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才算是經濟獨立
經濟獨立對於一個十八歲的人來說已經完全可以了,獨立的經濟對於一個人來說十分重要,所以需要具備一些條件,我們應該從幾方面來認定:
第一、在個人生活方面必須有動力的收入,最起碼應該是自給自足的一種狀態,不產生對自己的爸爸媽媽的金錢需求,可以自己獨立去銀行借貸,無論是,也車貸,還是房貸都應該自己可以解決。
第二、必須有持續的資金進入個人的收入裡面,而且你的穩定的經濟來源,必須是自己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第三、完全可以照顧好自己的生活,也能支持自己的事業,在家庭婚姻方面有自己的獨立思維,同時能支撐自己成家後的經濟開銷。
第四、沒有任何的經濟上的事情會受到限制,資金方面自己完全可以掌控,可以全部的使用自己的積蓄,同時可以兼顧孝順爸爸媽媽。
第五、每個月的必要開銷小於當月收入的一半,或者更小,因為你還需要有錢做額外的事,比如買衣服、請客吃飯、紅白事禮金等,而必要開銷應包括吃、住、行和通訊費等;
第六、結婚前自己要有一定的積蓄,這部分積蓄必須每月都有一定的節流,可以長期支持自己的生活。
有了上面的這些特點,那麼你就完全的獨立了,也是一個真正有經濟能力保證的人,經濟獨立就是這樣,希望大家可以參考。
Ⅱ 經濟是指什麼呢
涵義分別有:
(1) 指社會物質生產、流通、交換等活動。如我們農業經濟的急速發展。
金融市場
6.經濟是指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或社會經濟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上層建築賴依建立起來的基礎;
7.經濟是指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包括物質資料的直接生產過程以及由它決定的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其內容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方面,但主要是指生產力;
8.經濟是指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總稱。包括一國全部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及其活動和部分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及其活動。我們通常講不同國家的經濟狀況,就是從國民經濟的角度上講的(這一定義犯了邏輯錯誤,即循環定義)。
9.經濟就是遵循一定經濟原則,在任何情況下力求以最小的耗費取得最大的效益的一切活動;
10.經濟就是人類以外部自然界為對象,為了創造滿足我們需要所必須的物質環境而不是追求享受所採取的行為的總和(以上見參考文獻[俄]M.N.杜岡—巴拉諾夫斯基著:《政治經濟學原理》)。
西方經濟學
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學家給經濟學下了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對經濟的定義卻比較模糊。他們認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自然是經濟,經濟這個最基本的概念是一個清晰自明的實體,對經濟無須下定義,故至今為止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一詞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此導致他們對經濟學的定義也處於混亂狀態。我們只能從其對經濟學的定義中推測出經濟的「定義」。
11.經濟是指財富;
12.經濟是人類和社會選擇使用自然界和前輩所提供的稀缺資源;
13.經濟是指利用稀缺的資源以生產有價值的商品並將它們分配給不同的個人;
14.經濟是指人類生活事務;
15.經濟是指把稀缺資源配置到各種不同的和相互競爭的需要上,並使它們得到最大滿足;
16.經濟是指將稀缺的資源有效的配置給相互競爭的用途;
17.經濟是指個人、企業、政府以及其他組織在社會內進行選擇,以及這些選擇決定社會性稀缺性資源的使用;
18.經濟指社會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19.經濟是指我們社會中的個人、廠商、政府和其他組織進行選擇,這些選擇決定社會資源被利用;
20.經濟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確定勞動、資本和土地的價格,以及運用這些價格配置資源;21.經濟是指金融市場行為,金融市場將資本配置到其他經濟部門;
22.經濟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損害經濟運行的前提下對人給予幫助;
23.經濟是指政府支出、稅收、預算、赤字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24.經濟是指經濟周期中失業與生產的波動,並改善經濟增長的政策;
25.經濟是指各國貿易模式貿易壁壘的影響;
26.經濟是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資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27.經濟是指一定社會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
28.經濟是指有限資源在不同用途上的運用;
29.經濟是指資源配置的全過程及決定影響資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30..經濟是人類運用生物、非生物、信息、能量、資本等資源及工具製造或創造出滿足人們不同需求產品的活動。
Ⅲ 什麼才是真正的實體經濟
把「實體經濟」簡單地等同於工業甚至製造業,把金融證券甚至整個服務業歸入「虛擬經濟」之列而繼續受到輕視,實在是一種曲解和誤導。曲解的是實體經濟的內涵,誤導的則是政府政策,引出的惡果是政府主導的低效率鋪攤子,大眾消費與投資環境的繼續惡化。
強化"實體經濟"是時下一個很熱的說法,也是一些地方政府最容易聽得進去的說法之一,因為單從字面上來理解,似乎就和地方政府多年養成的「GDP數字偏好」搭牢了,也和「區域競爭力」等頗具忽悠效應的概念搭牢了。因為地方政府都很清楚,這塊最能出GDP數字。然而究竟什麼是實體經濟?相信沒幾個人去仔細琢磨的。現實中從一些專家建議到某些政府決策行為,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一種簡單化的傾向,這便是把實體經濟簡單地等同於物質生產部門,甚至簡單地等同於製造業。一提強化實體經濟,首先想到的便是擴大與增加製造業與寬泛的工業投資,而將服務業尤其與大眾消費緊密聯系的服務業降到次要地位。至於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似乎更不在此列。似乎製造業或整個工業可以撇開服務業的支撐而「先行一步」,似乎製造業可以離開金融證券等「虛擬經濟」行業獨自發展?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與誤導。誤解的是對實體經濟的界定,誤導的則是政府的產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