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單位受賄案查帳查多久
您好!單位受賄案查賬查多久取決於案情的復雜程度和保護傘的保護力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快的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慢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下面介紹一下單位受賄案件的特點和查處的方法。
一、 單位受賄犯罪的特點
(一)合法掩蓋非法,有較大的欺騙性
單位受賄犯罪因為是在單位意志支配下實施的行為,所以一般都以"公事公辦"的面目出現,在索取或收受財物過程中,往往手續齊全,理由充分,以合法的身份掩蓋非法行為。多以基建籌款、設備購置、經費緊缺等理由為借口,向有求於本單位的個人和單位索取和收受財物。對於收受的賄賂款一般不直接使用或進行私分,往往是暗中進入賬外賬,如私設的"小金庫"賬、下屬分公司、子公司賬以及其它另設賬戶等等,使這部分資金在賬外循環,失去應有的監督和控制。從賄賂款的用途來看,大多數用於單位非正常支出,或為單位職工發放獎金、福利補助等等。使整個犯罪全過程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具有極大的欺騙性,很難被人發現和認為是犯罪行為。
(二)手段不斷翻新,犯罪智能化
單位受賄犯罪的實施,一般都事先經過單位集體研究或單位負責人決定,這些人除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和智商外,社會閱歷深、專業性強,有一定的政策法律水平,善於鑽法律和政策的空子,用打"擦邊球""走邊沿路"的方法實施犯罪行為,模糊合法行為與非法行為的界線。犯罪手段不斷翻新,犯罪方法更加隱蔽。在查處這類案件中,我們發現單位受賄實施犯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要求讓利。商品購銷中的讓利是指經營者在銷售商品時以明示並如實記賬的方式給予對方的價格優惠。然而在眾多的單位受賄案中,受賄方往往要求對方給予一定的折扣或優惠數額,受賄單位卻按讓利前的價格記入"大賬",至於讓利款則被轉移到帳外賬中。
2、協議分成。主要是指職權單位或職能部門在為對方謀取利益時,明確要求對方獲取利潤後按比例分成。如物價部門利用價格審批權、技術部門利用指導開發新技術、大型規模型企業幫助中小企業研製新產品等等,要求被服務部門對服務後產生的利潤按比例分成,或一次性要求付給所謂的服務費,並將其所得款不入賬,在賬外循環。
3、收受回扣。回扣是商業賄賂行為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單位受賄的主要形式。即指一方從所得價款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現金或額外的酬金,秘密支付給對方。收受單位往往暗中收受後不入賬。目前回扣現象較為復雜,有主動索要也有被動收受,有明索也有暗索,除給予的現金外還有以購代賄,收受和索要物品,如送汽車、解決高檔裝修,提供單位有關人員旅遊等等。
4、巧立名目創收。這一犯罪形式主要發生在機關事業單位,尤其是行政執法部門,一般都以單位經費不足,基建裝備籌款等借口,利用單位職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索要創收款,放入"小金庫",為單位謀取局部利益。
(三)犯罪參與人多系同一部門,調查取證難
單位受賄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益的行為。是單位意志支配下實施的犯罪。這種行為從決策到實施過程中,一般都有單位負責人、直接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等多人參與,他們既是單位犯罪的參與人,往往也是利益的共同受益人。為了規避法律,逃避監督,往往在決策的同時就研究好對策,統一口徑。在單位被調查時,因犯罪參與人都是同一單位相關人員,極易串供,打壩塞洞和毀滅證據,因而單位犯罪的反偵查能力比個人犯罪反偵查能力更強,這就為查處單位受賄犯罪的取證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另外,在查處單位受賄犯罪中,相關人員利用本單位和部門制度和管理上的不完善不規范為理由,進行合理解釋多,互相推諉多,眾多的言詞證據很難一致性,加上各部門條條的規定、政策和法律相互之間沖突等諸多因素,對單位認定受賄犯罪性質帶來了很大難度。
