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什麼是經濟直覺

什麼是經濟直覺

發布時間:2024-12-07 18:55:09

① 如何培養直覺

所謂培養直覺,那就是假設自己的直覺不準,所以才需要去培養。那麼,就是去參考直覺準的人的做法。

一個直覺准不準,往往要在長的時間才能看出來。畢竟短的直覺大家不會在意,倖存者偏差了。

直覺的數量,直覺的重要性。

如果直覺太多了,那就不叫直覺了,就是遍歷法了嘛。

帶入過去的人物,去想想自己在那個環境如何決策,是否能夠得到一套有效的決策方法。

https://daily.hu.com/story/9746369

台大的歷史系教授呂世浩在上課的時候曾說,一個人該如何提升智慧?最快的方法就是讀歷史。在讀一個歷史事件時,讀完背景,合上書本,想像自己置身其中,想想自己如果是這個歷史人物,你會怎麼做。再打開歷史書,看看這個歷史人物是怎麼做的,你跟他的做法有何異同,他最後成功了還是失敗了。這樣一段歷史一段歷史一段歷史,一個案例一個案例地磨練自己,才能鍛煉起自己的智慧。

在看一個好的研究時,讀完 introction 和 data description 後不妨想一想,如果是自己要做這個話題,會如何去做?會用什麼樣的識別策略,這個研究適合用 DID 或者 RD 嗎?在這個背景下有哪些很重要的 confounding variables 可能會被質疑,需要我們在穩健性檢驗中去再 test?看完了這個研究的整體 setting 之後,這個問題我能放在哪些經濟學的大框架下?這個問題可能既回答了 migration 的某個領域的重要問題,也回答了關於 language 的某些重要問題,怎麼找到這篇文章的 selling point?總而言之,這種感覺並不是一夜之間產生的,而是需要長時間接觸研究,從好的研究中總結別人做對了什麼,從差的研究總結別人的研究有哪些致命傷,這樣慢慢磨礪出來的。

我可以講兩個故事,第一個是經濟學界耳熟能詳的科斯參觀福特汽車廠後提出「交易費用」這一概念。傳說在當年科斯還是一個本科生的時候,學校組織了一次去福特汽車廠的參觀。在參觀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各部門將不同的零部件分別組裝並且最後在流水線上組裝成一台台福特汽車。科斯參觀完之仿亮後,在想一個問題:企業為什麼要存在?我們跳出這個語境,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的話,會覺得科斯的問題有些無厘頭:企業存在就是存在,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生產行為都是通過企業進行的,我們每天吃穿喝用都是企業生產的產品,為什麼要去思考企業為什麼存在呢?但是仔細想,科斯的問題隱含的背景是,為什麼世界上都是由企業來生產產品,而不是家庭小作坊這種組織形式呢?這種組織形式的優勢在哪?科斯認為,想要理解這個問題,要從「交易費用」這一概念入手。企業之所以比家庭小作坊有優勢,是因為它把很多的本該要進行的交易行為包含在企業內部了,這節省了大量的交易費用。如果福特汽車廠不是作為一個整體,而是在自身各部門間都要兩兩談判進行交易,那麼這種談判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會造成高昂的交易費用,降低企業的效率。其實想想,企業是我們每天都接觸的東西,但是有多少人能問出「企業為什麼要存在」這種問題,並且看到這個問題背後所隱含的邏輯呢?其次,有多少人能提出「交易費用」這個在日常生活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呢?任何人在任何一個市場,只能看見商品的價格,有誰見過「這件商品的交易費用是多少錢」這種說法呢?科斯就是能從日常熟視無睹的事物中發掘去其中所隱藏的內在邏輯,提出交易費用這一概念,幾乎一力推動了之後對於產權理論、公司理論、法律經濟學等各個經濟學領域的重要進步,這就是經濟學直覺在經濟學研究中的體現。話說我去年去參觀廣汽豐田的生產流水線,滿懷著期待使勁到處看能不能想出點科斯式的問題,結果最後也只記得那裡的礦泉水隨便拿,喝了好幾瓶……

