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是怎麼搞垮日本和韓國的經濟的
1.廣場協議(Plaza Accord)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廣場協議是美國對日本發動的赤裸裸的金融戰和金融掠奪。通過廣場協議推動放大日本的經濟泡沫,然後強力刺破泡沫,抽離美元引發日本經濟崩潰,美國從中吸血日本資產。 ,「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則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因為,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對日本以出口為主導的產業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為了要達到經濟成長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調降利率等寬松的貨幣政策來維持國內經濟的景氣。從1986年起,日本的基準利率大幅下降,這使得國內剩餘資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產等非生產工具上,從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經濟。這個經濟泡沫在1991年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便陷入戰後最大的不景氣狀態,一直持續了十幾年,日本經濟仍然沒有復甦之跡象。http://ke..com/view/67984.htm?fr=aladdin
2.1997年7月2日,以美國索羅斯的量子基金為首及老虎基金一些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熱錢,瘋狙擊泰銖;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泰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香港等地。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此時,日本政府試圖從政治角度加以干預,日本政府最先提出了建立高達1000億美元的「亞洲貨幣基金」的東亞貨幣合作框架建議。這個提議受到了亞洲各國的支持,但在最後一刻,IMF和美國出來阻止了日本對IMF的主導權的挑戰。柯林頓政府聯合西歐國家對東南亞國家施加影響,從而使日本的計劃徹底破產。此後,美國和西歐國家為了打擊日本的威脅,積極促成了印尼、韓國等與IMF的貸款協議。 韓國為滿足OECD成員國的條件,從20世紀90年代早期起實行金融自由化,但缺乏有效的金融監管。
1997年11月韓國爆發金融風暴,6日至17日韓國政府開始韓元保衛戰,11月11日當天韓國的外匯存底只有38.4億美元,兩周後需要償還的外債就達100 億美元。而當時韓國從外國輸入生活必需食糧,一年也需要120億美元。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17日起韓國政府關閉了外匯市場三天。11月20日韓國請求日本政府說服日本的銀行借短期貸款給韓國,但此時日本的金融機構已被深深地捲入到這場危機中,日本四大證券公司之一的亞馬馳四天後破產。美國拒絕以韓金融幫助的請求,21日韓國政府宣布向IMF尋求援助,12月4日韓國和IMF達成總值為570億美元的協議。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21日,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資本熱錢令韓國幾乎一夜之間被打回原形,大宇、金星等大企業相繼倒閉,韓國兩大商業銀行韓國第一銀行和首爾銀行破產。此後破產、失業、自殺等陰霾伴隨很久,
09年金融危機又被歐美再耍了一次,韓國民眾們才從四小龍夢逐漸醒過來,當時韓國民眾沉醉在泡沫經濟中,貸款買房買車,刷卡消費,他們熱衷於海濱別墅,瑞士歐米茄、法國XO、德國賓士。像美國人一樣,他們每年也瀟灑地安排去歐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學校……房地產吹起的泡沫換來銀行貸款壞呆賬;由於大企業從銀行獲得資金過於容易,造成一旦企業狀況不佳,不良資產立即膨脹大量存在只有破產了,也算自作自受。
一方面許多東亞國家的信貸市場畸形發展,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國內信貸額與GDP之比均高達115%—200%;另一方面,其資本市場又不成熟或發育不全,致使企業過度依賴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而銀行又過於依恃政府的「主導」與擔保,導致銀行信貸過度擴張,銀行不良債權或壞賬過大。如韓國、泰國的銀行不良資產佔到其GDP的34%—40%。與此同時,東亞銀行制度的不成熟性還表現在金融監管不力、法規不健全上。許多東盟國家的中央銀行並沒有隨著不良債權增大而增加貸款損失准備金,菲律賓在金融危機爆發前三年間銀行貸款增大了38%,而貸款損失准備金在貸款總額中的比重卻從 3.5%減到1.5%,比重最高的馬來西亞也只有2%。這么孱弱的金融體系。
正因為如此,國際熱錢看到其中的弱點,在美國默許下,一舉擊潰日韓。
