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狀態 > 經濟的現象有哪些

經濟的現象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4-11-30 10:00:55

『壹』 有哪些經濟現象

經濟現象是指在經濟活動中出現的一些規律性、普遍性的變化或情況。這些現象通常可以通過觀察和分析經濟數據、市場趨勢和消費者行為等方面來發現。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經濟現象及其詳細

1. 供需關系:供需關系是最基本的經濟現象之一。當市場上某種商品或服務的供應量與需求量達到平衡時,價格將保持穩定。如果供應量超過需求量,價格會下降;如果需求量超過供應量,價格會上升。例如,當某種農產品豐收時,供應量增加,價格可能會下降;而在節假日或特殊時期,需求量增加,價格可能會上升。

2. 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指貨幣購買力的下降,即一般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當貨幣供應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時,通貨膨脹就會發生。通貨膨脹可能會導致消費者購買力下降,企業成本上升,進而影響整體經濟發展。例如,如果政府大量發行貨幣來刺激經濟,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加劇。

3. 市場失靈:市場失靈是指市場在某些情況下無法有效地配置資源或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這可能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外部性、公共品等原因造成的。例如,當市場上存在大量虛假信息時,消費者可能無法做出明智的購買決策,導致資源配置不當;當某個企業的生產活動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時,就會產生外部性問題;當某些基礎設施或公共服務(如國防、教育等)需要大規模投資且難以通過市場機制來提供時,就會出現公共品問題。

4. 經濟周期:經濟周期是指經濟活動的上升和下降波動。這些波動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投資波動、消費者信心變化、政策調整等。經濟周期一般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四個階段。例如,在繁榮階段,經濟增長快速,失業率下降;而在衰退階段,經濟增長放緩或負增長,失業率上升。政府和企業通常會採取措施來應對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以保持穩定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水平。

這些經濟現象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復雜的經濟體系。對於個人而言,了解這些經濟現象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經濟運行規律和市場變化,從而做出更明智的經濟決策。對於政府和企業而言,深入研究和應對這些經濟現象有助於更好地制定經濟政策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貳』 經濟學中哪些經濟現象和效應

一、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由於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實際需求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品供給,導致錢不值錢的現象,即貨幣貶值,現象是物價持續地普遍的上漲,持續和普遍是很重要的定語,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二、通貨緊縮

對於通貨緊縮的含義,與通貨膨脹一樣,國內外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從爭論的情況來看,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

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經濟衰退的貨幣表現,因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特徵:

一是物價的普遍持續下降;二是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經濟全面衰退。這種觀點被稱為「三要素論」。

另一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是一種貨幣現象,表現為價格的持續下跌和貨幣供給量的連續下降,即所謂的「雙要素論」。

第三種觀點認為,通貨緊縮就是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被稱為「單要素論」。從上面的介紹可以看出,盡管對通貨緊縮的定義仍有爭論,但對於物價的全面持續下降這一點卻是共同的。

三、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即預算赤字,指一國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在編制預算時在收支安排上就有的赤字。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盈餘。

它反映著一國政府的收支狀況。財政赤字是財政收支未能實現平衡的一種表現,是一種世界性的財政現象。財政赤字是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額,由於會計核算中用紅字處理,所以稱為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是指財政支出超過財政收入的部分。理論上說,財政收支平衡是財政的最佳情況,在現實中就是財政收支相抵或略有節余。在國家實際執行財政過程中,經常需要大量的財富解決大批的問題,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

這是財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個原因。赤字的出現有兩種情況,一是有意安排,被稱為「赤字財政」或「赤字預算」,它屬於財政政策的一種;另一種情況,即預算並沒有設計赤字,但執行到最後卻出現了赤字,也就是「財政赤字」或「預算赤字」。

四、財政盈餘

財政盈餘,意味著財政收入大於財政支出,也就是說有一部分財富被儲存起來了。財政盈餘越多,被儲存的財富就越多,長此以往,就會造成經濟緊縮。

因此,財政政策原則上是收支平衡,個人和企業的財富如何支配,就由市場自主調節,而政府則根據宏觀經濟調控需要,決定採取緊縮(製造財政盈餘)或者擴張(製造財政赤字)政策。

五、財政收支平衡

財政收支平衡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個財政年度)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之間的等量對比關系。事實上,財政收入與支出在總量上的平衡,只有在編制預算時才能存在。

預算執行結果收入與支出恰好相等的絕對平衡狀態是很少見的,通常不是收大於支,就是支大於收。

由於超過收入的支出在資金和物資上是沒有保證的,往往會給經濟帶來不利影響,所以,為了穩妥起見,人們往往在習慣上把收大於支,略有結余的情況稱之為財政平衡。

『叄』 有哪些經濟現象

經濟現象分別是彼得原理、酒與污水、馬太效應、木桶定律、零和游戲、合作規律、手錶定理、不值得定律、奧卡姆剃刀定律、蘑菇管理。

1、酒與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也就是說,不在於污水的多少,只要它存在,就會造成一個整體的破壞。

2、《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3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第三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1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1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反映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即贏家通吃。

3、水桶定律是講一隻水桶能裝多少水,這完全取決於它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就是說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而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

4、零和游戲是指一項游戲中,游戲者有輸有贏,一方所贏正是另一方所輸,游戲的總成績永遠為零,零和游戲原理之所以廣受關注,主要是因為人們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能發現與「零和游戲」類似的局面,勝利者的光榮後面往往隱藏著失敗者的辛酸和苦澀。

5、手錶定理是指一個人有一塊表時,可以知道當時是幾點鍾,當他同時擁有兩只表時,卻無法確定。兩只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准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准確時間的信心。

閱讀全文

與經濟的現象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年畫盜仙草什麼故事 瀏覽:501
華夏幸福有哪些副總裁 瀏覽:636
我們要找的幸福在什麼地方 瀏覽:288
重慶最美女孩是什麼樣的梗 瀏覽:48
哪些外賣健康些 瀏覽:340
婚姻關系有裂痕怎麼辦 瀏覽:352
身體健康如何瘦小腿 瀏覽:598
非事業編崗位什麼意思 瀏覽:911
劍三貼吧賣號鬼故事是什麼意思 瀏覽:953
麗江手鼓美女夏夏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967
黑龍江事業工勤能開多少錢 瀏覽:485
他說愛情已遲暮真相大白多少章 瀏覽:281
個體經濟怎麼被引導走向社會主義 瀏覽:116
管理類和經濟類邏輯哪個難 瀏覽:789
追求愛情都有哪些招 瀏覽:780
諸葛恪替父解圍的故事叫什麼 瀏覽:561
經濟森林是什麼意思 瀏覽:255
為什麼有的人愛情死於婚姻 瀏覽:645
哪個品牌的廣告是講故事 瀏覽:953
嗯寓言故事有哪些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