故事二,2017 年的諾獎得主 Richard Thaler 在讀博的時候,學院組織了他們系的所有經濟學博士生參加一次晚宴。在晚宴開始前,他們都已經三三兩兩坐下了,並且開始吃桌上放著的一大碗腰果。由於聊天氛圍過於熱烈,大家也不知不覺吃了不少腰果。Thaler 這時候看到這情況,覺得如果大家飯前就吃太多腰果,等下就吃不下正餐了,於是站起來把腰果拿到後廚去備歷寬了。當他回來的時候,周圍的人都感謝他想得周到,並且覺得他這么做是對的。Thaler 這時候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家會對他拿走腰果表示感謝?爛擾請注意,在他周圍的都是經濟學博士生,所有人都學過 Econ101。經濟學基礎告訴我們,理性人總是對更多的選擇是非饜足的,即選擇多的情況至少不差於選擇少的情況。如果這是對的,那麼大家當然都會選擇把腰果留在桌子上,因為至少大家都可以選擇不吃,這樣不會至少不會差於拿走的情況。但是,周圍這么多受過良好經濟學訓練的博士生做出的選擇都與這一假設相違背,更何況在社會上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普通人呢?Thaler 在這時候其實已經提出了非常深刻的問題,行為經濟學這一重要的領域還將留待他之後逐漸開拓與完善,最終幫他獲得 201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第一個故事的研究,在我讀的時候還是一篇 working paper,在今年發表在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 了,但在當時我就覺得這肯定是一篇五大刊級別的研究。Sánchez De La Sierra

(2020)這篇文章想要回答一個問題:國家到底是怎麼起源的?對於一個國家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理論,奧爾森提出了其中一個流寇 -

坐寇理論:在國家出現之前,會有一些流寇到處掠奪,由於沒有政府的軍隊,大家沒有辦法抵禦這種流寇的掠奪。但是出於某些原因,一些流寇可能覺得四處征戰沒有意思,還不如留在某個地方過點安穩日子。這些流寇可以跟農民談判,要求農民定期給他們交一些保護費;作為回報,這些流寇會駐扎在這個地方,抵禦其他進犯的流寇。如果雙方都認為這種行為對自己有利,那麼這些流寇就會轉化為坐寇,抵禦其他流寇的進犯,換取農民給他們交的保護費。過了一些年,農民上交保護費換了個名字,叫做納稅;坐寇收了稅之後也覺得只提供武裝不夠,逐漸開始公共品的供給,像修路修水壩等,開始逐漸走向現代政府的各項職能。

奧爾森的理論非常有意思,看起來也挺合理,但是經濟學理論總是需要實證研究進行支撐的,再漂亮的模型沒有實證依然會缺少說服力。但是該如何去驗證這個理論呢?我們需要找到合適的角度進行切入,像之前我也介紹過一篇農業生產與國家起源的文章,這里 Sánchez De La Sierra 選擇的角度非常巧妙,利用了一個自然實驗來驗證這個理論很可能是正確的。在剛果,當地依然處於地方武裝割據的狀態,可以說,各地有著大大小小的流寇。在這里,並沒有一個強力的政府壟斷暴力,從而保護當地人民不受其他武裝力量騷擾。我們能不能從這個地方觀察這種流寇 - 坐寇的轉變呢?在一般的情況下,想要驗證這個理論,會面臨非常多的內生性問題。但是在 2000 年初,相隔萬里之外的日本索尼公司發布了一台跨時代的游戲機 PS2,風靡一時。在生產 PS2 的時候,需要用到一種叫鈳鉭鐵礦的礦石,推動鈳鉭鐵礦的價格從 90 美金上升到最高 590 美金一公斤。恰好,剛果是鈳鉭鐵礦最大的出口國之一,在國內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礦場。如果奧爾森的理論是正確的話,由於收益增加,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可以看到有流寇佔領這些鈳鉭礦場,轉換成坐寇,並且開始進行征稅以及提供公共品,逐步充當一個比較初始的政府的角色。研究發現,這些礦場確實更容易被武裝勢力佔領,並且阻止其他外來武裝力量的進攻。坐寇佔領礦場區域之後,許多開始進行開展宣傳工作,徵收更復雜的稅種,給當地居民提供基本的安全保護,提供市場管理甚至獵巫這樣的公共品供給。同時,在這種情況下,當地居民的福利水平也會上升,比如儲蓄水平提高,家族的結婚人數增加,外出移民的數量增加等。這篇文章事實上非常復雜,正式發刊後正文 25 頁,附錄達到了驚人的 90 頁,其中包括模型的建立,各種穩健性檢驗的討論,與金價升值後金礦的情況對比討論等等。但是拋掉這么多復雜的數理模型和各種識別策略,最重要的還是能夠將非洲的流寇與遠在天邊發布的一台游戲機聯系起來,這才是這個故事有趣的地方。

