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經濟學考研考什麼
教育經濟學考研考思想政治理論、英語、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1、101思想政治理論: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
2、201英語:也叫英語一。學術類型的專業考英語一。
3、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學科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上述教育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1)教育經濟理論有哪些擴展閱讀:
教育經濟學:
教育經濟學是研究教育和經濟之間關系的經濟學分支學科。研究對象是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資的有效利用及其經濟收益。是介於經濟學、教育學、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交叉學科。
研究內容主要有:(1) 教育的「生產性」;(2) 教育投資與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財政支出之間的比例關系;(3) 教育投資在各類教育內部結構中的合理分配;(4) 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
⑵ 教育經濟學有哪些理論
一、教育的經濟功能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1、為經濟發展提供各類人力,包括設計人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以及其他人員;
2、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如知識、技能、經驗、紀律性等);
3、進行科學研究,改進生產技術,直接或間接地促進經濟的增長;
4、發展高等教育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完善;
5、發展教育和調整教育結構有助於解決結構性失業;
6、能夠改善勞動質量,從而提高受教育者取得較高收入的能力;
7、發展教育可以縮小社會的貧富差距,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二、教育的經濟功能的發展
在經濟功能的研究上,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舒爾茨等人提出的人力資本論認為:教育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教育發展為因,經濟發展為果。70年代後,這些觀點越來越受到懷疑,並受到挑戰。
美國柯林斯等學者的研究表明:教育對經濟的貢獻並非如人力資本論所斷言的那麼多和那麼直接,教育與經濟的相關性不能簡單化;用「國際比較法」發現經濟發達國家的人民教育水平平均數高,但這不能證明兩者有因果關系;教育對經濟生產力的貢獻主要出現在教育普及時期,超過這一時期,貢獻並不顯著;在教育結構性失調等情況下,教育便可能成為達到目標的障礙。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1、傳遞功能
教育傳遞著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較為迅速、經濟、高效地佔有人類創造的文化財富。使一個人從毫無文化內容的「自然人」變成一個具有攝取鑒賞、創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
2、選擇功能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培養人的過程。這一過程離不開確定的教育內容。而確定教育內容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選擇文化的過程。
教育對文化的選擇,在多種文化觀念相沖突的歷史時期表現得尤為明顯和重要。傳播、傳遞什麼樣的文化觀念,我們教育的選擇功能的意義就更加重要和突出。
3、創新功能
教育不僅僅是傳遞固有的文化,而且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在人類已有的舊文化中力求更新與創新。使之適應新的社會環境。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也必須不斷地創造與更新文化。而人類正是通過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財富內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精神財富,培養、造就他們與文化發展相關的個性和創造力,從而使文化得以發展和更新。
⑶ 教育經濟學的分類
篩選假設理論(又叫文憑理論)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斯賓塞和索羅等提出篩選理論,他們認為人力資本理論關於教育能提高人的認知能力,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增長的論斷是不正確的,教育的作用主要不在於提高人的認知水平,而是對具有不同能力的人進行篩選。「教育作為一種篩選裝置,它為僱主提供信號來幫助僱主識別不同能力的求職者,將他們安置到不同職業崗位。」
勞動力市場劃分理論
勞動力市場劃分理論是涉及教育與工資問題的研究,是20世紀70年代初期出現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戈登、多林格等。他們把勞動力市場劃分為主要勞動力市場和次要勞動力市場,主要勞動力市場為勞動者提供大公司、大企業的工作,次要勞動力市場為勞動者提供小企業、小公司的工作。教育的作用不在於提高個人的知識技能,而在於它是決定個人是在主要勞動力市場,還是在次要勞動力市場上工作。
社會化理論
社會化理論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現在西方,它的創始人是鮑里斯和金梯斯。社會化理論是一種探討教育的社會化功能理論,它從教育的功能和結構方面來分析教育維持資本主義制度方面的功能。社會化理論認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源於它的社會功能,而教育的社會功能,遠比教育提高知識技能對經濟的影響更重要。上述這些理論在批評人力資本理論的同時,確實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和主張,但是,由於這些理論或缺乏證據的支持,或缺乏邏輯上的嚴密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以最終未能獲得普遍的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