2. 美國當年是怎樣做空日本經濟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空前繁榮,直追美國經濟總量,美國政客坐不住了,用「引誘和欺騙」的方式逼迫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升值,致使日本製造業經營困難,逐步步入癱瘓的邊緣。打鐵還得自身硬!沒有自己「空」,何來別人做空?實質是日本產生的經濟危機導致有了「失去的十年」。
1980年代的日本經濟可謂如日中天,富甲天下,開始了在世界「買買買」模式,特別是在美國,有差點「買下半個美國」的說法。但盛極而衰,日本登上頂峰的時候就是它走下坡路的開始,蓋緣於市場經濟的周期性規律。筆者認為樓市投資宛如股市,就像身臨戰場,其實筆者認為樓市同股市都是一樣的!如果你想學,可以到xqf68686上來無償領走炒股戰法,記得是維,信本人所獨創的主力追蹤加上升回檔擒牛股戰法,精確捕捉漲停大牛股,這些年來跟我隨我學習的股民朋友都輕松的掌握了選漲停牛股秘訣。
經濟周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都要經歷蕭條,沒有一成不變的永久繁榮,這是經濟本身的發展規律,日本也難置身其外。歐美國家與日本簽署的所謂「廣場協議」,只不過是產生停滯導致「失去十年」這匹倒下駱駝身上壓下的最後一根稻草。
1980年代日本經濟發展迅速,日本的GDP已經是美國的一半了。美國害怕失去經濟大國的地位。美國在1985年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議,導致日本經濟全面崩潰,成千上萬家外貿企業虧損倒閉。
日本經濟危機的歷史動因。日本現代經濟是在冷戰格局下依靠美國的帶動扶持發展起來的,當時的日本充分利用了美國在資金、技術、資源、市場乃至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援助,卧薪嘗膽埋首一心發展經濟,終於在1960年代後期實現了經濟起飛,到1980年代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冷戰結束後,日本面對的是世界多極化的趨勢,日本更成為美國最為強勁的經貿對手,日美的經濟戰已不可避免。
以房地產為主導的產業選擇加速了日本繁榮泡沫的破滅。房地產經濟不僅催生了泡沫經濟的虛假繁榮,而且嚴重影響了日本原本可以迎頭趕上的產業升級。這樣,災難就來臨了,日本在國際經濟舞台上與美國的競爭每況愈下,終於吞咽下了「失去十年」的苦果,一場不期而遇的經濟寒潮持久、狂猛。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外部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如此,美國的所謂做空日本經濟就難以自圓其說。
美國同時逼迫日元降低利率,大量熱錢瘋狂輾轉於樓市、股市、藝術品、投機、炒作等領域。表面上日本經濟空前繁榮,現金交易和流動頻繁,樓市成了最大的吸金池,但實際上,美國在逐步做空日本經濟。美國促成各主要盟友陸續提高利率,逼迫日元只能在國內瘋狂投機炒作,將日元困在了日本國內。日本經濟學家高呼,日本將在幾年內全面超越美利堅。
結果是殘酷的,美國三步棋下完,在靜靜的關注著這個「跳樑小丑」何時倒下。事實上,倒下的比想像的快!殘酷的現實狠狠地教育了日本,從此日本一蹶不振,進入「彷徨的十年」。
3. 不那麼嚴謹地來說說索羅斯是如何做多日股做空日元的
之前,我們不那麼嚴謹地來看了索羅斯是如何狙擊泰銖的。雖然說做空某一國的貨幣會給這個國家帶來經濟動盪,引發一系列諸如失業率飆升、錢不值錢、民眾對政府不信任等社會問題,但如果只從投資收益的角度看,索羅斯還是厲害的。畢竟投機這種事,玩的除了心跳,還有膽識和魄力。
以巴菲特為首的價值投資和以索羅斯為首的對沖投機,說到底,其實都是一種投資方法。投資方法因人而異,不能絕對地說誰更高明些,誰「沒有良心」。畢竟,索羅斯也不是戰無不勝的,他在中國香港就吃過虧啊。說到底,還是自己的體制有問題,早晚都得改的,以索羅斯為首的投機商只不過是順勢而為,雖然對於有些國家來說,這陣痛是有些讓人無所適從。
好啦,言歸正傳。
今天我們同樣抱著同樣的 不那麼嚴謹的態度 ,來看看索羅斯是如何在做空日元的同時,做多日股的呢?
首先先來看兩個名詞:
量化寬松:
不那麼嚴謹但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 多印鈔票。
安倍經濟學 :
不那麼嚴謹但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 軟硬兼施,要求日本央行多印鈔票。
然後,再來看一個歷史背景: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大地震,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
好玩的地方就來了:
一般來說,當某個國家發生災難,會重創某國經濟,其貨幣相應也會迅速貶值,但日元就很奇葩了, 它不跌,反而還迅速升值。 有人覺得是日本海外資金迴流救市,但此種說法被官方否定,官方給的回復是:
大量投機盤湧入促使日元升值。
那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出口低迷。
畢竟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個國家還是要靠把東西賣給另一個國家來掙錢的。既然是兩個國家之間的買賣,其中必然涉及到統一貨幣交易的問題。但現在問題是日元匯率如此之高,若有可替代商品(肯定有),哪個國家願意跟日本做生意呢?
