需的信息量較少,使得它更容易導致整體經濟效益的持續提升。
二要轉變發展方式,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動中國經濟實現由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為基礎的「高碳」經濟,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經濟的轉變,淘汰落後產能,實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三要改變國有壟斷行業封閉、單一的所有制結構,繼續擴大民營資本市場准入,不斷完善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扶持體系,為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投資環境,讓其進入原由國家壟斷的行業,促進市場競爭,讓生產要素向最有效率的地方集中,以提升整個經濟的效益和效率。由於中小企業的大量存在而形成的競爭和創新文化,促使創新型大企業不斷涌現,也正是發達國家保持強大的一個主要原因。
沒有充滿活力和蓬勃發展的中小企業,一國經濟很可能是沒有希望的。數據也顯示,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5%。為此,我們要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限制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規章。比如,新《勞動合同法》無論是從出台時機還是立法依據都很有問題,使得大量出口導向型的中小企業的運營成本增加,用工體制僵化,生存空間惡化,屬於典型的好心辦壞事。究其原因,就是用熱情和願望替代了經濟規律,政府在不該管的地方管得太死太細,結果導致有法必依則大量中小企業倒閉,有法不依則法律威嚴受損的兩難局面。建議對大、中、小企業實行區別對待,避免用《勞動合同法》這樣的「一刀切」做法,擠壓中小企業特別是那些極小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從而無法大量吸收過剩的農業人口以促進城市化轉型。
第五、擴內需。
可以預期,一直以來支撐中國增長模式的外部需求在未來幾年內都將會比較疲軟,原因在於主導全球經濟消費需求的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居民家庭當前都面臨著去杠桿化和重建儲蓄等重要任務。因而,當務之急是促進從外需支撐的出口型發展模式向內需支撐的消費型發展模式轉變。
如果說前述的調分配可以增加居民的購買能力,那麼要真正有效激活消費需求,還需要增加居民的消費信心和消費意願。2008年下半年以來,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通過一次性轉移支付或財政補貼來擴大居民的「半強制性消費」,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但是這種補貼性消費行為一旦長期化,將會給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並且會為進一步深化市場導向的改革築高藩籬。
建議在進一步延續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以舊換新、提高特殊人群補貼、降低部分產品消費稅等刺激政策的同時,積極規劃出檯面向未來5到10年的涵蓋就業、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涉及居民「生(生計)、老(養老)、病(治病)、居(居住)、教(子女教育)」的具有全局性的一攬子社會福利改革計劃,以穩定居民收支預期,提高自發消費信心,擴大自主消費需求。
第六、促出口。
在社會保障和醫療改革等公共福利政策還處於改革摸索的情況下,經濟由出口導向向內需驅動的轉變無法一蹴而就。當前政府應該在擴內需的同時,在促出口方面同樣有所作為,以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和緩解龐大的就業壓力。
首要一條,就是近期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以保持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數據顯示,如人民幣在短期內升值3%,家電、汽車、手機等生產企業利潤將下降30%至50%;在其他生產要素成本和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如人民幣升值1個百分點,紡織品企業利潤也將降低1個百分點,而其本身的利潤只有3%至5%。因此,盡管從長期看人民幣還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間,但是在當前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仍然不穩的情況下,要盡量頂住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穩定人民幣匯率,這對緩解中國企業出口成本的上升,幫助出口依賴型的企業穩住一定的外部市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美國的貿易赤字涉及90多個國家,是一個多邊問題,不能通過簡單的雙邊匯率調節來解決。在美國一些著名經濟學家的極力鼓動下,美國政府寄望於通過中國的人民幣升值來解決其自身的結構性問題,這是一種自己生病別人吃葯的做法。事實上,由於改革開放,中國大陸已有相當比重的外國企業、跨國公司和合資企業,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使得人民幣升值對其他國家是一柄雙刃劍,這也會大大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其次,要繼續運用財政、信貸、外貿基金等多種手段,為企業降低出口成本,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克服隱性貿易壁壘,支持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出口,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同時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幫助企業不斷開拓新興市場貿易、東亞區域內貿易及自由貿易區內貿易(如成立不久的中國-東盟、中國-秘魯、中國-智利、中國-哥斯大黎加等雙邊自由貿易區)。

