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中國經濟開始復甦是什麼意思

中國經濟開始復甦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4-12-24 10:22:09

『壹』 中國經濟15個月持續復甦,這反映了一個什麼問題

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經濟的韌性是非常強大的,即便是我們經濟在去年遭受了非常嚴重的沖擊,但是對於今年我們國家來說,我們的經濟又在短時間內得到了充分的恢復和發展,我們國家的經濟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最要好的成績是和我們國家的整個我們經濟體制有著密切的關系的。

更為關鍵的是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整個國家的經濟面臨著轉型的壓力和風險,但是我們國家仍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經濟復甦增長,這與整個國家的宏觀調控是密切相關的,在疫情期間國家出台了多項政策來緩解疫情,對我們國家經濟帶來的壓力,通過各種各樣有效的政策,有效的提高了經濟的活力,讓大多數的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轉入生產狀態,讓這些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沒有後顧之憂,這也是我們國家所特有的政治優勢,所以說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我們國家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也是整個社會制度的優勢所在。

『貳』 央行:經濟已經呈現明顯的復甦勢頭,這意味著什麼

前兩年的疫情把我國的經濟拉得很低,而且人民的消費能力也是逐漸的下降。因為在疫情期間,有很多的工作都是暫停了的,有很多的居民也是分分的呆在家裡面隔離,安安靜靜的等疫情過去。那麼,現在防控勢頭良好,而且有很多的地方也是逐漸的在發展當地的經濟。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經濟已經呈現良好的狀態,那麼央行:經濟已經呈現明顯的復甦勢頭,這意味著什麼?

所以我們也不得不感慨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生活在中國真的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因為我們有著強大的祖國給我們做堅強的後盾。無時無刻,中國總是以人民為主,然後保障我們的名聲,所以不得不說我們是十分幸福的,也希望我們能夠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後給自己的祖國出一份力。