(四)犯罪保護層厚,案件查處阻力大
單位賄賂犯罪的參與人常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他們無視國家法律和政策,為局部或小團體利益實施違法行為,另一方面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可能業績也較為突出,容易贏得組織和少數領導的過分信任和支持,有的還在當地頗有影響力。在"為公不犯法"以及維護局部利益的思想指導下,一些政府機關、主管部門在潛意識里,錯誤地把商業賄賂行為當作行業或部門不正之風來對待,認為商業賄賂只是商品經濟發展中一個微不足道的瑕疵,因此,在查處這類案件時,有些地方政府或部門總是一味地包容和袒護,甚至以組織名義解釋說情。在給發案單位穿上層層保護衣的同時,也給辦案單位在查處案件工作上帶來了很大的阻力和影響。
(五)案中隱案,易發生個人犯罪
由於單位受賄款在賬外循環,這部分財物失去了監管,支出由少數人或個別人說了算,往往是一筆糊塗賬,極易被個人貪污和挪用。此外,在單位受賄過程中,由於是暗箱操作,往往是明扣和暗扣都有,單位受賄和個人受賄並存,在司法實踐中,在查處單位受賄案的同時往往會帶出個人受賄串案。僅以我市近期查處教育系統、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揚州分公司和江蘇省石油勘探局職工醫院等三個單位受賄犯罪案件為例,通過查處單位犯罪先後挖出個人受賄犯罪案件12件12人。因此,單位犯罪是隱藏個人犯罪的"防空洞",也是誘發個人經濟犯罪的溫床。
二、查處的方法及對策
通過對單位受賄案件特點的研究,可以看出單位受賄犯罪的手段、方法以及發案的規律與其它犯罪和個人犯罪相比,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之處,如何查處此類商業賄賂案件,筆者提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抓好線索經營,適時查處
單位受賄案件由於是為單位謀取利益,因情緒對立矛盾激化舉報甚少,隱蔽性強,很容易被人忽視,因此,舉報少,發現難是單位受賄犯罪特徵之一。這類線索多數來源於審計部門審計、上級監督檢查和工商、稅務等部門的職能檢查等等。因此,要及時發現這類線索必須疏通信息渠道,增大信息量。一是加強與紀檢、監察、審計、工商和稅務等執法執紀部門和監管督查部門聯系,擴大信息量,實現資源共享。在上述各部門開展的審計、財務檢查和監管督查工作時,要及時跟蹤了解,必要時通過協商可派員參與,對審計和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掌握,尤其是單位違規資金的使用,賬外資金循環等容易發生單位受賄犯罪問題的重要環節要深入了解,從中發現和掌握線索。二是要關心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如醫葯購銷中葯品虛高、教育亂收費、國有資產非正常的拍賣以及行政執法中的不作為等問題,往往隱藏著單位受賄犯罪。三是關注重點行業、重點部門的重大經濟活動。尤其是單位基建籌款、重大設備的購置、壟斷行業發放高額獎金福利的款項來源等等環節排查單位犯罪線索。四是以案帶案,深挖單位受賄案件線索。在查處個人貪污受賄犯罪等案件中,一方面可通過相關人調查了解有無單位受賄問題,特別是向行賄人了解與單位有無明扣、暗扣以及手續費等不正常的經濟往來,同時還能以查處個人犯罪為掩護,查核單位非正常的收支情況,特別要重視對單位"小金庫"和福利獎金的來源等重要環節進行核查,從而挖掘單位受賄犯罪線索。
(二)察微析疑,選准突破口
任何事物都有雙重性,單位受賄也是一樣,既有隱蔽性,也有易暴露的一面,既有查處難的一面,也有便於突破的薄弱環節。這就需要我們偵查人員,根據個案的特點,仔細分析,精心謀劃,選准突破口,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近年來查處單位犯罪的實踐,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從查賬入手。單位受賄後,雖然受賄款被轉移或直接進入 "賬外賬",這種賬外之賬表面上與單位賬似乎沒有關聯,但實踐中多數有著內在的聯系,如隱匿回扣、折扣款多數是以某種名義從單位帳內轉到賬外,如果是收受單位的賄賂,行賄單位帳內也會有支出的賬目,即使是變通處理,但總要在賬面支出時留下痕跡。