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稻田榨菜高產的栽培技術 榨菜怎麼養殖
榨菜,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種植,11月上旬和中旬移栽到水田,次年3月底至4月上旬收割,然後與早稻一起種植。這種水田套種一季榨菜的栽培模式,每畝可生產榨菜4000公斤以上(含莖葉)。除去所有成本後,每畝可增加收入1700元左右。種植榨菜後的稻田,由於腐爛的蔬菜和腐爛的葉子都能返田,基本上可以節省近200元。這樣,每畝純收入可增加1900元左右,是農村種植冬作物的較好模式。
培育壯苗
宜選擇產量高、膨化莖含水率低、品質軟、加工整理方便、抗病、抗寒性強的品種。由於芥菜品種地域性強,在引進新品種時,必須在小規模試種的基礎上進行大面積種植。播種育苗時間為9月底至10月初。如果播得太早,病毒病得很嚴重;播得太晚會影響產量。播種前用10%磷酸三鈉處理種子10min,可滅活病毒,減少病毒的危害,也可用代森錳鋅處理。用50%辛硫磷1000倍液處理土壤,消除地下害蟲。播種後,發芽前噴60%丁草胺100ml或乙草胺50-70ml。苗期防治蚜蟲。
整地施肥
插秧、播種、收割後,要及時進行耕作整地。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復合肥50公斤作為基肥,然後翻耕成1.5米寬的壟(連續溝)和龜形箱面。苗齡30-35天即可種植,株行距20-23× 33厘米。一般每畝種植5000-6000株。移栽後澆灌足量的生根水。
田間管理
移栽或還田後進行田間管理,每畝4-5公斤尿素,1000公斤水作第一次追肥。在1月下旬,用25kg碳酸氫銨、20kg過磷酸鈣和5kg氯化鉀進行了1500kg水的二次追肥。2月下旬,每畝施用尿素25公斤,氯化鉀12.5公斤,然後再加水施肥。禁止推廣或只施氮肥。7天後,根據生長情況重新施肥,促進瘤莖膨大和葉片生長,降低空心度。退苗後,用100~125ml丁草胺60%乳劑和50~60kg水噴於畦面,或用50~75ml乙草胺和50~60kg水噴除草。根據氣候條件防治蚜蟲1-2次,及時清除病毒株。如果入冬前長期乾旱,可根據情況澆溝一次,並及時排水,不越界。如果雨水過多,要及時做好溝渠排水和防澇工作。
我們通過以上關於稻田榨菜高產的栽培技術 榨菜怎麼養殖內容介紹後,相信大家會對稻田榨菜高產的栽培技術 榨菜怎麼養殖有一定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② 基準作物與指定作物
基準作物是指小麥、玉米、水稻 3 種主要糧食作物中的一種,是國家規程規定的理論標准糧的折算基準。根據種植日期,國家規程又將基準作物進一步區分為春小麥、冬小麥、春玉米、夏玉米、一季稻、早稻和晚稻 7 種。
指定作物是指國家和省所給定的、縣域內標准耕作制度中涉及的作物。由於現代的種植方式千變萬化,間(套)作形式多種多樣,為了便於進行分等計算、保證分等成果的可比性,確定的指定作物力求簡單化,一般選擇種植面積較大、產量適中的一兩種作物作為指定作物。指定作物一般為糧食作物,在縣域范圍內面積比例超過 50%。如果某地區沒有一種耕作制度的比例達到 50%,則確定較為重要的幾種耕作制度(種植面積比例之和超過 50%)作為該地區的標准耕作制度,以保證其在一定時期內的相對穩定,同時也便於以後統一折算成標准糧,進行橫向比較。各標准耕作制度分區的作物組成及復種類型見表 3-2。
表 3-2 甘肅省各分區標准耕作制度統計表
為確保甘肅省的基準作物與指定作物符合農業生產實際,項目組按照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第 2 期技術簡報的要求設計了調查表格,統一調查了全省 86 個縣(市、區)的標准耕作制度和作物種植情況,要求各縣(市、區)上報的表格必須經縣級農業部門確認並加蓋公章。全省統一匯總後又將成果反饋給各縣(市、區)進一步修改,並在省級專家討論會上確定,形成指導全省農用地分等工作的指導性參數。根據《農用地分等規程》提供的理論標准糧的折算基準和甘肅省糧食作物種植的實際情況,確定小麥為甘肅省的基準作物,指定作物為小麥、水稻、玉米、馬鈴薯、青稞、棉花、油菜、黃豆、蕎麥。
各縣(市、區)開展外業調查時,以省里統一確定的基準作物與指定作物為依據,根據調查時的實地狀況,最終確定了參與計算的指定作物(附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