於是呢,安倍上台後,當然要兌現競選時的承諾——讓日元貶值,刺激出口。
(不那麼嚴謹地吐一句槽:治標不治本——然並卵)
那政府都是這態度了,聰明的投機者們會怎麼做?
不言自明。
但是,日本人也不傻啊,畢竟其中有那麼多卓越的經濟學家對不對?如果索羅斯像當時狙擊泰銖那樣大張旗鼓地做空日元,那麼肯定會引來日本相關部門的注意啊,畢竟有前車之鑒擺在那裡。
索羅斯畢竟是索羅斯,雖然我的最終目的是做空,但我不直接簡單粗暴地做空,我拐個彎抹個角做空。比如:買入看跌日元貶值的金融衍生品(不懂概念出門左轉,自行網路)。比如:最為世人所知的——做多日股。
昨天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做空」,那什麼又是 「做多」 呢?
不那麼嚴謹但通俗易懂的理解 「做多」 就是:看好股市,在低位買入,高位賣出。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雖然我也不覺得索羅斯是「魔」,頂多就是劍走偏鋒格外湊效吧),如果單純只考慮投資策略(不考慮對該國國民經濟等造成的不良影響),我個人還是比較欣賞索羅斯在日本的戰場。
來,我們做個總結:
首先,連政府都想要日元貶值,這就為索羅斯減小了不少阻力。其次,畢竟有前車之鑒,日本相關部門肯定會提防投機商們做空日元,但沒關系,索羅斯採用迂迴戰術,配置看跌日元的金融衍生品。最後,做空日元,做多日股,兩頭受益。
`圖片來源於網路
4. 美國當年是怎樣做空日本經濟的
二戰後,日本靠山寨美國的產業,在汽車,製造領域發展迅速,上世紀80年代,日本一舉躍居世界經濟第二位,其GDP甚至達到了美國的一半,於是,日本買下了好萊塢,買下了洛克菲勒廣場,買下了很多美國地標性的建築,也就是在此時,石原慎太郎甚寫了《日本可以說不》等書籍向世界宣稱日本即將超越美國。而同一時期,由於70年代,美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垮台,導致美元和黃金脫鉤,世界各國都要從美國取回自己的黃金,導致美元一度極其危險,美元指數下跌,因此在1985年,美英德法日在紐約廣場賓館簽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表面目的是讓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貶值」,以增加美國出口來拯救美國經濟,實際上是開始醞釀對日本的金融絞殺。
日本銀行在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的高壓之下,被迫同意在廣場協議簽訂後幾個月內,日元兌美元從250比1升值到149比1,進而再升值到90比1,最高時達到了70比1.
由於事先知道日元會大幅升值,大量外資湧入日本,由於日元升值,日本出口業瀕臨崩潰,大量資金進入了股市和樓市,於是一夜之間,日本股市樓市暴漲,甚至達到了東京一個區域內的房價超過了全美的房價總和。而在1989年12月29日,日經指數甚至達到了38915的高點。
同一時期,美國的第二金融殺手鐧也布局日本,這就是股指期貨。所謂股指期貨就是對賭股票是漲還是跌,而日本當時所有人都沖昏了頭,認為股票不可能跌,而美國則在日本大肆兜售股指期貨來做空日本。
等到一切都已就緒,1990年1月12日,美國交易所突然出現「日經指數認證沽權證」,且讓其在一個月不到就全面崩潰,於是,日本開始了長達14年的房地產下跌,股市下跌,甚至到了今天,日本都還沒有恢復。
於是這里有一筆賬可以好好算算。由於參與國事先知道該協議內容,並且把大量的美金進入日本,例如有100萬美金,那麼,可以等值的兌換25000萬日元,這些日元在日本股市中暴漲了很多倍,假設達到了100000萬日元,此時,開始拋售股票,兌換成現金並購買股指期貨做空日本,再次獲利,達到了200000萬日元,此時日本金融已經崩潰,這些外資開始逃離日本,要把日元兌換成美金,而此時的匯率卻是70比1,因此日本政府需要拿2857萬的美金進行回購。而這才是區區100萬美金短期內的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