如我們在查處江蘇石油勘探局職工醫院單位受賄一案時,發現該單位少數購買的醫療設備在賬面沒有記載,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到銷售方進行查賬,發現銷售單位為了隱瞞支付葯品和醫療器械的回扣款,為其另設往來賬戶,職工醫院的非正常開支直接從該賬戶中支出,從而查明了該醫院在購買醫療設備和葯品過程中,暗中收受回扣180餘萬元不入賬犯罪事實。此外,在商業賄賂中,行受賄雙方總有些反常現象,這種反常現象往往在賬內體現,如受賄單位所購商品價格虛高,工程未上馬預先支付全部或大部分工程款等等。只要我們偵查人員對賬目認真核查,仔細分析,很容易發現單位犯罪受賄的"蛛絲馬跡"。
2、從行賄人或行賄單位入手。單位受賄案件具有一般賄賂案件的共同特點。雖然行受賄雙方常常訂立攻守同盟,但由於他們所體現的功利主義特點非常明顯,雙方穩固的關系是建立在功利性、非道德性和違法性之上的,並非牢不可破。在強大的法律攻勢下,這種關系還是會不堪一擊。無論是個人對單位行賄,還是單位對單位行賄,行賄方往往存在被動性,只要我們辦案人員充分得用法律武器,加強政策攻心,曉以利弊,抓住矛盾,各個擊破,很容易突破行賄人的心理防線,迫使其如實供述犯罪事實。
3、從知情人或重要關系人入手。單位受賄犯罪由於是單位實施的行為,知情人和參與實施的人比個人賄賂案要多,這就給我們查案工作帶來了有利條件,他們有的既是知情人也可能是參與人,有的是犯罪行為的某一環節的知情人和參與人,有的是贓款贓物處理的知情人和參與人。因此,我們要擴大偵查視野,從知情人或重要關系人著手,掌握第一手單位犯罪的證據資料,有利於迅速地突破案件。在查處中國網路通信有限公司揚州分公司單位受賄案中,開始我們也只是在辦理個人受賄案中了解到該單位在發包工程中有亂拉贊助的行為。經分析研究決定,我們首先找負責管理財務的耿某某談話,作為案件的突破口,經過幾個回合反復較量,很快查明,該公司,在工程發包過程中先後多次以贊助名義,向施工單位索取工程款100餘萬元,存放在下屬單位的賬戶中,用於支付臨時工工資、吃喝招待等非正常性支出。
4、從贓款去路入手。從贓款去路入手的倒查方法,對突破和查清單位受賄犯罪事實一般效果都很明顯。因為單位受賄有一共同規律,都是暗中收受,均在賬外循環,用於違規支出。實踐中,單位受賄款主要用於三方面:一是進入單位"小金庫",用於吃喝招待等非正常性開支;二是直接發放單位幹部職工獎金、福利;三是用於超標准基建、購置設備、交通和通訊工具等等。在查清這些支出的來源的同時,順藤摸瓜,必然能弄清款項來源,從而獲取單位受賄犯罪的事實依據。
(三)集中力量,同步取證
單位受賄犯罪案件參與人較多,行受賄雙方實施犯罪的主要決策人和實施人多數是單位主要領導或部門負責人,因為單位利益而使他們結成了利益共同體。相互之間極易打壩塞洞、串供和毀滅證據。初查中他們往往調動一切關系,為單位說情,為查案設置障礙;當案件立案偵查時,他們又會採取一切手段千方百計地逃避和阻礙偵查,企圖規避法律。我們如果查案方法不當,措施不力,稍有不慎重就會使案件查處陷入被動局面。因此,查處單位受賄案件我們必須做到:一是採取大初查的模式集中兵力全線突破。必要時由偵查指揮中心統一部署,統一指揮,調動精兵強將,同步調查取證;二是加快辦案節奏,快偵快結。立案要果斷,措施要及時,取證要到位,結案要迅速;三是因案制宜,採取多種查案方式。對重特大有影響的案件,為排除阻力,可由上級檢察院採用指定管轄的方式,進行異地查處,確保查案工作的卓有成效地順利進行。
(四)查明贓款去路,擴大辦案效果
單位受賄犯罪不但作案時間跨度長,次數多,金額大,而且支出的內容也很復雜,加之管理混亂,缺少監督,很可能還隱藏著個人犯罪。因此,查明單位犯罪的贓款去路不僅僅是為了完善證據,更重要的是擴大辦案效果,從已知的犯罪查找未知的犯罪,從單位受賄查出個人犯罪。偵查人員在查核單位犯罪贓款去路中,要認真仔細,逐筆核對,弄清每筆贓款的來龍去脈,對深挖犯罪,揭露犯罪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單位受賄犯罪是1997年刑法修訂後才明確規定的單位犯罪,實踐中查處這方面案件不多,在案件定性和處理上容易產生一些模糊認識,因此,在目前治理商業賄賂活動中,我們檢察機關在查處這類案件時,務必一要搞准,二要慎重。要嚴格區分以下幾個界限:一是要區分單位受賄與個人受賄。單位受賄是由單位集體研究或者由其負責人決定,直接以單位名義實施的行為,受賄所得款歸單位所有。特別要注意與以單位名義個人收受賄賂的犯罪行為相區別;二是注意區分國有單位和非國有單位。