『叄』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的復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我們黨結合現代經濟理論和我國經濟建設的具體實踐,提出的符合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道路的指導理論。自黨的十四大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以來,在改革與發展的實踐中,這一理論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與時俱進的思想在經濟指導理論領域一直走在了前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國民經濟所有制結構日益多元化,以及社會經濟體系的動態變革不斷深化,我們黨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提出了新的認識和理論創新,保持了思想的統一性、時代 性和前瞻性,既把握了經濟發展規律,又富於經濟實踐的創造,避免思想認識在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形成桎梏,束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腳步,對我國在新的形勢下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將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經濟發展理論得到新的論述和完善 1.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選擇 從重工業優先發展,到走集約式經濟發展模式,再到擴大對外開放、進行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我國在經濟發展模式及道路上不斷探索,成功地在較短時間內建成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工業體系,並不斷進行結構升級和技術改造。進入21 世紀,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發達國家已經從工業化進程走向信息化方向。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背景下,十六大報告提出我國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經濟發展模式。這是在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已經取得階段性成功以後,我國未來國民經濟發展獲得的新的動力源泉。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一新的經濟發展理論首先告訴我們,"實現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艱巨的歷史性任務";但在發展思路上,我們不能重復發達國家先工業化、後信息化的發展道路,而是創造性地提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新技術應用成果改造傳統的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使得信息化和工業化實現有機結合,共同作用於經濟發展的實踐,促進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 這一理論的積極意義在於:一方面,信息技術革命引發的新經濟浪潮一度席捲全球,而新經濟最終由於沒有獲得自己的可持續贏利的市場空間而出現泡沫,從膨脹到破滅。在新的信息技術應用的產業化發展中,需要為信息經濟找到堅實的發揮作用的領域。另一方面,十六大報告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則為信息經濟的發展找到了廣闊的天地。我國傳統產業在生產流程、物流控制、管理程序、信息傳遞、資金周轉等許多方面都存在效率低下的情況,與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快速反應、全面控制等相距甚遠。新的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全面提高現代企業管理的信息化、網路化水平,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提升整體的市場競爭能力。從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實踐來看,前期的發展也曾出現過一定的泡沫。在經過調整後,人們認識到電子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才是信息產業的發展基點,也是傳統產業發展的新的契機。因此,十六大報告在對新型工業化道路理論的闡述中,十分精闢地詮釋了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關系,並在此基礎上成功提出了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的路徑。 2.新的經濟發展的要素投入重點 在生產要素投入方面,傳統的經濟發展理論強調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的作用,對科學技術的應用論述較為單薄。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也是曾經長期地走外延式擴大再生產的道路,以大量的資本、勞動力的投入實現規模的擴張和高速的增長。而隨著國民經濟體系的日益完善和短缺經濟時代逐漸成為歷史,我國的經濟發展逐漸轉向以內涵式的擴大再生產為主的發展模式。這樣,在發展階段中進行生產資源的結構調整和要素投入的科學規劃就成為發展重點。十六大報告突出了科學技術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地位,順應了科技決定競爭地位的國際潮流。 十六大報告提出,"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高度強調了高新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首次提出高新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先導產業的結論,把高新技術要素的投入作為未來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投入重點。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這里,在突出技術要素投入的同時,也對人力資本投資提出新的闡述,把科技的應用和教育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深化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加強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結合,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這既深化了科技對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的理論闡述,同時也深化了傳統發展經濟理論對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性的認識 ,把科技發展和勞動力素質提高結合在一起,對生產要素投入形成突破性認識,更為全面和切合實際地指出了未來社會化生產的要素投入重點。 在突出強調科技投入的重要性的同時,在全面生產要素投入方面,十六大報告也作出了較為精要的概括:鼓勵勞動, 鼓勵創造和鼓勵投資。報告指出,"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要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要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不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不論是簡單勞動還是復雜勞動, 一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勞動,都是光榮的,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海內外各類投資者在我國建設中的創業活動都應該受到鼓勵"。這些論述都闡明了社會主義生產活動中勞動要素的重要性及多面性,闡明了資本投入的主體多元化的方向。同時,在社會生產和價值創造過程中,除了需要資本、土地和勞動力外,先進技術、科學知識、經營管理以及信息等的重要性也都與日俱增,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生產要素。它們作為復雜勞動或復雜勞動的積累和物化,在生產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的時代下,必須深化對生產要素理論內涵的理解。 黨的十六大報告在堅持發展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統一了思想認識和理論分歧,深化了社會主義生產的要素投入理論的內涵。"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於人民"的論斷,充分發展了生產全要素理論,解放了意識觀念里資本和勞動的對立,將勞動、管理、資本和知識技術等創造活動歸結在"造福於人民"的大旗下,還原它們作為生產要素的本原屬性,使之地位平等地構成社會主義生產活動的內容,切斷單純生產活動與階層分化的必然聯系,這對創造出"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創業機制,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社會氛圍"具有深遠的意義,豐富了全要素生產理論的內容。 3.對發展經濟的目的本質作出新的確認 在經濟發展理論中,促進就業一直是宏觀經濟發展的目標之一。十六大報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明了就業的重要性, 高屋建瓴地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把就業問題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確定"擴大就業是我國當前和今後長時期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國家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戰略和政策",在指明就業問題的艱巨性的同時,也表明了黨和國家在擴大就業方面的政策和戰略的長期性,擴大就業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為發展經濟提供了重要的戰略和政策理論指導,但沒有從根本上闡釋發展經濟的目的本質。為此,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對發展經濟的目的又進一步作出了簡潔、明確而又切中本質的界定:"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這一論斷樸素而又有力地對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作出了回答。這一論斷首先認為,落後的社會生產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間的矛盾依然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社會矛盾,但在新的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發展經濟的目的不僅是要"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滿足人們多樣化的物質文化需求", 而且還要在公共服務、醫療保健、生活環境等多個領域提高小康生活的水平,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發展均衡的小康生活;不僅要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要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質量。這樣的發展經濟的目的屬性的理論闡釋,進一步發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的目的性,使得發展經濟的目的本質更為全面、更為准確、更富於時代性,而且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思想光芒。收入分配理論獲得新的豐富和補充 1.收入分配的社會主體進一步得到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日益得到完善,利益群體也日益多元化,如何把"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共同加入到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中,如何"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把一切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和凝聚起來",是確認新的社會分配主體的重要前提。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首先確認"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始終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 ,對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和利益給予充分的肯定和保護。對收入分配主體的突破性發展在於,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這一嶄新的論斷,充分肯定了社會各階層包括新興階層對現代化建設作出的貢獻,淡化了階層的觀念,打破了觀念里的成見,將各方面的社會力量都團結和凝聚在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中,他們作為社會分配主體的地位都得到了完整承認。這一新的認識,符合了社會發展的大潮流,鼓勵了多元化的從業和創業取向,在"尊重和保護一切有益於人民和社會的勞動"這樣的前提下,將各階層的社會活動統一起來,對"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2.收入分配製度的創造性發展 社會分配主體日益多元化,理順其間的分配關系則成為收入分配製度的關鍵。在"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該得到保護"的前提論斷下,十六大報告對收入分配製度作出了創造性的完善和補充。在大的分配關繫上,首先確立的是要"調整和規范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分配關系"。這種大分配層次的論述更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基本構架。在具體的收入分配製度上,十六大報告在確認合法的非勞動收入應予以保護的基礎上,也確立了"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新的收入分配原則,對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基本分配製度作出了重要的完善。這種完善不僅結合了時代的發展和形勢需要,而且使得資本、管理、技術等生產要素在獲得平等的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的同時,在分配環節也獲得了同等的參與分配的權利,這無疑是思想觀念上的巨大進步。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非勞動收入已經越來越成為社會分配的重要環節,資本要素獲得的股息、紅利,技術要素獲得的技術股份分紅、專利所得等,經營管理要素獲得的股票期權所得……,等等,這些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收入所得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在收入分配製度上給予確認,保護其合法的地位,這樣才能更好地鼓勵資本市場發展、技術研發的進行和管理活動的創新,切實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一新的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 3.收入分配調節機制的新的論述 對分配製度的創新發展還表現在,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收入調節機制。初次分配中發揮市場的作用,讓各種生產要素按各自的貢獻在各要素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各得其所,提高收入分配的效率,同時提高要素資源配置的效率;再次分配中,政府將通過稅收、轉移支付等收入分配的調節職能 ,調節差距過大的收入,保證社會分配的相對公平,"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以更好地讓收入分配製度維護社會穩定、團結。這樣的收入調節機制,強調了市場機制對收入分配的基礎性作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的要求,提高了各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和要素投入的積極性,同時也沒有偏離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在" 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的同時,規范分配秩序,"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在法律的框架下實現收入的公平分配。這樣的收入分配調節機制的論述,充分發揮了收入分配對社會生產的積極作用 ,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各盡所能、各得其所,按貢獻分配,釋放了社會蘊藏的建設動力,鼓勵投資、鼓勵創業,對經濟建設的全面推進和社會的團結凝聚具有重要作用。 對財富、資本、虛擬經濟概念的新認識
麻煩採納,謝謝!

