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中部最經濟最崛起的城市排名
1. 上海,這座21世紀中國最受寵愛的城市,釋放的巨大經濟活力令人驚嘆。被譽為中國經濟起飛的龍頭,或箭尖,它寄予著人們對於整個長江流域經濟航船的引領希望。擁有中國城市中最優秀的管理和服務水平的地方政府,最便利的地理位置和運輸優勢,以及最優秀的一批白領階層。上海是經理人的搖籃,一個合格的上海經理人,應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或哈佛的畢業生,曾在跨國公司美國總部工作,並在麥肯錫等咨詢公司擔任過職務,然後回國擔任跨國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或首代。盡管上海在人才培養和吸納能力方面略遜於北京,但其商業和人文環境的優勢使其在爭奪優秀人才方面獨具魅力。由此,人才的價值創造能力和對城市經濟的貢獻也顯而易見。上海已成為跨國公司中國區和亞太區總部的新的選擇地,是中國大陸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浦江東岸的張江高科技園區,如今已是中國知識最密集的高科技聚集地,其崛起速度同樣令人驚嘆。
總人口:1341.8萬人,高校數量:57所,科研人才數:3.5萬人,科研成果情況: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08項,高新企業數:1916家,技術交易: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交易合同2.73萬項,合同金額142.78億元。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22374件。全市GDP:6160億元,GDP增速:11.8%。著名高校有: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23億。
2. 北京,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的傳統居住地,擁有中國最密集的大學群和科研院所。北大和清華的輝煌證明了這座城市卓越的人才培養能力。盡管北京的戶籍制度改革滯後於上海和廣州,但仍有307.6萬外省人在2003年選擇在此生活、創業。所有繁華的大城市都有其不宜居的一面,如擁擠、嘈雜、污染和交通不便;北京在這些方面尤其令人不滿。然而,重視政府關系和商業環境的跨國公司仍在過去的20年裡,將中國區總部設於此,因此,北京在人才競爭能力方面仍顯示出令其他城市膽寒的特質。
總人口:1456.4萬,高校數量:73所,科研人才數:27.4萬人,技術交易:技術合同登記32173項,成交總金額265.4億元,技術交易額226.6億元。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17003件,全市GDP:3611.9億元,GDP增速:10.5%。著名高校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科技活動經費支出:457.5億元。
3. 廣州,得益於毗鄰香港的特殊地位,在吸引港資和三來一補中迅速流動大量資本。近年來,珠三角地區活躍的私營經濟使得廣州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先受惠的地區。然而,商業貿易的繁榮和低層次製造業的發達未能支撐廣州的進一步發展。在對高級人才的競爭能力方面,廣州明顯不如上海和北京,甚至不如深圳。
總人口:994.30萬,高校數量:44所,科研人才數:1.79萬人,高新企業數:270家,技術交易:廣州地區共認定技術合同4324項,合同金額31.644億元。全市GDP:3466.63億元,GDP增速:15%。著名高校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
4. 深圳,一度被譽為中國最有希望的現代化城市,從開始就是按照現代化城市模式進行建設。一張小小的邊防證讓所有進出該城市的人都對其「特區」身份印象深刻。這座移民城市曾在很短時間內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靈活的政策,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使其成為新興企業的創業首選地。然而,今天,深圳面臨著找不到新一輪增長周期的定位困惑,城市整體商業環境的先發優勢已被趕超,而金融之城的地位又受到了上海的威脅,深圳的人才競爭力已被大大削弱。
總人口:557.41萬,高校數量:42家(含高校駐深分校),科研人才數:全年共引進戶籍人才3萬餘人,海外留學生1200多人。高新企業數:673家,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12361件。全市GDP:2860.51億元,GDP增速:17.3%。著名高校有:深圳大學等。