B. 經濟危機來了該怎麼辦

1.找份穩定的工作,收入不一定要很高千萬別去投資建廠或者搞店鋪經營。 2. 資產配置上,少配置人民幣現金,可以適當配置外匯和固定資產,這條顯然也不太對,因為外國經濟危機更歷害,貶得更快,我們相對來說還算安全一點的,受到沖擊會小一點,但是不可避免。 固定資產倒是有可能,但千萬別貸款 3. 投資方面,股票就一邊去吧,黃金倒可以考慮一點。 4. 其他投方面,除了智力投資(就是多學點知識,技能等),其他的金融和實業方面投資不宜太多。智力投資可以讓你在經濟復甦之後,獲得高薪職位 5 ,還有存一點錢,等經濟要復雜時購入相應的資產,如一些地鋪,房產,股票,那樣以後復甦後增值會驚人的,但是在沒有以前,還是安全第一,保值要緊 ;轉: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危機這個東西,好象離我們普通老百姓塌譽也越來越近了。 這里摘了點經濟危機的話題,也許對大家有用。 經濟危機的種類 一類 是糧食等生活必需品短缺引發 生活必需品引發的危機是比較危險的,這種危機出現,需要國際援助,國際貸款,等等,如果仍不能化解危機,剩下的解決方案,只有戰爭。 二類 是金融產品急劇貶值引發 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危機,那麼只是社會財富的再分配而己,不用大驚小怪。 在底層的勞動者,是用勞動換飯吃的,經濟危不危機,無所謂,怎麼都是過苦日子,被富人欺負,物價上漲了,工資也會漲。如果失業, 國家為了穩定,必然會加大補貼,否則社會動盪,政權就被推翻了。這在國家物資充足的情況,生存是不會有問題的。 農民是不怕的,本身就有自給自足的能力,只要國家不給那麼重稅賦就行。團空段如果稅賦重了,農民同樣不滿,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 其他的城市有產者,就要看各人智慧了,在經濟崩潰-復甦的過程中,會有一些破產,有一些暴富。財富被重新分配。按亞當-斯密《國富 論》,財富只不過對其他人勞動的支配能力。富人可以獲得比窮人多的社會勞動產品,這種能力叫做有錢。持有現金資產的有產者,在通貨膨 脹下,其財富會被奪走。 不怕通貨膨脹的是現金資產在總資產比例比較小的有產者。比如買房自住的房奴。只要不失業,是可以挺過經濟危機的,經濟復甦後收入 的增長會使目前的房供壓力變向微不足道,而那時無產者仍在為著高房價嘆氣。中國人多房少,房產供需之間的矛盾是很難解決的,房價不管 漲跌,窮人都是買不起商品房。 個人認為,中國目前外匯儲備足夠多,物資也尚未虧轎短缺,除了石油(最近石油價格也大幅度下挫),如發生經濟危機,也是金融危機引發的社會財富大調整。

C. 面對經濟危機..平頭老百姓應當做點什麼

只要你不是外貿企業的,平頭百姓消費會增加,還給你很多投資機會,而且這些機會也不是金融危機帶來的。
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開放金融市場的國家的傷害是巨大的,使全球金融業大清洗,緊接著就會影響實體經濟,使全球經濟衰退。
對中國而言,對對外貿易所產生的影響,這是不可避免的,不過我們還應該看到他對中國的影響是有利有弊。弊:1.金融對金融的直接性的傷害不是很大,因為中國是資本管制的,損失的是中資銀行放貸國外的那點錢,損失的數量很少,不會產生信貸方面的影響,稱不上對中國整個經濟的影響。2.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相當的高,全球經濟的衰退,勢必使中國的對外貿易衰退。利:1.全球經濟衰退,勢必對國際能源、農產品、原材料的需求減少,因此價格會下跌,這對我們這個高速發展大國來說是好事。2.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之一,另兩架是投資和消費,為了保證經濟增長率的穩定,投資和消費必將擔起大任,投資之前有過熱趨勢,那現階段只能增加消費,所以國家提出了促進內需。不過這種轉變需要一個時間段。這種轉變對普通大眾還是很有好處的。
所以說這次經濟危機對中國來說,只是迫使中國作出一個轉變。我們假設沒有這次金融危機,中國會不會做出這種轉變那?中國的外匯儲備已達到19000億美元之巨,世界第一,這種外匯儲備的高增長還能維持多久?這些外匯儲備無論從現階段的意義還是中國國際戰略的意義來衡量都已經足夠用了。

再來說說中國的通貨問題,這次通貨膨脹的原因有多方面:國際能源、農產品、原材料的大漲價(現在開始跌了);國內投資過熱,流動性嚴重過剩,房市股市可窺見一斑(現在高息高存款准備金率緊縮流動性);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發展不平衡。特別是農業,農民進城,耕地拋荒多,08年天災特別多,06年豬肉價格暴跌,養豬積極性受重創,大量屠宰母豬,養豬業創傷很大,所有這些問題使得供給跟不上(現在正在實行土改,土地流轉制,而且對農業的投資正以每月70%的比例增加)。這些都需要一個時間段的轉變。

說金融危機對中國造成的影響,那是媒體為了搶眼球,轉移視線,可以不這么評價冰島國家的媒體。就中國而言,國內經濟本身發展的問題並不比金融危機帶來的問題小,特別是投資比重重,而且投資主體投資效率較低帶來的流動性問題,不過這個轉型中的中國包雜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仍能如此高速的發展,是相當不錯了。現階段經濟的滯漲或倒退是短暫的,也可以說正在重新啟動,調整都很正確,未來會更好,對於我們這時有很多的機會存在。

閱讀全文

與面對目前經濟不景氣我們該如何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換回愛情的新鮮感 瀏覽:725
看圖寫故事怎麼評課 瀏覽:275
水空調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瀏覽:353
事業不順夫妻不和怎麼辦 瀏覽:952
省屬事業單位經濟類考什麼卷 瀏覽:549
第五大經濟體是哪個 瀏覽:152
濟南章丘十匣村經濟怎麼樣 瀏覽:652
對婚姻沒什麼可抱怨的 瀏覽:585
健康碼如何換電話號碼 瀏覽:416
桃花運這首歌表達愛情什麼意思 瀏覽:569
怎麼判斷幸福的標准 瀏覽:332
關於拆遷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101
什麼叫事業多元化 瀏覽:220
美女早上好我看你什麼也不要 瀏覽:591
我叫美女今年十六歲是哪個成語 瀏覽:986
跑外賣辦健康證要單位蓋章怎麼弄 瀏覽:355
婚姻狀況怎麼查別人的 瀏覽:975
吉林省行政事業單位有哪些 瀏覽:570
幸福美麗新村的要求是什麼 瀏覽:982
哪個ktv美女最多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