『肆』 中國經濟什麼時候復甦

中國政府在2022年開年定下了促增長的基調。得益於基礎設施投資反彈,2022年前兩個月經濟增長勢頭增強。然而新冠肺炎病例增加以及嚴格的防控措施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2022年第二季度年經濟增長率下降到了0.4%。
與之前的病毒變異株相比,奧密克戎傳染性強,因此難以控制。自3月中旬以來,為遏制病毒傳播,全國部分城市採取封控措施。從3月底開始,上海封控了兩個月。另外,北京和深圳等城市也實施了部分封控措施。2022年第二季度,疫情防控導致物流、運輸和供應鏈中斷。
三、隨著新冠肺炎病例數下降以及刺激措施出台,經濟呈現復甦態勢
令人鼓舞的是,5月份每日病例增速放緩。地方政府逐步放寬限制。為了在緩解疫情影響和社會面病例清零之間取得平衡,衛生健康部門要求大城市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與此同時,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刺激措施重振經濟。

1. 工業生產引領整體復甦
工業生產在經歷4月份收縮後,5-6月份迎來了顯著反彈。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需求強勁,采礦業產量增長在所有行業中表現強勁。同時,得益於對數字化和本土技術的需求,高科技行業的表現也強於其他行業。
2. 零售銷售復甦乏力
零售銷售在連續三個月萎縮後,5-6月份略有反彈。新冠疫情間歇性暴發和病毒防控措施大大限制了線下的面對面服務。過去兩年,旅遊和餐飲等消費服務是中國經濟的主要薄弱環節。盡管如此,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轉,消費支出將在2022年下半年逐步反彈。但是,消費的實質性復甦則取決於就業和收入前景的改善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放鬆。