根據刑法規定,單位受賄犯罪主體,只限於國有單位,即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除此之外,的其它單位受賄的,不構成單位受賄罪;三是注意區分單位受賄犯罪與單位"創收""贊助"等行為的界限。"為他人謀取利益"是單位受賄犯罪構成的必要要件,無論是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還是在經濟往來中暗中收受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都必須具備這一客觀要件。三是注意區分責任,突出打擊重點。單位受賄犯罪主觀上雖然體現單位意志,但在實踐中,實施這一犯罪行為主要是由少數人或個別負責人決定和實施。因此,我們在查處單位受賄案件中,要分清責任,區別對待,重點打擊實施犯罪的決定者和實施犯罪行為的主要責任人。同時要貫徹寬嚴相濟的政策,對抗拒交待,打壩塞洞,毀滅證據的,一經查實要嚴懲不貸。對自首,坦白交待態度較好的,單位積極退贓,主動挽回經濟損失的,應依法從寬處理。盡可能縮小打擊面,減少震盪,維護單位或部門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產秩序,做到辦案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謝謝閱讀!
『貳』 第三方審計查賬一般查幾天
財務審計一般需要3~5天
(2)經濟案子查賬需要多久擴展閱讀:
審計是指由專設機關依照法律對國家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重大項目和財務收支進行事前和事後的審查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
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其實踐活動歷史悠久。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託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准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其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其實踐活動歷史悠久,但人們對審計的定義卻眾說紛紜。公認具有代表性且被廣泛引用的是美國會計學會1972年在其頒布的《基本審計概念公告》中給出的審計定義,即"審計是指為了查明有關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的認定與所制定標准之間的一致程度,而客觀地收集和評估證據,並將結果傳遞給有利害關系的使用者的系統過程"。
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的認定
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是審計的對象,也就是審計的內容。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的認定代表著被審單位對本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合規性或有效性及經濟現象(如會計資料)的真實公允性的一種看法。本書第四章將深入探討這一問題。
收集和評估證據
證據是審計人員用來確定被審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性或有效性及經濟現象真實公允性的各種形式的憑據。收集充分、有力的審計證據是審計工作的核心。從一定意義上說,審計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收集、鑒定、綜合和利用審計證據的過程。
客觀性
客觀性是指不偏不倚,實事求是,這是對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審計人員只有客觀地收集和評估證據、作出審計結論、報告審計結果,才能達到審計目標,也才能使審計工作令審計意見的利害關系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