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代中國的經濟以什麼為主,那些為主導行業,各行各業的情況怎麼樣
雖然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巨大,但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長期積累,付出了很大的發展代價,突出表現在需求結構失衡、供給結構不協調、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環境損害大、空間布局不夠合理等方面。從需求結構看,主要是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失衡。 從產業結構看,主要是三次產業發展不協調、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後,部分行業產能過剩。 從城鄉和區域結構看,主要是城鎮化發展滯後、中西部地區發展滯後、城鄉和區域之間生活條件和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較大。從要素投入結構看,主要是資源消耗偏高,環境壓力加大,資源環境的約束日益突出。 對於已經取得了相當成就的中國經濟來說,要長久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避免經濟出現大的波動,就必須改弦易轍, 擯棄靠自然資源和要素投入驅動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把經濟發展引導到更多地依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各類創新活動上來,讓民眾能夠分享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實現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到現代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使得經濟發展與民眾幸福共同提升, 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 當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於中國來說,並不是一個新問題。1981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了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發展國民經濟的十條方針。「九五」(1996—2000)計劃時期,中央就已經明確提出 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十五」(2001—2005)計劃又把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結構升級規定為五年經濟發展的「主線」;「十一五」(2006—2010)規劃更是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這一時期的戰略重點。但從轉變的效果來看,收效並不明顯。原因在於:第一,與舊的經濟發展方式相配套的體制基礎還頑固地在起作用。第二,還沒有能夠建立起有利於創新和創業的經濟和社會、文化、政治環境。 無疑,中國經濟轉型,不僅將為國內發展奠定基礎,對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發展以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也具有深遠意義。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以「擴內需,調結構」為宗旨的經濟轉型,將增加國內市場需求,擴大進口貿易,進而對推動世界金融和貿易體系調整、生產格局變化產生積極影響。中國經濟轉型的意義還在於, 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將大幅減少碳排放量,從而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做出重要貢獻。 今後5-10年,我國將處在以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的第二次轉型與改革的關鍵階段。這一次轉型與改革,具有很強的時代性特點,並將對我國後10年、20年、30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既要著眼於扭轉當前投資與消費失衡的局面,著力擴大內需;又要結合未來我國人口結構變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要素稟賦變化,及早做出長期安排。 具體到發展方式的轉型,主要包括: 出口導向向內需導向的轉型;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型;中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的轉型;增長方式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型;非均衡發展向相對均衡發展轉型等。 值得欣喜的是,去年以來,中國的決策層在多個重要場合就「轉型」所顯示的決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比如,國家發改委就戰略性新興產業召開研討會,預示著《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即將出台,在經過數易其稿的陣痛之後,三網融合方案終於破冰,同時,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也在穩步推進。一系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進展讓人們有理由期待,中國將在不斷探索和嘗試中,逐步實現經濟的轉型。 當然,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必須深化各項配套改革,包括城鄉二元體制、國有企業、財稅體制以及政府管理體制等諸多方面的結構性改革。能否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型,關鍵還在於能否真正推進改革。若沒有體制與機制上的重大突破,發展方式的轉變依然會舉步維艱
B. 如何看待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面臨的新形勢和主要任務
現代化經濟體系主要包括的內容:
1.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使科技創新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人力資源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優化。
2.要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實現市場准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范,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
3.要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實現收入分配合理、社會公平正義、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內涵
從經濟的角度看,「現代化」這個概念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層意思:一國的經濟結構從傳統農業經濟為主向現代工業和服務業經濟為主的轉變過程;一國的產業從技術含量、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低的產業或產業鏈環節向技術含量、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高的產業或產業鏈環節攀升的過程。
一國的經濟增長主要驅動引擎由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傳統生產要素轉向人力資本和科技創新,經濟增長的效率和效益不斷提高的過程;一國的經濟管理方式和經濟治理模式由傳統手段向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手段,從傳統經濟治理模式向現代經濟治理和管控方式轉變的過程。
一國的區域經濟發展由不平衡梯度發展向協調均衡發展,由發達與落後並存向共同富裕的轉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