5. 蘇州,因中國與新加坡共建的蘇州工業園而成為中國新的高科技製造業聚集地。蘇州工業園的成功,被認為是中國最成功的開發區建設的範例。這里有著中國素質最高的產業工人,並成為蘇南地區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明星。
總人口:590.97萬人,科研成果情況:全市組織實施科技項目437項,147項科技成果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高新企業數:555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860億元。全市GDP:2802億元,GDP增速:18.0%。著名高校有:蘇州大學等。
6. 杭州,首先是中國最佳人居城市的範例。江南才俊的經濟創造能力在這個城市得以集中表現,自南宋以來,浙江就是國家最穩定的財稅之源,這里富饒而優美。浙江私營經濟的發達,又使得杭州理所當然地成為該地區經濟活動的重鎮,雖近鄰上海,仍無掩其光彩。
總人口:642.78萬,科研成果情況:省級科技進步獎25項。高新企業數:506家,技術交易:簽訂各類技術合同32286項,成交額42.75億元。專利:申請專利3400件。全市GDP:2090億元,GDP增速:15%。著名高校有:浙江大學等。
7. 天津,提供了比北京低廉得多的勞動力,並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較早形成了集聚優勢。一個摩托羅拉成就了天津此前10多年的輝煌,而現在,是三星電子。然而,天津的光芒多少還是被北京所遮蔽,毫無疑問,一個地區最多隻能有一個「區域中心」,尷尬的天津,在人才競爭能力方面,甚至輸於深圳、蘇州、東莞等二線城市。
總人口:1011.30萬人,科研成果情況:全年取得市級科技成果1203項,屬於國際領先水平59項。高新企業數:4000家,技術交易:簽訂技術合同7278項,合同成交額42億元。全市GDP:2386.94億元,GDP增速:14.5%。著名高校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
8. 成都,盛開在四川盆地上。從李冰造都江堰起,這里就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名城。川中多才俊,成都傲然於重慶、昆明、貴陽等城市之外。它成為跨國公司在考慮西部據點時的首選之城。然而,現代化的斷裂感也在成都表現得更為明顯,與長江流域的龍頭上海相比,成都與之彷彿還相錯一個年代。
總人口:1044.3萬人,科研成果情況:年內新上科技項目565項,其中國家級146項,省級95項。高新企業數:165家,專利:申請專利4169件。全市GDP:1870.8億元,GDP增速:13.0%。著名高校有:四川大學等。科技投資情況:117億元。
9. 武漢,區位優勢相比鄭州、長沙等中部城市更為明顯。近代工商業的發展也起步較早,並且高校集中,經濟活動也相對發達。然而,武漢整體商業環境與中國一線城市的差距,使得這座人才充裕的城市卻未能在人才吸納能力、競爭能力和人才創造能力方面表現優異。
總人口:781.19萬,科研成果情況:260項。高新企業數:1751家,技術交易:全年技術市場成交技術合同2963項,合同成交額30.31億元。全市GDP:1680億元,GDP增速:12.1%。著名高校有: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大學等。科技投資情況:2.43億元。
10. 東莞,令人驚奇的是,這座與香港形成「前店後廠」關系的城市,一直保持著旺盛的製造能力,並未因中國出現多經濟中心而衰落。與人們想像中的「血汗工廠」不同,東莞的城市綜合薪酬競爭力位居前列,在所調研城市中排第5,難能可貴。然而,要想成為中國的「潛力之都」,東莞還必須考慮自身的產業升級和培育本地名牌企業之途。
總人口:158.96萬人,高校情況:5所,科研人才數:12.49萬人,高新企業數: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50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530億元,技術交易:全年簽訂各類技術貿易合同58項,技術合同金額700萬元,技術交易額680萬元。專利:2858件。全市GDP:947.53億元,GDP增速:19.5%。科技活動經費使用總額3.73億元。
2. 中部省份中,哪個省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為什麼
與大多數老師觀點不同,我認為中部六省,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的是河南省 ,很多人把綜合經濟實力,誤以為就是GDP的排名,其實不然,衡量一個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要從八個方面來看,分別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客運總量、貨運總量、各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產總值、地區生產總值、地區財政收入。第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部六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排名依次是:1,河南省 43890億2,湖北省 31872億3,湖南省 31328億4,安徽省 28816億5,江西省 21770億6,山西省 5722億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來看,河南省毫無疑問,領先其他五個省,湖北省和湖南省相差不大,安徽省處於中間位置,江西省偏低,山西省最低,只有5722億。