第二個故事是非常有名的一篇文章,宋錚教授發在 AER 上的 Growing Like

China,這篇文章想要回答兩個問題。第一,中國的經濟和資本量都在都飛速增減,為什麼中國的資本回報率一直能保持很高的水平?第二,既然中國的資本回報率這么高,為什麼中國要買這么多的外匯?這篇文章的故事是,在中國有兩類企業:國營企業和私營企業。由於各種原因,只有國營企業能很順利地從銀行獲得貸款。但是我們都知道,私營企業的生產率遠遠高出國營企業,長期下來,市場份額大部分都被私營企業所佔領。私營企業賺了錢之後,把當中的利潤都存到銀行里了。但是正如前面所說,銀行只給國營企業貸款,而國營企業所佔市場份額小,並不需要這么多貸款。銀行為了保證自己的盈利,只能把這些多出來的錢用來購買外匯。故事的大概邏輯是這樣,但事實上這是一篇非常復雜的文章,當中要用復雜的數理模型將整個故事中各個

counterparty 囊括進去。但是可以看出,將想法數理化的步驟是在第二步的,第一步永遠是:怎麼能夠像他們一樣提出好問題,提出好思路。

② economic intuition是什麼意思

economic intuition
經濟直覺歷配
雙語對照
詞典結果:
網路釋義
1. 經濟直觀

2. 經濟學直覺

例句:
1.
But david neumark and william wascher, who have long studied, and been critical, of the minimum wage, maintain the evidence bears out basic economic intuition: a higher minimum wage costs some low-skilled workers their jobs while helping those who keep them.
但長期研究最低工資並對其持批判態度的david neumark和william wascher斷言這項證據證明了一個肢納指茄漏基本的經濟學直覺:較高的最低工資對保住工作的那些人有幫助,但代價是部分低技能工人失業。

③ 經濟學專業都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和技能

看題主最後一句問到了學經濟學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我覺得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現在學了經濟學兩年吧,講一講我的觀點。

經濟學在本科階段的課程,基本上都是一些經濟方面的理論基礎,比如西方經濟學的宏觀和微觀部分,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等等。有同學看到我的志願以後跟我說,經濟學不好,學的東西太寬泛了,這種學科一般在就業的時候都不吃香。

但是我在學習以後覺得這句話是錯的,雖然經濟學本科確實學得很廣泛,但是研究生就開始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研究,並且比起那些從大一就開始專攻某個方向的學科,學得多就意味著以後就業時其實可以提供更多的方向(雖然說你不一定擅長,但最起碼學過)。也會教一些比較實用的課程,比如初級會計學、博弈論、統計學等等。