3. 基礎設施投資增加穩定投資增長
4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導致投資大幅放緩。5-6月,基礎設施投資在穩定投資增長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盡管增速逐漸放緩,但前六個月製造業投資仍保持健康增長,同比增長10.4%。傳統基礎設施投資仍是公共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綠色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在公共投資中的份額越來越大。政府計劃升級中國的增長模式,並在美國加強對中國技術限制的背景下培育本土技術。

4. 房地產行業盡管持續疲軟,但已顯現出好轉的跡象
4月和5月,房地產行業表現疲軟。6月,中國30個大城市的房地產日銷售量有所回升。被壓抑的需求和房地產政策的放鬆都起到了提振作用。越來越多的城市放鬆了限制,並宣布了新的優惠措施支持房地產交易。根據最新的監管指導意見,商業銀行可將首套房貸款利率下限下調20個基點。此外,為了刺激房地產需求,中國人民銀行(PBoC)將作為房屋抵押貸款利率基準的五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了15個基點。

5. 出口因疫情中斷後迅速反彈
對中國出口的強勁需求是疫情時期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但是,由於發達國家選擇「與新冠病毒共存」,取消了保持社交距離的限制,撤回了刺激措施,今年出口增長速度逐漸放緩。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新一輪疫情導致出口中斷。但由於上海放寬限制,以及國內供應鏈恢復,5-6月出口增長超預期反彈。

6. 由於通脹率不高,中國貨幣政策仍有寬松空間
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能源制裁的驅動,能源價格上漲,導致全球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增大。然而,中國的低通脹與西方主要經濟體的持續高通脹形成鮮明對比。在西方發達經濟體,大規模貨幣寬松政策和直接面向家庭的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不僅支持了經濟復甦,也抬高了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
相比之下,中國的貨幣寬松政策較為克制。中國的財政刺激措施主要促進了投資,推高了生產者價格。然而,在中國,從生產者價格到消費價格的傳導是有限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間歇性暴發、疫情防控政策持續收緊、房地產低迷對消費恢復構成了壓力。6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波動後的年化核心通脹率保持在1%的較低水平。因此,在通脹壓力較小的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可以維持貨幣寬松政策,這與發達經濟體的快速加息形成了鮮明對比。

四、實現2022年5.5%的增長目標,需要額外的刺激措施
展望未來,我們預計2022年下半年經濟有望持續復甦。政策制定者將藉助基礎設施投資,這一關鍵的逆周期宏觀經濟管理工具,來拉動總需求。持續的財政刺激措施不僅將支持增長勢頭,還將提振企業和消費者的信心。4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提出要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
2022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額度基本已經6月底前完成。提前發行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將為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提供資金。此外,6月1日,國務院指示政策性銀行增加人民幣8000億元基礎設施信貸額度。在6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宣布增加人民幣3000億元金融債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為基礎設施投資提供資金[2]。
盡管傳統基礎設施的規模依然很大,但政策制定者優先考慮「綠色和新型」基礎設施項目[3]。「綠色和新型」基礎設施是中國增長模式升級和實現減碳目標的關鍵。3月23日,中國首個氫能產業的中長期規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發布,表明中國在朝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穩步邁進[4]。此外,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的制裁名單不斷增加,凸顯出發展獨立自主技術的緊迫性。
增值稅退稅、補貼以及擴大社會保險延期繳納范圍,將支持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等紓困發展。此外,考慮到中小企業比大企業受到的沖擊更大,政府還計劃增加面向中小企業的采購。
與世界其他地區收緊貨幣政策不同,我們預計,由於通脹前景溫和和國內需求疲軟,中國人民銀行將維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日表示,中國的政策利率處於低位,目前重點是增加信貸供應[5]。
前期的貨幣寬松政策將有助於穩定房地產行業。房地產投資有望在近來的低迷之後恢復穩定。許多地方政府放鬆了對房地產行業的限制,並出台了支持房地產交易的扶持措施。監管機構也放寬了限制,以緩解房地產開發商面臨的融資困境。
預計2022年下半年出口增長將放緩。基數效應、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快速緊縮以及消費支出從商品向服務持續轉移,可能會減弱對中國出口的需求。美國政府可能取消部分中國製造商品的關稅,這是一個小小的利好。但這無法抵消美國經濟放緩對中國出口的影響。
雖然疫情防控政策的影響可能會降低,但潛在的新冠肺炎疫情及由此導致的封控仍然是中國經濟前景的主要下行風險。特別是在一些國家,新一輪疫情正在蔓延。堅持防控政策不放鬆將繼續對消費者支出構成壓力。不過,衛生健康部門宣布了一些放鬆疫情限制措施。例如,6月28日起,對入境人員和確認病例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時間從14天縮短到7天[6]。

