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環渤海經濟圈主要包括的地形區有哪幾個
環渤海經濟圈從南部山東開始,依次是山東丘陵,華北平原,燕山,東北平原中的遼河平原,遼東丘陵。
其實渤海從地形位置來講是有由南部的山東半島,西部的華北平原,北部的東北平原和遼東半島,東邊是長島列島圍成的。
⑵ 環渤海經濟區的城市有哪些
環渤海地區是指環繞著渤海全部及黃海的部分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廣大經濟區域。位於中國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國北部沿海的黃金海岸,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沿海發展戰略中,占重要地位。
環渤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及遼寧、河北、山西、山東和內蒙古中部地區,共五省(區)二市。全區陸域面積達1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6億人。環渤海地區共有城市 157個,約佔全國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區人口超百萬的城市有13個。
⑶ 環渤海經濟圈是什麼
環渤海經濟圈,指以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同時延伸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及內蒙古中東部。環渤海地區是我國北方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屬於東北、西北、華北的接合部,改革開放以來,環渤海已經形成了發達便捷的交通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技教育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密集的骨幹城市群等五大優勢。這些優勢同時集中地表現為環渤海地區加強東北亞地區國際開發合作的獨特優勢。據統計資料顯示,其經濟總量相當於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 45.3%,比珠三角經濟圈低 10%。經濟學家們從統計數字的對比中看到了差距,同時也看到了以京津冀為代表的環渤海區域擁有的巨大發展空間和廣闊合作潛力。
環渤海經濟圈具備的優勢和面臨的機遇
一、優越的地理區位優勢
環渤海經濟圈狹義上指中國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同時延伸可輻射到山西、內蒙古。整個大的范圍占據中國國土的12%和人口的20%。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大展活力之後,環渤海經濟圈正加速崛起,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為中國經濟板塊中乃至東北亞地區極具影響力的經濟隆起地帶。
環渤海地區在我國參與全球經濟協作及促進南北協調發展中所處的重要位置,將使加快啟動該地區發展成為必要選擇。位於太平洋西岸的環渤海地區是日益活躍東北亞經濟區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國歐亞大陸橋東部起點之一,新時期中國北方經濟結構調整集中在以京津冀為核心的環渤海地區,將與日本、韓國產業繼續向外轉移形成互動,其聯合趨勢將為環渤海經濟區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
日本經過十餘年的經濟結構調整,仍未完全擺脫困境。當前日本更加註重把國內結構調整與中國華北結合,尋找新的發展機遇,同時把開發西海岸的列為本國21世紀的戰略目標。韓國盧武鉉總統上任後,經濟上提出重大經濟舉措之一就是把中國作為它的第二內需市場,同時重點開發與中國鄰近的西海岸地區。中國、日本、韓國新的開發計劃同時集中於該環渤海地區,而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國的相近城市在經濟上存在著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關系。因此,可以預見,中、日、韓之間在環渤海區域的經濟合作將呈加速趨勢。
二、雄厚的工業基礎
環渤海地區已成為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之後的我國第三個大規模區域製造中心。依託原有工業基礎,環渤海地區不僅保持了諸如鋼鐵、原油、原鹽等資源依託型產品優勢,同時新興的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也發展迅猛。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信息產業部新近出台的一份研究報告,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區為中心的三個地區,已經成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中心之一。有關專家分析指出,京津唐地區在未來IT業發展尤其是創新發展中的潛力不可小視。從規模上看,與長江、珠江三角洲兩個IT業發展中心相比,目前環渤海中心區的IT產業仍存差距。目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形成了規模相當、產業配套齊全的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產業群,通信設備、計算機等產品在全國乃至國際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批重量級的晶元製造及上下游企業落戶上海,已形成包括有線、無線、傳輸及配套元器件等門類齊全的產業群。然而,京津地區IT產業的優勢正等待釋放。京津雄厚的科研力量,有望在IT業創新上發展出高端優勢。京津地區是中國科研實力最強的地區,僅北京重點高校佔全國的1/4,而天津也擁有30多所高等院校和國家級研究中心。當前政府也正推動各類研發機構與企業聯合,在中國IT業新的發展階段,研發及促成電子信息產業科技成果轉化,這一地區均得天時地利。其次,勞動力成本低且素質較高,適應IT產業發展要求。目前,有全國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科研、貿易、生產基地之譽的北京中關村地區,目前已集中了軟體開發及信息技術的各類優秀人才,摩托羅拉、惠普、松下、微軟、富士通等均在北京設立了研發中心,蓄勢待發;摩托羅拉、韓國三星等國際跨國公司進駐天津開發區早已形成相當生產規模,其自身及輻射作用仍在擴大。