你能把這些功課都學好,找工作的時候是有加分的,在工作過程中,也會獲得知識的必要的幫助。對你提高工作能力,獲得升職和加薪都是有益的。

希望我的答案能給你幫助。

④ 讓·梯若爾的主要成就

梯若爾繼承了法國學者重視人文學科的傳統,再加上深厚的數學功底,很快就顯示出研究經濟學的卓越天賦。他當時主要研究宏觀經濟學和金融學,並於1982年 和1985年在最權威的Econometrica(經濟計量學雜志)發表了兩篇經典論文:《理性預期下投機行為的可能性》和《資產泡沫和世代交疊模型》, 這兩篇論文奠定了他在該領域的權威地位。
新產業組織理論:在學界產生革命性影響
此後,梯若爾轉向了當時正在興起的產業組織理論,他師從博弈論大師馬斯金(Eric Maskin),這使他熟練掌握了博弈論。
這門現代經濟分析的銳利武器。梯若爾將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應用於產業組織理論,開始構建新的框架,並用其分析解決產業結構調整中出現的許多新問題。
1988年,梯若爾代表作之一《產業組織理論》出版,標志著一個新理論框架的形成。自1970年代以來,博弈論方法的引入使產業組織理論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但在本書之前,這些新的理論模型僅散見於各種期刊,尚未出現一本教科書,梯若爾《產業組織理論》是第一本用博弈論範式寫成的教科書,是研究企業行為的 博弈論專著。
梯若爾在書中引用的許多文獻只是在本書出版數年後才公開發表,這使得本書的內容在今天仍具有較強的「前瞻性」。10多年來,該書一直作為世界著名大學研究生的權威教本,廣為流傳,歷久不衰。須知,從涉足產業組織理論到成為該理論的權威,梯若爾僅用了三年時間。
產業組織理論是近年來經濟學最活躍、成果最豐富的領域之一。產業組織理論以市場與企業為研究對象,從市場角度研究企業行為或從企業角度研究市場結構。
作為一種完整而系統的理論體系,產業組織理論的出現是與新古典的微觀經濟理論在解釋壟斷或不完全競爭問題上的失敗分不開的,或者從實踐看,產業組織是伴 隨本世紀以來大型製造業公司的迅猛涌現以後才出現的。20世紀30年代以後,以哈佛大學為基地的正統產業組織理論基本形成,理論界稱為哈佛學派。哈佛學派認為,結構、行為、績效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SCP範式),即市場結構決定企業行為,企業行為決定市場運行的經濟績效。所以,為了獲得理想的市場績效,最重要的是通過公共政策來調整不合理的市場結構。
產業組織理論引起了越來越多的世界一流理論經濟學家們的注意和興趣。他們不斷地加入研究的行列。上世紀80年代前後,以梯若爾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將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的基本方法和分析框架引入產業組織理論的研究領域,對產業組織理論產生了革命性影響。
新產業組織理論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三個主要方面:從重視市場結構的研究轉向重視市場行為的研究;突破了傳統產業組織理論單向、靜態的研究框架,建立了雙向 的、動態的研究框架;博弈論的引入,意味著對傳統的由市場機制決定的瓦爾拉均衡可行性的懷疑,如現代大公司可通過許多非市場的制度安排,如合謀、內部整合、組織結構調整等來解決問題,而不依靠市場。 破解壟斷行業競爭與規制密碼
自1980年代中期始,梯若爾和拉豐(Jean-JacquesLaffont)共同開創了激勵理論的一個最新的應用領域———新規制經濟學,並以兩本經典著作《政府采購和規制中的激勵理論》(1993)和《電信競爭》(2000)完成了該理論框架的構建,確立了其在該領域的開創者地位。
20世紀80年代,世界各地在電信、電力、鐵路、煤氣、自來水等自然壟斷產業中掀起了「管制改革」的浪潮,放鬆管制、引入競爭、產權私有,由壟斷走向競爭已成為世界各地自然壟斷產業市場化改革的主導趨勢。
傳統的規制方法主要有兩種:基於服務成本定價的服務成本規制方法和基於拉姆齊定價規則的拉姆齊-布瓦德規制方法。由於忽略了規制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而使得它們無法提供正當的激勵。一般地,被規制的壟斷企業擁有有關運營成本的私人信息,並且總是有積極性隱瞞這種信息,因而規制方很難獲得精確的成本信息。在這種環境下,上述兩種方法會帶來極大的激勵扭曲。
管制改革的實踐,迫切需要新的產業管制理論的出現。梯若爾和拉豐開始探索將信息經濟學與激勵理論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應用於壟斷行業的規制理論的道路。
在批判傳統規制理論的基礎上,他們創建了一個關於激勵性規制的一般框架,結合了公共經濟學與產業組織理論的基本思想以及信息經濟學與機制設計理論的基本方法,成功地解決了不對稱信息下的規制問題。