『伍』 目前我國經濟復甦進程正處於哪一階段當前中國經濟的復甦

我國經濟從改革開放至今,長期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這主要得益於兩個關鍵因素:一是勞動力成本低廉,二是經濟全球化與國際需求。

首先,我國擁有龐大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在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的過程中,勞動力產出大於消耗,為企業發展和投資提供了豐厚的利潤空間。尤其在2000年初,適逢62後嬰兒潮,這批勞動者的低需求、高強度產出,與工業化的進程相輔相成,加速了經濟的積累與發展。

其次,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需求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推力。加入WTO和享受稅收優惠等政策,讓我國抓住了全球化的機遇,國際貿易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驅動力。2002-2003年期間,我國經濟增速極快,進出口額激增,標志著我國在國際市場上搶佔了重要份額。

然而,長期依賴出口也帶來了內需不足的問題。2008年金融危機後,經濟進入調整期,首要任務是擴大內需。這期間,居民開支大幅增長,房地產成為主要消費領域,形成了龐大的房地產市場。

勞動力紅利在2015年前後達到頂峰,隨後逐漸下降。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力市場出現供不應求,推動了人口紅利向銀發紅利的轉變。為了維持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不得不壓縮內部勞動力成本,但這又引發了內需不足的問題。

外部因素與內部問題共同影響著未來的經濟增長。國際市場趨於飽和,加上美聯儲的加息,國際需求出現波動。美國試圖降低我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通過加征關稅等手段,導致國際需求和進口額下降。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導致內需不足,經濟結構失衡。

居民負債率過高,消費意願下降,儲蓄意願反而增強,加劇了內需不足的問題。政府、企業和居民的債務水平居高不下,經濟增速放緩時,債務償還問題凸顯。去年以來,房地產泡沫出清加速,房價下跌,居民負債成為經濟復甦的障礙。

復甦往往發生在市場出清之後。我國經濟經歷了長期高速增長,第一次面臨深度出清的問題。雖然面臨挑戰,但只要製造業和勞動力市場保持活力,經濟周期的寒冬過後,復甦的曙光將到來。在經歷出清階段之前,談復甦還需等待時機。

『陸』 中國經濟開始復甦了嗎

中國經濟確實在復甦當中,股市、樓市也確實體現了這一點。這並不是假象。
中國經濟已經度過經濟最低谷,目前正處在企暖回升階段,從各項經濟數據都能體現出來,比如說:2008年第四季度增長率為6%,而2009年第一季度為6.1%,有0.1的微弱增長,別小看這0.1%,放大到全國那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也足以說明中國經濟已止跌回升!目前的工業生產狀況、企業信心指數、規模工業增加值等多項指標也都在回升當中。我們要對中國經濟有足夠的信心。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開始復甦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429在愛情里是什麼意思 瀏覽:540
愛情保衛戰這么好的女孩哪裡找 瀏覽:585
事業單位擬定崗位報什麼部門審核 瀏覽:556
如何增值經濟收入 瀏覽:830
幸福樹葉有黑點是怎麼回事 瀏覽:593
魯班造鋸到底是什麼故事 瀏覽:571
婚姻中最基本底線是什麼 瀏覽:636
跨國婚姻辦結婚證要多少錢 瀏覽:420
好我看看如何才幸福 瀏覽:171
事業單位30績效工資什麼意思 瀏覽:447
什麼支撐著幸福 瀏覽:224
幸福就是無私的愛是什麼歌 瀏覽:883
買經濟適用房該注意什麼 瀏覽:186
花山哪個鎮經濟條件好 瀏覽:940
愛情數字有什麼意思 瀏覽:434
大粗桿的幸福樹怎麼修剪 瀏覽:713
暴走大事件美女靠什麼賺錢 瀏覽:935
婚姻里什麼叫家庭 瀏覽:78
婚姻中一輩子怎麼對待感情 瀏覽:360
游戲幸福餐廳怎麼看不了視頻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