三、外向型經濟發展迅猛
外商在我國北方投資最密集的地區集中在此,且走勢漸強。區目前全球80多家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研發機構40%以上在北京,而天津目前擁有外商投資企業1萬余家,其中全球500強企業在此設有200餘家生產性投資企業,大連的外商投資企業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在全國都是一流的。經過了十多年的奠基發展,外商投資帶來管理、技術、營銷等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將在本地區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釋放,加速激活老工業基地的能量,提升舊產業並同時形成新興製造業。
四、環渤海區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已從軟硬體方面加速展開
去年10月,北京與天津港口岸開始直通,兩市實現了港口功能一體化;首都國際機場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聯合,率先實現了中國民航跨區域的機場的整合;而北起山海關、南至山東煙台的環渤海經濟圈鐵路大動脈,目前已經完成約2/3的建設任務。
五、「奧運經濟」這一超級引擎」正在為環渤海經濟圈注入強大發展動力
專家分析,北京奧運會從籌備至舉辦期間,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拉動每年在0.3%左右,而這一地區無疑將首先受益。據了解,在奧運會籌備期間,僅北京就計劃投入2000億元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如果有相應的較完善的戰略規劃,注重投入產出比及經濟發展的前向及後向聯系,奧運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後續影響將會持續10—15年。
⑷ 中國三大經濟圈是指的哪幾個區域
中國三大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
1珠三角經濟圈
珠三角面臨南中國海,為西江、北江、東江的匯合處,也即珠江的出口處,水陸交通發達、海外聯系便捷,是內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門戶地區。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來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這說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著巨大的拓展空間,並且有望成為世界矚目的特大經濟區。珠三角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實現了富饒地區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導入式」為主的發展模式;呈現出以農村城鎮化為主導的「爆發式」城市化;表現出多中心、高強度、聚集式的城市群發展形態;勾勒出內、中、外三個圈層的「圈層式」經濟與城市發展特點;在城市與鄉村的連接地區出現了一種「既非城市又非農村」的特殊空間結構形式。
2長三角經濟圈
長三角緊臨東海,為我國最大的內河長江的出口處,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國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鎮分布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長三角經濟圈是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為副中心,包括江蘇的蘇州、無錫、徐州、揚州、泰州、南通、鎮江、常州、鹽城、淮安、連雲港、宿遷,浙江的寧波、溫州、嘉興、湖州、紹興、舟山、台州、金華、衢州、麗水,安徽的合肥、馬鞍山,蕪湖、滁州、淮南共30個城市。以滬杭、滬寧高速公路以及多條鐵路為紐帶,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長江的黃金通道流經29個主要城市,把長三角引向內陸腹地,是世界與中國大陸連結的重要門戶地區。長三角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成為全國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長三角的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形成綜合性產業基地;城市化呈現結構性大發展;城市綜合實力全國領先,圈層特徵明顯;城市與城鎮工業化水平較高;城市大物流條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實力雄厚,高層次人才密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比較富裕,全國領先。
3環渤海經濟圈
環渤海位於中國東部沿海的北部地區,通過京津唐城市帶引向中國北方腹地,區位特殊,工業密集、城市密布,是內地沿海北部通往世界的重要門戶地區。由京津領銜的環渤海灣經濟區產生於1986年,一般認為,狹義上是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其目標是打造以北京、天津為雙核的城市。從更大的范圍來說,已形成了「5+2」戰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西、遼寧、山東以及內蒙古中東部五個省區,北京和天津兩個市。環渤海地區發展特色主要表現在:形成了中國重要的工業密集區和大型城市群;區域規劃發展的起步較晚,區域經濟發展相對於珠三角和長三角明顯落後;開始全力構建環渤海經濟圈區域經濟發展新平台,建立「多贏」的區域協調和合作新機制。
--網路
詞條標簽:
⑸ 環渤海經濟圈包括哪五個省
環渤海經濟圈按過去的理解是河北、山東、遼寧和北京、天津「三省二市」范疇,包括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經濟帶,而去年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提議下各方又達成「廊坊共識」,即將山西、內蒙古納入進來
⑹ 渤海經濟圈