綜上所述:從以上八個指標來看,河南省在五個指標,湖北省領先兩個指標,安徽省領先一個指標。所以,很清晰的知道,河南省的經濟實力,在中部排第一。
3. 中部6省所有城市中,第一城是哪座城市為什麼
中部地區自北向南有六個省份——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這6個省份各自最強的城市分別是太原、鄭州、合肥、武漢、長沙和南昌。這6座城市放在一起對比,首先就可以把南昌和太原排除掉,這兩座城市的實力是相對較弱的。
在剩下的武漢、長沙、鄭州、合肥這4座城市中,又可以劃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是武漢,第二等是長沙和鄭州,第三等是合肥。當然這里存在爭議,但是武漢的綜合實力排在第一是沒有爭議的。
綜合以上三個因素,武漢是妥妥的中部第一城。即使放在全國,除了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之外,我認為它的綜合實力也是可以排進前5的,和成都、重慶、杭州、南京等城市的綜合實力相近。
4. 中部省份中,哪個省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為什麼
中部地區包含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山西六個省份。哪個省經濟實力最強?通常用於反映地區經濟水平的指標包括GDP、財政金融、消費/貿易及工業化水平等各項因素。通過前述各項指標的對比,基本可以得出哪個省份經濟實力「最強」的結論。
一、生產總值從2018年的GDP數據來看,河南4.8萬億的體量一騎絕塵,江西和山西經濟總量明顯掉隊。雖然人口也少了幾千萬,但在地區整體經濟規模方面差距懸殊。從人均GDP來看,以湖北最高,說明湖北的經濟質量更高。
二、財政與金融存款
城市要建設,要發展交通,招商引資要創造良好的條件,提升省內居民 社會 保障水平,這些都需要用錢。所以地區發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財政稅入能反映地區經濟、經營生產活動的活躍程度。如果公司廠子都沒幾家,都處於虧損狀態,上哪收稅?而金融存款則代表本省的吸金能力和資本實力。從這兩點來看,河南無疑是中部贏家,將近6.4萬億的金融存款與3764億元的財政收入遠超其餘省份。
三、內消和外貿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與出口)數字來看,河南省規模最大,出口最多的貨物,賺取最多的貿易順差,吸引最多的外資。在內部需求方面,創造2萬多億元的內消。雖然有人口堆砌的因素在內,但無論如何,反映出地區龐大的經濟規模。
四、產業與產值
工業化水平與企業數量反映出地區的生產力與創造力。從六省的工業指標來看,河南又一次拔得頭籌。其本省工業實力和上規模企業數量遠超其餘五省。在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指標的主營業務收入方面,一省頂兩省,足見河南省的強悍的工業實力。
整體而言,河南省的經濟規模與實力在中部第一是沒什麼問題的,總量更為龐大,不過在這龐大的背後,其經濟質量相比湖北還是有所不如。河南總量取勝,湖北質量取勝,其餘幾個省份在各種經濟指標上則和前二者有不小的差距。
湖北綜合經濟實力問鼎中原。這是因為:第一,湖北GDP達到4.5億,比河南差0.3億,但人均達到6.6萬,比河南多1.1萬元。第二,武漢和鄭州同為國家中心城市,但武漢經濟發展快些。武漢率先在全國提出城市圈概念,又居於長江經濟帶中游,未來將成為中部「領頭羊」。第三,湖北經濟集約化程度高於河南,湖北「一主兩副」產業集約化程度高,河南點多面廣以農業著稱。比掉河南,其他省份更不用說了。
與大多數老師觀點不同,我認為中部六省,綜合經濟實力最強的是 河南省 ,很多人把綜合經濟實力,誤以為就是GDP的排名,其實不然,衡量一個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要從八個方面來看,分別是: 全 社會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客運總量、貨運總量、各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產總值、地區生產總值、地區財政收入。
