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危機如何累積資本

經濟危機如何累積資本

發布時間:2024-12-17 02:33:31

① 馬克思如何論證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

一、 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原理
資本積累的不斷增進、資本有機構成的不斷提高、相對過剩人口的不斷增多,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一極的財富積累和無產階級一極的貧困積累,形成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在這一般規律的作用下,無產階級貧困化就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

無產階級的貧困總是比較而言的。他們和剝削階級百萬富翁比,總是處於貧困之中,二者的鴻溝是顯然可見的。無產階級的生活水平也可以同前一時期相比有所下降,這被稱之為絕對貧困,但這是有時發生的現象。對於無產階級的貧困問題,要具有全局觀點和歷史的觀點,進行具體分析。
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積累與資產階級的財富積累同無產階級的失業、貧困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資本積累的增長,必然造成勞動力對資本的供應不斷增加,從而相對過剩人口與日劇增。

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無產階級用自己的勞動創造出大量的社會財富,這些財富被資產階級無償佔有。

二、正確認識資本積累一般規律所面臨的新變化

往常,論述資木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多半以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七篇帶概括性的一段話作為根據。這段話以資本構成在積累過程中的變化為線索,揭示了「使相對過剩人口或產業後備軍同積累的規模和能力始終保持平衡的規律」,以及由它所制約的「同資本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這自然是抓住了最重要的因素。但是不能把它視作構成工人階級貧困化的唯一因素。好進一步把資本積累進程中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發展對工人狀況的影響結合起來考察,指出:「在資本主義體系內部,一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方法都是靠犧牲工人個人來實現的;一切發展生產的手段都變成統治和剝削生產者的手段」,都極大地加強資本的****,使工人最終完全依附於資本,遭受日益殘酷的剝削。結果,不僅工人自身,而且連帶妻子兒女都被拋到「資本的扎格納特車輪下」。我們知道,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是資本主義體系的一般基礎。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才反映了資本主義發展的獨特道路,是具有代表性的資本主義剝削方法。資產階級主要就是依靠這種方法確立和發展自身的統治。馬克思在這里特別重提的,由相對剩餘價值生產而不斷完成和強化的資本對工人的****以及對工人剝削程度的提高,也是制約著「同資本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的重要因素,切不可忽視。這兩方面因素,是剩餘價值規律作用的直接結果,並不能統統歸於相對過剩人口規律的作用范圍加以說明。特別要注意的是,「一切生產剩餘價值的方法同時就是積累的方法,而積累的每一次擴大又反過來成為發展這些方法的手段。由此可見,不管工人的報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狀況必然隨著資本的積累而日趨惡化。」⑩這里,馬克思直接從資本積累同剩餘價值生產的關系,從資本積累自身的對抗性質,揭示出兩極積累的客觀必然性。

當然,這里所說的工人狀況日趨惡化(也就是工人階級貧困化),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僅指工人物質生活狀況的惡化,更不能理解成是指工人物質生活水平的絕對下降,或說工人越來越窮,吃得更壞,穿得更糟等。工人狀況應理解為工人社會經濟地位決定的總狀況,這里主要是指工人依附於資本、遭受奴役和剝削的程度日益深重。因而即使工人的報酬有所提高,物質生活有較大改善,也改變不了工人狀況日益惡化的總趨勢。當時,馬克思就曾經分析過,假定是在對工人最有利的特定的積累條件下,即使工人對資本的從屬關系是採取所謂的「安適和寬松的」形式,甚至假定工人創造的新價值中有一個較大的份額流回到工人手中,「使他們能夠擴大自己的享受范圍,有較多的衣服、傢具等消費基金,並且積蓄一小筆貨幣准備金。但是,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同樣「不會消除雇傭工人的從屬關系和對他們的剝削。由於資本積累而提高的勞動價格,實際上不過表明,雇傭工人為自已鑄造的金鎖鏈已經夠長夠重,容許把它略微放鬆一點」。關鍵是「在關於這一問題的爭論中」,是否「把主要的東西,即資本主義生產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徵忽略了」。這里指是指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由資本主義積累本性所決定的界限,是絕不允許勞動剝削程度的任何降低有可能危及資本關系的不斷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馬克思的這些話,雖說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但依然閃爍著真理的光輝,仍然是正確認識當今資本主義社會資本積累對工人階級命運的影響的銳利武器。

