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毛概大題 作為大學生你認為要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措施。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和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因素既有供給問題也有需求問題,既有結構問題也有總量問題,但供給側和結構性問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供給結構失衡,不能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供給質量不高,不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金融、人才等資源配置存在「脫實向虛」現象,影響了發展基礎的鞏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一是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加強基礎設施網路建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二是加快形成新動能,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更多新增長點。三是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四是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科技發展成就顯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但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與經濟實力還不相稱,與經濟建設主戰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還不適應。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一是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戰略科技力量,實現重大突破和顛覆性創新。二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三是倡導創新文化,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四是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農業已連續十幾年獲得豐收,糧食產量連續4年超過1.2萬億斤,農民收入增速連續7年快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失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必須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二是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三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就業創業和增收渠道。四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五是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發展很不平衡。必須堅持協調發展理念,優化區域發展格局,推進新型城鎮化,逐步縮小差距。一是協調推動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二是協調推動「一帶一路」相關地區開放開發、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保護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是支持老少邊窮地區加快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快邊疆發展,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四是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要害在創新,關鍵靠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決破除制約發展活力和動力的體制機制障礙。一是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監管體制。三是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性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消費、投資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條件。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開放發展理念,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一是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二是拓展對外貿易,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優化進出口結構。三是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四是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資、生產、服務網路。
『貳』 毛概中如何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歷史意義
從以下六點來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歷史意義:
第一,指出了一條通過建立、建設新民主主義國家和社會,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道路和途徑。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理論的核心,是在新民主主義取得勝利以後建立和建設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和社會。
建立和建設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和社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標,也是當時歷史條件下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道路和途徑。這是由當時中國社會的性質和基本國情所決定的。
第二,新民主主義理論初步確立了中國現代化的基本目標。
任何國家的現代化事業要取得成功,必須提出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又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現代化發展戰略當中非常重要的是確定現代化的基本目標。
這個基本目標既要符合國情實際,又要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新民主主義理論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中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第三,新民主主義理論完整地提出了中國現代化的基本內容。
毛澤東提出了新民主主義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的綱領,提出了建設「新政治」、「新經濟」和「新文化」的任務。建設「新政治」、「新經濟」和「新文化」,也就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內容。
第四,新民主主義理論確立了中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都有其特定的政治取向。新民主主義理論為中國現代化確定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從而開辟了中國現代化事業的嶄新前途。
毛澤東在提出新民主主義理論時明確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是社會主義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則是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必然趨勢」。
第五,新民主主義理論確立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中國現代化的基本經濟政策。
新民主主義理論不僅指出了一條現代化的現實道路,而且形成了一系列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策。在解放戰爭實現歷史轉折的1947年,毛澤東明確提出了新中國的經濟構成:
(1)國營經濟,這是領導的成分;
(2)由個體逐步地向著集體方向發展的農業經濟;
(3)獨立小工商業者的經濟和小的、中等的私人資本經濟。
第六,新民主主義理論肯定了要發展和利用資本主義,批判了現代化建設中的民粹主義思想。
民粹主義是一種在黨內影響很大的錯誤思潮,主張由落後的農業經濟、封建經濟直接進到社會主義,而不經過工業化階段,不經過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
(2)毛概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定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背景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的開展標志著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為新民主主義革命。
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時期。
1943年5月,共產國際解散,促使共產黨以更加獨立的姿態,運用馬列主義的理論來探討中國革命的實踐,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
新民主主義理論初步解決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道路和途徑,初步確立了中國現代化的基本目標,完整地提出了中國現代化的基本內容並明確了中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提出了當時歷史條件下中國現代化的基本經濟政策。
新民主主義理論及其實踐,開啟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
『叄』 毛概大題作為大學生你認為要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措施。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求,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這包括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以及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等措施,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雖然我國在科技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就,但科技創新能力與經濟實力仍不相稱。因此,必須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倡導創新文化,以及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解決「三農」問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以及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在要求。優化區域發展格局,推動新型城鎮化,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城鎮格局,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要條件。貫徹開放發展理念,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拓展對外貿易,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創新對外投資方式。
『肆』 如何建設好現代化經濟體系(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1、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修二。
2、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3、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毛概二。
4、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2.2018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
3.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築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4.實體經濟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大的支柱,十分重要。
5.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6.運用創新的力量引領國家持續高效發展,驅動作用。
7.要積極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鄉村的振興很重要,國家才能夠協調發展,一同進步,縮小貧富差距。
8.要著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提高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國際競爭力,要「走出去」才能更加看到自己的不足,繼續發展和建設一帶一路,推動周邊經濟發展。
9.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加快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和發展,努力破除原來舊體制的弊端。