第一,全 社會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中部六省全 社會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排名依次是:
1,河南省 43890億
2,湖北省 31872億
3,湖南省 31328億
4,安徽省 28816億
5,江西省 21770億
6,山西省 5722億
從全 社會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來看,河南省毫無疑問,領先其他五個省,湖北省和湖南省相差不大,安徽省處於中間位置,江西省偏低,山西省最低,只有5722億。
2019年中部各省的社消品零售總額排名如下:
1,河南省 22733億
2,湖北省 20224億
3,湖南省 17239億
4,安徽省 13377億
5,江西省 8421億
6,山西省 7909億
頗為驚人的是,社消品零售總額的排名居然和固定投資總額排名是吻合的,但是從排名區間來看,河南省和湖北省相差不大,但是河南人口是湖北省人口的兩倍,江西省和山西省的社消品總額偏低,這也突出這兩個地方的第三產業不旺,人均收入也不是很高。
第三,客運總量注意的是,這裡面的客運總量包含了公路、鐵路、航空三個渠道的總和:
1,鐵路客運量排名
河南:1.82億
湖北:1.77億
湖南:1.62億
安徽:1.44億
江西:0.95億
山西:0.79億
2,公路客運量排名
湖南:1.17億
河南:1.09億
湖北:1.02億
安徽:0.89億
江西:0.81億
山西:0.77億
3,航空客運量排名
總體來說,中部六省航空客運量都偏低,排名如下:
湖北:3110萬
湖南:3024萬
河南:2965萬
山西:1843萬
江西:1834萬
安徽:1360萬
綜合以上三個數據,得出來的客運總量排名如下:
河南:3.2億
湖北:3.1億
湖南:3.09億
安徽:2.46億
江西:1.94億
山西:1.74億
從總量來看,河南排第一,湖北和湖南略低一些,安徽居中,江西和山西的客運量都低於2億。
第四,貨運總量我們調取了2019年各省貨運總量的數據,排名如下:
安徽省:51.72億噸
河南省:47.88億噸
湖南省:36.51億噸
湖北省:35.77億噸
江西省:26.98億噸
江西省:13.21億噸
第五,人均可支配收入我們調取了2019年各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如下:
湖北省:28319元
湖南省:27680元
安徽省:26451元
江西省:26262元
河南省:23903元
山西省:23828元
總體來看,湖北省的人均支配收入在中部六省最高,其次是湖南,最少的是河南和山西。
根據2019年中部各省的人均GDP數據,排名如下:
湖北省:77451元
安徽省:58691元
湖南省:57622元
河南省:56791元
江西省:53269元
山西省:45791元
可以發現,在人均GDP方面,湖北省遙遙領先,安徽、湖南、河南相差不大,山西省偏低。
第七,GDP總量河南省:54259億元
湖北省:45828億元
湖南省:39752億元
安徽省:37114億元
江西省:24757億元
山西省:1706億元
以上是2019年的數據,從GDP總量來看,河南省領先,其次是湖北省,最低的是山西省,但是2020年,排名可能發生一些變化,湖北因為受到疫情影響, GDP可能從中部第二,下滑到中部第三。
河南省:4041億
湖北省:3388億
安徽省:3183億
湖南省:3007億
江西省:2487億
山西省:2348億
從財政收入來看,依舊是河南省領先,其次是湖北省和安徽省,最少的還是山西省。
綜上所述:從以上八個指標來看,河南省在五個指標,湖北省領先兩個指標,安徽省領先一個指標。
所以,很清晰的知道,河南省的經濟實力,在中部排第一。
論經濟實力,主要還是看總量,誰最高實力就越強。我國中部地區共有6個省份,分別是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山西,其中GDP最高的是河南,其2018年GDP為48056億元,領跑中部其它省份。排名第二的是湖北,GDP為39367億元,與河南差距較大;而湖南、安徽GDP也在3萬億之上,最低的山西,其GDP只有16818億元,相當於河南的1/3左右。
資金總量是一個地區或者城市經濟運行的結果,也是經濟運行的動力之源,顯示出這個地區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從資金總量來看,河南資金總量達7萬億,依然領跑中部省份;排名第二的是湖北,資金總量為5.95萬億,最低的則是山西的3.8萬億。
當然,河南總量占優,主要依靠的是它的體量,河南常住人口高達9600多萬,遠遠高於中部其它省份。論經濟質量和發展水平,中部地區發展最好的是湖北,它的人均GDP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而湖北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000家,領跑中部省份。因此中部地區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則是湖北。
我也看好湖北,是南北相連的中間站,全國各地的中轉站!