梯若爾和拉豐於1993年出版的著作《政府采購與規制中的激勵理論》完成了新規制經濟學理論框架的構建,並奠定了他們在這一領域的學術領導者地位。
梯若爾和拉豐將新規制經濟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應用於壟斷行業的規制問題,分析各種規制政策的激勵效應,並建立了一個規范的評價體系。2000年,作為對十幾年壟斷行業規制理論與政策研究的總結,他和拉豐合著了《電信競爭》一書,為電信及網路產業的競爭與規制問題的分析和政策的制訂提供了一個最為權威的理論依據。
10多年來,梯若爾從當代經濟學三個最前沿領域———博弈論、產業組織理論和激勵理論的研究中,獲知研究經濟學的真諦:要有經濟學家的直覺———即透過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把握經濟學本質的能力,時刻講求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憑此,自1990年代中期始,梯若爾不斷在經濟學的各個新領域拓荒,碩果累累。 1992年,在國際經濟計量學會第六屆世界大會上,梯若爾提交論文《經濟組織中的串謀問題》。串謀與勾結是所有的組織或機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早已為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所關注。串謀與勾結會給社會福利帶來損失,因而如何在制度設計中解決串謀問題,一直成為政治家和學者們不懈努力的目標之一,並在人類的制度 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個重要現象長期以來卻一直未能受到主流經濟學家的重視。作為社會科學理論的皇冠明珠,主流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取得過令人矚目的成就, 但它在制度分析方面尤其是對於串謀現象的漠不關心和無所作為,無法令人滿意。究其根源,仍然是主流經濟學家對於新古典主義的完備市場假設這個教條的堅定信 念。
在產業組織理論和規制經濟學等諸多領域,串謀現象造成了產業政策和政府規制政策的嚴重扭曲,這一點即使在司法體系十分完備的歐美國家都普遍存在(如美國的安然公司和世界電信與安達信公司合謀做假賬等案件),更不用說許多處於制度轉型時期的發展中國家。
梯若爾這篇綜述性論文建立在他於1986年發表在《法、經濟學與組織雜志》上的基本框架———多代理人模型上,它指出了研究串謀問題的重要性並提供了基本方法論。在該論文中,梯若爾提出了著名的「防範串謀原理」:為了避免串謀帶來組織效率的損失,對於一般性組織,委託人總可以設計一組新的機制或契約,通過轉移支付等手段,使得代理人的收益超過他參與串謀的收益,從而抵消了代理人參與串謀的積極性。
研究串謀問題的另一個理論上的困難,來自於代理人串謀時所達成的支契約的可執行性。在法律上,一般地,這種支契約是非法的,因而很難將其納入到契約理論的框架中。
梯若爾則在非合作博弈的框架下,運用他所擅長的聲譽模型和重復博弈模型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他指出,串謀往往發生在具有長期合作關系的組織中,這種長期關系使得代理人在串謀時更重視合作的聲譽以及未來的收益,因而保證了串謀契約是自持的。
梯若爾這篇論文建立了串謀理論的基本框架,在這個框架基礎上,圖盧茲學派,尤其是拉豐和馬赫蒂摩(Laffontand Martimort)所作的突出貢獻使其成為完整的理論體系。 梯若爾成為爭論終結者
1999年,梯若爾在Econometrica發表了《不完全契約理論:我們究竟該站在什麼立場上》。這篇論文被認為是對當時轟動整個學術界的不完全契約理論之爭的「終結者之聲」,同時也是關於該理論最經典的綜述。
契約是一組承諾的集合,這些承諾是簽約方在簽約時作出的,並且預期在未來(契約到期日)能夠被兌現。完全契約是指,這些承諾的集合完全包括了雙方在未來預 期的事件發生時所有的權利和義務。但在現實中,絕大部分契約都是不完全的,這是因為簽約方在事前對未來所作的預期僅僅是基於雙方的主觀評估,未來所面臨的 不確定性在本質上是不可預期的。不完全契約面臨的核心問題是,由於簽約方的機會主義行為造成的資源配置的帕累托無效。
不完全契約理論之爭由來已久,1985年,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在其經典名著《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中指出,由於契約的不完備性所帶來的交易成本,是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格羅斯曼(S.Grossmanan)和哈特( O.Hart)(986)在其經典論文中指出,產權,尤其是剩餘索取權的合理配置,可以消除不完全契約所帶來的交易成本,並且這也是用企業內部交易代替市場交易的根本原因。但隨著人們對不完全契約本質的 深入揭示以及機制設計理論的迅速發展,許多學者研究得出,通過設計一些激勵相容的機制,可以消除不完全契約的交易成本,從而可以在契約理論的框架內解決這一經典難題。