有人提出資本積累規律不再適用於現代資本主義的論斷,主要列舉了以下條件的變化:現代資本主義以發達的生產力為基礎,基本上依靠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方法獲取和潤,不再採用資本主義早期階段的那些瑣細的哄騙和欺詐手段;工人階級的發展壯大,已迫使資本家及資產階級政府作出讓步,不能象早期階段那樣肆無忌憚地壓榨工人血汗,而是採取種種措施在某種程度上限制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改善工人的社會經濟地位;加之主要根據早期階段存在大量農村過剩人口

概括的相對人口過剩規律已失去客觀基礎,勞動市場並不經常供過於求,資本家已不能藉此壓低工資,等等。總之,結論是決定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的條件已經消失,貧困積累不再伴隨資本積累,無產階級貧困化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已經不存在了。這些條件的變化,是否改變了資本積累的本性,消除了資本積累的對抗性質,從而意味著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的產生條件已經消失了呢?當然沒有。這個論斷的不當之處在於

其一,把剝削手法的變換同加重剝削的實質對立了起來。無疑,現代資本主義的剝削方法,早已從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為主轉向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為主;資本家的盤剝手段也早已從低劣的哄騙欺詐上升為高超的籠絡利誘;各種血汗工資制更是披上了現代科學和文明的時髦外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方法、手段變,加強剝削的實質從未變。戰後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隨著資本積累和社會生產力的增進,從表面上看,工人的勞動時間縮短了,但它是以能提供更多剩餘勞動為條件的,因而勞動時數的減少往往以勞動強度的增大為補充。從表面上看,工人的工資水平(包括名義工資和實際工資)趨向逐步提高,但它是以剩餘價值率的更大提高為前提的。據統計,日本在1960-1975年期間,剩餘價值率從12.2%上升到20%;美國在1961-1975年期間,剩餘價值率從178%上升到231000所謂剝削手法的變換,怎能否定剝削程度的加深?又怎能否定無產階級貧困化的客觀條件呢?

其二,把反動統治階級的「讓步」同「巧奪」對立了起來。工人階級的壯夫和斗爭,是削弱資本****、抑制資本剝削的重要因素,但它終究不能根本改變工人階級依附於資本、受奴役遭剝削的低下地位。對資本家和資產階級國家的所謂「讓步」政策,必須認清它的實質。歷史上反動統治階級的「讓步」,都不過是鞏固和加強反動統治的手段,現代資產階級也不例外。他們為了贏得火腿,可以給工人以香腸。某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號稱「福利」國家,大肆喧嚷如何

給大眾以福利,實質「羊毛出在羊身上」,名目繁多的稅收、保險費等等,往往佔去個人收入的三分之一,廣大勞動人民不堪負擔。這些「福利」國家,常以「四高」, 「高效率,高工資,高福利,高消費」一一自誇。既有「四高」,何來「貧困化」?但若透過表層就不難發現,在這外「四高」之底,還有內「四高」―「高強度,高物價,高捐稅,高債務」。這內「四高」早已成為套在工人脖子上的四根大鎖鏈,威脅著工人的生存。由於不堪承受極度緊張的勞動和逼人的債務而自殺身亡者,屢見不鮮。在美國的勞動大軍中,由於過度的勞動折磨,神經和心靈倍受摧殘而患精神病症者,高達上千萬。工人為了分享一點自己勞動的果實―現代物質文明,付出了血和淚的代價。所謂「讓步」政策帶來的「福利」,怎能根本改善工人的社會經濟地位?又怎能否定工人狀況的日趨惡化呢?