環渤海地區是指環繞著渤海全部及黃海的部分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廣大經濟區域。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環渤海地區的開發、開放,將這一地區列為全國開放開發的重點區域之一,國家有關部門也正式確立了「環渤海經濟區」的概念,並對其進行了單獨的區域規劃。區域間的經濟合作,橫向聯合,優勢互補為環渤海地區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環渤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及遼寧、河北、山西、山東和內蒙古中部地區,共五省(區)二市。全區陸域面積達1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6億人。環渤海地區共有城市 157個,約佔全國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區人口超百萬的城市有13個。
也有觀點認為 ,環渤海地區是以京津冀為核心、以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為兩翼的環渤海經濟區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遼寧,也就是三省兩市的「3+2」經濟區域。面積51.8萬平方公里;人口2.3億,佔全國17.5%;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8萬億元,佔全國28.2%。
雖然兩者關於環渤海經濟區域「外延」的看法不一,但都認為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不同的是,環渤海經濟區是一個復合的經濟區,由三個次級的經濟區組成,即京津冀圈、山東半島圈和遼寧半島圈。
黨的十四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環渤海地區的開發、開放,將這一地區列為全國開放開發的重點區域之一,國家有關部門也正式確立了「環渤海經濟區」的概念,並對其進行了單獨的區域規劃。區域間的經濟合作,橫向聯合,優勢互補為環渤海地區開拓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地理優勢
地理區位
環渤海地區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向南,它聯系著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區和東南亞各國;向東,它溝通韓國和日本;向北,它聯結著蒙古國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這種獨特的地緣優勢,為環渤海區域經濟的發展、開展國內外多領域的經濟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成為海內外客商新的投資熱點地區。
自然資源
環渤海地區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礦產資源、油氣資源、煤炭資源和旅遊資源,也是中國重要的農業基地,耕地面積達2656.5萬公頃,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之多,糧食產量佔全國的23%以上。
海陸空交通
環渤海地區擁有40多個港口,構成了中國最為密集的港口群;環渤海地區是中國交通網路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是我國海運、鐵路、公路、航空、通訊網路的樞紐地帶,交通、通訊聯片成網,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陸海空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路,成為溝通東北、西北和華北經濟和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集散地。
工業和科技
環渤海地區是中國最大的工業密集區,是中國的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基地,有資源和市場的比較優勢。環渤海地區科技力量最強大,僅京津兩大直轄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就佔全國的四分之一。科技人才優勢與資源優勢必將對國際資本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骨幹城市群
環渤海地區以京津兩個直轄市為中心,大連、青島、煙台、威海等沿海開放城市為扇面,以濟南、沈陽、太原、石家莊、呼和浩特等省會城市為區域支點,構成了中國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經濟、文化、國際交往和外項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在全國和區域經濟中發揮著集聚、輻射、服務和帶動作用,有力地促進了本地區特色經濟區域的發展。在國際經濟中心不斷向亞太地區轉移的大趨勢下,環渤海地區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⑺ 環渤海經濟圈包括哪5個省級行政區
遼寧省、河北省、山東省、北京市、天津市
⑻ 環渤海經濟圈包括哪些城市
秦皇島,秦皇帶對比上述兩座城市。雖然經濟並沒有它們發達,但秦皇島卻是最適宜居住的一個城市。屬於那種面積小,人口少,但是環境優美的海濱小城市。且近幾年它的經濟也在迅速增長,未來的發展肯定也不會差。甚至也有超越上述兩座城市的可能。通過比對上述三座城市,可以看出中國的經濟確實再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發展著,而你最看好哪座城市的發展呢?你覺得哪座城市的發展潛力會更大呢?
⑼ 環渤海經濟圈包括哪幾個省啊
環渤海經濟圈,指以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濱海經濟帶,同時延伸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及內蒙古中東部。環渤海地區是我國北方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屬於東北、華北、華東的接合部,改革開放以來,環渤海已經形成了發達便捷的交通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技教育優勢,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密集的骨幹城市群等五大優勢。這些優勢同時集中地表現為環渤海地區加強東北亞地區國際開發合作的獨特優勢。
⑽ 環渤海經濟圈范圍包括了我國哪些城市群
渤海灣內的城市唄,重點應該在遼寧省內,像營口,錦州,葫蘆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