1999年,著名的《經濟研究評論》雜志在其66卷第一期以專輯形式掀起了不完全契約理論之爭的高潮。以哈特和摩爾(Hart&Moore1999)為代表的產權理論學派認為,當不確定性下的自然狀態足夠復雜時,從本質上不存在一個可行的機制來實現帕累托有效的資源配置,因而只有通過合理地配置產權等制度 安排來恢復資源配置的效率。這就是哈特-摩爾-西格爾(Hart-Moore-Segal)(1999)所證明的「不可能定理」。
而以梯若爾和馬斯金為代表的機制設計學派卻對上述結論不以為然,他們在《不可預見的偶然性與不完全契約》論文中,運用機制設計理論的最新成果證明,不可預 見的偶然性所造成的契約的不完全性,並不構成資源配置無效率的本質障礙,在當事人的效用函數不是非常限制性的情形下(即當事人沒有很怪的偏好),我們可以 設計出一個激勵相容的機制,實現帕累托有效的配置。
這就是馬斯金-梯若爾Maskin-Tirole提出的「可能定理」。
某些學者指責「Maskin-Tirole機制過於復雜因而無法在現實中應用」,梯若爾則針鋒相對地指出,所謂機制的復雜與否必須放到具體的應用范圍中去討論,如果機制的設計與實施的成本低於它所帶來的收益,這種機制就是可行的。
事實上,在現實運用中,涉及到大規模項目的招標與拍賣機制往往設計得非常復雜,以至於只有少數專家才能掌握。另一方面,產權配置,作為一種強制性的制度安 排,它所帶來的交易成本往往非常高昂,並且容易被低估甚至忽略,而制度安排的鎖定效應會導致長期交易的無效率。與此相比,機制,作為一種自持的契約安排, 其交易成本顯然要低得多。 2002年,梯若爾出版著作《金融危機、流動性與國際貨幣體制》,在國際金融學界引起巨大反響。以往針對金融危機的政策建議大都通過「adhoc」(缺乏 微觀基礎)的模型推導而來,梯若爾認為這些建議只看到了問題的症狀,而沒有看到深層原因,資本自由化並不能醫治百病。在該書中,梯若爾從最基本的假設出 發,考慮了國際金融體系下貸款人和借款人的關系對流動性和風險的影響,強調了市場失靈對於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羅果夫(Kenneth Rogoff)教授說:「這是第一本為國際金融問題提供了全面的嚴格的理論基礎的著作,分析簡潔,文字優雅,富有洞察力,它讓我們重新審視國際金融機構的作用和缺點。」
公司財務領域的研究在過去二十年有了長足的進展,但傳統公司財務理論的缺陷一目瞭然:一方面,局 限於對稱信息框架下研究公司的財務結構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其代表性成果為莫迪里亞尼-米勒定理(簡稱MM定理),但MM定理所要求的條件過於理想化,使得 該理論在現實應用中受到很大限制,也無法解決公司財務領域出現的一些實際難題;另一方面,眾多令人眼花繚亂的模型互相獨立,不成體系,令人困惑。
2002年底,梯若爾出版了《公司財務理論》,在公司金融理論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第一部一統江湖之作。梯若爾令人耳目一新、駕輕就熟地給一個 原本支離破碎和復雜得令人沮喪的領域帶來了無可置疑的統一和簡約之美。他以公司金融和契約理論的聯系統一全書,在不對稱信息框架下重新改寫了公司財務理論,運用對策論、激勵理論、產業組織理論的方法,重點討論了公司治理結構、控制權分配、流動性管理、監管與收購等問題,給公司財務理論界定了更廣闊的研究 范圍和新的研究重點與方向。
在上述每一個領域,梯若爾或以綜述性論文的方式,或以專著的方式完成該領域的理論框架的建構,並指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然後悄然轉向另一個領域。現今他把目光又投向了經濟學更深層次的基礎性問題——經濟心理學的研究,並且已完成了5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普林斯頓大學迪克希特(Avinash Dixit)教授說:「梯若爾的經濟學直覺是經濟學理論價值的最完美的體現,他把智慧光芒的熱量撒向他所觸及的每一個領域。」誰會知道,梯若爾的下一個方 向會在哪裡? 梯若爾教授非常關心中國的經濟學教育,他曾多次到中國來講學。2002 年12月,應武漢大學高級研究中心主任鄒恆甫教授之邀,作為法國產業經濟研究所和武漢大學高級研究中心雙向交流的一個重要項目,梯若爾教授曾在武漢大學高級研究中心系統地講授公司金融理論和國際金融理論,這一講座代表了該領域最高水準。
縱觀讓·梯若爾20多年學術生涯中所作出的貢獻,足令任何經濟學家瞠目:300多篇高水平論文,11部專著,智慧的光芒和熱量灑向經濟學每一個研究領域。僅讓·梯若爾2005年在頂級雜志上發表的論文數目比歐洲其他所有的學校加起來還多。