其三,把相對過剩人口存在形式的變化同相對過剩人口的存在本身對立起來。該文完全無視資本積累過程中資本構成的變化對工人就業的影響,不談機器以日益擴大的規模排擠工人的嚴酷事實,誤把相對過剩人口的一種存在形式(農村過剩人口)當作基本的存在形式和主要根據,又以這種存在形式的變化來否定相對過剩人口的存在,白然難以站得住腳。更何況這個論斷也背離了當代資本主義的現實。近半個世紀以來,在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積累以巨人規模在增進,雖然人口自然增長率接近於零(甚至出現負數),卻仍然存在嚴重的失業問題。1982年底,美國失業人數上升到1,210萬,失業率高達10.8%,英國失業人數超過300萬,失業率高達13%。目前,整個西方發達國家的失業人數達到3,000萬。美國預測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一書中指出,微處理機的廣泛應用,對工人就業將造成嚴重威脅。據《新聞周刊》估計,在本世紀末以前,約有50-75%的工廠工人將被機器人代替。作者也看到了在今後十年內,自動化將使勞資矛盾尖銳化。特別是近十年來,失業又有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特點,如出現了空缺的勞動崗位日益減少條件下的大量失業人口。1982年,聯邦德國失業人數增至183.3萬人,而空缺的勞動崗位只有10.2萬人,即每一個空缺的勞動崗位有18個失業者。其他國家一也有類似情況。這說明, 「結構性失業」並不能解釋全部失業現象。長期失業者不斷增加,其比重趨於上升。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仍然存在大量相對過剩人口,尤其在經濟危機和停滯階段更是如此。馬克思論證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特有的人口規律,以及以此為運動背景的勞動供求規律,仍然在發揮它的威力。根據相對過剩人口存在形式的變化,怎能否定這兩個規律的存在?又怎能否定它們對工人階級狀況日趨惡化所起的極為重要的作用呢?

總之,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的產生條件並未消失,它的作用依然存在。馬克思關於這個規律的科學揭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②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周期是多少年

大的經濟危機有1873-1893年和1929-1941年和20世紀70年代三次全球性經濟危機
小的經濟危機不斷,周期性總是在不斷變化

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地發生,使資本主義再生產具有周期性。典型的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包括危機、蕭條、復甦、高漲四個階段。危機是上一個周期的終點,又是下一個周期的起點。在蕭條階段,生產處於停滯狀態,同時為復甦階段做准備。在復甦階段,生產和消費的矛盾進一步緩和,社會生產逐漸恢復,並進一步發展,使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形成高漲。高漲又使資本主義經濟各種矛盾加以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又爆發新一輪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再生產周期性的物質基礎,是固定資本更新。大規模的固定資本更新,會擴張生產能力,引起生產高漲,為下一次生產過剩危機奠定物質基礎。

③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貧富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自然趨勢,這種經濟上的兩極分化是導致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

生產和佔有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而實現這個目的的根本途徑是通過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發展社會生產力。

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一方面使擴大再生產成為資本主義生產的主要趨勢和特徵,從而使生產具有無限擴大的趨勢;另一方面使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

伴隨著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的是資本有機構成的不斷提高,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造成了勞動力的相對過剩,直接導致了可供僱傭的勞動階級消費的價值總量相對地減少,即其表現的資本主義生產與消費的矛盾。


在資本主義社會里:

大部分人仍遵循為買而賣的原則,例如勞動者為了生存,得先出賣勞動力,換取工資,然後再購買食品。但是有一個階級不同,他們是為賣而買。例如一個企業老闆,他先是支出貨幣,買進布匹再雇傭工人,然後把製成的衣服賣出去,重新換回貨幣。

這個階級就是資產階級,所有階級都會遇到短缺性危機,唯有資產階級造成了過剩性危機。因為如果他的衣服賣不出去,投資的錢收不回來,更沒有產生利潤,那麼他就要破產,並連帶的導致工人失業。

資產階級不是為了消費而生產,而是為了獲取利潤,利潤誘使他們盲目的擴大再生產,從而使供給遠遠超過了需求,導致許多產品賣不出去,形成過剩性危機。

閱讀全文

與經濟危機如何累積資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西事業行測大概要多少分 瀏覽:903
孝子敬母的故事有哪些 瀏覽:929
大學經濟管理總分多少 瀏覽:178
一點感情都沒有如何經營婚姻 瀏覽:856
尋找下一站的幸福多少集 瀏覽:518
泰安南關哪個飯店經濟實惠 瀏覽:501
射手女愛情需要什麼 瀏覽:469
黑龍江林下經濟項目有哪些 瀏覽:290
西班牙哪個城市美女最多 瀏覽:999
長春民間故事燒烤公園怎麼樣 瀏覽:519
男蛇和女猴婚姻什麼樣 瀏覽:342
妲己說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649
為什麼男女都健康 瀏覽:941
事業單位政審都檢查哪些 瀏覽:79
經濟類外文期刊有哪些 瀏覽:885
川渝經濟特區是哪個區 瀏覽:409
請問一下美女四號樓什麼時候開 瀏覽:996
如何製作一杯健康的飲料 瀏覽:746
健康養老如何掙富人的錢 瀏覽:534
健康碼在哪裡取得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