中部經濟實力最強,還應該是老大哥,湖北了!
衡量一個地區的綜合實力,基本從政治地位,科教文衛,醫療水平, 科技 研發,工業實力,交通地位,城鎮化體系,人均GDP,經濟實力出發,以下中部六省各省綜合實力大比拼。
經濟總量,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
人均GDP,湖北,安徽。湖南,河南,江西,山西,
科教文衛,湖北,湖南,安徽,山西,河南,江西,
醫療水平,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
城鎮化體系,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
科技 研發,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山西,
工業實力,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山西,
交通地位,湖北,河南,湖南,安徽,山西,江西,
政治地位,湖北有中部唯一的副省級城市武漢加持,河南又有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後面依次為湖南,安徽,江西,山西。
綜上所述,中部六省最強為湖北,最弱為山西,依次排名為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
目前看是湖北
我更看好湖北
經濟總量河南最高!
經濟質量湖北最強!不光是中部地區,甚至整個中西部地區!
湖北省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個跟得上東部地區的省份,無論是總量(超過福建、河北、遼寧)還是人均(超過山東、河北、遼寧)甚至在教育、科研、醫療等軟實力都要強於很多東部沿海省份!
湖北人均GDP位居中西部地區第一位,超過直轄市重慶,甚至高於東部省份山東,位居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天津之後,其省份排名第五!
湖北省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七位,其教育、 科技 、醫療、科研等軟實力也是冠絕中西部地區,這主要得力於武漢的強大!
所以說論綜合實力湖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強省,位居中西部第一!
5. 中部第一大城市是哪個
武漢市,位於我國中部地區,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以及湖南六個大省。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中部地區總人口約為3.65億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25.83%。中部地區雖然人口眾多,但人口分布不均,如贛州市,其總面積近4萬平方公里,卻只有約897萬人居住。中部地區人口數量最大的城市,面積僅為7446平方公里,而其常住人口超過1260萬人。若提及中部的「第一大城市」,則武漢無疑是個不凡的存在。
武漢,作為中部地區的首府,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於長江中游,交通便利,是中國內陸的重要交通樞紐。武漢的經濟實力在中部地區尤為突出,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武漢擁有眾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人才密集,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源泉。此外,武漢的旅遊資源豐富,長江大橋、黃鶴樓等著名景點吸引著國內外遊客的到訪。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和歷史底蘊,使其成為中部地區乃至全國的重要城市。
武漢不僅在經濟、科技、教育領域有著顯著成就,其城市規劃和發展也獨具特色。長江主軸、東湖生態綠心等城市規劃項目,展現了武漢致力於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城市的努力。武漢市政府在推動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同時,也注重生態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武漢的城市品質,也使其成為了宜居宜業的城市典範。
綜上所述,武漢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強大的經濟實力、豐富的教育資源以及獨特的人文景觀,當之無愧地成為了中部地區的「第一大城市」。無論是從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教育文化,還是城市規劃與生態保護等方面,武漢都展現出了中部地區乃至全國城市發展的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