⑤ 貝恩模型的經濟學直覺和關鍵假設是什麼

貝恩模型的經濟學直覺和關鍵假老肆設是理性人假設。又稱經濟人假設,或最大化原則,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設蘆寬,基本前提假設侍嘩轎是信息完全假設。

⑥ 請教幾個微觀經濟學的題目,希望得到解答,需要具體解析

第一題,畫出消費者均衡的圖,你就能發現了。經濟學直覺是收入不變,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購買力下降,能實現的效用水平下降。
第二題,感覺應該選C。工資的收入效應就是工資上升,工作時雹尺間下降;替代效應是工資上升,工作時間上升。這個人的工資低於最低水平,工資上升,他必然會增加工作時間。
第三題,這是經典的微觀題目了。應該選A。氏畝也是要畫圖比較好看。主要是A與B之間的問題吧。當AVC<P<AC時,廠商確實會虧損,但仍會繼續生產,這是由源核高於AFC即固定成本的存在,廠商在此時生產仍能回收全部AVC與部分AFC,而不生產,也會虧損全部AFC,所以廠商仍會生產。
第四題,還是要畫圖。這是成本最小化與產出最大化的問題。成本最小化的問題中,不是由等產量線與等成本線確定的。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經濟直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西怎麼重新申請健康碼 瀏覽:801
離奇的婚姻有哪些 瀏覽:850
環翠樓哪裡辦健康證 瀏覽:677
剛剛買的幸福樹卷葉了怎麼回事 瀏覽:168
真正愛情帶來什麼感覺 瀏覽:993
五年級小美女的道長什麼樣 瀏覽:89
重陽節有關故事有什麼習俗 瀏覽:558
哪些時辰生人有健康年輕的心態 瀏覽:785
健康證血p點高什麼情況 瀏覽:860
愛情一般是什麼樣的 瀏覽:980
什麼是幸福源頭 瀏覽:52
婚姻線怎麼看婚姻線圖文詳解 瀏覽:280
離心離德的婚姻如何進行下去 瀏覽:919
聰明的牧羊人是哪個地區的故事 瀏覽:689
健康證明怎麼開大連 瀏覽:739
46歲豬跟46歲豬婚姻怎麼樣 瀏覽:955
愛情里的甜蜜是什麼 瀏覽:281
過得最幸福的年是什麼時候 瀏覽:754
圖畫故事創作思路怎麼寫 瀏覽:108
事業編自取自支是什麼意思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